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专题01 热量 、比热容(word) 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专题01 热量 、比热容(word) 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5 03:57:15

文档简介

专题01热量、比热容
知识点一热量
1.烧水中的热传递现象
情境 分析 归纳
水的温度升高,热从火焰传给了锅和水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低温物体吸热,高温物体放热
2.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是J.
(3)热量理解的常见误区
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3.物质吸热、放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1)同种物质吸热多少的比较
情境
分析 烧开一壶水的时间>烧热一壶水的时间,可见,水温升得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烧开半壶水的时间<烧开一壶水的时间,可见,水的质量越大,烧开时吸热越多
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思路(控制变量法) 选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天平一个,秒表(钟表)一个,水、食用油若干
实验过程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500g水和500g食用油;它们的初温,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观察所用时间的长短
实验数据 物质水质量m/g 500初温t /℃ 15末温t末/℃45加热时间t/min4食用油50015452
实验结论 对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若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表明相等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3)交流讨论
教材实验采用的方案是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至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实际实验中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方案: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升温小的吸热能力强.如表中,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小,吸热能力强.
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500g) 20 4 30
煤油(500g) 20 4 40
知识点二比热容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了表示物质的这一性质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即:
物质的比热容=升温时吸收的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
2.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也可写成J·(kg·℃)-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质量、温度和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
3.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都等于它的比热容.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 J/(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 J.
(2)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
(3)比热容还反映了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即比热容越大,温度越不易改变.
4.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C)- ] 物质 比热容c/[J·(kg·℃) ]
水 4.2×10 铝 0.88×10
酒精 2.4×10 干泥土 约0.84×10
冰 2.1×10 铁、钢 0.46×10
煤油 约2.1×10 铜 0.39×10
色拉油 约1.97×10 水银(液) 0.14×10
沙子 约0.92×10 铅 0.13×10
5.比热容的影响因素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和物质的质量、体积、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6.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因而生活中很多热现象都和水的这一特性有关.
影响气候 我国部分城市1991-2020年间4月平均昼夜温差排行 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因此水系较多的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水系较少的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调节气温 改善环境的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在夏季,水体能够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气温;在冬季,水体则能够释放热量,提高周围环境的气温
生物保护 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当环境温度变化过快时,水温变化相对较慢,这样就有助于减小外界过快的温度变化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导热介质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和家用暖气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常用水来做冷却或供热的介质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的变化量为△t,则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公式变形:m=Q/c△t(求质量)、c=Q/m△t(求比热容)、△t=Q/mc(求温度变化量)
如果是吸热升温:Q吸=cm(t末一t初).
如果是放热降温:Q放=cm(t初一t末)
1.(2024秋 宜兴市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2.(2014秋 茌平县校级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3.(2024秋 瑶海区校级期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c=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
C.2min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吸热能力较强的是a,它更适合作冷却剂
4.(2024秋 雨城区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同时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温度传感器与电脑相连。电脑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小于油吸收的热量
②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
③油的比热容为3.15×103J/(kg ℃)
④某同学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则m水:m油=2: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2024秋 芜湖期中)如图1,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由图2的数据可知a液体为水,更适合作冷却剂
C.在0~2min内,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利用图2中的数据,可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
6.(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质量、初温相等的a、b、c三个实心球放入三杯相同的沸水中(沸水温度大于球的温度),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a球的温度最高,b球的温度最低,不考虑热量散失,则它们的比热容关系是(  )
A.a球的比热容最大 B.b球的比热容最大
C.三个球的比热容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2024秋 大同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100g水和10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描述的是水
B.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C.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D.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5600J
8.(2024秋 镇原县期中)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80℃~90℃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损坏发动机。依据下面表格中数据,要给汽车加冷却液(  )
物质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J/(kg ℃)﹣1
水 100 4.2×103
甘油 290 2.1×103
A.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沸点比水高
B.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C.应加冷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甘油大
D.应加沸水,因为水沸腾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9.(2024秋 宿迁期中)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 kg﹣1 ℃﹣3)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1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
11.(2024秋 广州期中)如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中装了不同质量的纯净水,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乙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的水温上升快,说明甲杯中的水的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的比热容小
B.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热量,甲杯的水升高的温度比乙杯的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
12.(2024秋 简阳市期中)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容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3.(2024秋 柳州期中)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钢块比温度低的钢块比热容大
B.质量小的铁球比质量大的铁球比热容大
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碗水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14.(2024秋 盐城校级期中)小明在海边玩耍,感觉沙滩上的沙子很热,海水却比较凉爽。某天,他从6时到22时对沙子和海水的温度进行了测量,绘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
B.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比海水多
C.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
D.利用此图像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
15.(2024秋 玉溪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的天气状况和地表环境信息,推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16.(2024秋 诏安县期中)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1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糖炒栗子一直是秋冬的限定美食。如图所示是翻炒栗子的场景,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加热,常常将砂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砂石(  )
A.比热容小 B.密度大
C.热值大 D.含有的热量多
18.(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糖炒栗子始于北宋时期,是人们钟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在秋冬季节街头巷尾常能看到大锅翻炒栗子的场景,如图所示。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受热,常将沙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沙石(  )
A.热值大 B.密度大
C.比热容小 D.含有的热量多
19.(2024秋 龙亭区校级期中)炎热的盛夏,赤脚走在黄河岸边的沙土上感觉烫脚,站在水里却感觉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2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21.(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中)近年来,各地政府实施“退田还湖”的政策,推进水系治理,修复湖泊生态,已初步形成“七彩之光”的美丽景象。当炎炎烈日下,行走在湖水边时,会感觉凉快,这是因为水的(  )
A.内能大 B.热值大 C.温度低 D.比热容大
22.(2024秋 曹县期中)炎炎夏日,小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她发现,在这里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每到夜晚风却从陆地吹向海面。她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画出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的密度大于砂石的密度
B.海水的密度小于砂石的密度
C.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D.海水的比热容小于砂石的比热容
23.(2024秋 岳阳县期中)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沙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汽车发动机用水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4.(2024秋 长清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场景。初春时昼夜温差大,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冻伤,常常傍晚往农田里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原因是由于(  )
A.水的温度比泥土的温度低
B.水的内能比泥土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的密度小
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的比热容大
25.(2024秋 英德市期中)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较大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 D.凝固点较低
26.(2024秋 吉首市校级期中)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冬天,暖水袋中充热水取暖
B.夏天,地上洒水会感觉更凉爽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D.夜间遇寒潮时,在秧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受冻
27.(2024秋 天河区校级期中)用电热棒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c甲=2 c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一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正确的 (  )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同时加热120s,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
C.同时加热120s,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
D.如果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乙放出的热量比甲多
28.(2024秋 安徽校级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一样大
29.(2024秋 深州市期中)已知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焦/(千克 ℃),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
D.若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千克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2℃
30.(2024秋 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杯液体(两个烧杯完全相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质量相等,则甲的比热容较大
B.若甲、乙是同种液体,则甲的质量较大
C.若甲、乙质量相等,加热相同时间乙吸收的热量较少
D.无论甲、乙质量和种类是否相同,乙的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较大
31.(2024秋 南海区期中)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都为0.3kg的水和表中某液体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b液体是水
B.a、b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升温快,a的吸热能力强
C.a液体的比热容是1.4×103J/(kg ℃)
D.a液体更适合做汽车的冷却剂
32.(2024秋 安徽校级期中)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为20℃和40℃的两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至沸腾,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甲、乙两杯水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1:2 C.3:4 D.8:9
33.(2024秋 常州校级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对于此时三块金属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放热能力更强
B.甲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
C.丙的放热能力更强
D.此时丙的温度最高
34.(2024秋 龙岗区期中)有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1,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
A.2:1 B.1:2 C.3:2 D.2:3
35.(2024秋 扎兰屯市期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甲和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3
B.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C.甲和乙都加热10分钟,甲吸收热量比乙吸收热量多
D.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吸收热量较多
36.(2024秋 恩阳区 期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37.(2024秋 武功县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20℃,乙物体温度升高10℃时,甲物体吸收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A.2:1 B.1:2 C.1:1 D.4:1
38.(2024秋 齐河县校级期中)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4: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与铅块的质量之比是(  )
A.4:1 B.1:4 C.2:9 D.9:2
39.(2024秋 滕州市期中)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40.(2024秋 武山县校级期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使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表述正确的是(  )
A.a液体比热容小
B.由图象可知,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4:5
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41.(2025春 洛龙区期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in内,乙吸收的热量比甲多
B.1min后乙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3:2
D.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42.(2024秋 江津区期中)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kg和2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水中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2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3:2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4:9
43.(2024秋 大邑县期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  )
A.a液体比热容大
B.b液体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44.(2024秋 海港区校级期中)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45.(2024秋 邹城市校级期中)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46.(2024秋 临沂期中)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47.(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装在相同的试管中,用水浴加热(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B.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C.甲乙温度升高25℃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
D.3min后甲乙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相同
48.(2024秋 兴平市期中)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60℃的热水给小明加热初始温度为20℃的盒装牛奶(如图甲所示),牛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热损失),已知牛奶的质量为250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奶温度升高后,其比热容不变
B.前3min,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放出的热量
C.前3min,牛奶吸收的热量为1.25×104J
D.将牛奶加热至40℃至少需要60℃的热水0.1kg
49.(2024秋 让胡路区校级期中)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①20℃的水到10℃的水,放出热量Q1:
②10℃的水变为0℃的冰,放出热量Q2;
③0℃的冰到﹣10℃的冰,放出热量Q3;
已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
A.Q1=Q2=Q3 B.Q1<Q2<Q3 C.Q3<Q1<Q2 D.Q1<Q2=Q3
5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1:3,若两者吸收热量之比为2:5,则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5:9 B.4:3 C.9:5 D.3:5
51.(2024秋 齐河县校级期中)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铜<c铝。
A.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B.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2.(2024秋 景县校级期中)将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个完全一样的试管中,然后将这两个试管同时放入温度较高的热水中,如图所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以后,试管中的水和煤油从热水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1、Q2,温度升高分别为Δt1、Δt2,则(已知c水大于c煤油)(  )
A.Q1=Q2,Δt1>Δt2 B.Q1>Q2,Δt1=Δt2
C.Q1=Q2,Δt1=Δt2 D.Q1>Q2,Δt1<Δt2
53.(2024秋 神木市期中)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分别为Δt水、t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 ℃),则Δt水:Δt酒精为(  )
A.4:7 B.7:4 C.1:2 D.2:1
54.(2024秋 新邵县期中)把30℃的两个等质量铜块分别放入60℃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中,不计热损失,热平衡后(  )
A.煤油的温度低一些 B.水的温度低一些
C.煤油和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5.(2024秋 漳州校级期中)A、B两个小球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8℃,乙杯水温降低了12℃,不考虑热量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8:7 B.7:12 C.2:3 D.7:8
56.(2024秋 景县校级期中)把质量为5kg的冷水和4kg、80℃的热水混合,混合后的温度为5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冷水的初温是(  )[c水=4.2×103J/(kg ℃)]
A.30℃ B.38℃ C.26℃ D.32℃
57.(2024秋 泾阳县校级期中)把质量50g,初温90℃的热水与质量90g,初温20℃的冷水混合成温水,不计热损失,温水的温度为(  )
A.30℃ B.45℃ C.55℃ D.5℃
58.(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温度为10℃、质量为500g的物块放入温度为100℃、质量为800g的水中,物块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分)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热损失C水=4.2×103J/(k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6min,物块吸收的热量小于水放出的热量
B.物块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之比为5:4
C.前6min,物块吸收的热量是1.008×105J
D.前6min,水放出的热量为2.016×105J
59.(2024秋 铜官区校级期中)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甲、乙,在沸水中加热很长时间,将甲投入到一杯冷水中,水温上升10℃,取去甲,再将乙放入该杯水中,水温又上升10℃,由此可知(不计一切损失)(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判断
60.(2024秋 新疆期中)热平衡,指同外界接触的物体,其内部温度各处均匀且等于外界温度的状况。把10g0℃的冰与140g10℃的水混合(不计热量损失),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5℃。现有一定质量的一杯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刚好使1克0℃的冰熔化为0℃的水,则这杯水的质量为(  )()
A.85g B.65g C.45g D.25g专题01 热量、比热容
知识点一热量
1.烧水中的热传递现象
情境 分析 归纳
水的温度升高,热从火焰传给了锅和水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低温物体吸热,高温物体放热
2.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是J.
(3)热量理解的常见误区
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3.物质吸热、放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1)同种物质吸热多少的比较
情境
分析 烧开一壶水的时间>烧热一壶水的时间,可见,水温升得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烧开半壶水的时间<烧开一壶水的时间,可见,水的质量越大,烧开时吸热越多
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思路(控制变量法) 选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天平一个,秒表(钟表)一个,水、食用油若干
实验过程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500g水和500g食用油;它们的初温,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观察所用时间的长短
实验数据 物质水质量m/g 500初温t /℃ 15末温t末/℃45加热时间t/min4食用油50015452
实验结论 对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若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表明相等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3)交流讨论
教材实验采用的方案是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至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实际实验中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方案: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升温小的吸热能力强.如表中,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小,吸热能力强.
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500g) 20 4 30
煤油(500g) 20 4 40
知识点二比热容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了表示物质的这一性质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即:
物质的比热容=升温时吸收的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
2.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也可写成J·(kg·℃)-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质量、温度和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
3.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都等于它的比热容.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 J/(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 J.
(2)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
(3)比热容还反映了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即比热容越大,温度越不易改变.
4.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C)- ] 物质 比热容c/[J·(kg·℃) ]
水 4.2×10 铝 0.88×10
酒精 2.4×10 干泥土 约0.84×10
冰 2.1×10 铁、钢 0.46×10
煤油 约2.1×10 铜 0.39×10
色拉油 约1.97×10 水银(液) 0.14×10
沙子 约0.92×10 铅 0.13×10
5.比热容的影响因素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和物质的质量、体积、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6.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因而生活中很多热现象都和水的这一特性有关.
影响气候 我国部分城市1991-2020年间4月平均昼夜温差排行 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因此水系较多的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水系较少的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调节气温 改善环境的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在夏季,水体能够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气温;在冬季,水体则能够释放热量,提高周围环境的气温
生物保护 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当环境温度变化过快时,水温变化相对较慢,这样就有助于减小外界过快的温度变化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导热介质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和家用暖气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常用水来做冷却或供热的介质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的变化量为△t,则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公式变形:m=Q/c△t(求质量)、c=Q/m△t(求比热容)、△t=Q/mc(求温度变化量)
如果是吸热升温:Q吸=cm(t末一t初).
如果是放热降温:Q放=cm(t初一t末)
1.(2024秋 宜兴市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答案】B
【解答】解: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A正确;
B、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B错误;
C、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故C正确;
D、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根据Δt,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大,故D正确。
故选:B。
2.(2014秋 茌平县校级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A错误;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Δ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B正确;
C、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据Q=cmΔt,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C错误;
D、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Δt,水的比热容较大,故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B。
3.(2024秋 瑶海区校级期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c=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
C.2min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吸热能力较强的是a,它更适合作冷却剂
【答案】B
【解答】解:A、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质量不同)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故A错误;
BD、根据转换法,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a、b吸热之比为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b的吸热能力强,b为水;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c4.2×103J/(kg ℃)=2.8×103J/(kg ℃);
故B正确;D错误;
C、根据转换法,2min时a吸收的热量与b一样多,故C错误。
故选B。
4.(2024秋 雨城区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同时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温度传感器与电脑相连。电脑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小于油吸收的热量
②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
③油的比热容为3.15×103J/(kg ℃)
④某同学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则m水:m油=2: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答】解:①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故①错误;
②由图乙可知,升高相同温度,B需要的时间更长,图线B的比热容大,故图线B为水,加热3分钟升高20℃,水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J/(kg ℃)×50×10﹣3kg×20℃=4.2×103J,
故1min吸收热量,
,加热相同时间,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故②正确;
③第1~2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
则油的比热容为
,故③错误;
④若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
因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且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根据Q=cmΔt可得:
,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只有②④正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2024秋 芜湖期中)如图1,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由图2的数据可知a液体为水,更适合作冷却剂
C.在0~2min内,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利用图2中的数据,可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故A错误;
BD、根据图2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由转换法对应的吸热之比为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故可知b的吸热能力强,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b吸热多,故b液体更适合作发动机的冷却液;
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c4.2×103J/(kg ℃)=2.8×103J/(kg ℃),故D正确;
C、由转换法,在0~2min内,a吸收的热量等于b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故选:D。
6.(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质量、初温相等的a、b、c三个实心球放入三杯相同的沸水中(沸水温度大于球的温度),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a球的温度最高,b球的温度最低,不考虑热量散失,则它们的比热容关系是(  )
A.a球的比热容最大 B.b球的比热容最大
C.三个球的比热容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解答】三个实心球放入三杯相同的沸水中(沸水温度大于球的温度),a球的温度最高,说明a球中的水温度变化量最小,b球的温度最低,b球中的水温度变化量最大,则b球中的水放出的热量最多,不计热损失,则b球吸收的热量最多,a球吸收的热量最少,由于b球的温度最低,说明b球温度升高的少,根据可知,b球的比热容最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秋 大同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100g水和10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描述的是水
B.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C.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D.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5600J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图乙可知,用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都升高40℃时,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3分钟,可知B的吸热能力较强,故图线B描述的是水,故A错误;
B.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故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都升高4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3分钟,由于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热量相同,则对应的吸热之比为2:3,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则有
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故C错误;
D.0~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Δt=4.2×103J/(kg ℃)×100×10﹣3kg×(80℃﹣40℃)=1.68×104J
由于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故D正确。
故选:D。
8.(2024秋 镇原县期中)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80℃~90℃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损坏发动机。依据下面表格中数据,要给汽车加冷却液(  )
物质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J/(kg ℃)﹣1
水 100 4.2×103
甘油 290 2.1×103
A.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沸点比水高
B.应加甘油,因为甘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C.应加冷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甘油大
D.应加沸水,因为水沸腾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C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甘油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冷水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2024秋 宿迁期中)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 kg﹣1 ℃﹣3)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D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所以根据Q=cmΔt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多,故C错误;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为铝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Q=cmΔ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D正确。
故选:D。
1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
【答案】B
【解答】解:
AB、根据Q吸=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它的比热容就小,由图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B正确;
C、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长,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秋 广州期中)如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中装了不同质量的纯净水,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乙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的水温上升快,说明甲杯中的水的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的比热容小
B.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热量,甲杯的水升高的温度比乙杯的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C
【解答】解:A、甲烧杯中的水温上升快,可能是因为甲烧杯中水的质量小,比热容是相同的,故A错误;
B、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错误;
C、根据题图,吸收相同热量,甲杯的水升高的温度比乙杯的多,故C正确;
D、升高相同的温度,乙杯中的水加热时间长,乙杯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秋 简阳市期中)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容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答】解:AC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故AC错误,D正确;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故选:D。
13.(2024秋 柳州期中)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钢块比温度低的钢块比热容大
B.质量小的铁球比质量大的铁球比热容大
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碗水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答案】D
【解答】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比热容与物体温度高低、质量大小、是否放热、物质的内能多少都没有关系。所以A、B、C均不符合题意。
D、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所以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4秋 盐城校级期中)小明在海边玩耍,感觉沙滩上的沙子很热,海水却比较凉爽。某天,他从6时到22时对沙子和海水的温度进行了测量,绘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
B.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比海水多
C.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
D.利用此图像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
【答案】B
【解答】解:A.根据题图可知: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故A正确;
B.在同一片天空,太阳每小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即海水和沙子每小时吸收的热量相同,故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14时海水温度比沙子低,在22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故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故C正确;
D.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故利用此图象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故D正确。
故选:B。
15.(2024秋 玉溪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的天气状况和地表环境信息,推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在相同受热或者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小,所以海洋比陆地的昼夜温度小,同时与晴天时对比,天气为多云时,白天由于云层的阻挡,海洋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少,夜晚海洋放出的热量由于云层的阻挡,散失的热量较少,所以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天气为多云时的海洋,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2024秋 诏安县期中)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答案】D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故选:D。
1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糖炒栗子一直是秋冬的限定美食。如图所示是翻炒栗子的场景,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加热,常常将砂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砂石(  )
A.比热容小 B.密度大
C.热值大 D.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A
【解答】解:砂石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砂石同其他物质相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因此,将砂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可以让栗子快速、均匀加热。
故选:A。
18.(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糖炒栗子始于北宋时期,是人们钟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在秋冬季节街头巷尾常能看到大锅翻炒栗子的场景,如图所示。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受热,常将沙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沙石(  )
A.热值大 B.密度大
C.比热容小 D.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C
【解答】解:由于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在质量和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由可知,沙石升高的温度较高,高温可以使栗子快速变热、变熟,所以主要利用了沙石的比热容小,故C正确。
故选:C。
19.(2024秋 龙亭区校级期中)炎热的盛夏,赤脚走在黄河岸边的沙土上感觉烫脚,站在水里却感觉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答案】C
【解答】解:沙土烫,水凉,这与它们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土烫,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答案】D
【解答】解:人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从而有助于调节人体自身的温度。
故选:D。
21.(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中)近年来,各地政府实施“退田还湖”的政策,推进水系治理,修复湖泊生态,已初步形成“七彩之光”的美丽景象。当炎炎烈日下,行走在湖水边时,会感觉凉快,这是因为水的(  )
A.内能大 B.热值大 C.温度低 D.比热容大
【答案】D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质量相同时,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行走在湖水边时,会感觉凉快。
故选:D。
22.(2024秋 曹县期中)炎炎夏日,小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她发现,在这里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每到夜晚风却从陆地吹向海面。她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画出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的密度大于砂石的密度
B.海水的密度小于砂石的密度
C.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D.海水的比热容小于砂石的比热容
【答案】C
【解答】解: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内陆地区,地表以砂石泥土为主,砂石泥土比热容较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对于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相比较,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而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白天陆地的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晚上陆地温度低、海水温度高;白天陆地上方空气的温度高度,密度小,砂石上方空气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气过来补充,所以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晚上海面上方的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故C正确。
故选:C。
23.(2024秋 岳阳县期中)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沙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汽车发动机用水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D
【解答】解: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也可能相同,如煤和冰,故A错误;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故B错误;
C、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铜的比热容较小,故铜块的末温更高,故C错误;
D、汽车发动机用水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24.(2024秋 长清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场景。初春时昼夜温差大,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冻伤,常常傍晚往农田里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原因是由于(  )
A.水的温度比泥土的温度低
B.水的内能比泥土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的密度小
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的比热容大
【答案】D
【解答】解: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场景。初春时昼夜温差大,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冻伤,常常傍晚往农田里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原因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的比热容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不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4秋 英德市期中)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较大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 D.凝固点较低
【答案】B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故选:B。
26.(2024秋 吉首市校级期中)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冬天,暖水袋中充热水取暖
B.夏天,地上洒水会感觉更凉爽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D.夜间遇寒潮时,在秧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受冻
【答案】B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水袋中充热水取暖,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地上洒水,水蒸发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所以会感觉更凉爽,不是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灌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2024秋 天河区校级期中)用电热棒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c甲=2 c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一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正确的 (  )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同时加热120s,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
C.同时加热120s,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
D.如果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乙放出的热量比甲多
【答案】A
【解答】解:(1)题干中有“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液体和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错误;
由图知同时加热120s,甲的温度变化是20℃,乙的温度变化是60℃,甲升高的温度小于乙升高的温度,故C错误;
在0~120min时间内,相同的时间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Q甲=Q乙,c甲=2 c乙,
根据Q=cmΔt可得,m,
m甲,
m乙,
所以m甲大于m乙,故A正确;
(2)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c甲=2 c乙,根据Q=cmΔt可知甲放出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A。
28.(2024秋 安徽校级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解答】解: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等于冰的温度,即三块金属降低的温度相同,
由图可知,丙处冰块形变是最大,说明丙处冰块吸收的热量最多,即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
根据Q放=cmΔt可知,在质量和降低温度一定时,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则丙的比热容最大,
故C正确。
故选:C。
29.(2024秋 深州市期中)已知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焦/(千克 ℃),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
D.若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千克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2℃
【答案】B
【解答】解: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质量之比为:m 水:m 水银=ρ 水 V:ρ 水银 V=ρ 水:ρ 水银,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和水银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水=c 水 m 水Δt,Q 水银=c 水银 m 水银Δt
热量之比:Q 水:Q 水银=(c 水 m 水Δt):(c 水银 m 水银Δt)=c 水 m 水:c 水银 m 水银=c 水 ρ 水:c 水银 ρ 水银30,故A错误;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和水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 水=c 水 mΔt,Q 水银=c 水银 mΔt,
热量之比:Q 水银:Q 水=(c 水银 mΔt):(c 水 mΔt)=c 水银:c 水1:30,故B正确;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Q 水=Q 水银,即c 水 mΔt 水=c 水银 mΔt 水银,Δt 水,
故C错误;
D、水放出的热量:Q 放=c 水 m 水Δt 水=4.2×10 3 J/(kg?℃)×1kg×1℃=4.2×10 3 J;
Q 吸=c水银m水银Δt水银=Q 放,
Δt 水银1℃,故D错误。
故选:B。
30.(2024秋 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杯液体(两个烧杯完全相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质量相等,则甲的比热容较大
B.若甲、乙是同种液体,则甲的质量较大
C.若甲、乙质量相等,加热相同时间乙吸收的热量较少
D.无论甲、乙质量和种类是否相同,乙的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较大
【答案】D
【解答】解: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则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A.若甲和乙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甲升温快,乙升温慢,则乙的比热容较大,故A错误;
B.甲和乙是同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甲升温比乙快,则甲的质量比乙小,故B错误;
C.加热相同时间,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甲和乙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D.升高相同温度时,甲所需加热时间比乙的少,则甲吸收的热量比乙的少,据Q吸=cmΔt知,乙的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31.(2024秋 南海区期中)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都为0.3kg的水和表中某液体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b液体是水
B.a、b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升温快,a的吸热能力强
C.a液体的比热容是1.4×103J/(kg ℃)
D.a液体更适合做汽车的冷却剂
【答案】A
【解答】解:A、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a液体的温度升高的快,b液体温度升高慢,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b是水,故A正确;
B、a、b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升温快,它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B错误;
C、液体和水的初温是20℃,吸热5分钟后a的末温是60℃,b液体的末温40℃,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即
Q水吸=Qa吸,
c水m水Δt=camaΔta,
解得

故C错误;
D、b液体比热容更大,根据Q吸=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两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更好,故D错误。
故选:A。
32.(2024秋 安徽校级期中)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为20℃和40℃的两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至沸腾,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甲、乙两杯水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1:2 C.3:4 D.8:9
【答案】B
【解答】解:甲、乙两杯水的比热容相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至沸腾,则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Δt甲:Δt乙=(100℃﹣20℃):(100℃﹣40℃)=4:3,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Q甲:Q乙=2:3,
根据Q=cmΔt可知,两杯水的质量之比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3.(2024秋 常州校级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对于此时三块金属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放热能力更强
B.甲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
C.丙的放热能力更强
D.此时丙的温度最高
【答案】C
【解答】解: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根据热传递条件可知,三块金属块温度的变化量相同,
由图可知,其丙熔化的最多,甲熔化的最少,表明丙放出热量最多,甲放出的热量最少,根据c可知,在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放出热量多的金属块放热能力最强,所以丙的放热能力更强,甲的放热能力最弱,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4.(2024秋 龙岗区期中)有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1,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
A.2:1 B.1:2 C.3:2 D.2:3
【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m甲:m乙=2:1,Q甲:Q乙=3:1,Δt甲:Δt乙=1:1,
由Q吸=cmΔt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3:2。
故选:C。
35.(2024秋 扎兰屯市期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甲和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3
B.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C.甲和乙都加热10分钟,甲吸收热量比乙吸收热量多
D.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吸收热量较多
【答案】D
【解答】解:
AB、由图象可知,吸收热量相同时(即加热时间相同),甲的温度变化为Δt甲=40℃,乙的温度变化为Δt乙=20℃,
由Q吸=cmΔt得c,因Q吸、m均相同,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则c甲:c乙=Δt乙:Δt甲=20℃:40℃=1:2,故AB错误。
C、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时,在相同的时间10min内电热器产生的热量相等,不计热量损失,则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乙的时间长,则乙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36.(2024秋 恩阳区 期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答案】D
【解答】解:
(1)两种质量相等、初始温度也相同的不同液体,分别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2)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A吸收的热量更多,故A错误;
(3)两液体质量相等,都加热t时间,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时,A的温度升高20℃,B的温度升高40℃,由公式c可知,A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故D正确,B错误。
故选:D。
37.(2024秋 武功县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20℃,乙物体温度升高10℃时,甲物体吸收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A.2:1 B.1:2 C.1:1 D.4:1
【答案】C
【解答】解:
由题知,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1:1,升高的温度之比Δt甲:Δt乙=20℃:10℃=2:1、吸收的热量之比m甲:m乙=2:1,
由Q吸=cmΔt,可得,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

故选:C。
38.(2024秋 齐河县校级期中)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4: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与铅块的质量之比是(  )
A.4:1 B.1:4 C.2:9 D.9:2
【答案】B
【解答】解:由题知,c铜:c铅=3:1,Δt铜:Δt铅=4:3,
铜块和铅块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铜:Q铅=1:1,
由Q吸=cmΔt得,铜块和铅块的质量之比:
m铜:m铅:1:4,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9.(2024秋 滕州市期中)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答案】B
【解答】解:
由题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即:,而、吸收的热量之比:,
因为Q=cmΔt,
所以Δt,
所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故选:B。
40.(2024秋 武山县校级期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使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表述正确的是(  )
A.a液体比热容小
B.由图象可知,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4:5
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答案】D
【解答】解: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使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3min内,a、b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升高温度为Δt=35℃﹣15℃=20℃时,a液体加热了6min,b液体加热了3min,
即a、b吸收的热量:,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故D正确;
AB、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和比热容的大小成正比,
故有:,即a液体的比热容大,故AB错误。
故选:D。
41.(2025春 洛龙区期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in内,乙吸收的热量比甲多
B.1min后乙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3:2
D.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答案】D
【解答】解:A、因为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因此1min内,相同的时间内,甲和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1min后乙温度不变,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B错误;
CD、都从25℃升高至75℃,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2min,乙需要1min,则可以列等式Q吸甲=c甲mΔt=2Q吸乙=2c乙mΔt,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2024秋 江津区期中)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kg和2kg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水中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2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3:2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4:9
【答案】C
【解答】解:
A、由图丙的甲图线可知,加热 2min 时,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
Δt=40℃﹣20℃=20℃;
由图象还可知,水的温度变化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升高,
所以,加热 1min 时,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
Δt′Δt20℃=10℃;
此时甲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
Q吸1=cm1Δt=4.2×103J/(kg ℃)×3kg×10℃=1.26×105J,故A错误;
B、由图丙可知,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乙的加热时间为3min;此时乙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
Q乙吸=cm2Δt=4.2×103J/(kg ℃)×2kg×(40℃﹣20℃)=1.68×105J,
乙容器中的水每分钟吸收热量为:
Q吸2Q乙吸1.68×105J=5.6×104J;
由于忽略散热损失,所以两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与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Q甲放/min:Q乙放/min=1.26×105J:5.6×104J=9:4,故B错误。
C、根据B可知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之比为9:4,则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之比为9:4,根据Δt可得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故C正确。
D、根据Q吸=cm(t﹣t0)可得甲、乙两容器中的水从 20℃加热至沸腾所需热量之比:

根据时间t可得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C。
43.(2024秋 大邑县期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  )
A.a液体比热容大
B.b液体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答】解: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a的温度升高的快,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
故选:B。
44.(2024秋 海港区校级期中)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答案】D
【解答】解:
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比热容较小,故A错误;
B、由图像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B错误;
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温度高于乙液体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45.(2024秋 邹城市校级期中)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答案】C
【解答】解:A、加热器a、b规格相同,经过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吸热能力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故B错误;
CD、由图乙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吸热多,b的吸热能力强,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46.(2024秋 临沂期中)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熔化时,固、液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
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答案】A
【解答】解:
A、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故A正确。
B、由图知,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熔化时固体、液体温度相同,由于固、液之间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
C、由图知熔化前温度升高20℃需要2min,熔化后温度升高20℃需要4min,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液态时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故C错误;
D、由图知t=2min至t=6min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47.(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装在相同的试管中,用水浴加热(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B.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C.甲乙温度升高25℃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1
D.3min后甲乙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0~1min时当甲、乙经过相同的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由Q=cm△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的变化量越小则比热容越大,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加热1min,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高的温度:Δt甲=50℃﹣25℃=25℃;
乙升高的温度Δt乙=75℃﹣25℃=50℃,
甲、乙的质量相等,由Q=cmΔt可知,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甲、乙的比热容之比:

因此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故B正确;
C.由Q=cmΔt可知,质量相等的某种液体,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由于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所以甲、乙温度升高25℃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故C错误;
D.由图知3min后两种液体的温度不相同,即甲液体的温度不等于乙液体的温度,故甲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不等于乙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故D错误。
故选:B。
48.(2024秋 兴平市期中)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60℃的热水给小明加热初始温度为20℃的盒装牛奶(如图甲所示),牛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热损失),已知牛奶的质量为250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奶温度升高后,其比热容不变
B.前3min,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放出的热量
C.前3min,牛奶吸收的热量为1.25×104J
D.将牛奶加热至40℃至少需要60℃的热水0.1kg
【答案】D
【解答】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和吸收的热量无关,所以牛奶温度升高后,比热容不变,故A正确;
B、不计热量损失,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放出的热量,则前3min,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前3min牛奶升高的温度Δt1=40℃﹣20℃=20,则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m牛奶Δt1=2.5×103J/(kg ℃)×250×10﹣3kg×20℃=1.25×104J,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水降低的温度Δt2=60℃﹣40℃=20℃,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1.25×104J,
由Q放=cmΔt可知,水的质量:m水0.15kg,故D错误。
故选:D。
49.(2024秋 让胡路区校级期中)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①20℃的水到10℃的水,放出热量Q1:
②10℃的水变为0℃的冰,放出热量Q2;
③0℃的冰到﹣10℃的冰,放出热量Q3;
已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
A.Q1=Q2=Q3 B.Q1<Q2<Q3 C.Q3<Q1<Q2 D.Q1<Q2=Q3
【答案】C
【解答】解:
比较①、③,由热量计算公式可知,冰和水二者总质量相等,降低温度也相等,因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Q1>Q3;
而在②中,实际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首先是10℃的水变成0℃的水,这个过程降温且不断放热,0℃的水凝固成0℃的冰,这个过程不降温但要不断放热,10℃的水变成0℃的水的过程跟①的变化过程在结果上是一样的,所以,在②中比①多放出了热量,即Q2>Q1,故Q3<Q1<Q2,故C正确。
故选:C。
5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1:3,若两者吸收热量之比为2:5,则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5:9 B.4:3 C.9:5 D.3:5
【答案】C
【解答】解:由Q吸=cmΔt可知,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1.(2024秋 齐河县校级期中)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铜<c铝。
A.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B.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解答】解:
∵Q吸=cmΔ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且c铜<c铝,
∴铝块升高的温度小,铜块升高的温度大;故B正确、ACD错。
故选:B。
52.(2024秋 景县校级期中)将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两个完全一样的试管中,然后将这两个试管同时放入温度较高的热水中,如图所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以后,试管中的水和煤油从热水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1、Q2,温度升高分别为Δt1、Δt2,则(已知c水大于c煤油)(  )
A.Q1=Q2,Δt1>Δt2 B.Q1>Q2,Δt1=Δt2
C.Q1=Q2,Δt1=Δt2 D.Q1>Q2,Δt1<Δt2
【答案】B
【解答】解:已知煤油和水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分别倒入两个完全一样的试管中,且c水>c煤油,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以后,试管中的煤油和水的末温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即Δt1=Δt2;
由Q吸=cmΔt可得,水从热水中吸收的热量更多,即Q1>Q2,故B正确。
故选:B。
53.(2024秋 神木市期中)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分别为Δt水、t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 ℃),则Δt水:Δt酒精为(  )
A.4:7 B.7:4 C.1:2 D.2:1
【答案】A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m水=m酒精,Q水=Q酒精,
由Q放=cmΔ可知,水和酒精降低的温度:。
故选:A。
54.(2024秋 新邵县期中)把30℃的两个等质量铜块分别放入60℃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中,不计热损失,热平衡后(  )
A.煤油的温度低一些 B.水的温度低一些
C.煤油和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答】解:两铜块的温度相同,且低于水和煤油的温度,故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两铜块分别放入到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中,水和煤油放出热量,温度降低,铜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假设热平衡后两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此时两液体的温度也相同,由c水>c煤油和Q放=cm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比煤油的要多,而多出这些热量会导致铜块和水上升一定的温度,所以,水降低的温度少,煤油降低的温度多,即煤油的温度低,故A正确。
故选:A。
55.(2024秋 漳州校级期中)A、B两个小球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8℃,乙杯水温降低了12℃,不考虑热量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8:7 B.7:12 C.2:3 D.7:8
【答案】B
【解答】解:
(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Δt水=8℃,则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8℃=42℃,
物体A的温度由10℃升高到42℃,则ΔtA=42℃﹣10℃=32℃,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Δt水
A吸收的热量Q吸=cAmAΔtA,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Δt水=cAmAΔtA
代入相关数据得:
cA;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Δt水′=12℃,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12℃=38℃,
B的温度由10℃升高到38℃,则ΔtB=38℃﹣10℃=28℃,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Δt水′
B吸收的热量Q吸=cBmBΔtB,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Δt′水=cBmBΔt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B;
(3)因为A、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
所以。
故选:B。
56.(2024秋 景县校级期中)把质量为5kg的冷水和4kg、80℃的热水混合,混合后的温度为5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冷水的初温是(  )[c水=4.2×103J/(kg ℃)]
A.30℃ B.38℃ C.26℃ D.32℃
【答案】C
【解答】解: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Q放=c水m热(t0热﹣t)=4.2×103J/(kg ℃)×4kg×(80℃﹣50℃)=5.04×105J;
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得冷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Q放=5.04×105J,
由Q吸=c水m冷(t﹣t0冷)可得冷水的初温为:
t0冷=t50℃26℃,故C正确。
故选:C。
57.(2024秋 泾阳县校级期中)把质量50g,初温90℃的热水与质量90g,初温20℃的冷水混合成温水,不计热损失,温水的温度为(  )
A.30℃ B.45℃ C.55℃ D.5℃
【答案】B
【解答】解:假设温水的温度为t,则热水降低的温度Δt热=90℃﹣t,冷水升高的温度Δt冷=t﹣20℃,
则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热Δt热=c×50×10﹣3kg×(90℃﹣t),
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冷Δt冷=c×90×10﹣3kg×(t﹣20℃),
不计热量损失,Q放=Q吸,
即:c×50×10﹣3kg×(90℃﹣t)=c×90×10﹣3kg×(t﹣20℃),
解得:t=45℃。
故选:B。
58.(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温度为10℃、质量为500g的物块放入温度为100℃、质量为800g的水中,物块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分)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热损失C水=4.2×103J/(k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6min,物块吸收的热量小于水放出的热量
B.物块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之比为5:4
C.前6min,物块吸收的热量是1.008×105J
D.前6min,水放出的热量为2.016×105J
【答案】C
【解答】解:A、由图可知,水降温放热,物块升温吸热,不计热损失,物块吸收的热量和水放出的热量相等,故A错误;
BCD、前6min水放出的热量 Q放=c水(t0水﹣t水)=4.2×103J/(kg ℃)×0.8kg×(100℃﹣70℃)=1.008×105J,
不计热损失,物块吸收的热量和水放出的热量相等,则前6min物块吸收的热量Q吸=Q放=1.008×105J,
物块比热容:,
则物块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之比:,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9.(2024秋 铜官区校级期中)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甲、乙,在沸水中加热很长时间,将甲投入到一杯冷水中,水温上升10℃,取去甲,再将乙放入该杯水中,水温又上升10℃,由此可知(不计一切损失)(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由Q吸=cmΔt可知,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质量变化和热量损失,则Q吸=Q放,故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而甲、乙初温都与沸水温度相同,末温甲比乙低,所以Δt甲>Δt乙,又甲、乙质量相同,由可知,c甲<c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0.(2024秋 新疆期中)热平衡,指同外界接触的物体,其内部温度各处均匀且等于外界温度的状况。把10g0℃的冰与140g10℃的水混合(不计热量损失),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5℃。现有一定质量的一杯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刚好使1克0℃的冰熔化为0℃的水,则这杯水的质量为(  )()
A.85g B.65g C.45g D.25g
【答案】B
【解答】解:140克10℃的水降到5℃时放出的热量:,
10g0℃的冰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变化10g 0℃的水,
则10g 0℃的水温度升高到5℃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平衡方程可知,10g 0℃的冰熔化为同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Q熔冰=Q放﹣Q水吸=2940J﹣210J=2730J,
则1g0℃的冰熔化为0℃的水需要的热量:,
因为一定质量的一杯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刚好使1g0℃的冰熔化为0℃的水,
则水降低温度放出的热量为Q′=273J,
由Q放=cmΔt可知,这杯水的质量:。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