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6.21《望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6.21《望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8 11: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
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

代诗人
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
诗圣
”之称。他的诗被誉为“
史诗
”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
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
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3)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体裁:五言古诗,教师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五言古诗特点:
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
押韵宽松
可随意转韵
句数不限
分五言
七言
乐府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翻译:泰山到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一定要登上山顶,这里放眼望去,才会感到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是从“望”的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明确: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师点拨:
“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写初见泰山时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前句;后句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两句。问:“神秀”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造化万物的大自然,使你汇聚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之景。)“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
山南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北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巍峨高大。
“荡胸”两句。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见,试作具体描述((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表现泰山极高极幽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最高顶。(应当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 (登顶远望是诗人的愿望。)
五、背景介绍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y n)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在这首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如果没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品情感,赏名句
忆方法:(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五首诗的名句赏析,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赏析?)
明确:
1、分析内容
2、抒发情感
3、蕴含哲理
4、运用修辞
5、炼字角度)
学运用: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
2、抒发情感
3、蕴含哲理
4、运用修辞
5、炼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写了攀登顶峰的凌云壮志。
4)说明只要攀登到绝顶,才能俯视一切,高瞻远瞩。
5)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钟”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好像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现泰山的神奇秀美。
“割”字是说高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
小结中心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高
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
(引子:学习这首诗,显示出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以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八、拓展延伸
回忆学过的诗句,还有哪些名句也是登高远望并富含哲理的呢?试积累。
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巩固练习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
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附: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写景:巍峨高大
神奇秀丽
抒情:凌云壮志
远大抱负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