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8 14: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国门洞开
历史叙述
1.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给列强以可乘之机。
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1)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③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主要不平等条约
条约名称
割地
赔款
开放口岸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
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未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白银2亿两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辛丑条约》

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
(1)在军事上,列强的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国由主权独立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在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3)在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概念解读]
1.领事裁判权解读:
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是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侵犯,它是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严重侵害了所在国家的司法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解读:
最惠国待遇是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缔约国家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有。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读:
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来说的,是指只丧失了部分主权,仍保留一部分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外交官马嘎尔尼:“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思考 (1)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怎样的心态?
(2)英国挑起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
(2)打开中国的国门,把中国变成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探究点2 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思考 (1)这场战争是指哪一次?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界碑”的含义。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 (1)鸦片战争。中国由主权完整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由封建落后的国家开始走上近代化。
(2)①“对英国有利”。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便利了英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中国有利”。可选择以下论点任选其一: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同意: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等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探究点3 主要不平等条约
材料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思考 (1)《南京条约》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什么侵略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实行自由贸易。
(2)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因为后者可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生产、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更加直接方便。
(3)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二、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
历史叙述
1.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2.概况
(1)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①背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美国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美西战争后,美国为了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②内容: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以便美国能够“利益均沾”。
③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由此,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易混易错]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并非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获得了在中国开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厂的特权,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但其并不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开始,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归纳总结]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呈现出的特点。
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1)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2)从战争的规模来看,波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3)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的变化。
(4)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深度点拨]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暂时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列强间瓜分中国的矛盾。但中国的民族危机并没有减轻,反而由于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归纳总结]
近代前期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通过不平行条约攫取各项权益,破坏中国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
(3)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
(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深化探究
探究点 “门户开放”政策
材料 中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的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思考 (1)“中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事情”是指什么?
(2)美国要插手中国,真实目的何在?提出了什么政策?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始和终止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2)①目的:美国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②政策: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①开始: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列强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矛盾加剧。
②终止: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均排除。
2.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解读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A.中日甲午战争
B.巴黎和会
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
答案 A
解析 从漫画中人物的穿着等可判断,当时的中国人应是“清朝官员”,联系所学,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
3.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答案 B
解析 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推断B项正确。
4.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项符合题意。
5.下图是时局漫画《真正的麻
( http: / / www.21cnjy.com )烦在巨龙苏醒后》。漫画中的动物代表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据此,你能判断他们是利用什么制约“巨龙苏醒”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英、法、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再就是漫画中的龙头上长有清朝大辫子。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把清政府当做他们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更加腐朽无能,故选D项。
6.1901
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  )
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近代化”。总理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处理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但并没有决策权。1901年改为外务部,并位居六部之首,逐渐演变为决策机构,B项正确;A、D两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正确,但其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习思考(教材第26页)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又相继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列强侵略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烧杀抢掠使人民流离失所;政治上,强迫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主权。它们还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控制经济命脉。在列强枪炮下,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学习思考(教材第27页)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列强对华侵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开始更积极地谋取侵略中国的霸权地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使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衡。
自我测评(教材第28页)
1.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成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具体表现: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杭州、沙市、重庆等)、割占中国的领土及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
列强分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路从海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向中国领土渗透;一路从陆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包围,再经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完成了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又通过《辛丑条约》,确定了它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1840~1842)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法战争(1883~1885),法国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
国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本原因,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
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8页)
从《胶澳租界条约》片断中,完全可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它侵害了中国主权。德国在胶澳租界享有如下权益:在租期99年的时间里,中国虽对方圆百里的胶澳之口拥有自主权,但治理权归德国。德国可以在租界内自由调配军队,整顿水道等;德国可以在山东界内修建两条铁路,允许德商承办并开凿铁路沿线30
里内的矿产;德国商人享有外国承办山东境内一切事务的优先权。
[基础达标]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
2.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清朝官员不了解近代科技,愚昧无知,故B项正确。
3.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故选B项。
4.“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答案 A
解析 《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制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答案 B
解析 189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6.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发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 D
解析 A项符合《南京条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扩张需求;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经济扩张需求;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是工业革命,故应排除C项;只有D项从整体上看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7.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晚年追述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割去了台湾”“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知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
8.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C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形成了“救国热潮”。
9.图中是1900
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被肢解瓜分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成为木偶
答案 D
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结果是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就是指沦为帝国主义的木偶,故选D。A、B、C都不符合史实。
10.19
世纪晚期,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道:“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用”可以看出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故选D。
[能力提升]
11.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列强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方列强取得这一权利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不正确。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因此选D项。
12.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客观形势
B.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
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 C
解析 “滥觞”的意思在这里是起因和起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13.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14.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仅体现了列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破坏和掠夺。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一方面是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15.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1907
年”分析,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 第(1)问,通过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材料内容回答,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出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对这种转型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方面阐释。第(2)问,归纳材料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