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4 13: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思维导图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等高线地形图
1. 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地表起伏的地图。
2.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
3. 在地图上,把__________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__________,说明坡度较__________;等高线__________,说明坡度较_____。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
相对高度
海拔相同
密集

稀疏

4.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的判读(表2-2-1):
表2-2-1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__________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__________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__________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峰
山谷
山脊
4.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的判读(表2-2-1):
表2-2-1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__________ 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__________ 等高线重叠
鞍部
陡崖
5. 把海洋中______________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深度相同
自主探究
我国某地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项目规划,读该地等高线及等深线地形图(图2-2-1)和海滨浴场、港口景观图(图2-2-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海拔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甲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山峰
300
400
西北
(2)图中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 5厘米,实地距离是7. 5千米,该图的数字式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
1∶500 000
(3)在图中__________(填“A”或“B”)地适合建造港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该地附近等深线密集,海底坡度较大且水深,便于大型
船舶停靠,适合建造港口
(4)在图中__________(填“A”或“B”)地适合开发滨海浴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该地附近等深线稀疏,海底起伏小,坡度缓,
海面宽阔且水浅,安全性较高,适合建设滨海浴场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2-2-3),完成1~2题。
1. 在M、N、P、Q四点中,位于陡崖附近的是(   )
A. M点 B. N点
C. P点 D. Q点
D
2. 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2023·广东省)近期,广州市某学校地理小组就近开展了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图2-2-4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5题。
3. 研学线路上丙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80米
B. 280米
C. 350米
D. 480米
B
4. 研学线路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 陡崖
B. 鞍部
C. 山脊
D. 山谷
D
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车站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A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专题学习。据此读等高线地形模型示意图(图2-2-5)和等高线地形图(图2-2-6),完成6~7题。
6. 图2-2-5是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其中与图2-2-6相符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B
7. 图2-2-6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它是(   )
A. 山脊 B. 鞍部 C. 山谷 D. 陡崖
C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镇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据此读妙峰山镇涧沟村及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2-7),完成8~10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站在妙峰山山顶看不到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D
9. 导致妙峰山镇涧沟村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地形原因是
(   )
A. 台风带来的降水多
B. 河流交汇,水流量大
C. 地处山谷,地势低洼
D. 地势平坦开阔,容易
积水
C
10. 洪水的流动方向大致是(   )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A
二、非选择题
11. 小明和家人计划假期去北京某段长城游玩,出发前小明查询了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2-2-8所示),为全家登长城做行程规划。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发现长城城墙道路沿__________(填地形部位)修建,攀登难度较大,于是让爷爷和奶奶乘坐缆车直达敌楼M附近;缆车索道PQ大致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方向升高。如果图中PQ之间的距离约为4. 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水平直线实地距离约为__________千米,索道至少升高__________米。
山脊
西南
东北
2. 25
200
(2)小明和爸爸从关城出发,关城修建在_________(填地形部位),利用两侧山体作为防御屏障,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城的海拔为__________~__________米。
鞍部
600
650
(3)请用所学的等高线知识说明小明选择图中线路登长城的原因。
小明选择的线路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地势较平坦,容易攀登。
素养强化
某地理小组成员开展转绘地形剖面图的活动,读小组成员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图(图2-2-9),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助小组成员补齐地形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是以______________图为依据转绘而成的,是沿着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__________(填“垂直”或“横向”)剖面。
等高线地形
垂直
(3)图中甲、乙两点,__________的海拔更高,其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

山脊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分层设色地形图
1.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
叫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范围。
高度
深度
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度
深度
2.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及主要特征(表2-2-2):
表2-2-2
项目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情况
__________ 低(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
__________ 较高(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__________ 较高(500米以上) 山峰耸立、山坡陡峭
__________ 较低(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__________ 四周高,中间低 —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自主探究
结合教材的图2. 14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海洋和陆地地形所使用的颜色,完成表2-2-3。
表2-2-3
项目 颜色表示
海洋 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深度越深
平原 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低
低山丘陵 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高山高原 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雪线以上的部分 一般用_________色表示

绿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都能反映(   )
A. 某地精确的海拔高度
B. 某地地势的起伏情况
C. 某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D. 某地植被的分布情况
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地某处景观图(图2-2-10),完成2~3题。
2. 甲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 B. 丘陵 C. 盆地 D. 山地
D
3. 乙图景观可见于甲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B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江西省篁岭古村,人们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晒秋。图2-2-11是篁岭古村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篁岭晒秋图。读图并完成4~6题。
4. 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盆地、平原
C. 山地、丘陵
D. 平原、谷地
C
5. 如果篁岭古村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该图的主要颜色是(   )
A. 绿色 B. 黄褐色 C. 蓝色 D. 白色
B
6. 篁岭古村的人们利用窗台及屋顶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崎岖 B. 光照充足 C. 物产丰富 D. 吸引候鸟
A
图2-2-12示意某种景观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并完成7~8题。
7. 该种景观是(    )
A. 小溪 B. 梯田 C. 平原 D. 沙滩
B
8. 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四川盆地
C
读河南省地形示意图(图2-2-13),完成9~10题。
9. 河南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北向南
C. 自东南流向西
D. 自东北流向西南
A
10. 下列关于河南省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000米以上的地区集中在南部
B. 地形类型单一,地势起伏小
C. 高原面积广大
D.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涂绿色
的面积大
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中国天眼”,坐落在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中。大窝凼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贵阳某中学组织师生到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
材料二 某同学手机上的“中国天眼”及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2-14)和“中国天眼”景观图(图2-2-15)。
(1)停车场与瞭望台之间的相对高度在_________~_________米。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其中较省力的是__________步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160

②步道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2)同学们在瞭望台要面向________方向观看“中国天眼”。某同学从A点走到B点,沿途海拔的变化是先_______后________。
东南
降低
升高
(3)“中国天眼”所在地位于__________(填温度带)。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判断研学当日“中国天眼”所在地的季节为__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
北温带
夏季
(4)从建设和排水角度,分析“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优势条件。
洼地(盆地)地形适合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工程量小;洼地底部与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
素养强化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的京张铁路在修建时在青龙桥段巧妙地设计成“人”字形折返线,建造出时速35千米的铁路。 百年后的2019年,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的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这是世界首条智能高铁示范线,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千米自动驾驶。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千米到350千米,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图2-2-16是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2-2-17是京张铁路“人”字形折返线路示意图。
(1)读图2-2-16和图2-2-17,京张铁路“人”字形折返线的海拔在_______~________米,地势起伏程度较其他路段_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测“人”字形折返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0
600

降低坡度,降低列车爬坡的难度,保障列车平稳行驶
(2)读图2-2-16,京张高铁的线路几乎平直,沿线地表的高低起伏__________(填“大”或“小”),因此京张高铁通过山谷时需要修建_________,通过山脊时需要修建__________。

桥梁
隧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