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单元培优卷】第三单元D——部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乐学单元培优卷】第三单元D——部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16: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培优卷D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二、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14分)
站在①cāo chǎng上看教学楼,会②qiáo见爬山虎③nèn lǜ的叶子④jūn yún地铺在墙上,没有⑤chóng dié。在草丛里观察蟋蟀,会发现它总是很⑥shèn zhòng地⑦xuǎn zé那些排水⑧yōu liáng的地方作为住址,以免家园被降雨冲毁。与那⑨shùn着地势弯弯曲曲的隧道连接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它⑩shū fu的住宅。站在庐山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可能会与苏轼有同样感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时必须细致,才可能有所发现。
1、认真看拼音,规范写字词。(9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2、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住址(zhǐ) B.降雨(xiáng) C.庐山(lú) D.必须(xū)
3、“缘”的读音是(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边;②沿,顺着;③缘分;④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中,“缘”的意思是( )(填序号);“边缘”一词中,“缘”的意思是( )(填序号)。(3分)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题西林壁 文不对题
B.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解之缘
C.暮江吟 游子吟
D.嫩红的细丝 口感嫩滑
2、依次填入下面词语中的四个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鸠占鹊 蛇鼠一 狡兔三 不入虎 ,焉得虎子
A.窝 屋 窟 穴 B.洞 穴 窝 棚 C.巢 窝 窟 穴 D.巢 窟 窝 穴
3、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变化记录为“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十分准确,这里“逐渐”一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 )(2分)
A.形象地说明爬山虎的脚颜色非常多,变化非常快。
B.说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一点儿一点儿变成了灰色,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
C.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慢慢枯萎的状态。
D.突出了细丝和小圆片纤细、柔嫩的特点,说明作者观察很细致。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蕴含的哲理可以用俗语“( )”来概括。(2分)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5、关于观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 )(多选)(2分)
A.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B.要进行连续的观察。
C.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调动多种感官。
D.要把我们观察到的内容通过表格、文字、图片等形式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因为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2、读下面句子,根据要求作答。(4分)
A.它(蟋蟀)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B.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
①这两句话都对昆虫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A句中描写蟋蟀的动词有
。 (2分)
②请你用上连续的几个动词,写一写自己所观察的一种小昆虫所做的某一事情。(2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看到红日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我们不禁会吟诵:“ ,半江瑟瑟半江红 。”来到庐山,看到奇峰罗列,我们会赞叹:“横看成岭侧成峰 ,
。”梅雪争春,不分高下,各有千秋,这真是“ ,雪却输梅一段香”。
2、读了 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和 ;而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认识了 的蟋蟀。
阅读理解
六、下面是乐乐写的昙花观察记录,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11分)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秋天的谚语,9月30日所记录的内容,横线上应填的是 。(1分)
2、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5分)
(1)这句话中将一根花茎比作 ,可以让我们很形象地感受到花茎的 。(2分)
(2)这句话中的“约”字可以删除吗 为什么 (3分)
3、下面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哪一天的观察记录 请把选项填在观察记录下面的括号里。(3分)
4、从这三天的观察记录中可以看出,乐乐进行了 (细致 粗略)观察,又进行了 (短期 长期)观察。(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根据选文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6分)
2、文中加点的“最多”准确地写出了隧道深浅、宽窄不一,这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 ,表达非常 。(2分)
3、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描绘了鲜明的蟋蟀形象,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B.画“ ”的句子写蟋蟀弹琴是为了突出蟋蟀住宅很宽阔、环境很安静。
C.作者不仅发现了蟋蟀小小的洞穴,还观察到了洞穴的许多特点,这表明作者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4、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多选)(2分)
A.住宅建造巧妙 B.用来挖掘的工具简单、柔弱 C.建造用时短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蝉(节选)
①我喜欢观察蝉脱壳。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身都出来了。
②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 )起身子,往后( )下来,头向下( )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 )了,竭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来。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
③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脱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④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看得见。只要看见有什么东西来了,蝉就停止演奏,立刻飞走。
⑤蝉的听觉非常迟钝。它的听囊在体内,再喧哗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
1、蝉蜕皮的顺序:⑤→ → → → (填序号)(2分)
①吸管和前腿 ②头 ③尾部 ④后腿和翅膀 ⑤背
2、把下列动词填入文中括号内。(填序号)(2分)
A.翻 B.腾 C.倒挂 D.打开
3、画“ ”和画“ ”的句子分别体现了作者的( )和( )。(2分)
A.连续观察 B.细致观察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蝉 填一填。(2分)
5、画“ ”的句子中,“大概”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综合实践
九、四年级(1)班针对“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展开了讨论。请你完成相关练习。(4分)
1、下面是几位同学在讨论时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讨论时,亮亮说话声音适中,既能让大家听清,又不会打扰其他小组。
B.图图的想法和点点一样,就又说了一遍自己的观点。
C.楠楠不同意夏夏的观点,等夏夏说完,楠楠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2、下面是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得出的近视原因,请你写出相应解决办法。(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题目:我是观察小能手
提示:生活中你认真观察过哪种动物,哪种植物,或者哪种自然现象 ……
要求:1.写清楚你的观察方法和过程以及当时的想法、心情;2.描写要细致,用词要准确;3.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二、1、B
2、①操场 ②瞧 ③嫩绿 ④均匀 ⑤重叠
⑥慎重 ⑦选择 ⑧优良 ⑨顺 ⑩舒服
3、yuán ④①
三、1、C
2、C
3、B
4、B
5、ABC
四、1、“因为”改为“因此”
2、①扒 搬 挖 拔 钻
②蜜蜂在花朵上爬了一段时间后,双翅一振,飞走了。
五、1、一道残阳铺水中 远近高低各不同 梅须逊雪三分白
2、叶圣陶 形状 吃苦耐劳
六、1、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1)一条翘起来的牛尾巴 形态
(2)不可以。“约”表示不十分精确的估计,原句的意思是花茎长2厘米左右。删除“约”后,意思就变成花茎长2厘米,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由此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C B A
4、细致 长期
七、1、弯弯曲曲 隐蔽 平坦 平整 清洁 干燥
2、耐心、细致 准确
3、B
4、AB
八、1、背→头一→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一尾部。
2、B A C D
3、B A
4、蝉脱壳 蝉的视觉非常灵敏
5、不能。“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如果删去则说明不多不少正好三个半小时,与事实不符。使用“大概”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准确。
九、1、B
2、①看书、写字时选择光线强弱适中的地方。 ②少玩电子产品,多进行户外运动。
十、 我是观察小能手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次观察的经历,但最让我难忘的,是观察蜗牛的那次。
那是一个雨后的午后,我在院子的墙角边发现了几只蜗牛。它们背着小小的壳,慢悠悠地蠕动着。我好奇极了,决定仔细观察这些小生灵。
我先观察它们的外形。蜗牛的壳就像一座小小的房子,螺旋状的,棕褐色的外壳上还有一些细细的纹路,这些纹路像是精心雕刻上去的图案。蜗牛的身体软软的,头部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长的那对触角顶端有两个小小的黑点,那便是它的眼睛了。当我轻轻触碰它的触角时,它会迅速把触角缩回去,这个小小的动作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我想知道蜗牛是如何爬行的,于是我就蹲在那里仔细地看。只见蜗牛的腹部有许多小小的肌肉,这些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带动着它的身体缓缓前行。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黏液痕迹,那黏液就像是一条透明的丝带,蜗牛似乎是靠着黏液在墙壁上或地面上爬行,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力。
我还发现蜗牛很胆小。我稍微一靠近,它就会加快速度,缩进自己的壳里。我想它是不是在害怕我这个“庞然大物”呢?当周围安静下来,它又会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继续它的旅程。
这次观察蜗牛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小小的蜗牛身上竟然有着这么多有趣的奥秘,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