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那我们就一起开启观察之旅,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吧!
观察要在细微处
大自然中的生灵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无论是爬山虎细小嫩绿的脚,还是蟋蟀建造的伟大住宅(zái zhái)都让人赞叹。细瞧,那一墙的爬山虎看着非常①shū fu。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②jūn yún,没有③chóng dié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④kòng xì。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再看,别的昆虫大多在⑤lín shí的隐蔽所藏身,而蟋蟀不同,它们常常慎(sèn shèn)重地选择⑥zhù zhǐ,一定要排水⑦yōu liáng,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⑧dòng xué。它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jué jué)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这样看来,蟋蟀的住宅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动物的住宅逊(xǜn xùn)色。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4分)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蟋蟀的住宅是洞穴。很多动物的住宅名都别具一格,它们也都嵌入到了成语中,你会填吗?(填序号)(8分)
①巢 ②穴 ③洞 ④窟
引蛇出( ) 狡兔三( ) 龙潭虎( ) 筑( )引凤
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中的“ ”字写得特别传神,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风吹过后,叶子就像 一样。这个字使画面动起来了,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4分)
5.回顾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作者主要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表达了其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B.《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盖房子大多会选择在春天,因为那时天气很温暖。
C.细致的观察不仅需要用眼睛看,更需要用耳朵仔细听,用心去感受。
6.学科融合观察月相变化图,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①蛾眉月 ②上弦月 ③满月 ④新月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看到的可能是( )。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可能看到的是( )。
7.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是非常善于观察的。智慧的祖先们早就总结了很多民俗谚语。下列这些谚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印证了古话说的“立了秋,把扇丢”。
B.二月和八月,人们有的穿短袖,有的穿毛衣,这真是“二八月,乱穿衣”。
C.今年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提前,正可谓“夏雨少,秋霜早”。
D.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8.写好观察日记就要做好观察记录,根据下列内容,制成一份观察记录表格。(7分)
(1)补全表格。(4分)
(2)观察日记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留心观察人间草木
闻着花香,踏着大地,从一草一木的细节里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与无限生机。
(一)(11分)
【选段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选段二】
爬山虎,一般指地锦,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爬山虎的叶互生,叶片及叶脉对称,呈掌状,边缘有粗锯齿。叶翠绿,无毛,背面覆有白粉,秋季变为橙黄或鲜红色。
9.读选段一,想想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补全思维导图。(3分)
10.选段一中画“ ”的句子体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请你照样子,写一种你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3分)
11.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从选段一中,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的叶子具有“颜色绿得新鲜”“方向是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均匀,既没有重叠,也没有空隙”的特点。( )
(2)爬山虎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春天变为橙黄或鲜红色。( )
12.选段二的语言表达与选段一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二)牵牛花(节选)(18分)
叶圣陶
①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就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藤蔓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许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②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③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④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是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
⑤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有删改)
1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1)“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2)作者从出乎意料的牵牛花的变化中不仅感受到了种花的乐趣,还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 )
14.文中第①自然段中的“新计划”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15.仔细阅读短文第②自然段,作者对牵牛花的藤蔓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的工夫, 。到后来 , , 。你能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藤蔓生长极其 。(5分)
16.牵牛花的藤蔓还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将时间及牵牛花藤蔓变化的句子填在表格中。(4分)
时间 藤蔓的变化
① 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早起 ②
③ ④
17.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藤蔓的生长变化呢?( )(2分)
A.作者不喜欢牵牛花的花朵,只喜欢牵牛花的藤蔓。
B.牵牛花的藤蔓最能代表牵牛花的特点,所以作者着力写它的生长变化。
C.作者由牵牛花的藤蔓理解了生命力的顽强,并以此歌颂了人类奋发向上的力量。
18.开放探究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牵牛花非常爱惜,你喜欢牵牛花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记录观察中的发现
19.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很多新奇的发现,你也一定观察过某种植物或动物,并记录下它们的成长变化过程吧!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写一写,写清它的变化过程,以及你在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30分)
参考答案
1.zhái shèn jué xùn 2.①舒服 ②均匀 ③重叠 ④空隙 ⑤临时 ⑥住址 ⑦优良 ⑧洞 4.漾 波浪 5. B 6.(1)① (2)③ 7.D 8.(1)从上至下:颜色
样子 蚕卵 黑乎乎的 又瘦又小 有点黄 结茧 圆形的 (2)不能刪除。因为“大约”一词表示大概的数字范围,如果去掉,不符合实际情况。
(一)9.①不几天 ②嫩绿的 ③绿得新鲜 10.示例:玫瑰花的叶子刚长出来时边沿是紫红色的,然后慢慢变成浅紫色,再变成青色,最后变成绿色。 11.(1)√ (2)× 12.示例:两则选段内容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选段一语言优美,侧重描写;选段二语言简洁,侧重说明。我更喜欢选段一。
(二)13.(1)× (2)√ 14.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15.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 发育更见旺盛 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 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迅速 16.①前一晚 ②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 ③明晨 ④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 17.C
18.示例:我喜欢牵牛花。因为它色彩绚丽、生命力顽强,它将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土地。我也要像牵牛花一样,迎着清晨初升的太阳,永远向上攀登!
19.略。
5月8日
我的蚕终于出生啦!它们又瘦又小,全身黑乎乎的,名字叫“蚁蚕”。
5月3日
妈妈从网上给我买了一些蚕卵,它们黑黑的、小小的。
6月11日
蚕都结好茧了,白中带点黄色,椭圆形的,蚕茧摸起来很硬。
6月2日
蚕宝宝经过5次蜕皮,身体又软又胖,体长大约有7厘米,现在的蚕身体有点黄,有点透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