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盐类的水解
1.(24-25高二上·山东·期中)常温下,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某一元碱MOH是弱碱的是
A.溶液的pH=12
B.MCl溶液呈酸性
C.溶液比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溶液与溶液恰好中和
2.(24-25高二上·山东·期中)下列关于纯碱和小苏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NaOH溶液使小苏打转化为纯碱
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C.利用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小苏打
D.室温下,二者的饱和溶液的pH相差约为4,主要是溶解度的差异
3.常温下,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使人体血液保持在7.35~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液随变化关系如表:
1.0 17.8 20.0 22.4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发生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溶液缓解
C.的血液中,
D.的血液中,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的电离程度
4.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溶液的pH发生了较大改变 D.水解后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
5.下列表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6.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A.NaHSO4 B.KAl(SO4)2 C.NaHCO3 D.CH3COONa
7.盐MN溶于水存在如下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是强电解质
B.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2O=OH-+HN
C.该过程使溶液中的c(OH-)>c(H+)
D.MOH为强碱
8.(23-24高二上·福建福州·期末)常温下,稀释的溶液,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的是
A.的水解平衡常数 B.溶液的
C.溶液中 D.溶液中
9.常温下列物质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的pH<7的是
A. B. C. D.
10.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B.盐类水解过程中吸热过程
C.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11.有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12.在pH均为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假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B关系为:
A.A>B B.A=10-4B C.B=10-4 A D.A=B
13.(23-24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填空。
(1)25℃时,H2SO3 +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 mol·L-1。
(2)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溶液中=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6.0×10-8)。
14.(19-20高二上·安徽池州·阶段检测)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解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 (填序号)。
(2)常温下,NaH2PO4的水溶液pH (填“>”“<”或“=”)7。
(3)常温下,Na2HPO4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用Ka与Kh的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 。
15.回答下列问题:
(1)AgNO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23-24高二下·北京·开学考试)常温下,某溶液的。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显酸性 B.
C. D.加热,pH变大
2.(23-24高二上·福建三明·期末)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饱和氯水中:、、、
C.含的溶液中:、、、
D.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3.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溶液中
D.水解的实质是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NaOH
4.关于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微粒种类与溶液相同 B.升高温度,增大
C.加入少量固体,减小 D.水的电离程度:溶液>纯水
5.(高二下·北京·期末)表中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发生反应:
B.溶液与溶液反应不能生成NaHS
C.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pH最大的是溶液
D.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性最强的是溶液
6.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的浓度均为,在常温下前两种溶液的,第三种溶液的,最后一种溶液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碱性
酸性
A.A B.B C.C D.D
7.已知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则0.18mol/L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
A.8 B.9 C.10 D.11
8.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发生水解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如图表示的是某离子X的水解过程示意图,则离子X可能是( )
A.CO B.HCO
C.Na+ D.NH
10.已知某温度下,K(HCN)=6.2×10 10,K(HF)=6.8×10 4,K(CH3COOH)=1.7×10 5,K(HNO2)=5.1×10 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1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NaCN>NaNO2>CH3COONa>NaF
B.NaF>NaNO2>CH3COONa>NaCN
C.NaCN>CH3COONa>NaNO2>NaF
D.NaCN>CH3COONa>NaF>NaNO2
1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A、NaB、NaX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A、HB、HX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B>HA B.HB>HA>HX C.HA>HX>HB D.HA>HB>HX
12.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溶液 D.NaI溶液
13.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①0.1 mol·L-1 NH4Cl ②0.1 mol·L-1 CH3COONH4 ③0.1 mol·L-1 NH4HSO4 ④0.1 mol·L-1 NH3·H2O和0.1 mol·L-1 NH4Cl混合液 ⑤0.1 mol·L-1 NH3·H2O。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序号)。
(3)溶液①②③中c平(N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或“=”表示,下同),溶液④⑤中c平(NH)的大小关系是 。
(4)在溶液④中, 的浓度为0.1 mol·L-1。
(5)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填“>”“<”或“=”)NH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平(CH3COO-) (填“>”“<”或“=”)c平(NH)。
14.按要求完成下题。
(1)写出H2S的电离方程式: 。
(2)0.1mol/L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
(3)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 性。
(4)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
(5)常温时的的水溶液 7(填“>”、“=”、“<”)。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配制的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一些 以抑制其水解。
(6)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
(7)常温下,0.05mol/LH2SO4溶液的pH= 。
15.某温度下,有浓度均为0.1mol L-1的下列4种溶液:①NaCN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④NaHCO3溶液。
已知: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10-7 Ka2=5.0×10-11 Ka=1.7×10-5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④的水解平衡常数Kh= 。
(3)此温度下,某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的pH=11,则为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盐类的水解
1.(24-25高二上·山东·期中)常温下,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某一元碱MOH是弱碱的是
A.溶液的pH=12
B.MCl溶液呈酸性
C.溶液比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溶液与溶液恰好中和
【答案】D
【详解】A.溶液的pH为12,说明MOH是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和,A不符合题意;
B.MCl溶液呈酸性,说明发生水解,结合溶液中的形成弱碱,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溶液呈酸性,B不符合题意;
C.等浓度的MOH溶液的导电性弱于NaOH,说明MOH为弱碱,C不符合题意;
D.等体积、等浓度的MOH溶液与HCl溶液恰好中和,说明MOH为一元碱,但不能确定为弱碱,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24-25高二上·山东·期中)下列关于纯碱和小苏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NaOH溶液使小苏打转化为纯碱
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C.利用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小苏打
D.室温下,二者的饱和溶液的pH相差约为4,主要是溶解度的差异
【答案】D
【详解】A.小苏打加入NaOH溶液中会发生反应:,可用NaOH溶液使小苏打转化为纯碱,A正确;
B.小苏打和纯碱二者的溶液中均存在、、、、、、,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B正确;
C.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转化为纯碱,而纯碱热稳定性较强,利用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小苏打,C正确;
D.室温下,纯碱和小苏打二者的饱和溶液的pH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的水解程度远大于,与溶解度无关,D错误;
故选D。
3.常温下,人体血液里存在重要的酸碱平衡:,使人体血液保持在7.35~7.45,否则就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液随变化关系如表:
1.0 17.8 20.0 22.4
6.10 7.35 7.40 7.4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血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发生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溶液缓解
C.的血液中,
D.的血液中,的水解程度一定大于的电离程度
【答案】D
【详解】A.常温下,正常人体的血液显碱性,由题中信息可知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A正确;
B.发生血液酸中毒时,可注射溶液消耗氢离子,B正确;
C.从表中信息可知,时溶液,时溶液,则溶液时,,C正确;
D.在的血液中,,浓度远大于浓度,无法根据溶液比较的水解程度和的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D错误;
答案选D。
4.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溶液的pH发生了较大改变 D.水解后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
【答案】B
【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生成的弱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弱碱阳离子与弱酸根离子混合,会相互促进水解,最终溶液的pH可能呈酸性、碱性或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 盐类水解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不存在电离平衡,A项错误;
B. 盐类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B项正确;
C. 水解是微弱的,故pH改变不大,再如醋酸铵溶液中,醋酸根和铵根的水解程度几乎相等,最终溶液的pH几乎呈中性,故溶液的pH变化不大,C项错误;
D. 水解后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或碱性,可能呈中性,如醋酸铵溶液,D项错误;
故选B。
5.下列表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因H2CO3是二元弱酸,的水解分两步进行,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Fe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因水解程度很小,不会产生Fe(OH)3沉淀,B错误;
C.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6.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A.NaHSO4 B.KAl(SO4)2 C.NaHCO3 D.CH3COONa
【答案】B
【详解】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错误;
B.加入KAl(SO4)2,Al3+与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B正确;
C.加入NaHCO3,碳酸氢根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为碳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错误;
D.加入CH3COONa,醋酸根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为醋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错误;
故选B。
7.盐MN溶于水存在如下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是强电解质
B.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2O=OH-+HN
C.该过程使溶液中的c(OH-)>c(H+)
D.MOH为强碱
【答案】B
【详解】A.由MN=M++N-可看出MN是强电解质,A正确;
B.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2OOH-+HN,B不正确;
C.由图知,N-与H+结合成HN,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c(OH-)>c(H+),C正确;
D.由图知,M+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说明MOH为强碱,D正确;
故答案选B。
8.(23-24高二上·福建福州·期末)常温下,稀释的溶液,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的是
A.的水解平衡常数 B.溶液的
C.溶液中 D.溶液中
【答案】B
【详解】A.温度一定时,水解的平衡常数为定值,A不符合图像;
B.溶液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虽然电离程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B符合图像;
C.随着水的加入,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亚硫酸根数目减少,C不符合图像;
D.随着水的加入,体积增大,c(Na+)减小,D不符合图像;
答案选B。
9.常温下列物质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的pH<7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电离出,使溶液呈酸性,抑制水的电离,同时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故A错误;
B.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pH>7,促进水的电离,故B错误;
C.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促进水的电离,故C正确;
D.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溶液呈中性pH=7,故D错误;
本题选C。
10.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B.盐类水解过程中吸热过程
C.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答案】C
【详解】A、盐的水解是盐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和碱的过程,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故A正确;
B、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放热,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故B正确;
C、水解的盐显示的酸碱性取决于阴阳弱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如醋酸铵是一种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但是该溶液显中性,故C错误;
D、水解的盐显示的酸碱性取决于形成盐的阴阳弱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阳离子水解程度大,溶液显示酸性,阴离子水解程度大,溶液显示碱性,故D正确;
故选C。
11.有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答案】C
【详解】A. 酸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碳酸钠的碱性强于醋酸钠的,A不正确;
B. 稀释促进水解,所以pH变化最大的是氢氧化钠,B不正确;
C. 醋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恰好与盐酸反应,但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pH最大,C正确;
D. 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选项D中应该是②>①>③,D不正确;
答案选C。
12.在pH均为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假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B关系为:
A.A>B B.A=10-4B C.B=10-4 A D.A=B
【答案】B
【详解】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pH=9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醋酸钠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c(H+)=10-9 mol·L-1,醋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 =10-5 mol·L-1,所以A=10-4B;
故选B。
13.填空。
(1)25℃时,H2SO3 +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 mol·L-1。
(2)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9的Na2SO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溶液中= (常温下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2,Ka2=6.0×10-8)。
【答案】(1)1×10-12
(2) 向右 60
【详解】(1)Kh=mol·L-1=1×10-12 mol·L-1;
故答案为:1×10-12。
(2)Na2SO3电离出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平衡向右移动;+H2O+OH-,Kh=,所以;
故答案为:向右;60。
14.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解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 (填序号)。
(2)常温下,NaH2PO4的水溶液pH (填“>”“<”或“=”)7。
(3)常温下,Na2HPO4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用Ka与Kh的相对大小,说明判断理由: 。
【答案】 ③<②<① < 碱 Na2HPO4的水解常数Kh===≈1.61×10-7,Kh>Ka3,即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Na2HPO4溶液显碱性
【详解】(1)①Na3PO4中PO43-的水解平衡常数是、②Na2HPO4中HPO42-水解平衡常数是;③NaH2PO4中H2PO4-水解平衡常数是,水解常数依次减小,所以pH由小到大的顺序③<②<①;
(2)NaH2PO4中H2PO4-水解平衡常数是,电离常数是Ka2=6.2×10-8,H2PO4-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pH<7;
(3)Na2HPO4的水解常数Kh===≈1.61×10-7,Kh>Ka3,即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Na2HPO4溶液显碱性。
15.回答下列问题:
(1)AgNO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常温时的pH 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答案】(1) 酸 < Ag++H2OAgOH+H+ 抑制
(2) 酸 Al3++3H2OAl(OH)3+3H+
(3) NaOH S2-+H2OHS-+OH-
【详解】(1)硝酸银为强酸弱碱盐,银离子水解,其溶液呈酸性,常温下硝酸银溶液pH<7,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g++H2OAgOH+H+,所以为了抑制其水解,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2)氯化铝水溶液中铝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
(3)硫化钠在溶液中硫离子水解生成NaOH,所以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NaOH,硫离子主要是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
1.(23-24高二下·北京·开学考试)常温下,某溶液的。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显酸性 B.
C. D.加热,pH变大
【答案】D
【详解】A.铜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A正确;
B.常温下,某溶液的,则溶液中,B正确;
C.溶液中,因此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C正确;
D.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氢离子浓度增大,pH变小,D错误;
答案选D。
2.(23-24高二上·福建三明·期末)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饱和氯水中:、、、
C.含的溶液中:、、、
D.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D
【详解】A.和会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饱和氯水中,Cl2与Fe2+反应生成Fe3+、Cl-,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含的溶液中,和结合生成红色的,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该条件下、、、均不反应,能够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溶液中
D.水解的实质是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NaOH
【答案】D
【详解】A.盐的水解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或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故A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盐类水解是盐和水反应生成酸和碱,互为逆反应,故B正确;
C.溶液中若无水解,则成立,由于水解,所以,故C正确;
D.水解的实质是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使溶液中,故D错误;
选D。
4.关于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微粒种类与溶液相同 B.升高温度,增大
C.加入少量固体,减小 D.水的电离程度:溶液>纯水
【答案】B
【详解】A.溶液中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NaH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和电离,,,以水解为主,所以Na2CO3中粒子种类与 NaHCO3溶液相同,均为5种,故A正确;
B.水解过程吸热,升高温度使水解平衡右移,减小,故B错误;
C.加入CaCl2,Ca2+与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沉淀,使减小,故C正确;
D.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溶液>纯水,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5.表中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发生反应:
B.溶液与溶液反应不能生成NaHS
C.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pH最大的是溶液
D.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性最强的是溶液
【答案】D
【详解】A.硫化氢具有还原性,次氯酸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项错误;
B.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分析可知,醋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所以少量的溶液与溶液反应可以生成NaHS,故B项错误;
C.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可知,离子的水解能力:,所以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pH最大的是溶液,故C项错误;
D.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O、溶液,酸性最强的是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D。
6.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的浓度均为,在常温下前两种溶液的,第三种溶液的,最后一种溶液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碱性
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由题意可知,根据水解规律,AC溶液呈中性,AD溶液呈碱性,说明C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D对应的酸的酸性;BD溶液呈中性,AD溶液呈碱性,说明A对应的碱性强于B对应的碱的碱性,答案选A。
7.已知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则0.18mol/L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
A.8 B.9 C.10 D.11
【答案】B
【详解】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为,0.18mol/LCH3COONa溶液mol/L,所以该溶液的pH=9,答案为:B。
8.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发生水解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应为,(只写第一步也可,不能两步一起写),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中水解程度小,应为,④错误;故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②③,正确答案选B。
9.如图表示的是某离子X的水解过程示意图,则离子X可能是( )
A.CO B.HCO
C.Na+ D.NH
【答案】D
【详解】根据盐的水解原理结合图示的内容可以知道X离子水解显示酸性。
A、碳酸根水解,显示碱性,故A错误;
B、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显示碱性,故B错误;
C、钠离子不会发生水解,故C错误;
D、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示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10.已知某温度下,K(HCN)=6.2×10 10,K(HF)=6.8×10 4,K(CH3COOH)=1.7×10 5,K(HNO2)=5.1×10 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1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NaCN>NaNO2>CH3COONa>NaF
B.NaF>NaNO2>CH3COONa>NaCN
C.NaCN>CH3COONa>NaNO2>NaF
D.NaCN>CH3COONa>NaF>NaNO2
【答案】C
【详解】由K(HF)>K(HNO2)>K(CH3COOH)>K(HCN)可知,酸强弱顺序:HF>HNO2>CH3COOH>HCN,根据“越弱越水解”即对应是酸越弱,其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因此水解能力:CN->CH3COO->>F-,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对应盐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A、NaB、NaX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A、HB、HX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B>HA B.HB>HA>HX C.HA>HX>HB D.HA>HB>HX
【答案】D
【详解】弱酸的酸性越强,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就越小,则相同浓度钠盐溶液的pH越小。在相同条件下的钠盐溶液,溶液的pH越大,其相应酸的酸性就越弱。根据题意可知NaA、NaB和NaX的溶液的pH值依次为8、9、10,则这三种酸的酸性大小顺序是:HA>HB>HX,故合理选项是D。
12.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溶液 D.NaI溶液
【答案】D
【分析】水的电离H2O H++OH-,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加入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详解】A.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溶液呈酸性,水的电离H2O H++OH-,抑制了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KF为强电解质,电离出钾离子和氟离子,钾不水解,氟离子水解生成氢氟酸,促进水的电离,故B错误;
C.KAl(SO4)2为强电解质,电离出钾离子和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钾离子、硫酸根离子不水解,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促进水的电离,故C错误;
D.NaI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碘离子,这两种离子都不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故D正确;
答案选D
13.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①0.1 mol·L-1 NH4Cl ②0.1 mol·L-1 CH3COONH4 ③0.1 mol·L-1 NH4HSO4 ④0.1 mol·L-1 NH3·H2O和0.1 mol·L-1 NH4Cl混合液 ⑤0.1 mol·L-1 NH3·H2O。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序号)。
(3)溶液①②③中c平(N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或“=”表示,下同),溶液④⑤中c平(NH)的大小关系是 。
(4)在溶液④中, 的浓度为0.1 mol·L-1。
(5)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填“>”“<”或“=”)NH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平(CH3COO-) (填“>”“<”或“=”)c平(NH)。
【答案】(1) 酸 NH+H2ONH3·H2O+H+
(2)③
(3) ②<①<③ ④>⑤
(4)Cl-
(5) = =
【详解】(1)溶液①0.1 mol·L-1 NH4Cl 中,N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
(2)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NH4HSO4===NH+H++SO,且NH+H2ONH3·H2O+H+,所以溶液中c平(H+)>0.1 mol·L-1,其他溶液中c平(H+)<0.1 mol·L-1。
(3)①0.1 mol·L-1 NH4Cl的溶液中存在NH+H2ONH3·H2O+H+; 0.1 mol·L-1 CH3COONH4溶液中CH3COONH4=CH3COO-+NH,NH+H2ONH3·H2O+H+,相当于在①的溶液中加入CH3COO-,CH3COO-+H2OCH3COOH+OH-,促进NH水解,c平(NH)减小;③相当于在①的溶液中加入H+,抑制NH水解,溶液中c平(NH)增大。由此可知,溶液①②③中c平(N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③。④相当于在⑤的溶液中加入NH4Cl,c平(NH)浓度增大,溶液④⑤中c平(NH)的大小关系是④>⑤。
(4)④0.1 mol·L-1 NH3·H2O和0.1 mol·L-1 NH4Cl混合液中Cl-不水解,其浓度为0.1 mol·L-1。
(5)常温下,CH3COO-与NH水解能力相同,使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知c平(OH-)+c平(CH3COO-)=c平(H+)+c平(NH),而pH=7时,c平(H+)=c平(OH-),所以c平(CH3COO-)=c平(NH)。
14.按要求完成下题。
(1)写出H2S的电离方程式: 。
(2)0.1mol/L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
(3)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 性。
(4)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
(5)常温时的的水溶液 7(填“>”、“=”、“<”)。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配制的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一些 以抑制其水解。
(6)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
(7)常温下,0.05mol/LH2SO4溶液的pH= 。
【答案】(1)、
(2)c(Cl-)>c(NH)>c(H+)>c(OH-)
(3)酸
(4)Al2O3
(5) < 硫酸
(6)10-4
(7)1
【详解】(1)为二元弱酸,在水中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2)在溶液中,以和为主,又因为部分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即,则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3)醋酸为弱酸,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的醋酸溶液中,则醋酸浓度远大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4)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吸热,且生成的易挥发,因此将溶液蒸干促进了水解反应正向进行,最终得到,经过灼烧得到固体。
(5)常温时,溶液的,原因是铁离子发生了水解:。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配制其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以抑制其水解。
(6)常温下,溶液中的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因此的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7)常温下,溶液中,则其。
15.某温度下,有浓度均为0.1mol L-1的下列4种溶液:①NaCN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④NaHCO3溶液。
已知: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10-7 Ka2=5.0×10-11 Ka=1.7×10-5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④的水解平衡常数Kh= 。
(3)此温度下,某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的pH=11,则为 。
【答案】(1)②①④③
(2)2.5×10-8
(3)0.02
【详解】(1)这4种溶液中②NaOH溶液碱性最强,其余三种溶液因Ka(CH3COOH)>Ka1(H2CO3)>Ka(HCN),弱酸的酸性越强,其钠盐的水解程度越弱,则水解程度:CH3COONa<NaHCO3<NaCN,溶液碱性:NaCN溶液>NaHCO3溶液>CH3COONa溶液,则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2)NaHCO3溶液中,+H2OH2CO3+OH-,水解平衡常数Kh=====2.5×10-8。
(3)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的pH=11,则c(H+)=1×10-11mol L-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