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牛顿第三定律
所属教材目录 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1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1第四章 第5节的内容;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阐明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第二定律结合后就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多个物体的系统。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常见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已经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此外,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一些日常现象有比较丰富的直观体验,但是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关系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把规律应用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科学探究: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以多种方式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提高对话能力,增强合作意识2.通过物理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提升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3.感受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激发爱国情怀,培育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对相互作用力有怎样的关系。
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是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生产技术中的。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节课解就是通过大量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相互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第二:一对相互作用力有怎样的关系,第三:牛顿第三定律是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生产技术中的。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二师生互动;三分组实验;四实验探究;五整理总结;六演示实验;七师生互动;八能力提升;九小节;十交流讨论;十一课后分组练习。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图片引入,创设情境起止时间(’55”- 1’30”)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Give Me Five 模仿图片中的两人相互击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
二 师生互动,起止时间(2’25”-3’10”) 老师和一个小个子同学进行拔河比赛不用绳子,手与手对拉。 分析讨论老师拉学生的力与学生拉老师的力大小关系如何 让学生初步感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
三 分组实验,起止时间(3’16”-9’05”)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两个弹簧测力计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两个弹簧测力计计勾在一起拉并向某一方向运动。观察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等 小组进行实验分析讨论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让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
四实验探究,起止时间(10’00”-14’00”) 利用DIS实验系统,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用力拉或者用力压两个力传感器,下面在座的学生观察图像中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生1:上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生2:上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五整理总结,起止时间(14’18”- 15’32”) 大量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A对B施加一个力,B也一定同时对A施加一个力。我们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诵读牛顿第三定律 总结以上探究所得结论
六演示实验,起止时间(15’50”- 16’53”) 用鸡蛋和石块演示“以卵击石”并要求同学们思考: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呢? 观察“以卵击石”这个演示实验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鸡蛋之所以会碎是因为鸡蛋的硬度比石头小 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强调定律中的“总是”
七师生互动,起止时间(17’10”-17 ’40”) 找两个学生上讲台来吹气球,吹完之后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并解释其运动的原因,由此引出火箭筒的制作原理,火箭筒外壳用竹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火箭筒内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的推力推动火箭筒运动。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学生自己动手吹气球然后放手观察现象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八能力提升,起止时间(19’08”- 20’33”) 观看长征二号发射视频 让学生感受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激发爱国情怀,培育核心价值观
九本节小结,起止时间(20’45”- 26’52”) 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作总结 配合老师归纳整理 归纳整理本节课
十交流讨论,起止时间(27’12”- 32’5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联系与区别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加深理解
十一课后分组练习,起止时间(34’30”- 43’00”) 分析人在走路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组讨论完成 课后巩固
课堂小结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4,6
板书设计 我们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关系 大小 方向 作用点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 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验,以往都是通过两根弹簧测力计对拉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但由于弹簧秤精度太低、两根弹簧秤不等值无法动态比较“等时性”等限制,结论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新技术应用于课堂让与我们感受到操作灵活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课堂效益优化,它强大的注解模式、多样的资源库建设、资源的无缝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课堂与世界相连,学习动态随时分享,学习果及时记录,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