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3.1.1 水与水溶液 随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3.1.1 水与水溶液 随堂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35:5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水与水溶液
第1课时 水与水溶液
1.室温下,两种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代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②代表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B.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
C.两种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D.若图①溶液的,则将溶液稀释10倍后,
2.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则为
A. B.
C. D.
3.(24-25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中)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到90℃时,c(H+)增大,Kw变大,pH减小,呈酸性
B.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Kw增大
C.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
D.向纯水中加入硫酸钠,平衡不移动,溶液呈中性
4.(23-24高二上·山东枣庄·期末)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Z线上任意点均表示溶液的pH=7
B.图中T1>T2
C.MNZX区域对应溶液呈碱性
D.图中阴影区域中可大量存在:Na+、Al(OH)、S2-、CO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C.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2是弱电解质
D.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化状态下一般不导电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 B.HF H++F-
C.HI H++I- D.CaCO3= Ca2++
7.(23-24高二下·四川雅安·开学考试)下列微粒中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H2O H+ + OH ),且加入该微粒能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的是
A. B.C2H5OH C.Na D.OH
8.(24-25高二上·天津南开·阶段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减小
B.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
D.将水加热,增大,不变
9.(24-25高二上·山西长治·期中)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Cu2+ C. D.K+
10.(24-25高二上·辽宁·期中)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增大,pH>7溶液呈酸性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增大,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11.(24-25高二上·江西·阶段检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B.能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
C.室温下,的溶液中:、、、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12.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a点溶液c(OH-)>c(H+)
B.该温度下,0.01 mol·L-1NaOH溶液中c(H+)=1.0×10-12 mol·L-1
C.该温度下,加入NaOH可能引起由d向b的变化
D.b点时,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b向c的变化
13.(1)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O4: 。
②)HClO: 。
③NaHSO3: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平(H+)=2×10-7 mol/L,则此时c平(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平(H+)=5×10-6 mol/L,则c平(OH-)= ,由水电离出的c平(H+)为 。
14.(23-24高二上·山东威海·期中)现有下列物质:①熔融的 ②稀硫酸 ③液氯 ④冰醋酸 ⑤铜 ⑥ ⑦ ⑧液氨 ⑨ ⑩固体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可以证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填字母序号)。
a.醋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在醋酸水溶液中还含有未电离的醋酸分子
c.醋酸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d.的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e.等体积等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更多
(3)某温度时,某水溶液中的,,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
Ⅰ.该温度下,若盐酸中,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
Ⅱ.该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的,溶液混合(忽略体积变化)。
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②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则 。
1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00℃,mol L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电离出来的 mol L。
(2)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移动。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
(3)25℃时,0.1 mol L的4种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用序号填写)。
①盐酸 ② ③NaOH ④
(4)图中A、B、C、D、E五点间的大小关系: ;ABE形成的区域中的点都呈现 性;若在B点温度下,盐酸中mol 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mol L。
1.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0℃时,蒸馏水中,
B.25℃时,纯水中,
C.25℃时,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
D.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的平衡浓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
B.在液氨中放入金属钠,可生成
C.恒温下,在液氨中加入,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减小
D.降温可使液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且
3.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弱的化合物
B.分子中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
C.溶于水存在溶质分子的化合物
D.溶于水后既存在溶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的化合物
4.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蒸馏水加热至90℃,Kw增大,pH不变
B.向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c(H+)增大,Kw不变
C.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D.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5.(24-25高二上·四川·期中)如图所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Kw的大小关系是:A=DB.点A、B、C三点所在的直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中c(H+)与c(OH-)相等
C.若想要A点移动到B点,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往A点中加入盐酸溶液,A点将会朝D点移动,Kw增大
6.(24-25高二上·四川·期中)25℃,在下列四种溶液中:①0.005 mol/L的H2SO4溶液中;②0.01mol/L NaOH溶液中;③pH=3的硝酸溶液中;④0.1mol/L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之比是
A.2∶1∶10∶105 B.1012∶102∶1011∶107
C.1∶1∶10∶105 D.12∶12∶11∶7
7.(24-25高二上·北京·期中)在某温度下,向的蒸馏水中加入金属,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测得溶液中。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高于
B.加入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C.加入金属后,溶液为9
D.加入金属后,由水电离出来的浓度为
8.(24-25高二上·重庆·阶段检测)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B.a点和c点均为纯水
C.在c点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可实现c点向d点移动
D.T℃时,将的稀硫酸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碱性
9.(24-25高二上·辽宁大连·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溶液中:、、、
B.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
10.(24-25高二上·湖南·期中)和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且
B.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c点可表示下盐的溶液
D.水的离子积常数:
11.(24-25高二上·江苏扬州·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12mol·L-1的溶液中:Na+、Al3+、Cl-、
B.在pH为3的溶液:K+、Fe2+、SCN-、
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Mg2+、、[Al(OH)4]-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Na+、Mg2+、、
12.已知在t1、t2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B.一定温度下,改变水溶液中c平(H+)或c平(OH-)的浓度,KW不会发生变化
C.t2温度c平(H+)为1×10-2 mol·L-1的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平(H+)=1×10-10 mol·L-1
D.将t1温度下0.1 mol·L-1的盐酸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相应减小
13.(1)结合勒夏特列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的影响,交流讨论。
①升高温度,对水的电离、电离产生的及有什么影响 ?
②滴加少量NaOH溶液,对水的电离及有什么影响?溶液中怎样变化 ?
③向水中加入金属钠,对水的电离有什么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 ?
(2)(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检测)完成下列内容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 ② 。
(3)某温度(t℃)时,水的,则该温度 (填“>”“<”或“=”)25℃;
(4)在题(2)温度下,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5)25℃时,下列5种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填序号) 。
①盐酸②③④(氨水) ⑤NaOH
(6)25℃时,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14.(24-25高二上·山东菏泽·阶段检测)“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连续在木星、卫星和月球上都找到水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时,纯水的
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增大,减小
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
(2)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现欲使平衡向左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可采取的方法是 。
(3)时,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向其中加入的盐酸溶液直至过量,水的电离程度变化情况为 。
(4)若在木卫六上某地,水的离子积常数,利用我们的地球经验,木卫六上该地的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C,其理由是 。
15.(24-25高二上·山东烟台·阶段检测)I.太空很神秘,水的世界也深不可测,从水作溶剂、水分子运动到水的电离、水与活泼金属反应等等。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的NaOH 溶液的pH (填“>”“<”或“=”,下同)1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
(2)T℃下,水的离子积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T℃小干25℃
b.A点溶液pH=8
c.B点溶液呈碱性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的酸可以实现从B点到C点的变化
②该温度下,将溶液与硫酸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则 ;若,且,,则所得混合溶液的pH= 。
(3)现有以下五种电解质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NaOH;③;④;⑤
①浓度均为的五种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填序号)。
②浓度均为的①②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填序号)。
(4)某温度时,水的则该温度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25℃。该温度下,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将pH=2的硫酸与pH=14的K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13,需氢氧化钾和硫酸的体积比为 。
(5)25℃时,下列物质的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NaOH ④第一节 水与水溶液
第1课时 水与水溶液
1.室温下,两种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代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②代表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B.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
C.两种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D.若图①溶液的,则将溶液稀释10倍后,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图①中存在水合氢离子、酸根离子和一元酸分子,说明一元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图①代表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图②中只存在水合氢离子和酸根离子,说明一元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图②代表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②代表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A正确;
B.由图可知,两种酸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B正确;
C.两种酸溶液中,酸电离出的氢离子都抑制水的电离,则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 7mol/L,C正确;
D.由分析知图①代表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若图①溶液的,则将溶液稀释10倍后,,D错误;
故选D。
2.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则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中性溶液中满足,纯水呈中性,则纯水中,故选A。
3.(24-25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中)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到90℃时,c(H+)增大,Kw变大,pH减小,呈酸性
B.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Kw增大
C.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
D.向纯水中加入硫酸钠,平衡不移动,溶液呈中性
【答案】D
【详解】A.水的电离吸热,将纯水加热到95℃时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Kw变大,pH减小,水仍呈中性,A错误;
B.向纯水中加入少量HCl溶液,c(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Kw不变,B错误;
C.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醋酸根结合水电离出的H+,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
D.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钠离子和硫酸根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因此平衡不移动,溶液呈中性,D正确;
答案选D。
4.(23-24高二上·山东枣庄·期末)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Z线上任意点均表示溶液的pH=7
B.图中T1>T2
C.MNZX区域对应溶液呈碱性
D.图中阴影区域中可大量存在:Na+、Al(OH)、S2-、CO
【答案】D
【详解】A.XZ线上任意点均有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但只有室温时pH=7,A错误;
B.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所以T2>T1,B错误;
C.MNZX区域为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为酸性,C错误;
D.图中阴影区域为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为碱性,以上四种离子均可共存,D正确;
故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C.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2是弱电解质
D.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化状态下一般不导电
【答案】D
【详解】A.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如HCl、H2SO4),A错误;
B.有的化合物难溶于水(如BaSO4)却是强电解质,有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如CH3COOH)却是弱电解质,B错误;
C.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部分电离造成的,C错误;
D.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化状态下不能电离,因此不能导电,D正确;
故选:D。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 B.HF H++F-
C.HI H++I- D.CaCO3= Ca2++
【答案】C
【详解】A.Al2(SO4)3是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其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A正确;
B. HF是弱酸,HF H++F-,B正确;
C.HI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其电离方程式为:HI=H++I-,C错误;
D.CaCO3随不可溶,但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其电离方程式为:CaCO3= Ca2++,D正确;
故答案为:C。
7.(23-24高二下·四川雅安·开学考试)下列微粒中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H2O H+ + OH ),且加入该微粒能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的是
A. B.C2H5OH C.Na D.OH
【答案】D
【详解】A.不水解,在水溶液中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不移动,故不选A;
B.乙醇为非电解质,不会影响水的电离,故不选B;
C.Na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不选C;
D.OH 抑制水的电离,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选D;
故答案为D。
8.(24-25高二上·天津南开·阶段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减小
B.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
D.将水加热,增大,不变
【答案】C
【详解】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电离出H+,H+的浓度增大导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则Kw不变,A错误;
B.25℃时c(H+)=1×10-7mol·L-1的溶液是中性溶液,温度高于25℃时c(H+)=1×10-7mol·L-1的溶液呈碱性,B错误;
C.水的离子积[Kw= c(H+)c(OH-)]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溶液中其c(H+)c(OH-)=1×10-14,C正确;
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将水加热,促进水的电离,c(H+)、c(OH-)均增大,增大,pH减小,D错误;
故选C。
9.(24-25高二上·山西长治·期中)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Cu2+ C. D.K+
【答案】D
【详解】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酸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碱溶液中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钾离子在酸溶液中和碱溶液中均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D。
10.(24-25高二上·辽宁·期中)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增大,pH>7溶液呈酸性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增大,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答案】B
【详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w增大,c(H+)增大,则pH减小,则中性溶液的pH<7,pH>7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K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w不变,故B正确;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OH,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c(OH-)增大,故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Cl,铵根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c(OH-)减小,导致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1.(24-25高二上·江西·阶段检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B.能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
C.室温下,的溶液中:、、、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答案】C
【详解】A.铁离子是黄色的,A错误;
B.能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说明有氢离子,有氢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硝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不能共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室温时,=10-5mol L-1,所以溶液呈碱性,各离子可以共存,C正确;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抑制水的电离,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O不能存在,D错误;
故选D。
12.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a点溶液c(OH-)>c(H+)
B.该温度下,0.01 mol·L-1NaOH溶液中c(H+)=1.0×10-12 mol·L-1
C.该温度下,加入NaOH可能引起由d向b的变化
D.b点时,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b向c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根据图像,b点Kw=c(H+)·c(OH-)=1.0×10-12>1.0×10-14,说明该温度高于常温;
【详解】A.曲线上的点的温度相同。该温度下,a点溶液中c(H+)B.该温度下,0.01 mol·L-1 NaOH溶液中c(OH-)=0.01 mol·L-1,则c(H+)=1.0×10-10mol·L-1,B错误;
C.该温度下,加入NaOH,溶液中的c(OH-)增大,c(H+)减小,不能引起d向b的变化,C错误;
D.b点时,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增大,不能引起b向c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13.(1)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O4: 。
②)HClO: 。
③NaHSO3: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平(H+)=2×10-7 mol/L,则此时c平(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平(H+)=5×10-6 mol/L,则c平(OH-)= ,由水电离出的c平(H+)为 。
【答案】(1)①HClO4=H++ClO
②)HClOH++ClO-
③)NaHSO3=Na++HSO,HSOH++SO
(2)2×10-7 mol/L 8×10-9 mol/L 8×10-9 mol/L
【详解】(1)①HClO4属于一元强酸,HCl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电离方程式为HClO4=H++;
②HClO属于一元弱酸,HClO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H+和ClO-,电离方程式为HClO H++ClO-;
③NaHS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3=Na++, H++。
(2)纯水中,c平(H+)一定与c平(OH-)相等,所以c平(OH-)=2×10-7 mol/L;温度不变,不变,当c平(H+)=5×10-6 mol/L时,;由H2O=H++OH-知,由水电离出的c平(H+)=c平(OH-)=8×10-9 mol/L。
14.(23-24高二上·山东威海·期中)现有下列物质:①熔融的 ②稀硫酸 ③液氯 ④冰醋酸 ⑤铜 ⑥ ⑦ ⑧液氨 ⑨ ⑩固体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可以证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填字母序号)。
a.醋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在醋酸水溶液中还含有未电离的醋酸分子
c.醋酸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d.的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e.等体积等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更多
(3)某温度时,某水溶液中的,,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
Ⅰ.该温度下,若盐酸中,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
Ⅱ.该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的,溶液混合(忽略体积变化)。
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②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则 。
【答案】(1) ④ ⑧⑨
(2)be
(3) 2×10﹣12 1:1
【详解】(1)①熔融的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②稀硫酸是酸溶液,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液氯是非金属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冰醋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⑤铜是金属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溶于水的硫酸钡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⑦硫酸氢钠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⑧液氨在溶液中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⑨二氧化硫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⑩氢氧化钙固体溶于水,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则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⑧⑨,故答案为:④;⑧⑨;
(2)a.醋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只能说明醋酸的溶解性,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b.在醋酸水溶液中还含有未电离的醋酸分子说明醋酸是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弱酸,故正确;c.醋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只能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d.1mol/L的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醋酸溶液呈酸性,但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e.等体积等pH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更多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是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弱酸,故正确;故选be;
(3)Ⅰ.由图可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mol/L×10﹣15mol/L=1×10﹣15;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总是等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由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5×10﹣4mol/L可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2×10﹣12mol/L,故答案为:2×10﹣12;
Ⅱ.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都为1×10﹣3mol/L,由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可得:1×10-3mol/L×V1L=1×10-3mol/L×V2L,解得V1∶V2=1∶1,故答案为:1:1。
1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00℃,mol L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电离出来的 mol L。
(2)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下同)移动。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
(3)25℃时,0.1 mol L的4种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用序号填写)。
①盐酸 ② ③NaOH ④
(4)图中A、B、C、D、E五点间的大小关系: ;ABE形成的区域中的点都呈现 性;若在B点温度下,盐酸中mol 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 mol L。
【答案】(1) 碱性 1×10-7
(2) 向右 向右
(3)①=③>②=④
(4) B>C>A=D=E 碱 2×10-9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100℃时,Kw=1×10-12,mol L,则mol L,此时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中只存在NaOH溶质,则由H2O电离出来的c(OH )水=c(H+)水= c(H+)=1×10 7mol L 1;
(2)Zn和稀硫酸反应,使溶液酸性减弱,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减弱,则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使新制氯水中的平衡:Cl2+H2OH++Cl-+HClO向左移动,氯水中的H+浓度降低,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减弱,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3)酸或碱均会抑制水的电离,且酸性或碱性越强,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越强,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可得出,0.1 mol·L-1下列溶液:①HCl与③NaOH比较,溶质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为0.1mol·L-1,抑制作用相当;②H2SO4与④Ba(OH)2分别为二元强酸和二元强碱,则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为0.2mol·L-1,抑制作用也一致,且②H2SO4与④Ba(OH)2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大于①HCl与③NaOH,则四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①=③>②=④;
(4)Kw=,且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温度越高,越大,结合图像可知,则图中A、B、C、D、E五点间的大小关系为:B>C>A=D=E;ABE形成的区域中均有>,则ABE形成的区域中的点都呈现碱性;若在B点温度下,即Kw=1×10-12,盐酸中mol 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2×10-9 mol L。
1.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0℃时,蒸馏水中,
B.25℃时,纯水中,
C.25℃时,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
D.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A
【详解】A.25 ℃时,蒸馏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100 ℃时,,A错误;
B.25 ℃时,纯水中,水的离子积常数,B正确;
C.25 ℃时,任何以水为溶剂的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C正确;
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D正确;
故选A。
2.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的平衡浓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
B.在液氨中放入金属钠,可生成
C.恒温下,在液氨中加入,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减小
D.降温可使液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且
【答案】B
【详解】A.由电离方程式知,与的平衡浓度相等,都为,根据水的离子积可知,液氨的离子积,故A错误;
B.由钠与水反应可推知,钠与液氨的反应为:,故B正确;
C.虽然加入可使液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由水的离子积可知,液氨的离子积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液氨的离子积不变,故C错误;
D.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降温使平衡逆向移动,、均减小,但,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弱的化合物
B.分子中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
C.溶于水存在溶质分子的化合物
D.溶于水后既存在溶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的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如浓度很小的NaCl、盐酸溶液导电性弱,但NaCl、HCl均为强电解质,A错误;
B.如HCl是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也是强电解质,B错误;
C.如蔗糖、乙醇等是非电解质,C错误;
D.溶于水后既存在溶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的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是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D正确;
故选D。
4.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蒸馏水加热至90℃,Kw增大,pH不变
B.向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c(H+)增大,Kw不变
C.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D.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答案】C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H2OH++OH-故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将蒸馏水加热至90℃,c(H+)和c(OH-)都增大,则Kw增大,pH减小,A错误;
B.硫酸电离出H+和硫酸根离子,向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浓硫酸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H+)增大,Kw增大,B错误;
C.NaHSO4电离出Na+、H+和硫酸根离子,故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H+)增大,c(OH-)减小,故增大,C正确;
D.NaOH电离出Na+和OH-,故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由于OH-浓度增大,导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OH-)增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5.(24-25高二上·四川·期中)如图所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Kw的大小关系是:A=DB.点A、B、C三点所在的直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中c(H+)与c(OH-)相等
C.若想要A点移动到B点,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往A点中加入盐酸溶液,A点将会朝D点移动,Kw增大
【答案】D
【详解】A.如图所示,A与D所处温度相同,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变大,A与D两点再同一条曲线上即对应的Kw相同,找到A、B两点的坐标并根据Kw=c(H+)×c(OH-)可求得A点Kw=1×10-14,B点Kw=1×10-12,并且C点的c(H+)和c(OH-)大于A点c(H+)和c(OH-)小于B点的c(H+)和c(OH-),c(H+)和c(OH-)越大,Kw越大,图中四点,Kw的大小关系是:A=DB.A、B、C三点对应的c(H+)=c(OH-),所以三点所在的直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中c(H+)与c(OH-)相等,B项正确;
C.从A点到C点再到B点Kw增大,温度升高,C项正确;
D.往A点中加入盐酸溶液,c(H+)浓度增大,c(OH-)离子浓度减小,A点将朝D点移动,但是Kw不变,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D。
6.(24-25高二上·四川·期中)25℃,在下列四种溶液中:①0.005 mol/L的H2SO4溶液中;②0.01mol/L NaOH溶液中;③pH=3的硝酸溶液中;④0.1mol/L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之比是
A.2∶1∶10∶105 B.1012∶102∶1011∶107
C.1∶1∶10∶105 D.12∶12∶11∶7
【答案】C
【详解】①0.005 mol/L的H2SO4溶液中c(H+)=0.01mol/L,25℃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4,则c(H+)水=c(OH-)水=Kw/c(H+)=10-12mol/L;
②0.01mol/L NaOH溶液中,c(OH-)=0.01mol/L,则c(H+)水=Kw/c(OH-)=10-12mol/L;
③在pH=3的硝酸溶液中,c(H+)=0.001mol/L,则c(H+)水=c(OH-)水=Kw/c(H+)=10-11mol/L;
④NaCl溶液是中性溶液,不会促进也不会抑制水的电离,则c(H+)水=c(OH-)水=10-7mol/L;综上所述水电离出c(H+)之比为:10-12:10-12:10-11:10-7=1∶1∶10∶105,正确选项为C。
答案选C。
7.(24-25高二上·北京·期中)在某温度下,向的蒸馏水中加入金属,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测得溶液中。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高于
B.加入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C.加入金属后,溶液为9
D.加入金属后,由水电离出来的浓度为
【答案】D
【分析】在某温度下,蒸馏水的,此时水显中性,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温度为时的小于此温度的,说明升高了温度,电离增强,A正确;
B.加入金属后发生,水电离的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同时水电离的浓度增加,等于促进了水的电离,B正确;
C.加入金属后,测得溶液中,则溶液,溶液为9,C正确;
D.加入金属后,测得溶液中,而全部来源于水,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8.(24-25高二上·重庆·阶段检测)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B.a点和c点均为纯水
C.在c点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可实现c点向d点移动
D.T℃时,将的稀硫酸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碱性
【答案】D
【详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故T>25,A错误;
B.a点和c点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中性,但不一定是纯水,可能为中性的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B错误;
C.在c点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 c()增大,c()减小,不可能实现c点向d点移动,C错误;
D.T℃时,,的稀硫酸,,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碱过量,所得溶液显碱性,D正确;
故选D。
9.(24-25高二上·辽宁大连·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溶液中:、、、
B.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
【答案】D
【详解】A.、不共存,,A错误;
B.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在酸性溶液中,H+与不共存,B错误;
C.的溶液呈酸性,氢离子与不共存,C错误;
D.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会发生离子反应,可以共存,D正确;
故选D。
10.(24-25高二上·湖南·期中)和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且
B.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c点可表示下盐的溶液
D.水的离子积常数:
【答案】C
【分析】25°C时纯水中c(H+)= c(OH-)=10-7mol/L,KW= c(H+)×c(OH-)=10-14,由图可知乙曲线上b点对应的c(H+)= c(OH-)=10-7mol/L,KW= c(H+)×c(OH-)=10-14,说明乙曲线对应的温度为25°C,甲曲线上a点对应的c(H+)= c(OH-)=10-6mol/L,KW= c(H+)×c(OH-)=10-12>10-14,说明T对应的温度大于25°C;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为T°C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T>25,A错误;
B.时,KW=10-12,的溶液中,c(H+)=10-2mol/L,c(OH-)=10-10mol/L,由水电离出的,B错误;
C.c点c(H+)< c(OH-),溶液显碱性,可以强碱弱酸盐,C正确;
D.b、c两点对应的温度相同,KW相同,D错误;
答案选C。
11.(24-25高二上·江苏扬州·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12mol·L-1的溶液中:Na+、Al3+、Cl-、
B.在pH为3的溶液:K+、Fe2+、SCN-、
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Mg2+、、[Al(OH)4]-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Na+、Mg2+、、
【答案】A
【详解】A.=10-12mol·L-1,则=10-2mol·L-1,pH=2,即溶液呈酸性,所给离子能大量共存,A正确;
B.在pH为3的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Fe3+与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Al(OH)4]-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错误;
D.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Mg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故选A。
12.已知在t1、t2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B.一定温度下,改变水溶液中c平(H+)或c平(OH-)的浓度,KW不会发生变化
C.t2温度c平(H+)为1×10-2 mol·L-1的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平(H+)=1×10-10 mol·L-1
D.将t1温度下0.1 mol·L-1的盐酸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相应减小
【答案】D
【详解】A.由图像中数据可计算出时,,时,,结合,则,A项正确;
B.只与水溶液的温度有关,因此改变水溶液中的,不变化,B正确;
C.时,的盐酸中,水电离的,C正确;
D.温度下,的盐酸稀释,减小,增大,D错误;
答案选D。
13.(1)结合勒夏特列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的影响,交流讨论。
①升高温度,对水的电离、电离产生的及有什么影响 ?
②滴加少量NaOH溶液,对水的电离及有什么影响?溶液中怎样变化 ?
③向水中加入金属钠,对水的电离有什么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 ?
(2)(24-25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检测)完成下列内容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 ② 。
(3)某温度(t℃)时,水的,则该温度 (填“>”“<”或“=”)25℃;
(4)在题(2)温度下,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5)25℃时,下列5种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填序号) 。
①盐酸②③④(氨水) ⑤NaOH
(6)25℃时,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1)①促进水的电离,电离产生的增大,增大
②抑制水的电离,不变,溶液中减小
③抑制水的电离,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
(2)
(3)>
(4)碱
(5)③=④>①=⑤>②
(6)等于
【详解】(1)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电离产生的增大,增大;
②增加氢氧根浓度,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不变,溶液中减小;
②加入钠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增加氢氧根浓度,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
(2)①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
②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
(3)常温下,水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温度(t℃)时,水的,则该温度> 25℃;
(4)在题(2)温度下,水的,若,则,溶液呈碱性;
(5)25℃时,0.1mol·L-1的盐酸中c(H+)与0.1mol·L-1NaOH溶液中c(OH-)相等,故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0.1mol·L-1H2SO4和0.1mol·L-1的盐酸溶液相比,前者氢离子浓度大,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比盐酸中小;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0.1mol·L-1CH3COOH中氢离子浓度和0.1mol·L-1氨水中氢氧根浓度相等,则二者水的电离程度相等,一水合氨和醋酸均难电离,等浓度的酸中醋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小,等浓度的碱中氨水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小,酸溶液中c(H+)越大或碱溶液中c(OH-)越大,水电离出的c(H+)就越小,故5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关系为:③=④>①=⑤>②;
(6)25℃时,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即氢氧根离子浓度,为:,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两种溶液中水的的电离程度相同,故填“等于”。
14.(24-25高二上·山东菏泽·阶段检测)“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连续在木星、卫星和月球上都找到水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时,纯水的
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增大,减小
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
(2)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现欲使平衡向左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可采取的方法是 。
(3)时,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向其中加入的盐酸溶液直至过量,水的电离程度变化情况为 。
(4)若在木卫六上某地,水的离子积常数,利用我们的地球经验,木卫六上该地的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C,其理由是 。
【答案】(1)C
(2)向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或加入、等,合理即可)
(3) 先增大后减小(直至几乎不变)
(4) 大于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详解】(1)A.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中氢离子浓度大于,则溶液的pH<7,A错误;
B.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但纯水电离出的,溶液中离子积常数增大,B错误;
C.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水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C正确;
D.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酸碱性无关,所以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C;
(2)要使的平衡向左移动,且溶液呈酸性,应增大氢离子浓度,故可以向水中向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或加入、等)提高氢离子浓度;
(3)根据公式,可得;向其中加入0.100mol/L的盐酸溶液直至过量,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加入盐酸会消耗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故溶液会由碱性慢慢转变为中性,盐酸过量溶液转变为酸性,故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4)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w增大,故温度高于25 ℃。
15.(24-25高二上·山东烟台·阶段检测)I.太空很神秘,水的世界也深不可测,从水作溶剂、水分子运动到水的电离、水与活泼金属反应等等。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的NaOH 溶液的pH (填“>”“<”或“=”,下同)1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
(2)T℃下,水的离子积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T℃小干25℃
b.A点溶液pH=8
c.B点溶液呈碱性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的酸可以实现从B点到C点的变化
②该温度下,将溶液与硫酸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则 ;若,且,,则所得混合溶液的pH= 。
(3)现有以下五种电解质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NaOH;③;④;⑤
①浓度均为的五种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填序号)。
②浓度均为的①②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填序号)。
(4)某温度时,水的则该温度 (填“低于”“高于”或“等于”)25℃。该温度下,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将pH=2的硫酸与pH=14的K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13,需氢氧化钾和硫酸的体积比为 。
(5)25℃时,下列物质的溶液,水电离出的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NaOH ④
【答案】(1) > <
(2) b 10
(3) ④ ①②④
(4) 低于 酸性
(5)②<①=③<④
【详解】(1)标准状况下,温度低于25℃,水的离子积常数<,该温度下,0.01mol/L的NaOH溶液中,c(OH-)=10-2mol/L则,c(H+)×c(OH-)<,c(H+)<,则pH>12;
(2)①a.在B点,>,则T℃大于25℃,a错误;
b.A点的c(OH-)=10-5mol/L,根据该温度下,c(H+)=10-8mol/L,故溶液的pH=8,b正确;
c.B点溶液中c(H+)>c(OH-),故溶液呈酸性,c错误;
d.从B点到C点,c(OH-)不变,c(H+)增加,若加酸,会使c(H+)增大,但c(OH-)减小,因此加酸不可能从B点移到C点,d错误;
故选b;
②该温度下,将溶液与硫酸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则c(OH-)×Va= c(H+)×Vb,此温度下,,,则10-1mol/L×Va=2×10-1mol/L×Vb,则=2:1;若,且,,设Va=1L,Vb=3L,则10-2mol/L×1L>2×10-3mol/L×3L,,说明碱过量,则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则酸碱混合后溶液中c(OH-)=mol/L,则c(H+)=10-10mol/L,故溶液的pH=10;
(3)①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①和③均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②NaOH、④和⑤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④电离出三个离子,且硫酸根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浓度均为0.1mol/L的五种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④;①0.1mol/L部分电离,c(H+)<0.1mol/L,0.1 mol/L NaOH为强碱,完全电离,c(OH-)=0.1mol/L,0.1mol/L为强酸,完全电离,c(H+)=0.2mol/L,三者均抑制水的电离,且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抑制程度越大,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小,浓度均为0.1 mol/L的①②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①②④;
(4)某温度时,水的,纯水中mol/L<10-7mol/L,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变小,则该温度低于25℃;若,则c(OH-)=10-8mol/L,c(H+)>c(OH-),故溶液呈酸性;设氢氧化钾的体积为V1、硫酸的体积为V2,混合后溶液pH=13,则c(OH-)=10-2mol/L,,V1:V2=2:9;
(5)①为一元强酸,c(H+)=0.1mol/L;
②为二元强碱,c(OH-)=0.2mol/L;
③NaOH 为一元强碱,c(OH-)=0.1mol/L;
④为一元弱碱,c(OH-)<0.1mol/L,四者均抑制水的电离,且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抑制程度越大,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小,则水电离出的由小到大的关系是②<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