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期中测试1卷(学生卷+答题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期中测试1卷(学生卷+答题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08:54: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期中测试1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10分)
【融入宇宙怀抱】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在那浩瀚无垠的夜空之下,我独自凌空站立于山巅,四周万籁俱寂,唯有星辰与我对话。手中的酒杯轻轻摇曳,月光如水,我细细zhēn酌着这杯中的佳酿,仿佛能品出岁月【甲】____的味道,每一滴都【乙】____着过往的风霜雨露。翘首远望,天际边似乎有未知的奥秘在【丙】____,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被无限放大。此刻,我仿佛融入了宇宙的怀抱,渺小而又自由,思绪随着夜风飘向那遥远而神秘,【丁】____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zhēn酌   翘首   
2.(2分)结合语境,依次填入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蕴含 召唤 找寻 沉淀
B.蕴含 召唤 沉淀 找寻
C.沉淀 召唤 蕴含 找寻
D.沉淀 蕴含 召唤 找寻
3.(2分)语段中“风霜雨露”的短语类型是(  )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4.(2分)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斟;qiáo
2.D
3.B
4.在“神秘”的后面添上“……的地方(远方)”
【解析】(1)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一、准确判断词义的轻重,选词填空,我们就应该站在出卷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而出卷老师最喜欢在词语的词义轻重程度上使绊子,所以同学们在遇到选词填空题时,一定要在词语上准确判断词语词义的轻重程度,其中在词义轻重上又以近义词的迷惑性最大;二、注意查看词义的范围,一些近义词在表现特征的轻重上有所区别,而一些近义词在事物的范围上,也是有大有小,这也是我们我们在选词填空题上经常用到的第二个小技巧。
(3) 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的判断。短语主要类型及判断方法如下:①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②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③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④后补短语(补充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⑤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⑥ 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⑦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不同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
“ zhēn酌 ”应写作“斟酌”。“翘首”中的“翘”应读作“ qiáo ”。
故答案为:斟;qiáo。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蕴含:指某事物内部含有某种成分或可能性。 沉淀 :形容积累经验或自我提升的渐进过程。 召唤: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找寻:寻觅探求。根据语境应依次选“沉淀、蕴含、召唤、找寻”。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的判断。根据语法常识积累,“ 风霜雨露 ”是并列短语。
故答案为:B。
4.不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结合“ 此刻,我仿佛融入了宇宙的怀抱,渺小而又自由,思绪随着夜风飘向那遥远而神秘 ”可知。语病属于成分残缺,应在“神秘”的后面添上“……的地方(远方)”。
故答案为:在“神秘”的后面添上“……的地方(远方)”
二、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6分)
学校开展“礼赞丰收·致敬耕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甲】起初,“丰”字有几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古时候盛放酒器的一种器具,形状像豆。甲骨文的“丰”字下方为“豆”,就说明了这一点。后来,它引申为丰满之意。另一种含义为茂盛,用来形容植物枝叶萌发、生机勃勃的样子。现在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也可以用“丰”来形容,如____。
  【乙】稻黍金黄,瓜果飘香。华夏大地上,人们庆丰收、话喜悦。东北平原,稻浪起伏,来自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种粮大户家的稻子大部分已被预订。中原粮仓,沉甸甸的玉米穗咧开了嘴,河南农业大学麦玉科技小院扎根田野,让乡亲们挑上“金扁担”。四川省通江县蜀绣非遗传承人带动更多姐妹绣出幸福生活。喜悦的笑脸、辛勤的身影、满满的收获,共同织就一幅大美丰收图。
5.(2分)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传”的词条,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6.(2分)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7.(2分)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丰收的礼赞和对耕耘者的致敬。
【答案】5.chuán;传授
6.丰功伟绩
7.示例:丰收是大地的馈赠,是耕耘者用汗水与智慧铸就的辉煌,让我们礼赞丰收的喜悦,致敬每一份默默耕耘的坚持。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5.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和字义的掌握。①注音:“传承人”中的“传”应读“chuán”。“传”有两个常见读音,“chuán”和“zhuàn”。读“zhuàn”时,多用于“传记”“经传”等词,表示一种文体或著作;读“chuán”时,有传授、传播、表达等意思。“传承人”指的是将某种技艺、知识等传递、传授下去的人,所以这里“传”读“chuán”。②释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传”的词条,“传承人”中的“传”意思是传授,即把技艺、知识等教给他人,使其得以延续。
故答案为:chuán;传授
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前文“现在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也可以用‘丰’来形容”,需要填写一个包含“丰”字且能体现重要成绩的四字词语。“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符合语境,能够很好地说明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故答案为:丰功伟绩
7.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示例中“丰收是大地的馈赠,是耕耘者用汗水与智慧铸就的辉煌”既点明了丰收的来源,强调了耕耘者的付出;“让我们礼赞丰收的喜悦,致敬每一份默默耕耘的坚持”则直接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和对耕耘者的敬意,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故答案为:示例:丰收是大地的馈赠,是耕耘者用汗水与智慧铸就的辉煌,让我们礼赞丰收的喜悦,致敬每一份默默耕耘的坚持。
三、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2分)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9.(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8.D
9.C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表述,逐项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两联都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而非“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ABD理解正确。
C.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答案为:C。
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6分)
【活动一:览山川风物·探天人合一】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有删改)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摇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出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鱼群满池,红色浓艳。⑦清慧可怜: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指鱼儿轻捷跳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尾拍打水面的声音。
10.(3分)小语和小山在断句时进行了以下对话,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在摘抄过程中,“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遗漏了标点,小山你可以帮我断句吗?
小山:没问题,我想这里可以断三处:“刹 后 有 泉 从 山 根 石 罅 中 出 喷 吐 冰 雪 幽 韵 涵 澹”(请用“/”断句)。
11.(3分)《西山十记》记录了作者袁中道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各种景物交织,情韵丰富。请你从选项中选择一种景物,自选欣赏角度,评赏“西山之美”。
欣赏景物:A.泉水   B.游鱼
欣赏角度:视角多样、细节生辉、多种感官、修辞手法……
【答案】10.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
11.示例一:A 描绘喷涌的泉水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喷溅的泉水比作冰雪,形象生动地写出山泉激荡,清澈的特点。水落石渠,激起阵阵声响,视听结合,引人入胜。
示例二:B 池中有成千上万条金鱼,在池中欢快地游动,蜂拥着抢食,清秀灵动,充满生机。在视觉方面,“朱鱼万尾”体现出游鱼数量之多,“烁人目睛”写出池中鱼鲜红的颜色,“清慧可怜”体现出游鱼轻盈灵动的姿态;在听觉方面,“咀呷有声”反映出鱼儿争着抢着吃东西的热闹场景。作者借游鱼表达内心的愉悦悠闲之情,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从香山沿着两旁都是柳树的石阶往前走,不超过一里路,就到了碧云寺。
寺庙后面有泉水,从山根石缝中涌出,喷吐出雪白的水花,水波摇荡。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引导泉水到寺庙,围绕在寺庙的四周,在石渠中激荡出哗啦啦的水声,向下可以看到有纹理的碎石和金黄的细沙。引入大殿前成为水池,用石梁隔开,有一丈多深,池底看起来似乎只有一寸多长。
池里有上万条红鱼,鱼群满池,红色浓郁,光亮闪着人的眼睛,日光照射在清澈的水面上,将鱼儿的影子清楚地映在潭底,鱼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投在左边,群鱼就游到左边,右边也是如此,吃食物时还发出声音。然而那些轻捷跳动发出水声,在水上游戏的,都是几寸长的鱼。那些长一尺多的,都潜泳在潭下,看到食物也不过来,安闲宁静,难道鱼的安静与躁动跟它们的年纪有关系?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断句能力。句意:寺庙后面有一眼泉水,泉水从山脚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喷出的样子如同冰雪(飞溅),(泉水)摇荡着清幽的韵律。依据:“刹后有泉”:这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完整的表述,“刹后”表示地点,“有”是谓语,“泉”是宾语,清晰地说明了在寺庙后面存在泉水这一情况,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语义单元,所以在此处断开。“从山根石罅中出”:此部分进一步说明了泉水的出处,“从……中出”是一个固定的表达结构,“山根石罅”明确了泉水喷出的具体位置,即山脚的石头缝隙,它在语义上承接前面的“泉”,详细阐述泉水的来源,作为一个完整的补充说明部分,应单独断开。“喷吐冰雪”: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喷涌而出时的状态,将泉水的喷溅比作冰雪飞溅,生动地展现出泉水的动态美和清澈感,是一个独立的描写语句,所以断开。“幽韵涵澹”:该部分是对泉水整体韵味的描述,“幽韵”体现出泉水那种清幽的韵味,“涵澹”则描绘出泉水摇荡的样子,二者结合进一步渲染了泉水的意境,作为对泉水的进一步描写和总结,单独成一部分,故而断开。
故答案为: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赏析能力。A.(泉水):从修辞手法角度看,“喷吐冰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喷溅的泉水比作冰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喷涌时的形态以及清澈的特点。从多种感官角度看,“喷吐冰雪”是视觉上的描写,展现了泉水的形态;“激聒石渠”则是听觉上的描写,写出了泉水在石渠中流动发出的声音,视听结合,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泉水的魅力,引人入胜。B.(游鱼):从视觉角度看,“朱鱼万尾”突出了游鱼数量之多;“烁人目睛”描绘出池中鱼鲜红的颜色,十分耀眼;“清慧可怜”体现出游鱼轻盈灵动的姿态,给人以美的感受。从听觉角度看,“咀呷有声”写出了鱼儿争食时发出的声音,展现出热闹的场景。作者通过对游鱼细致的描写,借游鱼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悠闲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故答案为:示例一:A 描绘喷涌的泉水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喷溅的泉水比作冰雪,形象生动地写出山泉激荡,清澈的特点。水落石渠,激起阵阵声响,视听结合,引人入胜。
示例二:B 池中有成千上万条金鱼,在池中欢快地游动,蜂拥着抢食,清秀灵动,充满生机。在视觉方面,“朱鱼万尾”体现出游鱼数量之多,“烁人目睛”写出池中鱼鲜红的颜色,“清慧可怜”体现出游鱼轻盈灵动的姿态;在听觉方面,“咀呷有声”反映出鱼儿争着抢着吃东西的热闹场景。作者借游鱼表达内心的愉悦悠闲之情,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五、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4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②(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3)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4)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7)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9)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2.(9分)阅读第①段,概括赵州桥的特点。
(一)   。
(二)   。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承重。
(四)   
13.(3分)第①段画线句将大拱比作合拢在一起的28张弓,作用是   。
14.(3分)第②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1)/(2)(3)(4)(5)(6)/(7)(8)(9)
B.(1)(2)(3)/(4)(5)/(6)/(7)(8)(9)
C.(1)(2)(3)/(4)(5)/(6)(7)(8)(9)
D.(1)/(2)(3)(4)(5)/(6)(7)(8)(9)
15.(3分)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几乎”不能删去,简述理由。
【答案】12.(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四)全桥结构匀称,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13.形象地说明了大拱的结构特点,突出这样的结构特点使拱圈各自独立承重,因此赵州桥非常坚固;进一步说明了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14.A
15.“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如去掉,意为桥面完全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客观现实;“几乎”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掌握筛选概括信息的方法、步骤。认真阅读题干,找出筛选概括信息的范围、内容、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等信息。认真阅读文本,确定范围,仔细筛选。根据内容要求提取有用信息。对提取的有用信息加以归纳、整合。按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进行概括表述。 同时,要养成认真仔细审题、阅读文章的好习惯。(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一、明确常见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画图表、分类别、引资料等。可用“两列两比,下分引举,貌诠”这一口诀来记忆。
二、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 :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作比较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例如:“拿南极的风速与世界其他地方的风速进行比较,强调了南极的风速之大。”
下定义 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严密科学严谨。例如:“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作诠释 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使读者更易理解抽象的字词。3
打比方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比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摹状貌 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列数字 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画图表 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引资料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三、在解答说明方法作用题时,要先准确判断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和说明对象的特点,阐述其作用。
(3)本题考查段落层次的划分。划分段落层次可以根据每句话介绍的内容来进行。
在其它一些阅读题中,也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划分,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划分,还可以按照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常见如总—分、分—总、总—分—总)划分。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
1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第一段,由原文找答案。由“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是其最突出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点,可知其第一个特点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像一张弓;第二个特点是原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由“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可知其第四个特点。将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第1空、(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像一张弓。
第2空、(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第3空、(四)全桥结构匀称,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阅读画线句子,将赵州桥的石拱洞比作弓,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能让读者对拱的形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弓”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的结构特点,突出这样的结构特点使拱圈各自独立承重,即使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因此赵州桥非常坚固;同时,进一步说明了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故答案为: 形象地说明了大拱的结构特点,突出这样的结构特点使拱圈各自独立承重,因此赵州桥非常坚固;进一步说明了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14.本题考查段落层次的划分。划分段落层次可以根据每句话介绍的内容来进行。本文段第一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先介绍卢沟桥的悠久历史;然后②~⑥段,主要从桥长、桥宽、连接情况来介绍其结构精巧坚固;最后⑦~⑨句,主要介绍桥面,尤其是石柱上的石刻狮子惟妙惟肖,突出其形式优美。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特点答题。语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表限制,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我国的石拱桥差不多到处都有,但不是全部都有。所以这个词如果删去,则意思变成了我国的石拱桥差不多到处都有,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如去掉,意为桥面完全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客观现实;“几乎”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范蜀公呼我卜邻①
苏 轼
范蜀公呼我卜邻许下,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荡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居②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要且坚忍不退,所谓一劳永逸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本文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范蜀公:即范镇,北宋名臣。他比苏轼大二十多岁,一直对苏轼关爱有加,是苏轼的忘年之交。②居:在这里表示“处于某种状态之中”。
16.(3分)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元丰六年”是干支纪年法。
B.“卜”字有“占卜”“选择(处所)”“赐予”等义项,“范蜀公呼我卜邻”中“卜”的含义,应为“选择(处所)”。
C.“而我蓑衣箬笠”中的“而”字,与“华而不实”中的“而”字用法一致。
D.“岂复能事公卿”中的“事”,根据语境推测,是“侍奉”的意思。
17.(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B.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C.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D.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18.(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
19.(10分)甲、乙两文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甲文中,苏轼“寻”好友赏月;乙文中,苏轼“拒”好友之邀。试从这一“寻”一“拒”之中,分析苏轼的择友之道。
【答案】16.A
17.C
18.一个人放浪形骸久了,(自己)不觉得有什么病痛,如果忽然要保养起来,(反而)各种疾病都会发作。
19.苏轼选择朋友,不重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注重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甲文中的张怀民与苏轼一样被贬,经历相似、心境亦有相似之处,两人夜赏月色,都热爱自然;乙文中,苏轼虽然有与公卿们交友的机会,但他认为自己与“公卿”志趣不同,因而拒绝了好友的邀请。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回答要点要全面,注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等。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范蜀公招呼我在许州选择住处与他为邻,许州有很多达官贵人,然而我穿着蓑衣戴着箬笠,在东坡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又怎么能够再去侍奉那些达官贵人呢?人长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不觉得有什么毛病,倘若忽然开始刻意保养身体,各种毛病就都出现了。就好像州县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因循守旧、敷衍了事,也号称无事,忽然遇到有能力的官吏,各种弊病就纷纷显露出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能清理整顿好的。关键是要坚忍而不退缩,这就是所说的一次辛劳而能换来永远安逸呀。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有错误,“元丰六年”,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是年号纪年法,不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依次循环纪年。
故答案为:A。
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本句句意:就好像州县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因循守旧、敷衍了事,也号称无事,忽然遇到有能力的官吏,各种弊病就纷纷显露出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能清理整顿好的。“如州县久不治”表意完整,是比喻;“因循苟简”描绘了州县治理不善的状态,是一个独立的四字词语,所以断开;“亦曰无事”承接前面的状态,单独成句;“忽遇能吏”转换情境,讲遇到有能力的官吏,需要断开;“百弊纷然”描述出现的状况,最后“非数月不能清净也”是对解决这些问题所需时间的说明。
所以断句为: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故答案为: C。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居:处于;放浪: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或然:倘若,假如,表示假设的情况;持养:这里指刻意保养身体的意思;作:发作,这里指身体(疾病)出现的意思。
故答案为: 一个人放浪形骸久了,(自己)不觉得有什么病痛,如果忽然要保养起来,(反而)各种疾病都会发作。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等内容可知,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境遇下,夜不能寐而起行赏月。他“念无与为乐者”,便寻张怀民。张怀民此时亦未寝,二人同为被贬之人,有着相似的坎坷经历。他们在中庭漫步,欣赏那如积水空明般的月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能看出二人都有着超脱世俗的闲情雅致,对自然之美有着共同的热爱。
根据乙文“范蜀公呼我卜邻许下,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荡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可知,在《范蜀公呼我卜邻》中,范蜀公邀苏轼在许州与公卿为邻。许州公卿众多,但苏轼却拒绝,因为他身着蓑衣箬笠,放荡于东坡之上,追求的是自由随性的生活。他认为自己与那些公卿志趣不同,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迎合,可见苏轼交朋友重在志趣相投,而不是身份地位。
故答案为: 苏轼选择朋友,不重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注重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甲文中的张怀民与苏轼一样被贬,经历相似、心境亦有相似之处,两人夜赏月色,都热爱自然;乙文中,苏轼虽然有与公卿们交友的机会,但他认为自己与“公卿”志趣不同,因而拒绝了好友的邀请。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0.(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 ▲ 是人生快乐的秘诀》
题目二:以“行动”或“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作提示:①若选择题目一,请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一】
乐观是人生快乐的秘诀
生活宛如一幅绚丽多彩却又充满未知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挫折与困难如同不经意间的墨渍,时常会出现。然而,当我们拥有乐观的心态,就如同手握神奇的画笔,能够将这些墨渍转化为独特的风景,乐观便是人生快乐的秘诀。
记得有一次,我满怀信心地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为了这次比赛,我日夜构思,精心创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没有获得理想的名次。那一刻,失望与沮丧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就在我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时,我在书中读到了尼克 胡哲的故事。他天生没有四肢,仅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但他却凭借着乐观的心态,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游泳、骑马、打鼓、足球等,还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激励着无数人。尼克 胡哲面对如此巨大的人生困境,都能以乐观的笑容面对,而我仅仅是在一次绘画比赛中失利,又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呢?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再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我仔细分析了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并且更加努力地练习绘画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绘画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减少,反而因为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在绘画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
后来,在又一次的绘画活动中,我再次拿起画笔,带着乐观与自信,创作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虽然这一次依旧没有获得耀眼的奖项,但我却收获了比奖项更宝贵的东西——快乐。因为我明白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发现美好,感受快乐。
乐观,就像是穿透乌云的阳光,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也是滋润心灵的清泉,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力量。拥有乐观,我们便能在生活的风雨中绽放笑容,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范文二】
用行动点亮梦想
梦想,是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而行动,则是承载我们驶向梦想彼岸的船只。再美好的梦想,若不付诸行动,也只是虚幻的泡影,只有用行动去追逐,才能点亮梦想之光。
小时候,我便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着钢琴家们在琴键上翩翩起舞,弹奏出美妙的旋律,我心中便种下了一个成为钢琴家的梦想。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学习钢琴时,才发现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复杂的乐谱、枯燥的指法练习,常常让我感到疲惫和沮丧。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要放弃。我觉得自己离梦想太过遥远,那些高难度的曲目似乎永远也无法驾驭。但每当看到那架静静伫立的钢琴,心中的梦想又会悄然苏醒。我告诉自己,不能只是在原地幻想,必须要付诸行动。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学习计划,每天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钢琴。从最基础的指法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力求每个音符都弹奏得精准无误。遇到困难的曲目,我不再逃避,而是反复听示范演奏,仔细研究乐谱,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手指磨破过,心情低落过,但我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能够流畅地弹奏出许多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曲目,还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梦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用坚持不懈的行动去浇灌。每一次按下琴键,每一滴流下的汗水,都是在为梦想的灯塔增添光芒。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让我们勇敢地迈出行动的步伐,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点亮属于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1)这则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第一幅漫画中,一个人正在摇晃一棵树,树上文字“明确生活的主干,抓大放小是人生快乐的秘诀”点明了漫画的主旨,即明确生活中主要的目标和次要的方面,抓住重要的,放下次要的,是获得快乐的关键。第二幅漫画展示了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快乐”,图上曲线呈上升趋势,旁边站着一个人,配文“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完美的等待”,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即便行动并不完美,也比一直等待完美的时机更有意义。
①第一幅漫画中,“明确生活的主干”意味着要清楚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价值观和追求,不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抓大放小”则进一步阐释了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同重要程度的事务,放下那些相对次要的,专注于关键的部分,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第二幅漫画里,“再不完美的行动”承认行动可能存在瑕疵,但“胜过完美的等待”突出行动的积极意义,强调不能因为追求完美而止步不前,要勇于付诸实践。②写作思路方面,若选择题目一《___是人生快乐的秘诀》,需要先确定横线内容,可从材料中抓大放小、积极行动等角度选取,比如“抓大放小”“果断行动”等。文章开篇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讲述生活现象等方式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阐述为什么所填内容是人生快乐的秘诀,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如列举名人在明确生活主干后取得成就并获得快乐,或者因积极行动而收获幸福的例子,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主题的重要性。对于题目二(材料未给出题目二内容),若围绕此材料,也可从行动与等待的角度立意。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行动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在事例选取上,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也可以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结尾可升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1.抓大放小是人生快乐的秘诀:阐述在生活中如何分辨“大”和“小”,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抓大放小带来的积极影响,如减少烦恼、提高效率、获得快乐等,还可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
2.果断行动是人生快乐的秘诀:论述行动的重要性,对比行动与等待的利弊,用实例证明果断行动能让人抓住机遇、实现目标,从而收获快乐,可列举一些因犹豫等待而错失良机的反面例子进行对比。
(2)材料包含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中,一个人摇晃一棵树,树上文字“明确生活的主干,抓大放小是人生快乐的秘诀”点明主旨,强调在生活里要分清主次。第二幅漫画是坐标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快乐”,曲线呈上升趋势,旁边站着一个人,配文“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完美的等待”,突出行动的重要性,即便行动不完美,也比一味等待更有价值。整体材料围绕生活态度和行动的重要性展开,引导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与行动。
①第一幅漫画的“明确生活的主干,抓大放小”,是在教导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清晰的认知和选择,将精力集中在关键事务上,避免被琐碎之事干扰。“抓大放小”既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合理分配精力、提升生活质量的策略。第二幅漫画“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完美的等待”,着重强调行动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等待“完美时机”“完美计划”的误区,而错过很多机会,此漫画鼓励人们勇敢迈出行动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②若选择以“行动”或“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写作思路可从多方面展开。以“行动”为例,可阐述行动是什么,为什么行动如此重要,以及如何积极行动。在论述重要性时,可结合历史和现实中的事例,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若他只停留在思考和等待完美证据的阶段,而不付诸行动去研究、传播,这一伟大理论可能就会被埋没。对于“怎么做”,可以谈要克服拖延、恐惧等阻碍行动的因素。若以“勇气”为话题,可探讨勇气在行动中的体现,勇气是什么,为什么行动需要勇气等。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行动或勇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开头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讲述与行动或勇气相关的小故事引入话题,中间详细论述观点,结尾总结升华,鼓励读者积极行动或拥有勇气。
1.行动,开启成功之门:阐述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通过列举不同领域人物因积极行动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同时分析行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2.勇气,行动的翅膀:论述勇气与行动的关系,强调勇气是推动行动的内在动力,结合自身经历或名人故事,说明在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时,勇气如何助力人们勇敢行动。
(1)这篇作文以“乐观是人生快乐的秘诀”为中心,通过自身绘画比赛失利后受尼克 胡哲故事启发调整心态,最终收获快乐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主题。文章叙事清晰,将失败时的沮丧与受启发后的转变描写细致,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乐观,就像是穿透乌云的阳光”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乐观带来的力量。
(2)文章围绕“用行动点亮梦想”展开,以自己学习钢琴追求梦想的过程为例,阐述了行动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从最初对钢琴的兴趣,到学习中的困难与迷茫,再到重新行动并取得成果,叙事完整且真实。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展现了追逐梦想的艰辛与坚持,很好地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期中测试1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10分)
【融入宇宙怀抱】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在那浩瀚无垠的夜空之下,我独自凌空站立于山巅,四周万籁俱寂,唯有星辰与我对话。手中的酒杯轻轻摇曳,月光如水,我细细zhēn酌着这杯中的佳酿,仿佛能品出岁月【甲】____的味道,每一滴都【乙】____着过往的风霜雨露。翘首远望,天际边似乎有未知的奥秘在【丙】____,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被无限放大。此刻,我仿佛融入了宇宙的怀抱,渺小而又自由,思绪随着夜风飘向那遥远而神秘,【丁】____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zhēn酌   翘首   
2.(2分)结合语境,依次填入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蕴含 召唤 找寻 沉淀
B.蕴含 召唤 沉淀 找寻
C.沉淀 召唤 蕴含 找寻
D.沉淀 蕴含 召唤 找寻
3.(2分)语段中“风霜雨露”的短语类型是(  )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4.(2分)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二、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6分)
学校开展“礼赞丰收·致敬耕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甲】起初,“丰”字有几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古时候盛放酒器的一种器具,形状像豆。甲骨文的“丰”字下方为“豆”,就说明了这一点。后来,它引申为丰满之意。另一种含义为茂盛,用来形容植物枝叶萌发、生机勃勃的样子。现在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也可以用“丰”来形容,如____。
  【乙】稻黍金黄,瓜果飘香。华夏大地上,人们庆丰收、话喜悦。东北平原,稻浪起伏,来自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种粮大户家的稻子大部分已被预订。中原粮仓,沉甸甸的玉米穗咧开了嘴,河南农业大学麦玉科技小院扎根田野,让乡亲们挑上“金扁担”。四川省通江县蜀绣非遗传承人带动更多姐妹绣出幸福生活。喜悦的笑脸、辛勤的身影、满满的收获,共同织就一幅大美丰收图。
5.(2分)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传”的词条,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6.(2分)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7.(2分)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丰收的礼赞和对耕耘者的致敬。
三、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2分)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9.(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6分)
【活动一:览山川风物·探天人合一】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有删改)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摇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出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鱼群满池,红色浓艳。⑦清慧可怜: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指鱼儿轻捷跳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尾拍打水面的声音。
10.(3分)小语和小山在断句时进行了以下对话,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在摘抄过程中,“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遗漏了标点,小山你可以帮我断句吗?
小山:没问题,我想这里可以断三处:“刹 后 有 泉 从 山 根 石 罅 中 出 喷 吐 冰 雪 幽 韵 涵 澹”(请用“/”断句)。
11.(3分)《西山十记》记录了作者袁中道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各种景物交织,情韵丰富。请你从选项中选择一种景物,自选欣赏角度,评赏“西山之美”。
欣赏景物:A.泉水   B.游鱼
欣赏角度:视角多样、细节生辉、多种感官、修辞手法……
五、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4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②(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3)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4)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7)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9)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2.(9分)阅读第①段,概括赵州桥的特点。
(一)   。
(二)   。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承重。
(四)   
13.(3分)第①段画线句将大拱比作合拢在一起的28张弓,作用是   。
14.(3分)第②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1)/(2)(3)(4)(5)(6)/(7)(8)(9)
B.(1)(2)(3)/(4)(5)/(6)/(7)(8)(9)
C.(1)(2)(3)/(4)(5)/(6)(7)(8)(9)
D.(1)/(2)(3)(4)(5)/(6)(7)(8)(9)
15.(3分)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几乎”不能删去,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范蜀公呼我卜邻①
苏 轼
范蜀公呼我卜邻许下,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荡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居②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要且坚忍不退,所谓一劳永逸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本文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范蜀公:即范镇,北宋名臣。他比苏轼大二十多岁,一直对苏轼关爱有加,是苏轼的忘年之交。②居:在这里表示“处于某种状态之中”。
16.(3分)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元丰六年”是干支纪年法。
B.“卜”字有“占卜”“选择(处所)”“赐予”等义项,“范蜀公呼我卜邻”中“卜”的含义,应为“选择(处所)”。
C.“而我蓑衣箬笠”中的“而”字,与“华而不实”中的“而”字用法一致。
D.“岂复能事公卿”中的“事”,根据语境推测,是“侍奉”的意思。
17.(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B.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C.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D.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
18.(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人久放浪,不觉有病,或然持养,百病皆作。
19.(10分)甲、乙两文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甲文中,苏轼“寻”好友赏月;乙文中,苏轼“拒”好友之邀。试从这一“寻”一“拒”之中,分析苏轼的择友之道。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0.(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 ▲ 是人生快乐的秘诀》
题目二:以“行动”或“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作提示:①若选择题目一,请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 期中测试1卷答题卡
试卷类型:期中测试1卷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2. [A][B][C][D] 3. [A][B][C][D] 8. [A][B][C][D]9. [A][B][C][D]14. [A][B][C][D] 16. [A][B][C][D]17.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答:
4.答:
5.答:
6.答:
7.答:
10.答:
11.答:
12.答:
13.答:
15.答:
18.答:
19.答:
20.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