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9周 沉淀溶解平衡 周测小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9周 沉淀溶解平衡 周测小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8:40:33

文档简介

第09周 沉淀溶解平衡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 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 mL 0.01 mol·L-1 KCl溶液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 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100 mL 0.001 mol·L-1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001 mol·L-1 AgNO3溶液(已知AgCl的Ksp=1.8×10-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2+(aq)+2OH-(aq),加入少量下列溶液,可使Ca(OH)2(s)减少的是( )。
①Na2CO3溶液 ②AlCl3溶液 ③NaOH溶液 ④CaCl2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 ℃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2CrO4)=2.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Cl-、Br-、CrO B.CrO、Br-、Cl-
C.Br-、Cl-、CrO D.Br-、CrO、Cl-
7. 豆腐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它是利用盐卤(氯化镁、硫酸钙等)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的原理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来获得MgCl2固体
B. 常温下,稀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该反应的焓变可用来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
C. 往饱和的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D. CaSO4微溶于水,所以CaSO4是弱电解质
8. 常温下,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流程探究粗盐中的硫酸钠杂质的转化:

已知: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在B溶液中:
C.A→B的过程中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
D.B→C的过程中BaCO3全部溶解,沉淀消失
9. 为探究沉淀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按照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滤液为饱和溶液,且
B.可以预测滤液中滴加KI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C.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AgCl可转化成AgI
D.该实验可以得出AgI的溶解度和Ksp均比AgCl的小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NaHSO4溶液和NaHSO3溶液混合:
B.在含Ca(OH)2和Mg(OH)2的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
C.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3Ba2++2NO+3SO2+2H2O==3BaSO4↓+2NO+4H+
D.向Mg(OH)2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11. 不同温度(T1和T2)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加入Ba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
C.c点时,在T1、T2两个温度下均有固体析出
D.a点和b点的Ksp相等
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沉淀完全pH 3.2 6.7 8.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主要成分是;金属M为Zn
B.浸取时,增大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
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6.2
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
13. Al(OH)3在水中存在平衡:和在25℃时,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或浓度的负对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代表与pH的关系
B.曲线乙经过点
C.的
D.向溶液中加入NaOH至pH=6时,Al元素主要以存在
14. 已知,三种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无ZnS沉淀生成
B. 可用MnS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 向CuS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增大
D. 该温度下,MnS的
15.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一定温度下在不同的体系中的可能产物。
已知:i.图1中曲线表示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的关系。
ii.2中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注:起始,不同下由图1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
B. 由图2,初始状态,无沉淀生成
C. 由图2,初始状态,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D. 由图1和图2,初始状态、,发生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研究碳、氮、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改善环境有重大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处碳循环如图1所示,CaCO3转化为HC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CaCO3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亚硫酸盐法”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常温下,将工业废气通入(NH4)2SO3溶液中,测得溶液pH与含硫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①Ka2(H2SO3)=_____。b点溶液中n(NH):n(SO)=____。
②常温下,Ka1(H2SO3)=1.5×10-2;Kb(NH3 H2O)=1.8×10-5。0.1 mol L-1的(NH4)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不考虑OH-)。
(3)尿素溶于水缓慢水解产生碳酸铵,碳酸铵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__。向浓度均为0.1 mol L-1的CdCl2和ZnCl2混合液中滴加碳酸铵溶液,当加入碳酸铵溶液至生成两种沉淀,则溶液中c(Zn2+):c(Cd2+)=____。[已知Ksp(CdCO3)=1.0×10-12,Ksp(ZnCO3)=1.5×10-10]
(4)工业废水中含有甲醛,某厂降解甲醛的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则X表示的粒子是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碱性的盐溶液反应。他们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探究镁单质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已知:25℃ ,Ksp(MgCO3)=6.82×10-6、Ksp[Mg(OH)2]=5.61×10-12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稀硫酸将一根镁条充分浸泡一段时间,取出镁条并洗涤;
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然后将洗涤干净的镁条插入该溶液中,发现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红色加深,并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出镁条后,……
④将沉淀转移到试管,并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仪器除烧杯、试管、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 (填标号)。
A.蒸发皿 B.玻璃棒 C.镊子 D.胶头滴管
(2)步骤①“用稀硫酸将镁条充分浸泡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达)。
(3)步骤②产生的大量气泡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
(4)步骤③取出镁条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5)确定沉淀[xMgCO3·yMg(OH)2·z H2O]的组成时,可充分灼烧已知一定质量的沉淀,依据产物中质量_______(填标号)计算确定;实验测定得知x: y: z=1: 1: 3,写出Mg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A. m(MgO)、m(H2O) B. m(CO2)、m(MgO) C. m(MgO)、m总 (CO2、H2O)
(6)25℃时,饱和MgCO3溶液的密度为1. 0g/mL,计算出该温度下MgCO3的溶解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2.6)。
18.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25℃时,水的Kw=1.0×10-14,醋酸和盐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在一定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少量0.10 mol/L的稀盐酸 b.加热该CH3COOH溶液
c.加入少量纯CH3COOH d.加水稀释至0.010 mol/L
e.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 f.加入少量0.10 mol/L的NaOH溶液
(2)25℃下,向体积为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的NaOH溶液,溶液恰好呈中性,则Va与Vb的关系是:Va___________Vb (填“>”、“<”或“=”)。
(3)常温下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c(H+)=___________mol/L;将pH=2的盐酸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c(H+)=___________mol/L。
(4)常温下,测得CaSO3悬浊液的pH=9,已知Ka1(H2SO3)=1.3×10-2,Ka2(H2SO3)=6.3×10-8,忽略第二步水解,则CaSO3的第一步水解常数Kh约为___________,Ksp(CaSO3)约为___________。
(5)反应H2S(aq)+Cu2+(aq) =CuS(s)+2H+(aq)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已知Ksp(CuS)=1.25×10-36,H2S的Ka1=1×10-7,Ka2=1×10-13]
19.(1)已知25 ℃时,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5℃时,若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c(Ag+)为________ mol·L-1,pH为________。
②25 ℃时,取一定量含有I-、Cl-的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和AgI同时沉淀时,溶液中为________。
(2)已知:,25 ℃时,Ksp(Ag2CrO4)=9.0×10-12,Ksp(Ag2Cr2O7)=2.0×10-7,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最终只生成一种砖红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已知:25 ℃时Ksp(Ag2CrO4)=9.0×10-12,Ksp(AgCl)=1.8×10-10,说明Ag2CrO4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gCl的。第09周 沉淀溶解平衡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 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恒温下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A错误;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B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C正确;加入NaOH固体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D错误。
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 mL 0.01 mol·L-1 KCl溶液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 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答案】B
【解析】AgCl(s)Ag+(aq)+Cl-(aq),c(Cl-)或c(Ag+)越大,对AgCl的溶解抑制作用越大,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注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体积无关。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Ag+)=c(Cl-)=0,⑤c(Ag+)=0.05 mol·L-1;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
100 mL 0.001 mol·L-1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001 mol·L-1 AgNO3溶液(已知AgCl的Ksp=1.8×10-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析出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A
【解析】利用离子积与溶度积的相对大小比较判断,混合后溶液中c(Ag+)=0.001 mol·L-1× ≈9.9×10-6 mol·L-1,c(Cl-)=0.001 mol·L-1×≈9.9×10-4 mol·L-1,Q=c(Ag+)·c(Cl-)=9.9×10-6 mol·L-1×9.9×10-4 mol·L-1 ≈ 9.8×10-9>Ksp,故有AgCl沉淀生成,故选A。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2+(aq)+2OH-(aq),加入少量下列溶液,可使Ca(OH)2(s)减少的是( )。
①Na2CO3溶液 ②AlCl3溶液 ③NaOH溶液 ④CaCl2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CO结合Ca2+生成CaCO3沉淀,使平衡右移,①正确;Al3+结合OH-生成Al(OH)3沉淀,使平衡右移,②正确;增加OH-浓度,平衡左移,③错误;c(Ca2+)增大,平衡左移,④错误;故选A。
25 ℃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答案】D
【解析】加入KI溶液时,溶液中c(I-)增大,使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溶液中c(Pb2+)减小,但由于溶液温度未发生改变,故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不发生变化,故选D。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2CrO4)=2.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Cl-、Br-、CrO B.CrO、Br-、Cl-
C.Br-、Cl-、CrO D.Br-、CrO、Cl-
【答案】C
【解析】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当Q>Ksp时,有沉淀析出。溶液中Cl-、Br-、CrO的浓度均为0.010 mol·
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溶解度小的先满足Q>Ksp,有沉淀析出。比较Ksp,AgBr、AgCl同类型,溶解度:AgBr<AgCl。再比较AgCl、Ag2CrO4沉淀时所需c(Ag+),Cl-沉淀时所需
c(Ag+)≥= mol·L-1=1.8×10-8 mol·L-1,CrO沉淀时所需c(Ag+)≥= mol·L-1=3.0×10-5 mol·L-1,故推知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CrO,故选C。
7. 豆腐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它是利用盐卤(氯化镁、硫酸钙等)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的原理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来获得MgCl2固体
B. 常温下,稀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该反应的焓变可用来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
C. 往饱和的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D. CaSO4微溶于水,所以CaSO4是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加热促进MgCl2的水解,将MgCl2溶液蒸干得到的是Mg(OH)2而不是MgCl2,A错误;B.由于生成CaSO4沉淀的过程中也会释放热量,因此该反应的 H不可用来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B错误;C.固体浓度视为常数,不写入平衡表达式,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正确;D.CaSO4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
8. 常温下,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流程探究粗盐中的硫酸钠杂质的转化:

已知: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在B溶液中:
C.A→B的过程中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
D.B→C的过程中BaCO3全部溶解,沉淀消失
【答案】D
【解析】混合后A中的,,在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A正确;B溶液中存在平衡,故有,所以,B正确;第一步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0.0001mol,溶液中,第二步加入碳酸钠后初始,发生反应,设反应的碳酸根离子浓度为a,则生成硫酸根离子浓度为a,该反应的,解得,则反应的硫酸钡为,故约有,故全部转化为,C正确;溶解与盐酸时,仍会产生沉淀,故加入盐酸后仍会有沉淀,D错误。
9. 为探究沉淀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按照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滤液为饱和溶液,且
B.可以预测滤液中滴加KI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C.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AgCl可转化成AgI
D.该实验可以得出AgI的溶解度和Ksp均比AgCl的小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2 mL 0.1 mol/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2 mL 0.1 mol/L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得到含有硝酸钠的滤液和氯化银白色沉淀;向滤液中加入4滴 0.1 mol/L碘化钾溶液,由于银离子浓度过小,不可能有碘化银黄色沉淀生成;向白色沉淀中加入 4滴0.1 mol/L碘化钾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转化为溶解度和溶度积均小于氯化银的碘化银沉淀。由分析可知,滤液为溶液中银离子浓度与氯离子浓度相等的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由分析可知,由于银离子浓度过小,不可能有碘化银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滤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后无明显现象,B正确;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可转化成碘化银,C正确;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转化为溶解度和溶度积均小于氯化银的碘化银沉淀,D正确。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NaHSO4溶液和NaHSO3溶液混合:
B.在含Ca(OH)2和Mg(OH)2的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
C.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3Ba2++2NO+3SO2+2H2O==3BaSO4↓+2NO+4H+
D.向Mg(OH)2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答案】B
【解析】不能拆开写,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在含Ca(OH)2和Mg(OH)2的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镁离子浓度上升,使得沉淀转化,其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根据以少定多的原则,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C错误;难溶于水,所以向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发生沉淀转化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D错误。
11. 不同温度(T1和T2)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加入Ba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
C.c点时,在T1、T2两个温度下均有固体析出
D.a点和b点的Ksp相等
【答案】D
【解析】因为硫酸钡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则温度升高硫酸钡的Ksp增大,T2时硫酸钡的Ksp大于T1时硫酸钡的Ksp,故T2>T1,A错误;硫酸钡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a点在平衡曲线上,加入BaCl2,c(Ba2+)增大,平衡左移,c(SO)应降低,所以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B错误;在T1时c点溶液的Q>Ksp,有沉淀析出,在T2时c点溶液的Q<Ksp,没有沉淀析出,C错误;温度不变,Ksp不变,同一温度下,在曲线上的任意一点Ksp都相等,D正确。
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沉淀完全pH 3.2 6.7 8.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主要成分是;金属M为Zn
B.浸取时,增大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
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6.2
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
【答案】B
【解析】CuS精矿(含有杂质Zn、Fe元素)在高压O2作用下,用硫酸溶液浸取,CuS反应产生为CuSO4、S、H2O,Fe2+被氧化为Fe3+,然后加入NH3调节溶液pH,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Cu2+、Zn2+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S、Fe(OH)3;滤液中含有Cu2+、Zn2+;然后向滤液中通入高压H2,根据元素活动性:Zn>H>Cu,Cu2+被还原为Cu单质,通过过滤分离出来;而Zn2+仍然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再经一系列处理可得到Zn单质;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固体X主要成分是S、Fe(OH)3,金属M为Zn,A错误;CuS难溶于硫酸,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增大O2的浓度,可以反应消耗S2-,使之转化为S,从而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促进金属离子的浸取,B正确;根据流程图可知:用NH3调节溶液pH时,要使Fe3+转化为沉淀,而Cu2+、Zn2+仍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结合离子沉淀的pH范围,可知中和时应该调节溶液pH范围为3.2~4.2,C错误;在用H2还原Cu2+变为Cu单质时,H2失去电子被氧化为H+,与溶液中OH-结合形成H2O,若还原时增大溶液的酸度,c(H+)增大,不利于H2失去电子还原Cu单质,因此不利于Cu的生成,D错误。
13. Al(OH)3在水中存在平衡:和在25℃时,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或浓度的负对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代表与pH的关系
B.曲线乙经过点
C.的
D.向溶液中加入NaOH至pH=6时,Al元素主要以存在
【答案】D
【解析】增大OH-的浓度,逆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Al3+的浓度降低、浓度增大,所以曲线甲代表与pH的关系、曲线乙代表与pH的关系,A正确;根据曲线乙,pH=10时,的浓度为,则的平衡常数为,所以pH=14时,的浓度为,B正确;根据曲线甲,pH=5时,Al3+的浓度为,则平衡常数为,的平衡常数为,则的,C正确;平衡常数为,pH=6时,Al3+的浓度为;的平衡常数为,pH=6时,的浓度为,所以向溶液中加入NaOH至pH=6时,Al元素主要以存在,D错误。
14. 已知,三种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无ZnS沉淀生成
B. 可用MnS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 向CuS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增大
D. 该温度下,MnS的
【答案】C
【解析】,则,故越大,越小。所以平衡曲线右上方为不饱和溶液,平衡曲线左下方为过饱和溶液,a点不饱和,没有ZnS沉淀析出,A正确;MnS的溶解度大于ZnS,向混有的少量的溶液中加入MnS固体,可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即MnS转化为更难溶的ZnS,达到除去的目的,B正确;向CuS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由于悬浊液中存在CuS固体,溶液依然是饱和的,所以不变,C错误;当,,即时,,;D正确。
15.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一定温度下在不同的体系中的可能产物。
已知:i.图1中曲线表示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的关系。
ii.2中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注:起始,不同下由图1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
B. 由图2,初始状态,无沉淀生成
C. 由图2,初始状态,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D. 由图1和图2,初始状态、,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A.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从图1可以看出时,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相同,A正确;B.从图2可以看出、时,该点位于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下方,不会产生碳酸镁沉淀或氢氧化镁沉淀,项正确;C.从图2可以看出、时,该点位于曲线Ⅱ的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根据物料守恒,溶液中,C错误;D.时,溶液中主要含碳微粒是,,时,该点位于曲线Ⅱ的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研究碳、氮、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改善环境有重大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处碳循环如图1所示,CaCO3转化为HC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CaCO3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亚硫酸盐法”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常温下,将工业废气通入(NH4)2SO3溶液中,测得溶液pH与含硫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①Ka2(H2SO3)=_____。b点溶液中n(NH):n(SO)=____。
②常温下,Ka1(H2SO3)=1.5×10-2;Kb(NH3 H2O)=1.8×10-5。0.1 mol L-1的(NH4)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不考虑OH-)。
(3)尿素溶于水缓慢水解产生碳酸铵,碳酸铵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__。向浓度均为0.1 mol L-1的CdCl2和ZnCl2混合液中滴加碳酸铵溶液,当加入碳酸铵溶液至生成两种沉淀,则溶液中c(Zn2+):c(Cd2+)=____。[已知Ksp(CdCO3)=1.0×10-12,Ksp(ZnCO3)=1.5×10-10]
(4)工业废水中含有甲醛,某厂降解甲醛的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则X表示的粒子是_____。
【答案】(1)CO2+CaCO3+H2O=Ca2++2HCO CaCO3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aCO3(s) Ca2+(aq)+CO(aq),大气中的CO2、H2O与CO反应生成HCO,使c(CO)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aCO3溶解 (2) ①1.0×10-7 3:1 ②c(NH)>c(SO)>c(HSO)>c(H+)
(3) CO的水解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 150 (4)HCO
【解析】(1)根据图1的碳循环示意图,大气中的CO2和CaCO3和水参加反应,生成Ca(HCO3)2,则CaCO3转化为HCO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aCO3+H2O=Ca2++2HCO;(2)①b点pH=7,溶液为中性,溶液中c(H+)=c(OH-),且c(HSO)=c(SO),,b点溶液电荷守恒,,溶液呈中性c(H+)=c(OH-),得到,又由于,因此n(NH):n(SO)=3:1;②0.1mol L-1的(NH4)2SO3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水解,则铵根离子水解,因此亚硫酸根水解占主要,溶液显碱性,亚硫酸根第一步水解为主, 因此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H)>c(SO)>c(HSO)>c(H+);(3)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碳酸铵溶液显碱性,原因是CO的水解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向浓度均为0.1 mol L-1的CdCl2和ZnCl2混合液中滴加碳酸铵溶液,当加入碳酸铵溶液至生成两种沉淀,则溶液中;(4)碱性条件下HCHO氧化生成的CO2气体溶解在过量的碱性溶液中生成HCO。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碱性的盐溶液反应。他们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探究镁单质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已知:25℃ ,Ksp(MgCO3)=6.82×10-6、Ksp[Mg(OH)2]=5.61×10-12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稀硫酸将一根镁条充分浸泡一段时间,取出镁条并洗涤;
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然后将洗涤干净的镁条插入该溶液中,发现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红色加深,并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出镁条后,……
④将沉淀转移到试管,并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仪器除烧杯、试管、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 (填标号)。
A.蒸发皿 B.玻璃棒 C.镊子 D.胶头滴管
(2)步骤①“用稀硫酸将镁条充分浸泡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达)。
(3)步骤②产生的大量气泡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
(4)步骤③取出镁条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5)确定沉淀[xMgCO3·yMg(OH)2·z H2O]的组成时,可充分灼烧已知一定质量的沉淀,依据产物中质量_______(填标号)计算确定;实验测定得知x: y: z=1: 1: 3,写出Mg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A. m(MgO)、m(H2O) B. m(CO2)、m(MgO) C. m(MgO)、m总 (CO2、H2O)
(6)25℃时,饱和MgCO3溶液的密度为1. 0g/mL,计算出该温度下MgCO3的溶解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2.6)。
【答案】(1)BCD (2)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MgO+2H+==Mg2++H2O
(3)H2 将气体收集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此时会听到爆鸣声或轻微响声(合理即可) (4)过滤、洗涤
(5) AB 2Mg+2NaHCO3 +5H2O=MgOO3·Mg(OH)2·3H2O+Na2CO3 +2H2↑ (6)0.02 g
【解析】根据实验步骤确定所需仪器,除去氧化膜时发生MgO+2H+==Mg2++H2O,Mg+2H+=Mg2++H2↑,镁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2Mg+2NaHCO3 +5H2O== MgOO3·Mg(OH)2·3H2O+Na2CO3 +2H2↑,最后根据Ksp(MgCO3)=c(Mg2+)c(CO)=c2(Mg2+),计算c(Mg2+),算出1L溶液中碳酸镁的质量,根据溶解度计算公式,算出溶解度。(1)根据实验步骤,确定所用仪器,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仪器除烧杯、试管、漏斗外,步骤①中还需镊子取出镁条并洗涤,步骤①中用胶头滴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步骤③过滤还需玻璃棒,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BCD。(2)步骤①“用稀硫酸将镁条充分浸泡一段时间”的目的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MgO+2H+== Mg2++H2O,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达)。(3)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步骤②产生的大量气泡中一定含有H2(填化学式)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收集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此时会听到爆鸣声或轻微响声(合理即可)。(4)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步骤③取出镁条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过滤、洗涤。(5)确定沉淀[xMgCO3·yMg(OH)2·z H2O]的组成时,可充分灼烧已知一定质量的沉淀,依据产物中质量m(MgO)、m(H2O) 和m(CO2)、m(MgO)计算确定沉淀的组成,故选AB;实验测定得知x: y: z=1: 1: 3,代入得生成沉淀的化学式MgOO3·Mg(OH)2·3H2O,Mg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2NaHCO3 +5H2O=MgOO3·Mg(OH)2·3H2O+Na2CO3 +2H2↑。(6)25℃ ,Ksp(MgCO3)=6.82×10-6,Ksp(MgCO3)=c(Mg2+)c(CO)=c2(Mg2+),c(Mg2+)=≈2.6mol·L-1,25℃时,饱和MgCO3溶液的密度为1. 0 g/mL,取1L溶液,溶液为1000 mL×1. 0 g/mL=1000 g,溶质为2.6mol·L-1× 84 g/mol=0.218 g,该温度下MgCO3的溶解度为=0.02 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2.6)。
18.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25℃时,水的Kw=1.0×10-14,醋酸和盐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在一定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少量0.10 mol/L的稀盐酸 b.加热该CH3COOH溶液
c.加入少量纯CH3COOH d.加水稀释至0.010 mol/L
e.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 f.加入少量0.10 mol/L的NaOH溶液
(2)25℃下,向体积为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的NaOH溶液,溶液恰好呈中性,则Va与Vb的关系是:Va___________Vb (填“>”、“<”或“=”)。
(3)常温下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c(H+)=___________mol/L;将pH=2的盐酸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c(H+)=___________mol/L。
(4)常温下,测得CaSO3悬浊液的pH=9,已知Ka1(H2SO3)=1.3×10-2,Ka2(H2SO3)=6.3×10-8,忽略第二步水解,则CaSO3的第一步水解常数Kh约为___________,Ksp(CaSO3)约为___________。
(5)反应H2S(aq)+Cu2+(aq) =CuS(s)+2H+(aq)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已知Ksp(CuS)=1.25×10-36,H2S的Ka1=1×10-7,Ka2=1×10-13]
【答案】(1)b、d、f (2)<
(3) (4) (5)
【解析】(1)加入少量0.10 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降低,a错误;醋酸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加热CH3COOH溶液,促进醋酸的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正确;加入少量纯CH3COOH,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移动趋势是微弱的,总的来说CH3COOH浓度增大,故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加水稀释至0.010 mol/L,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醋酸电离程度增大,d正确;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对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无影响,因此醋酸的电离平衡不移动,e错误;加入少量0.10 mol/L的NaOH溶液,会反应消耗溶液中的H+,使溶液中c(H+)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f正确;(2)醋酸是弱酸,当溶液pH=3时c(CH3COOH)>c(H+)=10-3 mol/L;NaOH是一元强碱,当溶液pH=11时,c(NaOH)=c(OH-)=10-3 mol/L,若二者等体积混合时,c(H+)>c(OH-),过量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当二者混合反应恰好呈中性时,Va已知pH=9,,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5)反应H2S(aq)+Cu2+(aq) =CuS(s)+2H+(aq)的平衡常数为=。
19.(1)已知25 ℃时,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5℃时,若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c(Ag+)为________ mol·L-1,pH为________。
②25 ℃时,取一定量含有I-、Cl-的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和AgI同时沉淀时,溶液中为________。
(2)已知:,25 ℃时,Ksp(Ag2CrO4)=9.0×10-12,Ksp(Ag2Cr2O7)=2.0×10-7,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最终只生成一种砖红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已知:25 ℃时Ksp(Ag2CrO4)=9.0×10-12,Ksp(AgCl)=1.8×10-10,说明Ag2CrO4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gCl的。
【答案】(1)①8×10-7 2 ②4.7×10-7 Ag2CrO4 大于
【解析】(1)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盐酸,则反应后,则,,则pH=2;②当AgCl开始沉淀时,说明溶液中的c(I-)和c(Cl-)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则溶液中===4.7×10-7;(2)Ksp(Ag2CrO4)< Ksp(Ag2Cr2O7)则Ag2CrO4更易生成沉淀,最终生成沉淀为Ag2CrO4;(3)设饱和溶液中Ag2CrO4的物质的量为xmol,由平衡 可知,;则 解得;同理可得饱和溶液中AgCl的物质的量为,则Ag2CrO4的溶解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