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自制日晷 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自制日晷 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04 20: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课题 3.自制日晷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依据教材,明确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影子计时的工具,理解其工作原理是太阳位置变化引发影子方向和长度改变。 科学思维目标:结合教材中对太阳和影子关系的阐述,能通过分析日晷影子变化,推理太阳运动规律,培养逻辑思维。 探究实践目标:按照教材里的简易实验指导,用简单材料制作日晷,实际观测并记录影子变化,验证日晷计时功能。 态度责任目标:从教材中感受古代科技智慧,激发对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严谨观测记录的习惯。
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
1.日晷是古代的( )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太阳位置变化,物体影子的( )和( )也会变化。 2.日晷由( )和( )组成,在北半球,晷针要指向( )方向,这样能更好地利用太阳影子计时。 3.一天中,早晨太阳在东边,物体影子朝( );中午太阳在南边,物体影子朝( );傍晚太阳在西边,物体影子朝( )。 4.一天里,( )的时候太阳高度最高,物体的影子最( );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太阳高度低,物体的影子最( )。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
5.动手制作与观测 材料:硬纸板、圆规、直尺、铅笔、小木棍、胶水、指南针。 步骤与问题: ①根据教材,简述制作简易日晷的步骤。 答:(1)用圆规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圆作为( ),用直尺把晷面分成( )等份,标上1到12的数字,代表不同时刻。(2)把小木棍垂直粘在晷面中心当( )。(3)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晷面的“12”对准( ),放好日晷。 ②制作好后,在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2点观测日晷,记录影子情况。 观测时间影子指向的数字影子长度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2点
(影子长度描述为:长、较长、短)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
6.判断题 (1)日晷是利用太阳的光影变化来测量时间的古代计时工具,其核心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 ) (2)所有日晷的晷面都是水平放置的,不存在倾斜或垂直安装的类型。 ( ) (3)日晷上的刻度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太阳每小时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是固定的。 ( ) (4)制作简易日晷时,晷针必须指向正北方向(北半球),才能保证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 ) (5)日晷不仅能显示一天中的具体时刻,还能直接判断出当前所处的季节。( )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
7.分析与思考(简答题) 材料:教材中提到,古代人用日晷计时,发现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影子长度不同,冬天影子长,夏天影子短。 问题: ①为什么冬天和夏天同一时刻日晷影子长度不同。 答: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夏天太阳离我们所在的北半球更近,太阳高度高,影子( );冬天太阳离得远,太阳高度低,影子( )。 ②日晷靠太阳影子计时,那阴天或晚上日晷能计时吗?为什么? 答:不能。日晷是利用太阳的光形成影子来计时的,阴天没有足够的( ),看不到清晰影子;晚上没有( ),也没有影子,所以不能计时。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8.教材中还介绍了哪些古代计时工具?选一种说明原理。 答:还有沙漏。沙漏是利用沙子从一个容器慢慢流到另一个容器的时间来( )的,沙子流完大概需要一定时间,以此划分( )。 ②依据教材中日晷的原理,设计一个能在校园里用的“影子时钟”,说说思路。 答:在校园的空地上,插一根固定的竹竿当“( )”;以竹竿为中心画一个圆,像教材里的日晷的( )一样,标上8到16点的数字;用指南针把“12”对准( )。然后观察不同时间竹竿影子指向的数字,来知道大概时间,就像日晷一样。 ① ②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计时、方向、长度 2.晷面、晷针、北极星 3.西、北、东 4.中午、短;长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晷面、12、晷针、正北
实践应用 固一固
6(1)√ (2)× (3)× (4)√ (5)×
迁移创新 试一试
7.(1)短、长 (2)阳光、太阳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8.①计时、时刻 ②晷针、晷面、正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