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程标准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思维导图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完成表1-2-1,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漫长过程。
依据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人凭自己的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天圆地方
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状,推测地球的形状 推测地球是个__________
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结束“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地球__________影像 确证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
太阳
月亮
球体
麦哲伦
卫星
球体
2.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__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千米。
6 371
4万
5.1亿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_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__________。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__________,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特征。
4. 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_________。地轴是人们_______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___。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_________,与北极相应的点叫__________。
形状
比例
模型
面貌
分布
地轴
假想
两极
北极
南极
自主探究
模拟帆船出港实验:读图1-2-1,比较小船在平面上和在球体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1)用模型小船在桌面上模拟出港航行,观察时视线平视,当小船由近至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船渐远渐小,始终能见全貌
(2)用模型小船在篮球上模拟出港航行,观察时视线平视,当小船由近至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模拟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小船渐远渐小,船身先
消失,桅杆后消失
能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读图1-2-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依次是( )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B
2. 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A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我国三名航天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激发了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据此读中国空间站照片图(图1-2-3),完成3~5题。
3.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其距离地心的实际高度最接近( )
A. 6 381千米
B. 6 800千米
C. 4万千米
D. 5. 1亿平方千米
B
4. 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看地球,无法看到( )
A. 白云 B. 地球形状
C. 地轴 D. 海洋
C
5. 航天员看到的地球和古人不同,是因为( )
A. 航天员站得高,看得远 B. 古人目光短浅
C. 航天员观测工具落后 D. 观测时间不同
A
6. 2024年一共会发生两次月食。月食即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地球上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月球的天文现象。读月全食不同阶段示意图(图1-2-4),月全食现象可以反映( )
A. 球的大小
B. 地球的大小
C. 地球上有水
D. 地球的形状
D
7. 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有( )
①赤道周长 ②平均半径 ③南北极位置 ④表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轴与桌面保持23. 5°的夹角
B. 地轴穿过了赤道和南北两极
C. 地球仪上南北极是相距最远的两点
D. 地球仪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B
C
9.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 )
A. 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B.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C. 精确测量出山地的实际高度
D. 直接读出地球平均半径的长度
10. 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通常采用( )
A. 白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A
C
二、非选择题
11. 图1-2-5示意小明用乒乓球、铁丝、胶布等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作步骤:
第一步:在乒乓球上用彩笔画出重要经纬线和极点(如图1-2-5①所示)。
第二步: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些(如图1-2-5②所示)。
第三步:在乒乓球P、Q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铁丝从小孔中穿过,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铁丝的中间,同时乒乓球又可以转动(如图1-2-5③所示)。
(1)图1-2-5①中P、O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地球仪最南点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北极
赤道
Q
(2)PQ表示地轴,倾斜的地轴与水平面成__________(填度数)夹角。地球上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这根轴。
(3)如果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是400米,那么地球最大周长相当于____________圈跑道的长度。
66.5°
不存在
100 000
素养强化
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山,其顶峰距地心的厚度约为6 384千米,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距地心的距离约为6 382千米,比钦博拉索山矮了大约2千米。图1-2-6是钦博拉索山的景观图。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钦博拉索山成为地球上最厚地方的原因。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因此地球的赤道半径最大。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一、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1.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表1-2-2):
表1-2-2
项目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__________的半圆弧 所有与__________平行的圆圈长度
长度 __________ 不相等,__________最长,向两极缩短
相互关系 相交于极点 平行
指示方向 __________方向 __________方向
平分地球的线 任意两条__________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只有__________能平分地球
南北两极
赤道
相等
赤道
南北
东西
相对
赤道
2. 经度和纬度的比较(表1-2-3):
表1-2-3
项目 经度 纬度
度数范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为0°,本初子午线向东称为_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向西称为_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赤道为0°,赤道向北称为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赤道向南称为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_________为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为中纬度地区,___________为高纬度地区
0°—180°
0°—90°
东经
E
西经
W
北纬
N
南纬
S
0°—30°
30°—60°
60°—90°
3. 特殊的经线和纬线(表1-2-4):
表1-2-4
项目 度数 意义
经线 0°、180° __________经度的分界
20°W、160°E __________半球的分界
纬线 0° 又叫__________,地球仪上最_________的纬线,_________纬度的分界,__________半球的分界
23. 5° 北纬是__________线,南纬是__________线(通常用虚线表示)
东西
东西
赤道
长
南北
南北
北回归
南回归
3. 特殊的经线和纬线(表1-2-4):
表1-2-4
项目 度数 意义
纬线 30° _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__纬度地区的分界
60° 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__纬度地区的分界
66. 5° 北纬是__________圈,南纬是__________圈(通常用虚线表示)
90° 北纬是__________,南纬是__________
低
中
中
高
北极
南极
北极
南极
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4.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__________。
5. 通常,我们会利用经纬网__________。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方便__________,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经纬网
定位
导航
自主探究
不同类型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
(1)方格状经纬网图:图1-2-9中竖线表示经线,横线表示纬线;同一幅图中,相邻经线(或纬线)的度数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纬度度数向北增大为______纬,向南增大为________纬;经度度数向东增大为__________经,向西增大为__________经。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北
南
东
西
40°N,170°E
(2)放射状经纬网图:
①图1-2-10中相交的直线为经线,相互平行的弧线是纬线。图中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0°N,30°E
②图1-2-11中,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直线,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其中,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1-2-11甲)中,逆时针方向指向东,经度逆时针增大为______经,顺时针增大为______经;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1-2-11乙)中,顺时针方向指向东,经度顺时针增大为_____经,逆时针增大为______经。图中C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D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
东
西
东
西
30°N,45°E
15°S,90°W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2023·吉林长春)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据此读地球仪示意图(图1-2-12),完成1~2题。
1. 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30°N,30°W
B. 30°N,30°E
C. 30°S,30°W
D. 30°S,30°E
B
2. 下列关于图中乙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极圈上
B. 位于甲点西南方
C. 位于西半球
D. 位于中纬度地区
B
读经纬网示意图(图1-2-13),完成3~4题。
3. 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B.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
4.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都位于西半球
B. 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 甲地位于50°W和40°S交点上
D. 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C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3月15日10时32分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4. 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中心位于(35. 20°N,81. 33°E)。据此读图1-2-14,完成5~6题。
5. 地震中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6. 利用经纬网不可以( )
A. 导航 B. 确定位置
C. 确定时间 D. 确定方向
C
读局部经纬网图(图1-2-15),完成7~8题。
7. 图中P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10°N,150°E B. 10°N,150°W
C. 150°N,10°E D. 10°S,150°W
B
8.能与图中Q点所在经线组成一个完整经线圈的是( )
A. 10°W B. 10°E C. 170°W D. 170°E
A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如图1-2-16所示)。读图并完成9~10题。
9.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经度和纬度都不相同,甲在乙
的正西方向
B. 经度不同,纬度相同,甲在乙
的正西方向
C. 经度和纬度都相同,甲在乙的
正北方向
D. 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甲在乙
的正北方向
D
10.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30°N,75°W B. 30°S,105°W
C. 30°N,75°E D. 30°S,105°E
C
三、非选择题
11. 读图1-2-17,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方向,两点同位于__________经线上。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_方向。
正北
150°E
正西
(2)从东西半球看,C点位于________半球,D点位于________半球。D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东
西
60°N,165°E
(3)从纬度位置看,A点位于__________纬度地区,B点位于__________纬度地区。(填“高”“中”或“低”)
(4)图中所有纬线中,最长的是__________纬线,图中90°经线与150°经线的长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高
中
50°
相等
素养强化
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古代,我国先民在茫茫大海航行中发明了许多海上导航方法:在远洋航行中使用过洋牵星术,这是一种基于天文观察的导航方法。而在近海航行时则多使用陆标导航。陆标导航是指船只航行时利用岛屿、山形等海上地貌进行导航,这种导航在当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渔民数百年间约定俗成,对西沙、南沙群岛的各个岛、洲、礁、滩等取了包含着地形地貌特征的名称,既便于记忆,又一目了然。在地势平坦之处,缺少可作为导航的高山大丘,人们或叠土筑起一座小山,或建造高塔等建筑,通过这种人造景观指引航行方向。图1-2-18为福州闽江之滨的罗星塔及广州珠江航道旁的琶洲塔。
查阅资料,找出你家乡曾起导航功能的海上地貌或古塔。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