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1课时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和生活中,化学腐蚀比电化学腐蚀普遍,危害更大
B.大多数金属腐蚀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腐蚀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D.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都产生电流
【答案】C
【解析】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普遍,危害更大,A项错误;所有金属腐蚀的原因均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化学腐蚀过程中无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有微弱电流产生,D项错误。
2.下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
B.正极为C,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D.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D
【分析】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
【详解】A.从图中看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所以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错误;
B.碳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在酸性环境下,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即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析氢腐蚀,故C错误;
D.吸氧腐蚀时,氧气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2H2O+4e =4OH-,故D正确。
故选D。
3.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分析】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被腐蚀,则将其放入到酸化的3%NaCl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铁片作正极,溶液中破损的位置会变大,铁也会继续和酸化的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与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D.K3[Fe(CN)6]是用于检测Fe2+的试剂,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加入K3[Fe(CN)6]溶液就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施工中对桥体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蚀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防腐蚀原理主要是避免发生反应:2Fe+O2+2H2O=2Fe(OH)2
B.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是为了隔绝空气、水等,防止形成原电池
C.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时需直接在钢构件上安装锌块
D.钢构件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减缓电化学腐蚀
【答案】C
【解析】钢构件的主要成分是铁单质,海水接近中性,故主要防止Fe发生吸氧腐蚀,A项正确;喷涂环氧树脂可防止Fe与空气、水等接触,从而避免Fe因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B项正确;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是将钢构件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使钢构件被迫成为阴极而受到保护,在钢构件上安装锌块属于牺牲阳极保护法,C项错误;使用不锈钢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化学腐蚀,D项正确。
5.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 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
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 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被氧化
【答案】D
【详解】A.Zn比Fe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因为I2被Zn还原,A项错误;
B.液体分层后,I2在CCl4层,CCl4的密度比水大,则下层呈紫红色,B项错误;
C.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Fe,则Fe不易生锈,反之,若Fe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则Fe更易生锈,由于活泼性:Zn>Fe>Sn,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项错误;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D项正确;
【答案】选D。
6.如右图所示,在具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然后注入少量稀盐酸,立即塞上橡胶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一定发生析氢腐蚀
B.铁可能会发生吸氧腐蚀
C.若改用NaOH溶液,腐蚀不再发生
D.若改用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高于导管外
【答案】C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故A正确;在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当盐酸反应完,即可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铁可能会发生吸氧腐蚀,故B正确;若改用NaOH溶液,溶液显碱性,发生吸氧腐蚀,故C错误;若改用食盐水,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具支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导气管内液面高于导管外,故D正确。
7.如图所示,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铝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
C.b中发生吸氧腐蚀
D.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Al比Fe活泼,b中Al为负极,Fe为正极,溶液呈中性,发生吸氧腐蚀,铁钉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没有Fe3+生成,溶液不会变红,A项错误;Fe比Cu活泼,a中Fe为负极,Cu为正极,溶液呈酸性,发生析氢腐蚀,铁钉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Fe2+与K3[Fe(CN)6]反应产生蓝色沉淀,B项正确;b中溶液呈中性,发生吸氧腐蚀,C项正确;a中发生析氢腐蚀,Cu为正极,铜丝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D项正确。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答案】C
【解析】A和B.都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故A、B都正确。C.镀件就应为阴极;故C错误。D.Zn比Fe活泼,这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9.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答案】B
【解析】A.图a中,铁棒越靠近底端O2含量越少,腐蚀程度越轻;故A错误。B.图b中开关置于N时,Cu-Zn合金作正极,被保护;故B正确。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H2在正极(Pt极)上产生;故C错误。D.图d中干电池自放电是由于NH4Cl显酸性引起的;故D错误。
10.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答案】B
【解析】A.生铁块分别在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故A正确。B.左边为吸氧腐蚀,气体减少;右边为析氢腐蚀,气体增多,则红墨水左高右低;故B错误。C.两试管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故C正确。D.a试管中中性环境,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酸性环境,发生了析氢腐蚀;故D正确。
11.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示,下列与此原理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为SO+5H2O+8e-=HS-+9OH-
B.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
C.这种情况下,Fe腐蚀的最终产物为Fe2O3·xH2O
D.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
【答案】C
【解析】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图示可知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O+5H2O+8e-=HS-+9OH-,故A正确;硫酸盐还原菌是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失去催化活性,则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故B正确;有还原菌和HS-存在,则铁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C错误;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形成Zn Fe原电池,Fe为正极,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故D正确。
12.下列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3>1>2>4>5 B.4>3>2>1>5
C.3>5>1>2>4 D.5>2>4>3>1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中铁发生化学腐蚀;2、5装置是原电池,2中金属铁作正极,被保护,5中金属铁作负极,失电子被腐蚀;3、4装置是电解池,3中金属铁作阳极,失电子被腐蚀,4中金属铁作阴极,被保护。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原电池原理防护措施的腐蚀>有电解池原理防护措施的腐蚀。故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3>5>1>2>4,C项正确。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的硫酸铜能加快反应速率
B.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铁)比马口铁(镀锡铁)更易被腐蚀
C.钢铁表面常易被锈蚀生成Fe2O3·nH2O
D.钢铁在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完全相同的反应是负极反应
【答案】B
【详解】A.锌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少量Cu,铜附着在锌的表面上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镀层破损后,白铁和马口铁均形成原电池,白铁,锌为负极、铁为正极,铁被保护;马口铁,铁作负极、锡作正极,加快铁的腐蚀,即镀层破损后,马口铁(镀锡铁)更易被腐蚀,B错误;
C.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主要涉及以下反应:负极:Fe-2e-=Fe2+,正极:2H2O+O2+4e-=4OH-,Fe2++2Fe2+=Fe(OH)2↓,4Fe(OH)2+O2+2H2O=4Fe(OH)3,久置后2Fe(OH)3=Fe2O3·nH2O+(3-n)H2O,Fe2O3·nH2O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即钢铁表面常易被锈蚀生成Fe2O3·nH2O ,C正确;
D.钢铁在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相同,都是Fe-2e-=Fe2+,D正确。
答案选B。
14.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各放一枚铁钉,甲试管中装有NH4Cl溶液,乙试管中装有NaCl溶液。
(1)数天后可观察到导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2)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试管中残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甲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 。
【答案】(1)导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2)2H++2e-=H2↑ 2H2O+O2+4e-=4OH-
(3)减小 减小
【解析】NH4Cl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甲试管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压强增大,NaCl溶液显中性,乙试管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所以导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由于甲试管中生成了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的氢气,乙试管中消耗了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大的氧气,所以甲、乙两试管中残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会减小。
15.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铁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回答钢铁在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 ,其原理为 。
(2)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若电镀前A、B两金属片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 mol。
③镀层破损后,不易被腐蚀的是 (填A或B)。
A.镀铜铁 B.镀锌铁 C.镀锡铁
【答案】(1) BD B装置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装置属于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2) 铜 Cu2++2e-=Cu 0.08mol B
【分析】当为原电池负极时,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如铁为原电池的正极或外接电源的负极,可防止腐蚀;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镀件金属为阴极。
【详解】(1)A.形成原电池反应,铁为负极,碳为正极,为铁的吸氧腐蚀,故A错误;
B.锌比铁活泼,铁为正极,被保护而难以腐蚀,故B正确;
C.水中溶解氧气,铁可发生腐蚀,故C错误;
D.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被保护不易腐蚀,故D正确;
故选BD。
B装置能防腐、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装置能防腐、属于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2)①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铜为阳极,铁为阴极,B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
②两电极变化的质量相同,二者质量差为5.12 g,阳极溶解的铜为 =2.56g、其物质的量为0.04mol,由关系式2e-~Cu知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8mol。
③A.镀铜铁:铁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铁为负极,铜为正极,镀层破损后,铁更容易被腐蚀;
B.镀锌铁: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铁为正极,锌为负极,铁难以被腐蚀;
C.镀锡铁:锡活沷性比铁弱,镀层破损后,铁做负极易被腐蚀;
故选B。
16.如图所示的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试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导管中液面高度相同,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 ,铁粉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甲、乙、丙填写) 。
(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 (填“高”或“低”)越易腐蚀。
(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乙、丙装置研究的结果表明,可采用何种防护措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乙 乙>甲>丙
(2)高 (3)2H2O+O2+4e-=4OH-
(4)将金属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
【解析】Fe粉、碳粉、食盐水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故乙中液面最高;甲中Fe粉中的少量碳也能发生吸氧腐蚀,但由于C的含量少,故不如乙中Fe腐蚀的快,丙中乙醇为非电解质,Fe粉、碳粉不构成原电池,Fe受到保护,故可把钢铁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进行保护。
1.下列有关金属电化学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既可以发生析氢腐蚀又可以发生吸氧腐蚀
B.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C.铜只能发生吸氧腐蚀
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
【答案】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铜不能将氢气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发生析氢腐蚀,只能发生吸氧腐蚀,故A项错误、C项正确;铁既可以发生析氢腐蚀又可以发生吸氧腐蚀,故B项错误;在自然界中,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普遍,故D项错误。
2.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看到铁片上有铁锈出现。铁片腐蚀过程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2Fe+2H2O+O2=2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Fe(OH)3,再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成铁锈,其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片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B.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应该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C.铁片腐蚀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O2+4e- = 4OH-
D.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D
【详解】A.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铁片负极腐蚀最严重,由于离子的移动,在正极区域生成铁锈最多,B错误;
C.铁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Fe-2e-=Fe2+,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对应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C正确;
D.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铁作负极,碳作正极,D正确;
故答案选B。
3.下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3e-=Fe3+
C.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答案】A
【解析】A.食盐水显中性,因此该实验属于钢铁的吸氧腐蚀,A正确;
B.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B错误;
C.食盐水周围液体少,氧气量多,所以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周围出现,C错误;
D.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所以食盐水中没有气泡逸出,D错误,答案选A。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管中O2得到电子,右管中H+得到电子
B.一段时间后,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C.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3e-=Fe3+
D.右管中溶液的pH减小
【答案】A
【解析】左管中是钢铁的吸氧腐蚀,O2得到电子;右管为析氢腐蚀,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左管液面上升,右管液面下降。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右管硫酸被消耗,pH增大。
5.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在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金属M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弱
C.钢铁设施表面因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
D.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答案】C
【解析】该装置中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项错误;金属M被氧化,即金属活动性:M>Fe,B项错误;钢铁设施为原电池的正极,因表面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C项正确;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等电解质,而河水中电解质较少,故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慢,D项错误。
6.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减慢
B.d为石墨,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B
【解析】若电极d为石墨,腐蚀时形成原电池,铁片作负极,则铁片腐蚀加快,A错误;若电极d为石墨,形成原电池时,铁片作负极,海水呈弱碱性,发生铁的吸氧腐蚀,则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正确;若电极d为锌块,形成原电池时,锌块作负极,铁片作正极而受到保护,C错误;若电极d为锌块,形成原电池时,铁片作正极,海水呈弱碱性,发生吸氧腐蚀,则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误。
7.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氧化工业废水中含氮离子(N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含氮离子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NH=N2+6Cl-+8H+
C.若生成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处理后废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甲池中的Na+移向Mg电极
【答案】D
【解析】甲中活泼金属镁作原电池的负极,石墨为正极,乙是连接原电池的电解池,电解酸性工业废水时,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A正确;酸性条件下含氮离子被氧化时转化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NH=N2+6Cl-+8H+,B正确;若生成 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根据电池反应6H++6e-=3H2↑、6Cl--6e-=3Cl2↑、3Cl2+2NH=N2+6Cl-+8H+,则处理后废水中的 H+ 浓度增大,pH减小,C正确;电池工作时,甲池是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Na+)移向正极石墨电极,D不正确。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金属腐蚀现象。通过下列实验对金属腐蚀现象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图甲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以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乙是图甲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乙的正极材料是铁
C.通过图丙装置探究铝的腐蚀,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丙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答案】D
【解析】具支试管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消耗氧气,试管中气压减小,导管中液柱上升,若加热试管,试管中气压增大,不能达到预期目的,A错误;铁的腐蚀实验中,负极材料应为铁,B错误;铝箔为负极,活性炭为正极,负极Al发生氧化反应,Cl-不参与电极反应,C错误;负极反应式为4Al-12e-=4Al3+,正极反应式为3O2+6H2O+12e-=12OH-,总反应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D正确。
9.一种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氧区:Fe-3e-=Fe2+
B.富氧区:O2+2H2O+4e-=4OH-
C.Fe失去的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传递给O2
D.隔绝氧气或电解质溶液均可有效防止铁生锈
【答案】C
【详解】由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可知,铁发生了吸氧腐蚀。A. 缺氧区,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A正确;B. 富氧区,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 + 2H2O + 4e-= 4OH-,B正确;C. 由图可知,Fe失去的电子通过金属导体传递给富氧区的O2,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C不正确;D. 隔绝氧气或电解质溶液后,就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均可有效防止铁生锈,D正确。本题选C。
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答案】B
【解析】液滴之下氧气含量少,则为a区为负极区;液滴边缘氧气含量多,则b区为正极区。A.根据原电池中离子定向移动口诀“正正负负”,则液滴中的Cl―由b区向a区迁移;故A错误。B.正确。C.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故C错误。D.Fe比Cu活泼,则Fe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D错误。
11.在潮湿的深层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厌氧腐蚀。钢的厌氧腐蚀的机理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厌氧细菌促使SO与H2反应生成S2-,加速钢管的腐蚀,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B.SO与H2的反应可表示为4H2+SOS2-+4H2O
C.钢管腐蚀的直接产物中含有FeS、Fe(OH)2
D.在钢管表面镀锌或铜可减缓钢管的腐蚀,而且镀层破损后仍能对钢管有保护作用
【答案】BC
【解析】正极上H2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电极反应式 2H2O+2e-=2OH-+H2↑,故A项错误;SO与H2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4H2+SOS2-+4H2O,故B项正确;钢管腐蚀的过程中,负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Fe2+与正极周围的S2-和OH-反应分别生成FeS、Fe(OH)2,故C项正确;在钢管表面镀锌或铜可减缓钢管的腐蚀,但镀铜破损后容易形成Fe Cu原电池,会加速铁的腐蚀,故D项错误。
12.关于下列装置及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CuSO4溶液中c(Cl-)增大
B.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C.装置②中铁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K1>只闭合K3>只闭合K2>都断开
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 g铜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为0.025 mol
【答案】B
【解析】①中K闭合时,左边Zn电极为负极,则Cl-移向ZnSO4溶液,A项错误;①中a为阴极,b为阳极,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则K闭合片刻后,a点附近溶液呈碱性,溶液变红,B项正确;②中只闭合K1,铁作阳极,加速腐蚀,只闭合K2,铁作阴极被保护,只闭合K3,铁作负极,加速腐蚀,则铁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K1>只闭合K3>都断开>只闭合K2,C项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负极输出的电子为 mol=0.05 mol,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铝制品的耐腐蚀性强,说明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将海水中钢铁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钢铁锈蚀时,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Fe3+,而后生成Fe(OH)3,再部分脱水成为氧化铁的水合物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铝化学性质活泼,表面易形成稳定的致密氧化物膜,阻止铝反应,铝制品的耐腐蚀性强,故B错误;C、将海水中钢铁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电解池阴极,可防止闸门被腐蚀,故C正确;D、钢铁锈蚀时发生原电池反应发生电化腐蚀,铁失电子生成二价铁,铁做负极发生反应为Fe-2e-=Fe2+,故D错误;故选C。
14.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写出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
(2)为了降低某水库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可以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 (填字母)。
A.铜 B.钠
C.锌 D.石墨
(3)图乙所示的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 极上。
【答案】(1)2Fe-4e-=2Fe2+ O2+2H2O+4e-=4OH- (2)C (3)负
【解析】(1)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上Fe失去电子,正极上O2得到电子。(2)铁闸门上连接比Fe活泼的金属时,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氧化,Fe作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保护法。Na与水会剧烈反应,本题应该选用锌。(3)图乙所示方案属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需把被保护的铁闸门连接在直流电源的负极上。
15.正确认识和使用电池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1)学习原电池原理后,李四同学根据反应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并得到老师的肯定,则李四同学选用的负极材料是 ,正极材料可能是 (填一种)。
(2)电化学法处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双氧水氧化吸收可消除污染,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石墨只起导电作用,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则两极电势较高的是 (填“石墨1”或“石墨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据研究,铁的锈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中主要是吸氧腐蚀为主,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
①A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段时间后,B中铁钉没有锈蚀,而C中铁钉锈蚀,通过B、C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 ,C中铁锈蚀时的正极反应式: 。
③根据上述现象及你的理解,写出防止铁生锈的措施(至少两条) 。
【答案】(1) C(石墨)
(2)石墨2
(3)隔绝氧气 铁钉与水接触 在铁表面喷涂油漆,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制成铁合金
【详解】(1)根据反应可知,Cu失电子氧化生成,则Cu为负极材料;得电子还原生成,则为正极反应物,可选用石墨作为正极电极材料。
(2)双氧水氧化吸收生成,在原电池装置中,石墨1电极通入,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石墨2电极通入双氧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原电池正极,因此电势较高的是石墨2电极。
(3)①A中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探究铁钉只与水接触能否生锈。
②B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C中铁钉和空气、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B中铁钉没有锈蚀,而C中铁钉锈蚀,通过B、C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C中铁锈蚀时,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
③在铁表面喷涂油漆,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制成铁合金,均可防止铁生锈。
16.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防止钢铁腐蚀造成浪费是科学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
①下列各情况,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②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设置于 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
(2)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非常看好,电解法制取原理如图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镍电极有气泡产生。
①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室中NaOH的浓度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阳极室中电极反应式是 。
(4)(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正极反应式是 。
【答案】(1) e、b、a、c、d N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 铜
(3) 变大
(4)
【详解】(1)①铁做阳极腐蚀最快,作阴极腐蚀最慢,形成原电池作负极腐蚀较快,作正极腐蚀较慢,因此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e、b、a、c、d;
②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设置于N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铁片上镀铜时,铜作阳极,铁片作阴极,A是铜,B上的电极反应是;
(3)①Ni电极反应是,阴离子交换膜,允许由阴极室进入阳极室,阴极室中水减少,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增大;
②阳极室中铁被氧化生成,电极反应式是;
(4)由反应,金属锂是负极,是正极,正极反应是。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1课时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和生活中,化学腐蚀比电化学腐蚀普遍,危害更大
B.大多数金属腐蚀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腐蚀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D.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都产生电流
2.下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
B.正极为C,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D.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3.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4.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施工中对桥体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蚀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防腐蚀原理主要是避免发生反应:2Fe+O2+2H2O=2Fe(OH)2
B.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是为了隔绝空气、水等,防止形成原电池
C.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时需直接在钢构件上安装锌块
D.钢构件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减缓电化学腐蚀
5.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 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
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 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被氧化
6.如右图所示,在具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然后注入少量稀盐酸,立即塞上橡胶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一定发生析氢腐蚀
B.铁可能会发生吸氧腐蚀
C.若改用NaOH溶液,腐蚀不再发生
D.若改用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高于导管外
7.如图所示,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铝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b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
C.b中发生吸氧腐蚀
D.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9.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10.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11.深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道,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能被硫酸根腐蚀,其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示,下列与此原理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为SO+5H2O+8e-=HS-+9OH-
B.输送暖气的管道不易发生此类腐蚀
C.这种情况下,Fe腐蚀的最终产物为Fe2O3·xH2O
D.管道上刷富锌油漆可以延缓管道的腐蚀
12.下列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3>1>2>4>5 B.4>3>2>1>5
C.3>5>1>2>4 D.5>2>4>3>1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的硫酸铜能加快反应速率
B.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铁)比马口铁(镀锡铁)更易被腐蚀
C.钢铁表面常易被锈蚀生成Fe2O3·nH2O
D.钢铁在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完全相同的反应是负极反应
14.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各放一枚铁钉,甲试管中装有NH4Cl溶液,乙试管中装有NaCl溶液。
(1)数天后可观察到导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2)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试管中残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甲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 。
15.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铁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回答钢铁在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 ,其原理为 。
(2)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①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若电镀前A、B两金属片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 mol。
③镀层破损后,不易被腐蚀的是 (填A或B)。
A.镀铜铁 B.镀锌铁 C.镀锡铁
16.如图所示的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试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导管中液面高度相同,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 ,铁粉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甲、乙、丙填写) 。
(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 (填“高”或“低”)越易腐蚀。
(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乙、丙装置研究的结果表明,可采用何种防护措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写出一点即可)。
1.下列有关金属电化学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既可以发生析氢腐蚀又可以发生吸氧腐蚀
B.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C.铜只能发生吸氧腐蚀
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
2.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看到铁片上有铁锈出现。铁片腐蚀过程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2Fe+2H2O+O2=2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Fe(OH)3,再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成铁锈,其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片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B.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应该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C.铁片腐蚀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O2+4e- = 4OH-
D.铁片里的铁和碳与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3.下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3e-=Fe3+
C.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管中O2得到电子,右管中H+得到电子
B.一段时间后,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C.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3e-=Fe3+
D.右管中溶液的pH减小
5.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在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金属M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弱
C.钢铁设施表面因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
D.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6.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减慢
B.d为石墨,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7.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氧化工业废水中含氮离子(N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含氮离子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NH=N2+6Cl-+8H+
C.若生成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处理后废水的pH减小
D.电池工作时,甲池中的Na+移向Mg电极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金属腐蚀现象。通过下列实验对金属腐蚀现象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图甲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以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乙是图甲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乙的正极材料是铁
C.通过图丙装置探究铝的腐蚀,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丙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9.一种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氧区:Fe-3e-=Fe2+
B.富氧区:O2+2H2O+4e-=4OH-
C.Fe失去的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传递给O2
D.隔绝氧气或电解质溶液均可有效防止铁生锈
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11.在潮湿的深层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厌氧腐蚀。钢的厌氧腐蚀的机理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厌氧细菌促使SO与H2反应生成S2-,加速钢管的腐蚀,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B.SO与H2的反应可表示为4H2+SOS2-+4H2O
C.钢管腐蚀的直接产物中含有FeS、Fe(OH)2
D.在钢管表面镀锌或铜可减缓钢管的腐蚀,而且镀层破损后仍能对钢管有保护作用
12.关于下列装置及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CuSO4溶液中c(Cl-)增大
B.装置①中K闭合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C.装置②中铁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K1>只闭合K3>只闭合K2>都断开
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 g铜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为0.025 mol
13.下列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铝制品的耐腐蚀性强,说明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将海水中钢铁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钢铁锈蚀时,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Fe3+,而后生成Fe(OH)3,再部分脱水成为氧化铁的水合物
14.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写出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
(2)为了降低某水库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可以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 (填字母)。
A.铜 B.钠
C.锌 D.石墨
(3)图乙所示的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 极上。
15.正确认识和使用电池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1)学习原电池原理后,李四同学根据反应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并得到老师的肯定,则李四同学选用的负极材料是 ,正极材料可能是 (填一种)。
(2)电化学法处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双氧水氧化吸收可消除污染,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石墨只起导电作用,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则两极电势较高的是 (填“石墨1”或“石墨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据研究,铁的锈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中主要是吸氧腐蚀为主,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
①A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段时间后,B中铁钉没有锈蚀,而C中铁钉锈蚀,通过B、C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 ,C中铁锈蚀时的正极反应式: 。
③根据上述现象及你的理解,写出防止铁生锈的措施(至少两条) 。
16.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防止钢铁腐蚀造成浪费是科学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
①下列各情况,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②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设置于 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
(2)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A电极对应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非常看好,电解法制取原理如图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镍电极有气泡产生。
①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室中NaOH的浓度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阳极室中电极反应式是 。
(4)(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正极反应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