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歌曲《渴望春天》-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歌曲《渴望春天》-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8-28 16:44:29

文档简介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渴望春天》教案
教学理念:
音乐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应用教学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和活动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试着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个性化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和自信心,善于欣赏学生的点滴创造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对学生瞬间的创造火花也应大加赞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宽松、融洽、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春之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学习《渴望春天》二是欣赏以春为主线展开情境——陶冶模式,打好本课框架,创设春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气息,引入到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中来,介绍莫扎特这位伟大的“音乐神童”,并逐步进入到让学生对春的体会理解及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学习和欣赏《渴望春天》,感受作品明朗、愉快的情绪,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春的气息。
2、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创作表现春的意境。
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细心揣摩、体验感受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创设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柳叶等。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
三、授新课:
1、这是医学描写春天气息的图画,对春天的表现不仅是图画,还有如:诗、舞蹈、唱歌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渴望春天》请听完后回答两个问题;
①.歌曲的基本情绪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
②.词和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2、放录音:《渴望春天》
歌曲的基本情绪:热烈激动、明朗愉快、表现出渴望春天来到的心情。
词曲的结合特点:旋律流畅优美与词句结合自然贴切。
3、再听录音,学生哼唱。
师:(1)学生进一步感受词和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的向往的心情,同时一边听一边画旋律线。
(2)分析作品结构特点。歌曲采用了6/8拍, D大调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A+B+A)。第一乐段有八小节,用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第二乐段有八个小节,第三乐句音调有所发展,第四乐句再现第一乐句并略加变化完满结束全曲。作者为了不充歌声的乐意,又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用高音区的装饰音,感到鸟在歌唱,使全曲更富与情画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小声哼唱全曲;
6、参与——体验模式。
1、情感呼唤;
2、情感深化;
3、情感外化。
四、创编活动:
师:通过反复欣赏小声哼唱,同学对作品《渴望春天》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叫老师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的意境,怎么表现呢?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注意同歌曲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瓶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强调尊重学生点滴创作才能。
朗诵组: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
歌舞组:一部分学生唱《渴望春天》,一部分跳舞。
自然组:同学们可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鸡叫、刮风、下雨等,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空矿泉水瓶里装米发出沙沙表现雨声,敲玻璃杯、抖动钥匙等。
图谱组:让学生设计一些与歌词或诗歌相关的图谱表现,请学生说明解释,如;《春晓》一诗。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生欣赏《渴望春天》,我们对音乐与词或诗歌的联合。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意境、开阔视野,个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课件7张PPT。渴望春天作者简介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被称为“神童”。成年后莫扎特非常勤奋,但生活十分穷困,年仅35岁便离开了人间。
莫扎特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数十部交响乐曲。在他创作的几十首独唱歌曲中,《渴望春天》是流传较广的一首。歌曲采用D大调,6/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第一乐段有8小节,用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
第二乐段有8小节,第三乐句音调作了发展,给人以清新、新鲜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一乐句的材料并加以变化,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渴望春天》音乐手法
《渴望春天》是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奥弗贝克作词的一首童声合唱乐曲名。1791年1月14日作于Vienna,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有三段歌词,内容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音乐素材简洁精练,由四个工整对称的乐句构成:前两句为上下句,似一问一答,活泼流畅;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变化音的出现更丰富了乐曲的色彩,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第四句由前两句乐曲发展而来,旋律更为婉转,并起到总结作用。最后钢琴奏出跳跃轻巧的尾声结束全曲。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不得不说作曲家巧妙采用了富有律动感的6/8拍,加上钢琴左手部分和弦分解的伴奏型,使乐曲充满生机活力又不失优雅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