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é( )守  (2)朝huī( ) (3)sāo( )人
(4)yín( )雨 (5)qián( )形 (6)hào( )月
(7)岸zhǐ( )tīnɡ( )兰 (8)qiánɡ( )倾jí( )摧
(9)宠辱xié( )忘 (10)波lán( )不惊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越明年  越:  
(2)百废具兴  具:
(3)增其旧制  增:
(4)前人之述备矣 备:
(5)南极潇湘 极:
(6)连月不开 开:
(7)春和景明 景:
(8)沙鸥翔集 集:
(9)把酒临风 把:
(10)不以物喜 以:
5.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备 
(2)观
(3)极
(4)和
(5)或
(6)属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C.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默写填空
(1)《岳阳楼记》中“ , ”两句通过写花草的香味和颜色,刻画了春天来临时洞庭湖的景物特点。
(2)《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 ”。
(6)《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心旷神怡(   )
11、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滕子京笔下的岳阳楼景观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景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范仲淹的文字:
12、结合本文主旨特点,写出你在文章写作立意方面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去城东十五里,望之绵亘而蜿蜒者,即黄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两翼,居人数十家,庐舍相比,酒帘摇荡,多以染织为业。堤之南一里许,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堤之西,方塘百顷,菱芡交翻,芙集万本,渔人弄篱,童子戏水。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风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栋有小额曰“晋刘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伦,右杜康②,二君时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伦衣绿衣,著晋人巾,手执酒杯,側视杜微笑,若有品论其术之妙者然。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罢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曰:“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选自清·阮晋《刘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刘伶台,祭祀西晋名士刘伶。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②杜康:善酿酒,后世尊其为酒神。③建威之罢:刘伶曾任建威参军,追求无为而治,被人视为无用无实而罢免。
1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一处)
寺之后有敞亭
14 解释文中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堤之南一里许
(4)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16 乙文首段描写了刘伶台周边风光,请补全横线处内容。
堤之两翼:数十家庐舍相比——堤之南:① ——堤之西:方塘百顷,生意盎然——提之上:② ——堤之后:古寺与敞亭巍然
17 探究甲、乙两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选自《管子·明法解》)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人主之A立法B先C自为检式D仪表E故F令行于天下G是故H禁胜于身
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党,多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形成的集团或派别,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佑党案就是明证。此处指“结为朋党”。
B.牧,指“统治”,与“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
C.偷,指“苟且”,与“存者且偷生”中的“偷”词义相同。
D.诸,“之于”的合音,与“君子求诸己”的“诸”词义相同。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先王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
B.赏功罚罪,本来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明主可以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C.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所以执法者要秉公执法。任何人都受到法律的制约。
D.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
(2)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
22.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法令”对治国的作用。
答案
1、(1)谪 (2)晖 (3)骚 (4)淫 (5)潜 (6)皓 (7)芷 汀 (8)樯 楫
(9)偕 (10)澜 2.A 3.D 4。(1)到 (2)同“俱”,全、皆 (3)扩大 (4)详尽 (5)至、到达 (6)指天气放晴 (7)日光 (8)停息 (9)持、执 (10)因 5.(1)详尽 具备 (2)观看 景象 (3)极点 尽头 至、到达 (4)和乐
和煦 (5)有时 或许、也许 (6)同“嘱”,嘱咐 类 连续 6.B 7.C 8.(1)被贬的政客和文人们,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3)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
9.(1)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0、(1)美好 (2)开阔
11、①语言更简洁,言简意丰,意蕴丰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②运用比拟、拟物、夸张的修辞(“衔”“吞”),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气势磅礴的特点。③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声律和谐,辞彩华美。④连用四字短语,节奏感强,增强语势。
12、示例一:①本文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②本文立意深刻(高远)。③意在笔先,写文章要有灵魂,格调要高,跳出自我小圈子,关注他人与社会,融入自己的家国思考。
示例二:①本文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②本文立意新颖。③立意要不落俗套。写出独特感受与思考。通过丰富思想,充实心灵,让写作有源头活水。
13.寺之后/有敞亭
14.(1)探求(2)在·····之前(3)表示约数(4)离开
15.(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我认为先生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
16.①数百棵樱桃树,茂密攒挤②行人如织,流连忘返(或:红白缭目,香风扑人)
17.甲文:①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荣辱观的否定;②表达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的赞美;③抒发自己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乙文:①对刘伶以嗜酒保全自身高洁的理解;②对世人认为刘伶无实无用的否定;③对魏晋士人生存处境困窘的怜悯(或:对魏晋时代政治黑暗的批判)。
18. BEG 19.B. 20.B.
21.(1)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不合乎法度的事是不留心注意的。
(2)法律礼义的制定,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
22、①可以使君主地位尊显,防止奸邪之臣行私结党,蒙蔽君主。②可以使君主统治海内,事奉宗庙,杜绝私意,赏罚分明。③可以用来限制君主,不让他独断专横,从而实现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