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专题03 内能
期中复习
思维导图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内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知识讲解
分子动能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分子势能 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内能
内能
知识讲解
(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内能
对内能的理解
知识讲解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所以,单纯讨论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没有意义的.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4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知识讲解
5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讲解
内能 机械能
区别 定义 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材料与弹性形变的程度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存在条件 (1)永远存在; (2)永不为零 (1)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2)可以为零
联系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的改变
知识讲解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现象
现象分析 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局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热水袋传给人体 工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工件传给水 头部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毛巾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头部传递到毛巾
探究归纳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即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的改变
知识讲解
(2)对热传递的理解
条件 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方向 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实验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识讲解
两种情况 对物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
探究过程与现象
分析与 论证 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燃点时,脱脂棉迅速燃烧 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此时,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得出结论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讲解
区别 联系
实质 方式(方法) 举例 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生活中的烧、烤、烙、炒,生产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 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铁丝等 体积膨胀等 装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气体将瓶塞冲开等 4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温度、热量与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讲解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4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温度、热量与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讲解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归纳总结 联系 一个一定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五个不一定 (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3)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5)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或减少)
综合训练
考点1 内能的概念
1.(2024秋 咸宁期中)南宋诗人卢梅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雪梅二首 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是一首说理的诗,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会有短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下列关于这首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温度低于0℃,它没有内能
B.我们闻到梅花的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C.“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因为雪的内能比梅花低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
B、我们闻到梅花的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故B正确;
CD、“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的结构、状态都有关系,雪的温度比梅花低,雪的内能也可能比梅花的高,C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2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2024秋 金沙县期中)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
C.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
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
B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冷的冰块和运动的铅球都具有内能,故BC错误;
D、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故D错误。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3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2024秋 冠县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A、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南极的冰山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让铅笔变热,可以通过加热或做功的方法来实现,故B错误;
C、铁块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内能增大可能是质量增加,也可能是温度升高,故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故D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4.(2024秋 下陆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性说明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有分子势能
C.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分子的内能
D.由于内能和机械能都是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它们是同一种能
A、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性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和引力,故A错误;
B、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有分子势能,故B正确;
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5 热传递的方向与条件
5.(2024秋 大同期中)如图是某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冰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袋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温度从食品转移到冰袋
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内能增加
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食品的内能比冰袋大
A.任何物质都有内能,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温度是状态量,不能说转移,应该是热量从食品转移到冰袋,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C正确,符合题意;
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食品的温度比冰袋高,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内能大不一定温度高,所以热量不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6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6.(2024秋 盐田区校级期中)冬季的哈尔滨被誉为“雪域冰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手抓一把雪,雪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雪花在手心里熔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花的内能
D.﹣10℃的雪比﹣5℃的雪,分子运动更剧烈
A、分子是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只能间接判断,雪花飞舞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用手抓一把雪,雪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
C、手的温度高于雪的温度,手心里的雪与手之间将发生热传递,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花的内能,故C正确;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0℃的雪比﹣5℃的雪温度低,分子运动较慢,故D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7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7.(2024秋 蕉城区期中)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
A.生火取暖
B.摩擦生热
C.冰敷降温
D.暴晒加热
A、生火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冰敷降温,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暴晒加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8 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2024秋 宜昌期中)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样大
C.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A.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即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不为零,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状态及温度等,所以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不一样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9 热量的概念
9.(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关于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500J内能,现有400J内能,改变了100J内能叫放出了100J热量
B.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300J内能,现有500J内能,改变了200J内能叫吸收了200J热量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A.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减少多少,就放出多少热量,所以一个物体原有500J内能,现有400J内能,改变了100J内能则放出了100J热量,故A正确;
B.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增加多少,就吸收多少热量,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300J内能,现有500J内能,改变了200J内能则吸收了200J热量,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描述,故C错误;
D.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改变多少,就传递多少热量,故D正确。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0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10.(2025春 广州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B.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D.扩散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A、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小,可能是物体的质量或状态的改变,故温度不一定降低,故A错误;
B、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
C、扩散指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C正确;
D、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也能发生在固体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1 机内能的大小变化
11.(2024秋 桃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
A.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大
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
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筒内气体是理想气体,此时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变化无关),而外界温度不变,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由题意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的内能不变,则筒内气体一定向外放热。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2 内能的利用及意义
12.(2024秋 芜湖期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点燃木星上的可燃气体,借助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把即将与木星相撞的地球成功推开。“高温气体把地球推开”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地球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故选:C。
C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