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城镇与乡村 知识梳理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城镇与乡村 知识梳理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4 13:5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 因__________方式的不同,乡村与城镇呈现不同的特点(表5-2-1):
表5-2-1
生产生活
项目 乡村 城镇
人口数量 较__________ 相对较__________
生产方式 耕种、放牧、捕鱼等__________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房屋建筑 房屋密度__________且_________,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__________众多,建筑密度比较________,建筑风格多样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低矮
高楼

项目 乡村 城镇
交通 交通线路狭窄、稀少 道路纵横交错,呈现网络状、立体化
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较少 齐全
环境景观 保留了更多的__________ 原有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改造,一般建有各类__________
自然风貌
绿地
2. 城镇__________规模大,占地面积大,__________需求大。因此,具备_________充足、__________平坦、__________便利等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人口
运输
水源
地形
交通
二、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3. 城镇以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__________。
4. 随着城市__________规模的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甚至“吞并”周边的__________,有的城市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的新城。
5.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__________。有些偏远的乡村,__________外迁,人口减少,甚至村落消失。
生活便利
就业和学习机会多
增加
人口
乡村
接近
劳动力
自主探究
图5-2-1是广东省深圳市前海自贸区不同时期的景观照片。
根据乡村演化为城镇的一般规律,图5-2-1中三幅照片的拍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照片__________属于乡村景观,推测昔日深圳市是__________(填“山村”“牧村”或“渔村”)。




渔村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图5-2-2是坐落在天津市杨柳青镇京杭大运河畔的石家大院。石家是清代天津八大家之一,著名的粮商、盐商。据此,完成1~4题。
1. 下列有关石家大院所在的杨柳青镇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以农业生产为主 ②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③属于乡村 ④属于城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2. 石家大院及周围民居大约形成于清代,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方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3. 石家大院的戏楼和客厅建有地炉,内宅的房屋建有火炕,这些设施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文 D. 植被
B
4. 石家大院以砖雕、石雕、木雕并称三绝,当地政府斥资加以修缮,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石家大院加以修缮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旅游收入
B. 扩大就业机会
C. 增大城镇知名度
D. 弘扬传统文化
D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如图5-2-3所示)。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5~6题。
5. 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6. 下列对待传统民居“蚝宅”的态度,正确的是(   )
A. “蚝宅”是科学环保再利用的代表,必须大规模重建
B. “蚝宅”是区域人地协调的体现,应整旧如新
C. “蚝宅”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潮流,应完全拆除
D. “蚝宅”反映了一个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应适当保护利用
D
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图5-2-4示意1850—2050年中国、英国两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含预测)。读图并完成7~8题。
7. 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比英国(   )
A. 程度深 B. 速度慢
C. 水平高 D. 速度快
D
8. 在城镇化过程中(   )
A.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 城镇景观逐渐转化为乡村景观
C.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D. 劳动力由工业、服务业向农业转移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据此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示意图(图5-2-5),完成9~10题。
9. 建设“住房4.0”有利于(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拓展城镇规模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10. “住房4.0”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 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B.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彻底治理污染源头
C. 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D. 降低城市人口密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A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 8级地震,并发生多次余震。强震已经造成土耳其和邻国叙利亚多处古迹受损。
材料二 阿勒颇地区是古叙利亚北部军事重镇,后来发展成为纺织手工业中心,同时是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阿勒颇地区初期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近现代以后发展成大型城市。“蜂巢屋”是阿勒颇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圆锥形屋顶,除石质基底外,全用土坯堆砌而成,墙体厚达80厘米,窗户较小。这种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相适应。
材料三 亚洲西部部分国家示意图和“蜂巢屋”景观图(图5-2-6)、阿勒颇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5-2-7)。
(1)土耳其地处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地震灾害频发。
土耳其地处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的交界处,是古今重要的文化枢纽,古迹众多。
地中海—喜马拉雅


(2)历史上,阿勒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__________业和_________业的发展。
纺织手工

(3)请你就如何保护“蜂巢屋”这一独特的传统民居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选择若干集中分布区划为文化遗产地,加以保护;②完善“蜂巢屋”的住宿功能,作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③设立专门的“蜂巢屋”保护和维修机构。
(4)本次地震导致土耳其和叙利亚许多古迹受损甚至坍塌,请你为地震多发地区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①地震发生后,对古迹受损情况进行摸查,并尽快启动加固和修缮工作;②定期对古迹进行检查和维修,做好加固抗震工作;③对古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记录,为日后修缮提供便利。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是1956—1960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的新首都,城里不见历史古迹,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是该城市的最大特色(如图5-2-8所示)。1987年,巴西利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
素养强化
下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标准,巴西利亚符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
①②④⑤⑥
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