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的变迁 知识梳理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海陆的变迁 知识梳理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4 13: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沧海桑田
1.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的变化,如__________。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填海造陆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 __________大陆凸出的部分与__________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__说。
3.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分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南美洲
非洲
大陆漂移
连接
漂移
三、板块的运动
4.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学说。该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___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____大板块。
5.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____,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_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板块构造
板块

稳定
活跃
地震
火山
环太平洋
地中海
喜马拉雅
6.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____。
裂谷
海洋
山脉
自主探究
福建晋江深沪湾是我国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3-3-1示意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3-3-2示意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的形成过程。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定位置】
(1)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的大致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证据】
(2)图3-3-2可以作为海陆__________(填“分布”或“变迁”)的证据。
24.62°N,118.68°E
变迁
【析原因】
(3)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蛎礁出露沙滩是由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导致地壳抬升而形成。
亚欧
太平洋
碰撞挤压
【懂运用】
(4)深沪湾位于___________地带上,地壳比较__________。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四楼教室,自我保护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太平洋
活跃
护住头部
蹲下并躲在桌子下方,震动结束后快速有序撤离到地面空旷处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2023·山西太原)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据此,完成1~2题。
1. 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 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 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 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 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B
2. 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季节变化
A
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图3-3-3),完成3~4题。
3. 漫画反映的学说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B
4. 该学说的提出者是(   )
A. 张衡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魏格纳
D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撕出一些缝隙)、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3-3-4所示)。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缝隙处。据此,完成5~6题。
5. 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
现象,最有可能是(   )
A. 火山喷发
B. 海冰消融
C. 水土流失
D. 动物迁徙
A
6. 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 日心说 B. 风成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盖天说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东非大裂谷位置示意图(图3-3-5),完成7~8题。
7. 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 这里地震频繁造成的
B. 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拉伸造成的
C. 这里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
D. 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的
B
8.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 几千万年后,会成为山脉
B. 几千万年后,会形成盆地
C. 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
D. 几千万年后,不会有什么变化
C
(2023·广东省)土耳其是地震多发的国家。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 8级强烈地震,人员伤亡严重。据此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3-3-6),完成9~10题。
9. 土耳其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
B. 环太平洋地带
C.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
洋板块交界处
D.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A
10. 地震发生时,通常正确的做法有(   )
①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②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
③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④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二、非选择题
11.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 8级地震。读六大板块分布及泸定县位置示意图(图3-3-7),回答下列问题。
(1)泸定县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附近。
(2)四川省经常发生地震,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亚欧
印度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3)针对四川省地震多发的情况,请你列举三种当地居民适宜在家中储备的应急物品。
口哨、药箱、手电筒、干粮、饮用水、防护手套。
(4)泸定县是地震多发区。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请你为该地的房屋建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多用较轻的建筑材料,减少房屋重量;②加固地基,提高抗震能力;③减少建设高楼,降低建筑高度。
素养强化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天然泉水。适宜的地质构造、充足的地下水和热量供给是温泉形成的必备条件。北美大陆西部地区受构造运动影响,不仅多温泉,且随着山系的逐步隆升,气候演化显著。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北美大陆温泉的集中分布区及其成因。
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成因:板块挤压,地壳活跃,断裂发育,为地下水出露提供通道;岩浆活动强烈,地热丰富,为温泉形成提供热量供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