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读句子,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回顾那段光荣而伟大的革命岁月,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奉献:为了阻止rì kòu 追上部队而毅然将敌人引向棋盘陀,英勇跳下xuán yá 的五壮士;在冰冷的大dù hé 上攀着tiě suǒ ,跨过shān jiàn 的红军战士……是他们的勇敢与坚强换来了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xuān gào ,中国人民从此才能站起来。
二、单选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wéi) 大渡河(dù)
B.砸碎(zá) 岷山(míng)
C.沉着(zhuó) 山涧(jiān)
D.五更天(gēng) 磅礴(páng)
3.下列拟声词归类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燃烧声:毕毕剥剥 噼噼啪啪
B.叫声:叽叽喳喳 淅淅沥沥
C.撞击声:乒乒乓乓 叮叮当当
D.水声:叮叮咚咚 滴滴答答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5.用多种形式代替“说”,下列加点部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炊事员温柔地提醒同志们:“别太紧张,该吃饭了。”
B.老红军虚弱地嘱咐小战士:“带着对革命的信仰,活下去。”
C.“红领巾”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D.我漫步街头,看着满地的落叶窃窃私语:“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在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整齐威武的情景,又写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狼牙山五壮士》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写。
C.《灯光》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的。
D.《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邱少云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的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三、填空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痛:①悲伤;②极,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③疼。
7.我盼望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8.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一定很痛苦。
9.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敌人狠狠打退。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0.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千钧 昂 胸 钉 铁
排山 居 下 身 骨
11.李洋说话做事 ,从不拖泥带水。
12.在 的危急关头,只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脱险。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13.郝副营长 只有22岁, 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14.战争胜利后,我们 能用上电灯, 能用上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
15. 战士们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6.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位卑 ”,这是陆游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这是李纲的家国情怀——祖国山河,誓死捍卫。
17.《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的顺序来记叙的,表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除了五位壮士,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 的郝副营长和 的邱少云。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四、句子练习
按要求写句子。
18.广场上无数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19.郝副营长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五、现代文阅读
文体阅读
保家卫国永难忘
【战争简介】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转入战略后退。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3个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这次战役,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气候相当寒冷。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全国普降大雪,加上伴随而来的大风,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下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在零下40至零下50摄氏度。志愿军仅有的干粮——土豆,也全冻成了冰疙瘩。
【“冰雕连”】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1月初进入朝鲜。军情紧急,原计划在辽阳、沈阳置换冬装的十几万战士衣着单薄,就直接过了鸭绿江。长津湖战役中,一共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被冻成了冰雕,成为“冰雕连”。后来整理“冰雕连”烈士们的遗物时,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口袋里发现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作品节选】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逃离。这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志愿军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删改)
【后世评价】
美国人用1000多本历史书来评价这场战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敢善战视为壮举。言下之意,美军已经被打败了!在这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让傲慢的美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美方甚至被打得签了停火协议,让步了!
在一次中外关系研讨会上,一位英国女记者故意刁难金一南将军,说:“在朝鲜战争中,你们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超过19万,是美军的5倍。你怎么能说你们赢了呢?”金将军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谁教你这么算的?这19万多人,不仅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包括朝鲜战友;但是,美国计算的伤亡人数只有美军士兵,要知道,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是16国联军。以一敌十,你没统计过其他国家的伤亡人数吗?”金一南将军的反问让这位英国记者哑口无言,因为她知道这是真的,所以她不得不愤怒地坐下来。
20.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艰难、惨烈的战役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
21.读画波浪线的部分,你从中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22.阅读“作品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①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
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3.金一南将军反驳英国女记者的话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分别是什么?
主题阅读
英雄张富清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准备摸向敌军碉堡。一路匍匐前进,他们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黑烟腾起,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漆(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gǎo),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24.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第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 。
事迹二:(第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 。
25.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出了张富清的英勇无畏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D.突出了张富清的奋勇当先
26.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对其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了炸山修路的条件很恶劣
B.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C.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
D.衬托出张富清炸山修路的决心
27.联系上文,对第⑦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民们的生活将变得富足美好 B.村民们的日子没发生什么变化
C.村民们进出村子将会更加方便 D.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
28.张富清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内容,分别写出理由。
特点一: 理由:
特点二: 理由:
29.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六、写作题
30.习作。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春游活动、观看“天宫课堂”……这些校内外的多彩活动,你参加过哪些呢?请你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经历,题目自拟。要求: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作时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日寇;悬崖;渡河;铁索;山涧;宣告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答案】7.②
8.③
9.①
【答案】10.一发;首挺;斩;截;倒海;高临;粉;碎
11.斩钉截铁
12.千钧一发
【答案】13.虽然;但是
14.不但;而且
15.因为;所以
【答案】16.万水千山只等闲;未敢忘忧国;捐躯赴国难;不可以尺寸与人
17.痛击敌人;顶峰歼敌;为理想而牺牲;严守纪律、勇于牺牲
【答案】18.灯照耀着建筑。
19.郝副营长说,赶明儿胜利了,他一定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答案】20.遇到极寒天气;志愿军衣着单薄,缺少干粮;敌人武器装备世界一流。
21.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
22.场面;一支志愿军部队先头连占领小山冈,阻住逃跑的敌人,敌人动用大量现代化装备,发起猛攻;我军战士拼死坚守阵地8个小时,部队主力赶上来后,聚歼敌人。
23.对方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战友伤亡总数算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数。美国计算的伤亡人数只有美军士兵,未计算其他十几国联军的伤亡人数。
【答案】24.张富清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碉堡;张富清扎根山区,到高洞村炸山修路
25.B
26.C
27.A
28.英勇无畏;他不顾伤势,强忍疼痛,冒着生命危险炸碉堡。;甘于奉献;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山区,为村民谋福祉。
29.张富清;老大爷;热火朝天
30.【答案】难忘的“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学校大礼堂里张灯结彩,“祖国在我心中” 主题朗诵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鲜红的五星红旗悬在舞台正中央,两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长城、故宫、港珠澳大桥的壮丽画面,整个礼堂洋溢着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随着主持人清亮的声音响起,朗诵会正式开始。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三百多名师生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舞台。第一个登场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穿着整齐的白衬衫,系着红领巾,稚嫩的声音却透着坚定:“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虽然吐字还带着奶气,但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人心上,台下响起了温柔的掌声。
最让我难忘的是五年级同学的集体朗诵《长征组歌》。领诵的李航站在队伍最前方,他穿着灰色的红军服,眼神炯炯有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他的声音时而低沉如峡谷,讲述着红军过草地的艰辛;时而高亢如号角,描绘着飞夺泸定桥的英勇。身后的三十名同学配合默契,当读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时,他们同时举起手中的小红旗,红色的波浪在舞台上涌动,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经久不息。我旁边的王老师悄悄擦了擦眼睛,轻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轮到我们班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时,我的心怦怦直跳。站在队伍里,我看到前排的林晓雨紧紧攥着拳头,额头上渗出了细汗,但当音乐响起,她立刻挺直了背,声音清亮有力。我深吸一口气,跟着大家一起吟诵:“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念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句时,全班同学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震得我耳朵嗡嗡作响,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眼眶。
朗诵会在全体师生齐唱《歌唱祖国》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嘹亮的歌声里,我看到舞台上的红旗和台下同学们手中的小国旗交相辉映,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校长跟着节奏轻轻点头,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踮着脚尖挥舞手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祖国在我心中”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每个挺直的脊梁里,藏在每声真诚的朗诵里,藏在我们眼底闪烁的光里。
走出礼堂时,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想:这真是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朗诵会,它让我懂得,爱国从来不是遥远的事,它就在我们认真读过的每一个字里,在我们为祖国奋斗的每一刻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