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0周 盐类的水解 周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0周 盐类的水解 周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10:06:51

文档简介

第10周 盐类的水解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9分。
下列溶液因盐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NaCl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答案】B
【解析】NaCl为强酸强碱盐,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A不符合题意;中的铝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酸性,B符合题意;在溶液中既发生水解,又发生电离,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电离产生氢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C不符合题意;直接电离出H+,溶液呈酸性,D不符合题意。
下列过程与水解无关的是( )。
A. 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B. 用铁盐作净水剂,生成胶体能使水中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沉降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沉淀
D. 用制备,制备时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
【答案】A
【解析】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产生氯化钠晶体白色沉淀,与水解无关,A符合题意;用铁盐作净水剂,铁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与水解有关,B不符合题意;纯碱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少量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与水解有关,C不符合题意;四氯化钛在热水中水解生成H2TiO3,H2TiO3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与水解有关,D不符合题意。
下列叙述中,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
用NaHCO3作发酵剂
B. 用ZnCl2溶液除去铁锈
C.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 用食盐腌制咸鸭蛋
【答案】B
【解析】NaHCO3能作发酵剂,是因为NaHCO3加热分解生成CO2气体,与盐类水解原理无关,A不符合题意;ZnCl2溶液发生水解:,溶液显酸性,铁锈与酸反应而溶解,B符合题意;生石灰作干燥剂,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盐类水解原理无关,C不符合题意;用食盐腌制咸鸭蛋,是因为食盐具有咸味,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与盐类水解原理无关,D不符合要求。
在25 ℃条件下,将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能使的水解常数增大
B. 溶液中不变
C. 能使溶液中增大
D. 此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答案】B
【解析】水解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溶液中=不变,B正确;加水稀释过程中,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变大,导致溶液中减小,C错误;此过程中,=不变,稀释过程中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D错误。
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溶液中水电离的
B. 将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
C. 将的强碱溶液与的强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10:1
D. 向的醋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由水提供的时,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碱性
【答案】D
【解析】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A错误;将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仍应该为酸性,,B错误;的强碱溶液中,,的强酸溶液中,,两种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溶液呈中性,则碱中的等于酸中的,所以强碱、强酸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反比,即,C错误;醋酸钠促进水的电离,NaOH抑制水的电离,醋酸抑制水的电离,当水提供时为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或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故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碱性,D正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2 mol/L的溶液中:
B. 常温下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至恰好呈中性,则混合液中
C. 相同浓度的溶液: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其中由水电离出的:③<②<①
D. 常温下,等pH的、、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答案】D
【解析】溶液中的既发生水解又发生电离,但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A正确;常温下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的,,根据电荷守恒:,则混合液中,B正确;向溶液中加入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而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会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弱碱的碱性越弱或弱酸的酸性越弱,对应离子水解能力越强,这几种溶液中抑制水电离,、促进水电离,而碱性:,所以的水解能力更强,因此由水电离出的:③<②<①,C正确;酸性:,酸越弱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常温下,等pH的、、NaClO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D错误。
常温下,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的pH如下
溶液 ① ② ③
pH 8.88 8.33 7.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
B. 由①②可知,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
C. ③中,
D. 推测常温下,的
【答案】B
【解析】CH3COON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CH3COO )+c( CH3COOH),A正确;由于NaHCO3是弱酸酸式盐,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不能根据①②溶液的pH判断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实际上酸性:醋酸>碳酸,所以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 的水解程度,B错误;CH3COONH4溶液的pH=7.00,即溶液呈中性,但CH3COO 和相互促进水解,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 )+c(OH )=c()+c(H+),即c(CH3COO )=c()<0.1 mol L 1,C正确;0.1 mol L 1 NaHCO3溶液的pH=8.33,0.1 mol L 1 NH4HCO3溶液相当于在0.1 mol L 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H4Cl固体,由于NH4Cl水解显酸性,导致所得溶液的碱性减弱,即0.1 mol L 1 NH4HCO3溶液的pH<8.33,D正确。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 B.溶液的pH减小是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结果 C.NH4Cl可促进CH3COO-的水解 D.混合液中c(CH3COO-)和c(CH3COOH)之和大于c(Na+)
【答案】B
【解析】醋酸钠溶液中加适量水,溶液浓度减小,促进CH3COO-的水解,A正确;醋酸钠溶液加热促进CH3COO-的水解,使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B错误;氯化铵水解显酸性,在醋酸钠中加入氯化铵,两者水解相互促进,C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原醋酸钠溶液中存在:c(CH3COO-)+c(CH3COOH)= c(Na+),再加入一定量醋酸后,混合液中c(CH3COO-)和c(CH3COOH)之和大于c(Na+),D正确。
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
B. 常温下的醋酸和溶液混合液中:
C. 溶液中:
D. 溶液中:
【答案】D
【解析】溶液中因水解而浓度减小,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故,正确的离子浓度关系为,A错误;常温下的醋酸和溶液混合液中,根据电荷守恒,,B错误;溶液呈电中性,各离子浓度关系为,C错误;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钠原子和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在溶液中电离生成,水解生成,故有,D正确。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反应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
装置 操作与现象
①加热a至溶液沸腾,呈红褐色;用pH试纸检验b中溶液,试纸无明显变化 ②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取b中溶液,用pH试纸检验,试纸变红;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变浅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呈红褐色,推测是由于温度升高促进了的水解
B. 常温下,溶液水解的产物HCl是以、形式存在的
C. 以上现象说明HCl挥发促进了正向移动
D. 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不宜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备固体
【答案】C
【解析】加热溶液至沸腾,促进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A正确;常温下,溶液水解的产物HCl,在水中完全电离成、,B正确;实验现象无法证明HCl挥发促进了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蒸干溶液会使其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无法制备固体,D正确。
室温下,用0.2氨水吸收,忽略通入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挥发,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氨水溶液中缓慢通入,溶液中的值增大
B. pH=6的溶液中存在:
C. pH=7的溶液中存在:
D. 的溶液中存在:
【答案】C
【解析】向氨水溶液中缓慢通入,发生反应:,溶液中c()增大,Kb()是定值,则减小,A错误;pH=6的溶液中c(H+)=10-6 mol/L,,=0.062<1,则,B错误;室温下,pH=7的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C正确;用0.2氨水吸收,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D错误。
如图为某实验测得溶液在升温过程中(不考虑水挥发)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到的电离程度增大
B. a、两点溶液的相等
C. b点溶液中,
D. c点时,
【答案】B
【解析】的电离平衡吸热,由a点到b点,温度升高,的电离程度增大,A正确;随着温度升高,Kw增大,a点溶液的pH与c点溶液的pH相同,即c(H+)相同,由于c点溶液中的Kw大,则a点溶液的c(OH-)比c点溶液的小,B错误;b点溶液中存电荷守恒:,C正确;c点时NaHCO3溶液显碱性,则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Kh=> Ka2,,,D正确。
已知: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几乎无色)、水解生成(黄色)、(黄色)。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0.1mol/L 溶液 酸化的0.1mol/L 溶液 酸化的0.1mol/L 溶液 0.1mol/L 溶液
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注: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
A. 实验①中,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实验②中,酸化对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
C. 实验③中,存在可逆反应:
D. 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D
【解析】溶液中有少量的Fe(OH)3时呈浅黄色,Fe2(SO4)3溶液中Fe3+水解产生了少量Fe(OH)3,水解过程吸热,加热会促进Fe3+的水解,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故实验①中,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发生了水解反应,A正确; 实验②中,Fe3+的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则增大氢离子浓度会使平衡左移,即酸化会抑制Fe3+的水解,而加热会促进Fe3+的水解,根据实验②的现象,酸化的Fe2(SO4)3溶液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即加热后Fe3+水解程度依然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故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B正确;实验③中,往Fe2(SO4)3溶液加入NaCl,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为黄色,根据实验③的现象,加热后溶液黄色变深,说明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实验④,FeCl3溶液中同时存在Fe3++3H2OFe(OH)3+3H+和Fe3++4Cl-+2H2O[FeCl4(H2O)2]-,由C项分析可知,加热可促进Fe3++4Cl-+2H2O[FeCl4(H2O)2]-的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黄色变深,即升高温度,颜色变深不一定是因为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包括第14题~第17题4个大题,共61分。
Ⅰ.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离子反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含较多Na2CO3、NaCl)不利于植物生长,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碱地显碱性的原因: ;
(2)若取pH、体积均相等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用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仍相等,则 m (填“>”“<”或“=”)n。
(3)常温下,某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等于6,则其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 。
(4)25 ℃时,将a mol·L-1氨水与0.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Ⅱ.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的pH
甲 0.12 0.1 =7
乙 0.2 0.1 >7
丙 0.1 0.1 =10
(5)甲组混合溶液中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6)从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分析丙组实验数据,写出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c(Na+)-c(A-)= mol·L-1。
【答案】(1)Na2CO3+H2O NaHCO3+NaOH (2)< (3)1.0×10-8 mol·L-1 (4) (5)C
(6)c(Na+)>c(A-)>c(OH-)>c(H+) (7)(10-4-10-10)
【解析】(1)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水解显碱性,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2O NaHCO3+NaOH。(2)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不再电离,氨水的电离被促进,由于稀释后氢氧根离子浓度仍相等,则氨水加水的体积大,所以m<n。(3)25 ℃时pH=6的溶液中c(H+)=1×10-6mol L-1,c(OH-)=mol/L=1×10-8 mol L-1,其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10-8mol L-1。(4)在25 ℃下,将a mol/L的氨水与0.01 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Cl-),根据电荷守怀有c(H+)=c(OH-),平衡时溶液中c()=c(Cl-)=0.005 mol/L,根据物料守恒得n(NH3·H2O)=(0.5a-0.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得c(H+)=c(OH-)=10-7mol/L,溶液呈中性,NH3·H2O的电离常数Kb===。(5)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 c(A-)+c(OH-),由于pH=7,则c(Na+)= c(A-),故选C。(6)乙组混合溶液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A和NaA,pH>7说明A-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程度,所以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A)>c(Na+)>c(A-)>c(OH-)>c(H+);(7)分析丙组实验数据,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 c(A-)+c(OH-),由于pH=10,c(Na+)-c(A-)=c(OH-)-c(H+)=(10-4-10-10) mol·L-1。
处理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浆液(主要含、)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和均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1)向含铅浆液中加入过量的实现转化脱硫。
①说明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证明固体a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热分解”时,分解产生,最终生成PbO。
将100g固体a置于氩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已知:]
(3)“还原”时加入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惰性电极电解溶液制得,溶液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水解产生的大于水解产生的 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a已洗净 (2)53.4% (3) (4)
(5)
【解析】含铅浆液主要含PbO2、PbSO4,加入过量的碳酸铵把PbSO4转化为PbCO3,固体a中含有PbO2、PbCO3,加热分解得到PbO2、PbO的混合物,用双氧水把PbO2还原为PbO,再用HBF4溶液“浸出”,得到Pb(BF4)2溶液,电解Pb(BF4)2溶液得HBF4溶液和Pb,据此分析作答。(1)①(NH4)2CO3溶液中存在:+H2O+OH-、+H2ONH3 H2O+H+,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水解产生的大于水解产生的,因此溶液呈碱性;②洗涤液中若不含,证明固体a已洗涤干净,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a已洗净。
(2)固体a中含有PbO2、PbCO3,将100 g固体a置于氩气中加热,PbCO3分解产生CO2,最终生成PbO,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1.2 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91.2) g=8.8 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则n(PbCO3)=n(CO2)=0.2 mol,此时固体中PbCO3的质量为0.2 mol×267 g/mol=53.4 g,则固体a中PbCO3的质量分数为=53.4%。(3)“还原”时加入H2O2溶液把PbO2还原为Pb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bO2+H2O2===PbO+O2↑+H2O。(4)HBF4和Pb(BF4)2均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浸出”时PbO和HBF4反应生成Pb(BF4)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PbO+2H+===Pb2++H2O。(5)以惰性电极电解Pb(BF4)2溶液,阴极生成Pb,阳极生成氧气和HBF4,溶液b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BF4。
NH4Al(SO4)2是常见的焙烤食品添加剂;NH4HSO4在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0.1 mol/L NH4Al(SO4)2中c()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0.1 mol/L NH4HSO4中c()。
(2)0.1 mol/L 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
图甲中符合0.1 mol/L 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3)向100 mL 0.1 mol/L NH4Al(SO4)2溶液中滴入90 ml 0.5 mol/L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g。
(4)写出NH4H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25 ℃时,向100 mL 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5)试分析图乙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
【答案】(1)小于 (2)A (3) 0.39 (4) NH4HSO4+NaOH = NH3·H2O+Na2SO4+H2O (5)a
【解析】 (1) NH4Al(SO4)2与NH4HSO4中的均发生水解,但NH4Al(SO4)2中Al3+水解呈酸性,抑制水解,电离出的H+同样抑制水解,因为电离生成的H+浓度远大于Al3+水解生成的H+浓度,所以NH4HSO4中水解程度比NH4Al(SO4)2中的小;(2) NH4Al(SO4)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符合的曲线为A;(3) n[NH4Al(SO4)2]=0.1 L× 0.1 mol/L=0.01 mol,n(NaOH)=0.09 L×0.5 mol/L=0.045 mol,0.01 mol Al3+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需要0.03 mol NaOH,可生成0.01 mol Al(OH)3沉淀,0.01mol 反应时消耗0.01 mol NaOH,则剩余0.045 mol-0.03 mol-0.01 mol=0.005 mol NaOH可溶解氢氧化铝沉淀,由Al(OH)3+NaOH=Na[Al(OH)4]可知,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01 mol-0.005 mol)×78 g/mol=0.39 g;(4) 铵根离子、氢离子均可与NaOH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H4HSO4+2NaOH=NH3·H2O+Na2SO4+H2O;(5) a点时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Na2SO4;b、c、d三点溶液中均含有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3·H2O抑制水的电离,b点溶液呈中性,则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用主要成分为、的低品铜矿来制备Cu2O的一种流程如下:
(1)“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①室温下,溶液显___________性。
②等浓度的和溶液中,___________(填“>”“<”或“=”)。
③已知:碳酸:;
:;
少量通入到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锰”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前需测定铜氨离子的浓度来确定水合肼的用量。取除去的铜氨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准确量取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至为3~4{发生反应:}。
加入过量固体。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生成的碘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为,),重复2~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
①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
②记录实验消耗溶液的体积。第一次实验的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次滴定时___________(填字母)。
A.装液前,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B.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直接加入待测溶液
C.滴定前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③计算铜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水合肼浓度对Cu2O的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水合肼浓度大于时Cu2O的产率下降,的转化率仍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①酸 ②> ③ (3)
(4)①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瓶壁 ②AC ③ (5)Cu2O被进一步还原成铜单质
【解析】低品铜矿中加入稀硫酸和二氧化锰,硫化铜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离子、二价锰离子和硫单质,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又被氧化成铁离子,再调节pH除去铁离子,然后加氨水和碳酸氢铵除去锰离子,最后再加水合肼还原铜离子得到产品。(1)硫化铜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离子、二价锰离子和硫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①室温下,溶液中铵根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的水解平衡常数,即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故溶液显酸性。②混合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常数,故以的电离为主,>。③根据:碳酸:;:可知酸性:,故少量通入到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3)“除锰”时离子方程式为。(4)①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瓶壁,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②装液前,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消耗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偏大,A符合题意;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直接加入待测溶液,不影响实验结果,B不符合题意;滴定前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读取的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偏大,C符合题意;③根据方程式可找出关系式:,,设铜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解得c=0.4400,故铜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400 mol/L。(5)水合肼浓度大于时Cu2O可能被进一步还原为铜单质,故可能的原因是:Cu2O被进一步还原成铜单质。
答案第1页,共2页第10周 盐类的水解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9分。
下列溶液因盐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NaCl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下列过程与水解无关的是( )。
A. 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B. 用铁盐作净水剂,生成胶体能使水中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沉降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沉淀
D. 用制备,制备时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
下列叙述中,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
用NaHCO3作发酵剂
B. 用ZnCl2溶液除去铁锈
C.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 用食盐腌制咸鸭蛋
在25 ℃条件下,将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能使的水解常数增大
B. 溶液中不变
C. 能使溶液中增大
D. 此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溶液中水电离的
B. 将的盐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
C. 将的强碱溶液与的强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10:1
D. 向的醋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由水提供的时,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碱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2 mol/L的溶液中:
B. 常温下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至恰好呈中性,则混合液中
C. 相同浓度的溶液: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其中由水电离出的:③<②<①
D. 常温下,等pH的、、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常温下,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的pH如下
溶液 ① ② ③
pH 8.88 8.33 7.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
B. 由①②可知,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
C. ③中,
D. 推测常温下,的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 B.溶液的pH减小是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结果 C.NH4Cl可促进CH3COO-的水解 D.混合液中c(CH3COO-)和c(CH3COOH)之和大于c(Na+)
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
B. 常温下的醋酸和溶液混合液中:
C. 溶液中:
D. 溶液中: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反应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
装置 操作与现象
①加热a至溶液沸腾,呈红褐色;用pH试纸检验b中溶液,试纸无明显变化 ②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取b中溶液,用pH试纸检验,试纸变红;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变浅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呈红褐色,推测是由于温度升高促进了的水解
B. 常温下,溶液水解的产物HCl是以、形式存在的
C. 以上现象说明HCl挥发促进了正向移动
D. 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不宜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备固体
室温下,用0.2氨水吸收,忽略通入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挥发,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氨水溶液中缓慢通入,溶液中的值增大
B. pH=6的溶液中存在:
C. pH=7的溶液中存在:
D. 的溶液中存在:
如图为某实验测得溶液在升温过程中(不考虑水挥发)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到的电离程度增大
B. a、两点溶液的相等
C. b点溶液中,
D. c点时,
已知: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几乎无色)、水解生成(黄色)、(黄色)。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0.1mol/L 溶液 酸化的0.1mol/L 溶液 酸化的0.1mol/L 溶液 0.1mol/L 溶液
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注: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
A. 实验①中,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实验②中,酸化对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
C. 实验③中,存在可逆反应:
D. 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包括第14题~第17题4个大题,共61分。
Ⅰ.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离子反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含较多Na2CO3、NaCl)不利于植物生长,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碱地显碱性的原因: ;
(2)若取pH、体积均相等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用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仍相等,则 m (填“>”“<”或“=”)n。
(3)常温下,某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等于6,则其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 。
(4)25 ℃时,将a mol·L-1氨水与0.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Ⅱ.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的pH
甲 0.12 0.1 =7
乙 0.2 0.1 >7
丙 0.1 0.1 =10
(5)甲组混合溶液中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6)从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分析丙组实验数据,写出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c(Na+)-c(A-)= mol·L-1。
处理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浆液(主要含、)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和均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1)向含铅浆液中加入过量的实现转化脱硫。
①说明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证明固体a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热分解”时,分解产生,最终生成PbO。
将100g固体a置于氩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已知:]
(3)“还原”时加入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惰性电极电解溶液制得,溶液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NH4Al(SO4)2是常见的焙烤食品添加剂;NH4HSO4在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0.1 mol/L NH4Al(SO4)2中c()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0.1 mol/L NH4HSO4中c()。
(2)0.1 mol/L 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
图甲中符合0.1 mol/L 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3)向100 mL 0.1 mol/L NH4Al(SO4)2溶液中滴入90 ml 0.5 mol/L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g。
(4)写出NH4H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25 ℃时,向100 mL 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5)试分析图乙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
用主要成分为、的低品铜矿来制备Cu2O的一种流程如下:
(1)“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①室温下,溶液显___________性。
②等浓度的和溶液中,___________(填“>”“<”或“=”)。
③已知:碳酸:;
:;
少量通入到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锰”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前需测定铜氨离子的浓度来确定水合肼的用量。取除去的铜氨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准确量取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至为3~4{发生反应:}。
加入过量固体。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生成的碘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为,),重复2~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
①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
②记录实验消耗溶液的体积。第一次实验的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次滴定时___________(填字母)。
A.装液前,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B.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直接加入待测溶液
C.滴定前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③计算铜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水合肼浓度对Cu2O的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水合肼浓度大于时Cu2O的产率下降,的转化率仍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