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一单元声音 课题 1.各种各样的声音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声音的强弱、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比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的不同特征与振动的关联,提升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能利用常见材料(如尺子、橡皮筋等)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征,学会用简单工具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目标:感受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声音现象的探究兴趣,树立减少噪音、保护听力的意识。
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声音就会( )。 2.声音的高低叫做( ),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做( ),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3.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
观察图片,解决相关问题。 探究声音的产生 (1)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空盒子、鼓槌、鼓。 (2)实验步骤: 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部分,观察钢尺的状态并听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次声音的高低和钢尺振动的快慢。 把橡皮筋套在空盒子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振动幅度。 用鼓槌轻敲和重敲鼓面,对比声音的强弱差异,观察鼓面振动的变化。 (3)实验现象与结论: 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拨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说明声音由( )产生。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 )有关。 拨动橡皮筋的力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强;力度越小,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弱,说明音量与振动( )有关。 轻敲鼓面,振动幅度小,音量弱;重敲鼓面,振动幅度大,音量强,进一步验证音量与振动( )的关系。 探究声音的传播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
6.根据生活场景分析 在音乐课上,钢琴弹奏出的音符悦耳动听;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刺耳嘈杂。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低音键和高音键,声音高低不同;老师讲课声音太小,同学们听不清,她提高音量后大家就能听清了。”材料中( )是乐音;( )是噪音。 A.钢琴声 B.汽车声 C.讲课声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
7.(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B.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锣声停止 C.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2)下列做法中,能使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的是( )。 A.用力拉小提琴的琴弦 B.缩短吉他发声的琴弦长度 C.重敲桌子 4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8.自制小乐器 (1)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塑料瓶、豆子等,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或音量的豆子沙锤。 (2)设计方案: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入不同数量的豆子,盖上盖子。摇晃瓶子时,豆子撞击瓶壁发声,装豆子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 );装豆子少的,音调( );用力摇晃时音量( ),轻晃时音量( )。 10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振动、消失 2.音调、音量 3.固体、液体、气体
实验探究 做一做
4. 振动、快慢 幅度 幅度
5.液体
实践应用 固一固
6.A、B
迁移创新 试一试
7.(1)B (2)B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8.低、高、强、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