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为《夜雨寄北》。下面我将分别从几个方面来对这首诗进行讲解。
教材内容分析
《夜雨寄北》选自七年级上语文版古诗词五首。
《夜雨寄北》侧重抒发诗人——李商隐内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这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君问归期未有期”,开篇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诵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很多优秀诗文,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且,对诗文的学习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七年级的诗文学习中,学生要多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能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七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思维的发展多于形象思维。基于丰富的阅历,七年级的孩子基本能够想象诗句所描述的意境,进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他们对诗文的朗诵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把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出来。能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的心境,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制定与陈述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扣词想象,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热爱诗歌。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说----教法
教法是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十分重要。在这堂课中,我选择的教法是教授法、引导法相结合。教授法是老师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基石。引导法是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来思考,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是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牢牢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
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已在逐渐成为主流,死板的“灌鸭式”教学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慢慢地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3.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将讲解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用1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
中国被称为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他们被称为“大李杜”。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氛围铺垫。]
(二)读诗题,体会诗意
1、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再齐读。
2、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
3、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治县)做幕僚,妻子却远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设计意图:读诗题这一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一般诗题都包含着诗的意境,理解了诗题,才能走进诗的意境,进而才能更加准确的体会诗文的意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情感上首先与诗人产生共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感知诗意做好情感准备。]
(三)通读诗文,感知诗意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模仿,读出节奏(教师提要求)
3、指名读、齐读
4、学生看注释,理解诗意
5、质疑讨论,疏通大意
6、再读诗文,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教师示范朗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读中品味诗意,在读中体会情感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读中感受诗文的意义,符合语文教学要符合整体感知的要求。这一环节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征,让课堂显现出更浓的语文味。]
(四)想象画面,品出诗味
1、感受诗境,体会诗意,先把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再用画笔把自己在诗境中想到的物象展现在画纸上。与同学、老师共同分享。
2、讲述感受
[设计意图:想象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想象中品出诗味,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个提升,进一步让学生与诗人在情感上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五)抓住细节,体悟诗情
1、提问:(1)情景再现,预设导悟
a.请同学们把一,二句诗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然后闭上眼睛,发挥你们的想像力,把这两句诗想像成一幅画面。
b.
请一位同学把想像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再请一位同学把想像的画面画在黑板上.
(语言描述)我的想像是这样的:在一个伸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外面下着大雨,电闪雷鸣,一片漆黑。。风雨中一间茅草屋隐约透出一点光亮,是诗人正在烛光下看着朋友的来信。朋友在来信中问他回去的日期,但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风雨声中,使人更加感到悲凉和孤独。
(画面为:在黑板上画出一间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子的中间有一扇窗,诗人的侧影从窗口映出。房外下着雨,雨点画得很大,而且是斜着的。房子旁边画有一个池塘,用几条曲线表示池塘中的水已经满了。池塘边有一棵树,落叶纷纷扬扬,很多落叶漂浮在池塘的水面上。)
c.点评:看看他们的语言描述和画画各有什么优缺点,有没有把诗中的意境充分的展现出来
(总结)好了,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像力丰富,观察得也很仔细。我想每位同学心中都会有一幅形象的画面。当我们在品读古诗词的时候,有丰富的想像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的想像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必须要结合诗词本身来展开。刚才有位同学提到了,XX同学在一开始把诗中的环境描写得好像夏夜,不符合原诗的意境。但后面他想像诗人在烛光下读朋友的来信,这一点就非常好,合情合理。XX同学的画要更细致些,有池塘,有树,并且用落叶表现秋天,非常传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
a.画面大家都想像出来了,再请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揣摩一下,这个在窗口中只露出侧影、让我们不能过多看到他表情的诗人,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提示:深秋的下着大雨的漫漫长夜里,诗人远在巴山,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
(悲伤、孤独、寂寞、无奈、思念家乡和亲友。)
b.那他这种心情如何得到排遣呢 我们接下来看最后两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怎么理解
c.
“何当”是什么意思 (
什么时候).
共剪西窗烛”看课文注解,就是“秉烛夜谈”的意思。谁与谁秉烛夜谈
他们彻夜谈些什么 (
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时候 (
就是一、二句中提到的那个雨夜)
这时诗人回到长安没有
得出结论:(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并不是真的和朋友在秉烛夜谈,这两句诗都是他的想像,他人还在巴山,还是在这个下雨的夜晚,是在想像:“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和朋友一起秉烛夜谈呢 ”然后他们谈话的内容就是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总结)最后两句诗的确是诗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来的想像。在这个深秋的下着大雨的漫漫长夜里,诗人想像着以后回到长安后和朋友相聚时秉烛夜谈的日子,以此来派遣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并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d.我们还是用画面把这两句诗表现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诗人想像中的画面:(画)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中间的桌子上点着一支红蜡烛,桌面上还有两只小酒杯,他们在烛光下愉快地喝酒聊天。”)
2、品读,想象团聚的情景
a.我们一起来为画面上的两个人安排一下对白
“老朋友,你终于回到长安了。”这句话应该是……(诗人的朋友说的)
“是啊,回想在巴山那个下着雨的秋夜,我收到你的信后给你回信,那时也是多么想念你们哪!”这一句应该是——(诗人说的)
b.揭示主题:这是一首感兴诗,这首诗像是用诗的形式写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亲友深挚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从其他领域里借助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提高他们自读、自品、自评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学生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论辩能力,甚至在绘画方面的特长都从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七、教学板书设计
夜
客中境况——归期未定(现实)
雨
孤寂凄凉
寄
深切思念
北
重聚渴望——西窗话雨(想象)
[设计意图:以清晰而简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构图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是学生一见就明白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从而也加深了诗歌在学生记忆中的印象。]
以上,是我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