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北师大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上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六单元第(4)课时植树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掌握除法运算。核心是通过植树情境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实际意义(包含除、等分除),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后续笔算除法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操作等直观方式理解算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避免机械、单调、重复性作业,增加实践、操作等体验类的作业,通过多样化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作业设计既注重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性化发展,实行分层作业,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课时作业主要分为“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和“发展性作业”(选做题)。“基础性作业”主要发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的作业。“发展性作业”主要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业内容形式多样,难度呈梯度推进,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又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第1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 用 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口算:24÷4= 30÷5= 18÷2= 42÷6= (2)圈一圈,填一填: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块。(在图中圈出分的过程) 巩固表内除法口算,通过圈一圈回顾“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为新课理解“等分除”铺垫,降低新课难度。 全班学生 5分钟 0.9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学校要把18盆花摆成3行,每行摆的同样多,每行摆( )盆;如果每行摆6盆,可以摆( )行。想一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通过同一情境的两种提问,初步感知“等分除”(已知份数求每份数)和“包含除”(已知每份数求份数)的区别,引发预习思考,为课中探究埋下伏笔 全班学生 5分钟 0.97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填空 教材情境: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① 用小棒摆一摆:把36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能分( )组。 ② 口算:36÷3=( ),想:30÷3=( ),6÷3=( ),( )+( )=( )。 (2)算一算:48÷2= 69÷3= 结合教材情境,通过摆小棒和分步口算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基础性题目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全班学生 8分钟 0.98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选择:把56个苹果装袋,每袋装4个,需要( )个袋子;如果平均装在4个袋子里,每袋装( )个。 A.14 B.224 C.52 (2)解决问题:三年级有72名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每组6人,能分成多少组? 通过选择和解决问题,对比“包含除”和“等分除”的实际应用,强化对两种除法意义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2组学生 7分钟 0.96
课课后 基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1)直接写得数:33÷3= 84÷4= 96÷3= 62÷2= (2)看图列式:(图:28个五角星,每7个一行,共几行?) (3)妈妈买了48颗草莓,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颗? 巩固口算技能,通过看图列式和简单应用题,检验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基本应用能力,题量精简,确保基础扎实。 全全班学生 8分钟 0.97
发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想一想:一个数除以2,商是34,这个数是( );如果这个数除以4,商是( )。 (2)拓展题:学校买来66本故事书,分给二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分了24本,剩下的平均分给三年级3个班,每个班分多少本? 通过逆向思维题目(已知商求被除数)和两步应用题,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全班学生 7分钟 0.95
共计:1课时
参考答案 :
课前基础性作业:(1)6;6;9;7 (2)4(圈法:每3块圈一组,共圈4组)
课前发展性作业: 6;3;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是求18里有几个6。
课中基础性作业:(1)①12;②12;10;2;10;2;12 (2)24;23
课中发展性作业:(1)A;A (2)72÷4=18(组); 72÷6=12(组)
课后基础性作业:(1)11;21;32;31 (2)28÷7=4(行) (3)48÷3=16(颗)
课后发展性作业:(1)68;17 (2)66-24=42(本), 42÷3=1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