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旧石器
新石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
导入新课
《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教学重点: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教学难点 :农业的兴起与定居生活
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史料实证)
2.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基本概况、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01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02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03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目录
CONTANT
01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饲养动物
狩猎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气温逐步升高,洪水频繁发生,动植物急剧减少,人类的食物来源受到冲击……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先民,仅靠在野外采集、狩猎为生能够满足生存需要?
1、原始农业的兴起
肚子咕咕叫,也没有地方好好睡觉!郁闷死了!!
栽培植物
采集
原始农业: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的兴起
分布广泛、大多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
稻(大米)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黍和粟
(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
黍shǔ(黄米)
粟sù(小米)
(北方)黄河流域:栽培粟和黍
(南方)长江流域:栽培稻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的兴起
猜一猜他们使用什么工具进行农业活动?
耒
耜
石镰
骨耜
石磨盘和石磨棒
磨制石器
收割庄稼
翻整土地、播种庄稼
加工谷物
主要工具
新石器时代:
大约从距今约10000前到距今约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2、定居生活
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
饲养牲畜
制作陶器
03
01
02
04
半坡遗址模型
良渚文化出土的石斧、石刀
半坡类型晚期出土器物组合
猪纹陶缽 河姆渡文化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材料: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称眼,点种包谷。 ——《怒俅边隘详情》
材料:炎帝神农氏……斩木为耜[sì],揉木为耒[lěi],耒耨[nòu]之用,以教万人。
——[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
意义: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地位:我国是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04
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稻,北方地区种植的粟和黍,
03
地点:黄河、长江及淮河流域;
02
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01
意义: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04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原始农业的兴起概况
02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1、河姆渡人
火眼金睛:哪些跟河姆渡人没有关系
象牙雕刻
碳化稻谷
骨耜
干栏式建筑
黑陶猪纹钵
朱漆碗
玉器
刻符龟甲
木结构水井
骨哨
半地穴式建筑
骨笛
人面鱼纹彩陶盆
粟的朽粒
陶猪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河姆渡人考古报告
一起来考古吧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磨制石器
饲养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1、河姆渡人概况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2、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制榫卯
陶灶、陶釜、陶甑
河姆渡人在建造干栏式建筑时,已经使用榫卯结构。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柱、梁、板,都采用了榫卯这种连接方式。
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结构
陶灶口如箕形,宽流火门,略上翘,内壁三支丁用来支撑炊具。釜相当于现代的锅。甑底有孔,与釜一起使用,甑中盛放食物,釜中盛水加热,水蒸气上升煮熟食物。
03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距今约7000年-5000年
黄河中游,豫、陕、晋、甘为主
关中、豫西、晋南
仰韶村遗址、半坡遗址、双槐树遗址
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文化类型;
年 代;
分 布;
中 心 区;
代表性遗址;
生活状况:
船形彩陶壶
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仰韶文化代表——半坡人
骨针
人面鱼纹
彩陶盆
纺轮
粟、菜籽
骨制渔叉
石斧
角锥
骨制箭头
渔钩
陶埙
猪下颌骨
狗下颌骨
半地穴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
自然地理环境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湿
自然地理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
干栏将房屋与地面隔开,即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免潮湿;干栏内还可以养殖家畜。
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为什么不一样?跟什么因素有关?
半坡人考古报告
一起来考古吧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半坡人概况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黍
磨制石器、弓箭、渔叉等
猪、狗等
装饰品、乐器陶埙、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纶
石锥
石凿
河姆渡人 半坡人
不同点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农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建筑形式
相同点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黑陶、玉器、乐器、天然漆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猪、狗等
磨制石器,骨器、弓箭、渔叉等
粟、黍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彩陶、装饰品、乐器、纺织
对比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异同
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发展了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都过着盖房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作陶器 都具有农耕文明的特征。
能力提升
新石器时代
仰韶遗址丝织品残片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出土的牙雕蚕
中国最早的写实主义风格的家蚕形象,它的发现证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养蚕治丝”的国家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同时也为寻找丝绸之路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3、仰韶文化的发展
丝织品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西坡遗址f105第三次发掘全貌
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这能推测什么?
仰韶文化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
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3、仰韶文化的发展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陕西华阴横阵仰韶文化早期墓地
墓葬24座,多有随葬品。每个小坑内均随葬有陶钵、陶罐、尖底瓶等。
30 座墓葬中出土随葬品,包括骨器、玉器、石器、石串饰、绿松石串饰、陶器等,数量较多,但偏类严重,以笄形骨器占绝大多数。这些骨器出土位置比较固定,多位于墓主左臂外侧,数量由数件到三四十件不等
陕西省泾阳县蒋刘村蒋刘遗址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出现明显的差别
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距今约5900--4400年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大汶口遗址
制作陶器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大汶口文化
文化类型;
年 代;
分 布;
代表性遗址;
生活状况:
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三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了什么?
北区二次葬大墓出土的典型器物
表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史料:在大汶口一些富有的大墓中,既有葬具(棺椁),又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达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透雕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它们与葬在同一墓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该现象)在曲阜西夏侯﹑胶县三里河、乐都柳湾﹑余杭反山墓地均有较为明显的反映。——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大汶口文化
思考:根据史料,该文化遗址的墓葬差异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现象:大汶口文化时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私有制已经产生。
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
龙山文化
距今约4400-3800年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
距今约10000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4400年
原始农业产生
半坡人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
课
堂
小
结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A. 先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 当时政治形态已经发生变化
C. 我国绘画艺术处于领先地位 D. 生产工具冶炼技术发达
1、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卓越的工艺创造。从下图所示文物的饰纹上可以得知( A )
A
河南三门峡出土 的花瓣纹陶钵
山西临汾出土的回旋勾连纹陶盆
随
堂
检
测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 N A 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一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B
随
堂
检
测
龙年
谢谢
迈向文明社会
旧石器
新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