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右边的作品不小心被弄上了墨水,请按提示将这首诗书写完整。(写简体字)(3分)
二、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12分)
留心观察发现美:你 qiáo( ),cāo chǎng( )边那墙 nèn lǜ( )的 pá shān hǔ( )的叶子铺得那么 jūn yún( ),不 chóng dié( ),也不留 kòng xì( ),微风吹过,漾起波纹,十分好看。
留心观察知奥秘:原来蟋蟀不住现成的 dòng xué( ),它 shèn zhòng( )地 xuǎn zé( )自己的 zhù zhǐ( ),用柔弱的工具创造了 zhù zhái( )中的奇迹……
处处留心皆学问,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吧!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色(mù) 琴瑟(sè) 缘分(yuán) 各领风骚(zǎo)
B.挖掘(jué) 逊色(xùn) 输赢(shū) 隐隐约约(yǐn)
C.均匀(jūn) 叶柄(bǐn) 蜗牛(wō) 优良传统(liáng)
D.枯萎(wěi) 搜索(sōu) 步骤(zhòu) 倾囊相助(qīng)
2.依次填入句子中的“mù”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夜( )快要降临,我趁着( )色走下了山,回首遥望英雄的( )碑,心中充满了敬( )之情。
A.暮 幕 墓 慕 B.幕 暮 墓 慕
C.慕 暮 墓 幕 D.墓 幕 慕 暮
3.下列关于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江吟(呻吟) B.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悯)
C.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D.故为精卫(故意)
4.下列关于“最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A.“最多”指“极限”,表示接近或达到某个数值。
B.“最多”在这里可有可无,也可以删去。
C.“最多”说明隧道的深度最高达到九寸深,也可能比九寸浅。
D.这句话中使用“最多”对隧道的深度加以描述,使表达更加严谨。
5.依次选择下面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的意思有:①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②一律,没有例外;③满、全;④表示最少。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 )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 )点儿空隙。一( )阵风拂过,一( )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6.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家,下列小动物走错家的是( )。(2分)
A.马——厩 B.猪——圈 C.虎——穴 D.鼠——棚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一项是( )(2分)
A.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
B.猫时常爬上屋顶,从梁上往屋檐下张望。
C.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8.诗句中蕴含哲理,读一读,选一选。(4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
C.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D.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实践。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蕴含的哲理可以用俗语“( )”来概括。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仿写句子)(2分)
2.《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修改病句)(2分)
3.照样子,看图,将句子写得准确而形象。(4分)
例: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1)花坛里的花香得 ,闻着 。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2)如果你仔细看花瓣上的露珠,你会想起 。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9分)
1.下面的九宫格中隐藏的诗句是“ ”,我能写出它的下一句: 。读着这两句诗,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 。(4分)
2.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八月暖, , ”让我知道了南方一些地区在农历八九月时还很温暖;“八月里来雁门开, ”告诉我们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南飞,而这也预示着要下霜了;“ ,秋霜早”说明秋天的霜期和夏天的雨水的量有关系。人们从气象谚语中也积累了生活经验:“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下过几场以后,天气就变冷了,要及时添加衣物。(5分)
六、语文实践。(3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平时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吗?阳阳现在是四年级的学生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他戴上了眼镜,为此他很懊恼。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呢?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七、快乐阅读。(22分)
(一)读书(5分)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①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②不知读书,故③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④与禽兽何异
【注释】①营:建造。②惟:只。③故:所以。④则:那么。
1.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解释。(2分)
(1)饥知食( ) A.知道 B.了解 C.知识
(2)渴能饮( ) A.能力 B.会 C.本能
2.下列对“其异者,能为人言”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其中还有一些飞禽走兽,可以为人说话。
B.其中还有特别的飞禽走兽,会说人话。
3.小古文中哪一句说的是人和飞禽走兽的区别?(用原文回答)(2分)
(二)蟋蟀(节选)(17分)
①一天傍晚,我们都在周家台门前闲聊,赵大云刚从河边洗罢脚回来,他从袋里掏出个火柴盒子,笑着说:“我也捉到一只蟋蟀,不知道有没有用场。”
②我们都奇怪极了。我说:“咦,赵大云也捉蟋蟀,那么狗也会捉耗子了!”徐小奎说:“你捉到的是什么蟋蟀 是蜈蚣蟋蟀、蜗牛蟋蟀、蛇头蟋蟀,还是别的 蜈蚣蟋蟀身子是红的,挺厉害,可是怕蜗牛蟋蟀,因为蜈蚣是怕蜗牛的..”
③我打断了他的话说:“别跟他缠了,他第一次捉蟋蟀,懂得什么!”
④只见赵大云慢慢地打开火柴盒。我看了一眼,心里就有些妒忌,因为这是一只挺大的蟋蟀,它的头是黑色的,发着光。
⑤我赶紧跑去把福兴叫来,就帮着赵大云,和福兴斗起蟋蟀来。
⑥看的人很多。赵大云的蟋蟀看起来有些笨,起初停在那里,动也不动。我和周围的人都有些失望了。忽然,它的须子动了一下,就慢慢地向前走去。当福兴的红头大王一冲过来,赵大云的那只马上猛扑上去,一口咬住了红头大王的脖子,立刻把它摔了一个跟斗。我们都不觉喝了一声彩。接着,两只蟋蟀就扭在一起,猛烈地斗起来,简直分不清楚了。起先,红头大王占了优势,它咬住了敌人,直把敌人推到盆沿上。这时,它就胜利地叫了起来。可是,接着形势就起了变化,赵大云的那只猛地咬住了红头大王的脖子,然后把红头大王咬得翻过身来,在地上拖了两个圈子。这样一来,红头大王的威风就消失了。红头大王在肚子上、尾巴上又吃了几下亏,它挣扎着想再拼一下,可是赵大云的那只一口咬住了红头大王的牙齿,把它摔出了“战场”。
⑦这一场恶斗,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家也都看得呆住了,忘记了喝彩。结果是赵大云得胜了,他的蟋蟀获得了“黑头元帅”的称号。
⑧这以后,我们斗蟋蟀的情绪更高了,因为出了一个新的“元帅”,谁都想去试着斗一斗。赵大云是“来者不拒”,只要是在吃过晚饭去找他,接连斗四只他也肯,可是谁也不能把这位“元帅”斗败。
1.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2.读第⑥自然段,完成练习。(6分)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 。(1分)
(2)从“起初”“忽然”“接着”等加点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 。从画线句子中“ 、 、 ”等动作,可以体会到赵大云的蟋蟀的勇猛。(3分)
(3)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第⑥自然段有什么不同。(2分)
蛐蛐看到敌手,不由分说,张开獠牙,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拼死战斗,一边咬,一边鼓动双翅鸣叫,上下翻滚,被摔翻身,爬起来继续战斗。
3.对“赵大云也捉蟋蟀,那么狗也会捉耗子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对赵大云也会捉蟋蟀感到吃惊。
B.这是笑话赵大云不会捉蟋蟀。
C.赵大云是个捉蟋蟀的能手,小伙伴们很佩服。
D.赵大云说自己捉到蟋蟀,“我”难以置信。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自然段对徐小奎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的好奇及对蟋蟀种类的了解。
B.斗蟋蟀的过程中“我们”心情的曲折变化更突出了比赛的紧张激烈。
C.赵大云的蟋蟀获得了“黑头元帅”的称号。
D.两只蟋蟀战斗过程中,红头蟋蟀始终是占上风,所以最终大获全胜。
5.短文结尾说“赵大云是‘来者不拒’”,“来者不拒”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分)
八、快乐习作。(25分)
大自然中的花草,生活中你最喜欢的宠物,校园里的风景都在变化。请你仔细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或一种现象,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提示:诗题为《雪梅》,被墨水遮住的字分别是“降”“费”“须”“输”)
二、瞧 操场 嫩绿 爬山虎 均匀 重叠 空隙 洞穴 慎重 选择 住址 住宅
三、1. D 2. B 3. C 4. B 5. A6. D 7. D 8. (1)A (2)B
四、1.示例:是谁教授我们知识?当然是我们的老师。 2.《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或:《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写的。) 3.示例:(1)那么浓郁 让人陶醉 (2)晶莹的珍珠
五、1.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快要落山,柔和的余晖铺在江面上。江面一半是青绿的,一半是艳红的 2.九月温 十月还有小阳春 雁儿脚上带霜来 夏雨少 十场秋雨要穿棉
六、示例:阳阳,你在看书时要注意科学用眼,不要在昏暗或者强光下看书。不看书时,注意多休息,缓解眼部疲劳。
七、(一)1.(1)A(2)B 2.B 3.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二)1.从左至右:奇怪 这是一只挺大的蟋蟀 都有些失望了 不觉喝了一声彩 咬住了红头 大王的牙齿并把它摔出“战场” 2.(1)赵大云的蟋蟀与福兴的红头大王激烈战斗的过程 (2)细致 猛地咬住 咬得翻过身来 拖了两个圈子 (3)第⑥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两只蟋蟀的打斗场面,写得详细生动。而片段中选取了一只蛐蛐,通过对其动作的描写,展现了蛐蛐相斗的场景。 3.C 4.D 5.对于来挑战的人不拒绝 赵大云对斗蟋蟀的自信和积极态度
八、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