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3 20: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1.2 弱电解质的电离
来源 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课型 概念 授课对象
教师
标 确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 标 摘 录 “弱电解质的电离”选自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 内容要求: 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课 标 分 解 学生学什么 学习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概念、特征。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初步掌握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因素,可以灵活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的理解在溶液中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平衡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学生怎么学 通过原有认知了解到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可能存在平衡状态的。以醋酸为例,结合已学知识进行证实。从而建立电离平衡! 根据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认知迁移出电离平衡的特征,并通过讨论、教师的指导,得出影响因素。
教 材 分 析 本课选自高中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在具体的学习中,需要注意与已学知识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其性质和计算的重要依据。 首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解质的强弱,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电离平衡的过程是可逆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酸碱性等。教材需要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高一和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电离以及强弱电解质电离和相应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但是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电离还是比较陌生。学生通过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学习了化学平衡,了解了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而本节内容的电离平衡实际也是一种化学平衡,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电离平衡。
学习目标 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离平衡理论,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变化观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通过醋酸的电离平衡理论解释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形成数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评估任务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复述电离平衡的定义、掌握电离平衡的特征。 通过结合已有的知识能够完全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在练习中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定
引起注意 导入:播放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知道核污水中的存在多达64种放射性元素,会对人体产生包括遗传、生殖、生长发育和增加患的风险等。那么这些放射性元素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 引出新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出新的知识 通过解释活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展示学习目标(ppt)
任务1、电离平衡
提供情景 指导学习 引出表现 提供反馈 情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杯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冰醋酸。 思考:1)开始时,V电离 和 V结合怎样变化? 当V电离 = 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在学生思考的过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联系我们已经学过的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思考,并回答。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的过程就是电离平衡建立的过程。那么大家能否根据刚才的过程得出电离平衡的定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 一、电离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 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过渡:我们都知道化学平衡有五个特征,那么结合化学平衡 ,你认为电离平衡的特征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提供情景 指导学习 引出表现 提供反馈 评价任务 任务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情景1、观察醋酸的电离方程式观察弱电解质的电离有哪些特点? 提示: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需要吸收能能量,有的需要释放能量。 学生思考,回答。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的特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可逆过程 (2)电离方向是微粒数增多的过程 (3)电离方向是吸热过程 思考:结合弱电解质电离的过程的特点,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完成下面的表格! 改变 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c()c(HAc)电离 程度加热加盐酸加NaAc(s)加NaOH(s)加CCOOH加水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小组代表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找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 内因:电解质自身性质决定了其电离程度的大小 (2) 外因: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有温度、浓度、电解质(酸碱盐等) ①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升温促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越热越电离) ②浓度: 降低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正向)移动,因为离子相互碰撞结合为分子的几率减小。(越稀越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抑制弱电解质的 电离,即平衡逆向移动。 ④离子反应效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正向)移动。 在观看电离方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增加学生知识的理解
作业:1、思考:结合化学平衡常数,总结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和意义? 2、基础:书:P60 2、3题,限时小练11,1-12题 3、拓展提升:限时小练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