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课程标准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及分布。
(1)__________:中国。
(2)__________: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3)__________:俄罗斯、欧洲东部一些国家。
(4)__________:法国、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国家。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5)_____________: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6)_____________: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2. 在世界主要语言中,__________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__________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
英语
3.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表5-3-1):
表5-3-1
宗教名称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起源地 亚洲的西部 ________________ 亚洲的南部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部
标志建筑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佛塔、寺庙
阿拉伯半岛
东
东南
教堂
清真寺
表5-3-1
宗教名称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建筑物特色 以尖顶建筑为主,顶部有十字架标志 以穹隆状屋顶为其建筑特色,顶部通常有一弯新月 以塔状建筑为其突出特征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
4. 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表5-3-2):
表5-3-2
项目 举例
饮食习惯 ①欧洲__________分布广,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为主,烤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②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为主,米饭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筷子用餐;③拉丁美洲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畜牧业
小麦
水稻
玉米
表5-3-2
项目 举例
传统服饰 ①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__________制品为主;②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则以棉织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__________
传统交通方式 ①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__________在河道上聚集交易;②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__________商队行走
传统民居 ①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人们用__________建造房子;②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材丰富,人们多用__________建造房子
皮毛
散热
船只
骆驼
木头
石材
自主探究
图5-3-2是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岛屿数量超过17 000个,这些岛屿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国”之称。该国语言多元,信仰复杂,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文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印度尼西亚是群岛国家,领土分散,地形复杂,导致国内居民交通不便,联系较少。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2023·山西晋中)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本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既代表了万物互联,又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亚运会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交流,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俄语 D. 西班牙语
A
中国与西班牙建交超过半个世纪。据此读西班牙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图(图5-3-3),完成2~3题。
2. 图示建筑所属的宗教是(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犹太教
B
3. 西班牙汉学家雷林科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一住就是4年。回国后,她致力于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并把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当作终身爱好。下列关于汉语和西班牙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 两国居民的交流只使用汉语或西班
牙语
C. 均为联合国工作语言
D. 西班牙语只通行于西班牙
C
佛教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据此读某佛教建筑景观图(图5-3-4),完成4~5题。
4. 佛教主要分布在( )
A. 欧洲 B. 非洲
C. 美洲 D. 亚洲
D
5. 图中佛教建筑的外观具有( )
A. 飞檐翘角 B. 尖顶十字架
C. 圆形穹顶 D. 新月形标志
A
19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居民为了生存向东南亚迁徙谋生,与当地人通婚后代的女性称为“娘惹”。“娘惹”服饰是结合了马来西亚传统服装与中国传统花边装饰,多用薄纱、蕾丝等轻薄布料制成。图5-3-5是“娘惹”服饰图。读图并完成6~7题。
6. “娘惹”服饰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 气候湿热,布料通风透气
B. 四季分明,款式冬暖夏凉
C. 河流众多,长裙利于防水
D. 地形复杂,薄纱行动方便
A
7. “娘惹”服饰融合了东南亚与中国特色,说明( )
A. 经济发展影响服饰文化
B. 两地人种不同,文化差异大
C. 人口迁徙影响服饰融合
D. 两地较远,自然环境差异大
C
8. (2023·山东东营)传统建筑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图5-3-6是挪威某地传统木质宗教建筑示意图,该建筑反映了当地( )
①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②降水丰富
③多风沙天气 ④森林广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俄罗斯的饮食特色明显,他们喜欢吃大列巴,这种食物非常干硬,因而能在较恶劣气候情况下长期保存。据此读俄罗斯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5-3-7),完成9~10题。
9. 俄罗斯人喜爱喝伏特加、威士忌等都属于烈酒,这侧面反映出俄罗斯的气候特点是( )
A.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 终年温和湿润
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 终年高温干燥
A
10. 下列关于大列巴的推测,合理的是( )
A. 是低脂、低热量的食物,易于消化
B. 普遍使用筷子食用
C. 主要原料是米粉
D. 是一种小麦制作的面包
D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于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航行到亚丁湾,泛海九万里,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线路示意图(图5-3-8)。
(1)郑和属于__________种人。郑和下西洋到达了满剌加、爪哇、木骨都束等地,如今木骨都束所在地区的居民大多属于__________种人。
黄
黑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_教诞生于古里(属于古印度)所在半岛,该宗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部。
佛
东
东南
(3)郑和穿过印度洋到达了天方等地,该地区的居民所说的语言主要是__________语,该种语言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该地区如今的居民普遍信仰__________教。
阿拉伯
属于
伊斯兰
(4)暹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河道纵横,所以传统交通方式以_________为主;天方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所以传统交通方式以__________为主。
船
骆驼
哈萨克斯坦的“汉语热”已持续多年,当地汉语学习者众多。近年来,这股“汉语热”进一步升温。究其原因,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是重要因素。
中哈贸易蓬勃发展,双方在油气、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合作如火如荼,哈萨克斯坦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也越发旺盛。广阔的就业前景和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学习汉语。
素养强化
得益于2023年11月10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中哈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双方游客的旅行需求得以进一步激发。2024年正值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哈方计划举办丰富多彩的推介活动宣传哈萨克斯坦旅游特色,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来观光。
截至2024年7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开设了5所孔子学院,已成为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分析哈萨克斯坦居民学习汉语的积极意义。
①中哈贸易蓬勃发展,双方在多个领域合作如火如荼;②中哈互免签证使两国居民交往更加便利,学习汉语有利于开展交流;③学习汉语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居民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