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生活中的“电”现象
情境
说明 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将玻璃镜片用丝绸摩擦后靠近泡沫小球 用衣服摩擦气球后靠近头发
分析 塑料梳子、玻璃镜片、气球在摩擦前不能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但在和相应物品摩擦后具有了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的能力,这是因为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
归纳 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或者说摩擦使物体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1.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不同,不同种类的电荷之间互相吸引 同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探究归纳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2)相同电荷间及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的种类是不同的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大量实验证明,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从没发现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均相排斥或相吸引的带电体.由此可推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另一种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号表示.
(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号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
(1)定义: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通常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5.验电器
构 造 及作用
使用方 法 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原理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如图甲、乙所示
使用说明 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常用方法
现象 带电情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
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不带电
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物体相互吸引 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可能是一物体带电,另一物体(轻小物体)不带电
两物体相互排斥 两物体带有同种电荷
方法三:利用验电器(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带电
金属箔没有张开 不带电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结构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元电荷
(1)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它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符号e表示.
e=1.6×10- C
(2)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不存在非元电荷整数倍的电荷量.
3.图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式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接触带电: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则此物体也会带上电,如验电器.
知识点四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情境说明
分析 衣物摩擦后聚集了大量的电荷,电荷间发生剧烈放电 因人体积累的静电通过金属导体瞬间释放,人体会有针刺般触电感
2.静电的危害
(1)引发火灾和爆炸.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放电(即产生电火花),易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损坏电子设备.静电放电能够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其性
能甚至导致设备完全失效.
(3)影响产品质量.在精密制造过程中,静电会导致原料吸附灰尘等问题,从而降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静电拖把 静电拖把的纤维材料在摩擦后带电,吸附地面上的轻小物体,进而实现更佳的清洁效果
静电喷涂 带负电的涂料液滴相互排斥,从而分散得更加均匀;带正电的工件和涂料液滴相互吸引,使喷涂更牢固、全面
放电按钮 自助加油前,触摸该装置可将人体的静电安全导入地下,从而避免产生电火花,预防由静电引发意外事故
1.(2024秋 花溪区校级期中)下列贴在加油站的安全标识,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禁止烟火 B.熄火加油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穿化纤服装
【答案】D
【解答】解:A.烟火会把油气点燃,发生爆炸事故,与摩擦起电无关,故A错误;
B.加油时如果不熄火,有可能会把油气点燃,发生爆炸事故,与摩擦起电无关,故B错误。
C.易燃物容易爆炸,但与摩擦起电无关,故C错误;
D.在穿脱拍打化纤服装时,服装之间摩擦,会产生静电,而放电时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加油站火灾或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2.(2024秋 白银期中)我国西晋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句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属于( )
A.做功改变内能 B.热传递改变内能
C.摩擦生热 D.摩擦起电
【答案】D
【解答】解:人们梳头、穿衣时,梳子与头发,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响声,是摩擦起电,属于静电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答案】C
【解答】解: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A错误;
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错误。
故选:C。
4.(2024春 西安期中)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有时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扰。加油站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如图所示的按钮,这个按钮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接。这是为了( )
A.清除手上的灰尘 B.给身体带上静电
C.开启油枪准备加油 D.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答案】D
【解答】解:加油站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如图所示的按钮,这个按钮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接是为了消除身体上的静电。
故选:D。
5.(2024秋 永登县期中)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答案】C
【解答】解: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秋 莱芜区期中)静电虽然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静电应用的是( )
A.静电复印 B.车辆尾部挂铁链
C.导电橡胶轮胎 D.静电释放器
【答案】A
【解答】解:A、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达到复印的目的,属于静电的利用,故A正确;
B、利用运油车尾部的铁链将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防止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爆炸,属于静电防护,故B错误;
CD、导电橡胶轮胎、静电释放器都是为了把电荷导走,属于静电防护,故CD错误。
故选:A。
7.(2024秋 周村区期中)手工制造固体燃料在火箭与导弹领域十分重要,火药雕刻技术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国防实力。雕刻火药对精度要求极高,且雕刻车间需要采取严格的防静电技术。静电、不合理的摩擦,甚至刀具触碰到金属壳等都能导致其燃爆。结合以上材料,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静电的是( )
A.刀具触碰到金属壳
B.佩戴防静电腕带
C.触摸导静电棒释放静电
D.穿防静电工作服
【答案】A
【解答】解:A、刀具触碰到金属壳,因为它们是导体,容易产生电火花,不能有效防止静电,故A符合题意;
BCD、佩戴防静电腕带、触摸导静电棒释放静电、必须穿防静电服,可以有效的防止静电的积累,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24秋 泉州校级期中)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答案】D
【解答】解:A.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
B.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不能说明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故B错误;
C.摩擦后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不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
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经过摩擦带电的甲壳能吸引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故D正确。
故选:D。
9.(2024秋 松山区期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干手揉搓的塑料袋“吸”在手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快速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答案】B
【解答】解: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A不符合题意;
B、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B符合题意;
C、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秋 吉安期中)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50cm3的绿豆和50cm3的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摩擦后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带电
C.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D.粉笔灰在空中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答】解:A.绿豆和黄豆属于宏观物体,50cm3的绿豆和50cm3的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绿豆和黄豆这两种物质之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摩擦后的塑料尺因发生电子转移而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因此能吸引纸屑,故B正确;
C.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向各个方向运动,故C错误;
D.粉笔灰在空中飞扬是固态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秋 云浮校级期中)关于电荷的认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电流都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答案】C
【解答】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故AB正确;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还是正负电荷同时发生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故C错误;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12.(2024秋 吉首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电荷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的电荷有多种
B.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C.两种电荷一定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解答】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种电荷可能是同种也可能是异种,故C的说法错误;
B选项是正确的,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B。
13.(2024秋 乌鲁木齐期中)下列选项中,带正电的是( )
A.电子
B.原子
C.和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
D.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答案】C
【解答】解:AB、电子带负电荷,原子不带电,故A、B错误;
CD、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做负电荷,毛皮带正电,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2024秋 合肥校级期中)如图是静电喷漆枪的工作现象:被喷涂的工件接正极并与大地连接,喷漆枪的喷口接负极,涂料微粒通过喷口时带上负电荷,就向带正电荷的工件表面“扑”去。涂料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均匀散开,最终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膜。涂料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均匀散开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微粒间相互摩擦起电
【答案】A
【解答】解:涂料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均匀散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4秋 长子县期中)如图所示,舞台上有一个“静电球”,当女孩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会一根根地“飞”起来并散开,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与静电球带的是异种电荷
B.“飞”起来的头发上产生了电荷
C.“飞”起来的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
D.头发“飞”起来是由于静电球的吸引
【答案】C
【解答】解:A、头发与静电球带的是同种电荷,故A错误;
B、“飞”起来的头发上带了同种电荷,故B错误;
C、“飞”起来的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故C正确;
D、头发“飞”起来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16.(2024秋 柳江县期中)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相互排斥 B.分子间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D
【解答】解: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
故选:D。
17.(2024秋 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物理量与其国际单位的表示符号对应错误的是( )
A.热量—J B.电量—A C.电压—V D.电阻—Ω
【答案】B
【解答】解:A.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用符号J表示,故A正确;
B.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用符号A表示,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用符号C表示,故B错误;
C.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用符号V表示,故C正确;
D.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18.(2024秋 奉贤区校级期中)50秒内通过甲灯的电荷量为100库,20秒内通过乙灯的电荷量是30库,则通过甲、乙两灯的电流之比为( )
A.3:2 B.2:1 C.3:4 D.4:3
【答案】D
【解答】解:通过甲灯的电流I甲2A,
通过乙灯的电流I乙1.5A,
通过甲、乙两灯的电流之比:
I甲:I乙=2A:1.5A=4:3。
故选:D。
19.(2024秋 孟津县期中)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其中C是用下面哪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
A.焦耳 B.瓦特 C.库仑 D.安培
【答案】C
【解答】解:A、焦耳是功和能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瓦特是功率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C、库仑是电荷量的单位,符合题意;
D、安培是电流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4秋 政和县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伏特(V) B.安培(A) C.欧姆(Ω) D.库仑(C)
【答案】D
【解答】解:A、伏特(V)是电压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安培(A)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
C、欧姆(Ω)是电阻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
D、库仑(C)是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
故选:D。
21.(2024秋 南海区期中)“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如图甲所示,把羽毛靠近金箔,金箔仍静止在工作台上;接着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乙所示;再次将羽毛靠近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起,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羽毛和纸垫摩擦带电,说明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后的羽毛和纸垫会相互吸引
C.若摩擦后的羽毛带正电,则说明羽毛得到了正电荷
D.羽毛能吸引金箔,是因为羽毛、金箔带异种电荷
【答案】B
【解答】解: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羽毛与纸垫摩擦,根据摩擦起电的原因可知,羽毛和纸垫带上了异种电荷,则摩擦后的羽毛和纸垫也会相互吸引;羽毛带了电,靠近金箔,由于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故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摩擦过程中是电子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B正确,AD错误;
若摩擦后的羽毛带正电,则说明在摩擦过程中羽毛失去了电子(即失去负电荷),故C错误。
故选:B。
22.(2024秋 武侯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红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发现碎纸屑能被玻璃棒“吸”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来创造电荷,使玻璃棒带电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D.碎纸屑被带电的玻璃棒吸引,说明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答案】C
【解答】解:AB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负电荷)的转移,而非创造电荷,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B错误,C正确;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碎纸屑被带电的玻璃棒吸引,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的碎纸屑,故D错误。
故选:C。
23.(2024秋 伊宁市期中)如图,加油站工作人员提取油枪加油前,手必须触摸静电释放器,以清除身体上的静电,确保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可由玻璃制成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创造的
C.清除静电后,人体上的正、负电荷全部消失
D.清除静电时,人体的静电经静电释放器释放到大地
【答案】D
【解答】解:A、为了将人体的静电释放掉,则静电释放器应该是导体,而玻璃或陶瓷是绝缘体,故A错误;
B、人身体与衣物摩擦带电,是由于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
C、“静电”消除后,人体的所带的负电荷转移,但人体内的正负电荷不会消失,故C错误;
D、清除静电时,可将人体由于摩擦产生的电荷释放到大地,故D正确。
故选:D。
24.(2024秋 寿阳县期中)如图,用轻薄的纸折成小星星,轻放于地面的小钢针上,用与布摩擦过的吸管靠近,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此过程中(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布和吸管都得到电子带上同种电荷
C.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D.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吸管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答案】D
【解答】解:A、用布摩擦过的吸管带上了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带有同种电荷,则相互排斥,不会吸引,故B错误;
C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吸管吸引小星星,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更具题意,小星星不带电,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2024秋 东港区校级期中)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若已知乙球所带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负电 B.乙球一定带正电
C.丙球一定带正电 D.丁球一定带正电
【答案】A
【解答】解:乙球所带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则乙球带正电,甲、乙相吸引,则甲球带带负电或不带电;乙、丙相排斥,则丙球带正电;丙丁相排斥,则丁球带正电,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26.(2024秋 兴城市校级期中)A、B、C三个轻质小球,若A、B互相吸引,B、C互相排斥且B带正电荷,则( )
A.A一定带负电荷,C定带正电荷
B.A、B一定带异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C.A可能带负电,C定带正电
D.A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答案】C
【解答】解:已知B带正电,由于B和C互相排斥,所以C一定是带正电;B带正电,A和B互相吸引,则A可能带负或不带电,故C正确。
故选:C。
27.(2024秋 长清区期中)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如果A带正电,那么,D球可能(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答】解:已知A带正电,A、B相互排斥,说明B带正电;C、B相互排斥说明C带正电;C、D相互吸引,D可能带负电,也有可能不带电。
故选:C。
28.(2024秋 泗水县期中)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带正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B.若 A 带负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C.若 B 带正电,则 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答】解:由于A、B两小球相斥,即说明A、B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故该题有两种可能:
1.若A球带正电,即B球也带正电,由于B、C相吸,故C球有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若A球带负电,即B球也带负电,由于B、C相吸,故C球也是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D。
29.(2024秋 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是小华学习微观粒子的层次结构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①②③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A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可知: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①处应该填写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②处填原子核,③处填核外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2024秋 宁津县期中)下列各组粒子中,能构成原子的是( )
A.质子、中子 B.中子、电子
C.原子核、中子 D.原子核、电子
【答案】D
【解答】解:原子由处在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1.(2024秋 江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粒子整体不显电
B.甲处粒子带正电
C.甲处粒子是核外电子
D.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显负电
【答案】C
【解答】解:A、乙处粒子是原子核,显正电,故A错误;
B、甲处粒子是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甲处粒子是核外电子,故C正确;
D、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32.(2024秋 钢城区期中)人类认识到原子也有内部结构,始于发现了(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分子
【答案】A
【解答】解: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可以再分的,人类认识到原子也有内部结构,始于发现了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3.(2024秋 晋中期中)古代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D
【解答】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电子,原子核和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4.(2024春 静安区期中)在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答案】B
【解答】解: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故选:B。
35.(2024秋 韩城市期中)在原子中,带负电的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答案】A
【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故选:A。
36.(2024秋 裕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B.如图乙: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如图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玻璃棒会得到电子
D.如图丁:验电器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A
【解答】解:A.摩擦后的气球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故A正确;
B.用绝缘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玻璃棒会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故C错误;
D.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37.(2024秋 武乡县期中)宋代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禁中以翠尾作帚,每幸诸阁,掷龙脑以辟秽,过则以翠羽扫之皆聚,无有遗者。”意思是用孔雀毛扎成的翠羽扫帚可以吸引龙脑香燃烧后的灰烬。下列关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翠羽扫帚扫地时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扫地时翠羽扫帚会带电是因为分子发生了转移
C.翠羽扫帚摩擦带电吸引轻小物体
D.该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答案】C
【解答】解:AB.翠羽扫帚扫地时通过摩擦发生静电现象,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故AB错误;
C.翠羽扫帚摩擦后带有电荷变为带电体,可以吸引龙脑香燃烧后的灰烬,故C正确;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该现象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8.(2024秋 丰南区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AB两个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玻璃棒得到电子
D.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答案】D
【解答】解: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用绝缘细绳悬挂的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故C错误;
D.摩擦后的气球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故D正确。
故选:D。
39.(2024秋 垣曲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高铁车顶有一个与高压线接触的物体称为受电弓,受电弓与高压线合称“弓网系统”,用来为高铁动力提供电能。你认为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面上的材料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
A.橡胶 B.石墨 C.陶瓷 D.塑料
【答案】B
【解答】解: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因此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面上的材料导电性能要好,而橡胶、陶瓷和塑料是绝缘体,石墨是导体,所以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面上的材料选用较为合适的是石墨。
故选:B。
40.(2024秋 贺州期中)如图所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带有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B.与玻璃棒接触后,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用木质杆替代验电器的金属杆,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答案】C
【解答】解:A、与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C、在实验室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和金属箔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和金属箔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因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由于相互排斥而张开,故B错误,C正确;
D、木质杆是绝缘体,用木质杆替代验电器的金属杆,两片金属箔无法带电,实验效果更不明显,故D错误。
故选:C。
41.(2024秋 辽宁期中)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 )
A.塑料 B.铁 C.橡胶 D.软木
【答案】B
【解答】解: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拖在地上的链子的作用是将静电释放,故它的材料必须是导电能力强的物体,橡胶、塑料、软木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铁容易导电,是导体。
故选:B。
42.(2024秋 湘阴县期中)居民楼的楼道里的照明灯泡一般为白炽灯泡,图示的白炽灯泡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连接点 B.玻璃泡 C.金属架 D.灯丝
【答案】B
【解答】解:白炽灯泡的连接点、金属架和灯丝属于导体;玻璃泡属于绝缘体;故B正确,ACD不正确。
故选:B。
4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生活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普通硬币 B.塑料杯垫 C.不锈钢勺 D.铝制蒸锅
【答案】B
【解答】解:ACD、普通硬币、不锈钢勺、铝制蒸锅都是金属材质的,导电性好,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故ACD错误;
B、通常情况下塑料杯垫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正确。
故选:B。
44.(2024秋 下陆区校级期中)文具盒里的下列物品接入图中的电路,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中性笔芯 C.橡皮 D.塑料尺
【答案】A
【解答】解: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属于导体,可以导电;橡皮、塑料尺、中性笔芯都属于绝缘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接入电路,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铅笔芯,故A正确。
故选:A。
45.(2024秋 海南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 )
A.橡皮 B.布质笔袋
C.塑料三角板 D.不锈钢尺
【答案】D
【解答】解: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不锈钢尺是导体,所以要使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不锈钢尺。
故选:D。
46.(2024秋 铁山区期中)小华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在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列物体时,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铅笔芯 C.塑料笔杆 D.橡皮擦
【答案】B
【解答】解:在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列物体时,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铅笔芯,因为铅笔芯属于导体。其它物质属于绝缘体。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7.(2024秋 宝鸡期中)如图所示,在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连入下列物体,闭合开关后,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玻璃棒 B.铁片 C.橡胶棒 D.塑料尺子
【答案】B
【解答】解:要使小灯泡发光,在金属夹之间必须接入导体;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铅笔芯、酸碱盐的溶液等,选项中只有铁片是导体,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子都属于绝缘体,所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铁片。
故选:B。
48.(2024秋 启东市期中)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的物理过程,说法不正确的( )
A.图甲中,试管中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图乙中,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中,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增加臀部的内能
D.图丁中,一开始灯泡不亮,当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发光,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变
【答案】A
【解答】解:A、试管中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A错误;
B、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管内空气内能增大,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加臀部的内能,故C正确;
D、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玻璃变为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A。
49.(2024秋 博兴县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实验,甲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时,灯泡变暗。乙将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将发光,下面描述这两个实验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金属丝会使其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B.加热使玻璃芯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甲图中,灯泡和金属丝电阻不同,电流也不同
D.不加热时,这两个实验所示的电路在闭合开关后都没有电流
【答案】B
【解答】解:A.用酒精灯对金属丝进行加热,金属丝的温度升高,电阻变大,使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所以灯泡亮度变暗,该现象说明了电阻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乙图中玻璃为绝缘体,不加热时灯泡不发光;用酒精灯对玻璃进行加热,玻璃的温度升高,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将发光,此时玻璃变成了导体,该现象说明了玻璃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即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故B正确;
C.甲图中,灯泡和金属丝串联在电路中,虽电阻不同,但电流相同,故C错误;
D.不加热时,甲图中金属丝的电阻较小,因此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而乙图中玻璃为绝缘体,电阻太大,电路中通过的电流非常小,故D错误。
故选:B。
50.(2024秋 汕头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带电
B.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
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答案】B
【解答】解:A、导体和绝缘体都能够带电,带电方法可通过摩擦起电或接触带电。故A错误。
B、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如玻璃在红炽状态下变为导体,故B正确。
C、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叫自由电子。故C错误。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即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够自由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51.(2024秋 巨野县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答案】D
【解答】解:A、说法错误,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存在。
B、说法错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存在。
C、说法错误,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D、说法正确,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了导体。
故选:D。
52.(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B.自由电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C.原子核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D.自由质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答案】B
【解答】解: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连接的瞬间,A得到电子,说明电子从B到A移动,而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故选:B。
53.(2024秋 东丽区期中)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B.自由电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C.原子核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D.自由质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答案】B
【解答】解:
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相连时,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由于验电器A带正电,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B验电器上的电子从B移动到A;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子移动的方向由B到A,则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故B正确。
故选:B。
54.(2024秋 城东区校级期中)导体能导电是因为( )
A.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有大量的带电质子
【答案】C
【解答】解: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故选:C。
55.(2024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小明为了比较不同的物质导电性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四种物质分别接在A、B之间,把观察到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发光情况记录如下表,分析以下物质导电性能最强的是( )
食盐水 酱油 醋 花生油
电流/A 0.18 0.15 0.1 0
发光情况 亮 较亮 暗 不亮
A.食盐水 B.酱油 C.醋 D.花生油
【答案】A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把食盐水接在A、B之间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灯泡最亮,说明食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
故选:A。
56.(2014秋 古浪县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带有电荷
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
C.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D.机器的底盘常做得比较重──因为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稳度
【答案】C
【解答】解:A、毛皮与塑料尺摩擦起电,塑料尺带有电荷,所以能吸引碎纸屑,因此A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是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是良好的导体,因此B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C、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因此C实例与物理属性不相符;
D、机器的底盘常做得比较重,这样可以降低它的重心,稳定性高,因此D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故选:C。
57.(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C.B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A,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答案】C
【解答】解:图中,验电器A和B是相同的两个验电器,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当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时,验电器B中的自由电子将移动到验电器A中,与验电器A中的正电荷相互中和,则验电器A所带的正电荷的电荷量在减小,验电器B由于失去自由电子,则B也会带正电,且电荷量在增加,所以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验电器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验电器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8.(2024秋 百色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会飘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B.图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一定带负电
C.图中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而带负电
D.图中的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的电流从B流向A
【答案】A
【解答】解:A.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气球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其实质为电荷的转移,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一定说明小球带正电,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因而得到电子带负电,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验电器A带正电(缺少电子),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自由电子从B指向A,金属棒中的电流从A流向B,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9.(2024秋 随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答案】C
【解答】解:
AB、因为橡胶和玻璃都属于绝缘体,因此若用橡胶棒或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不发生转移,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故AB正确;
CD、因为金属是导体,因此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负电荷抵消,则金属箔片全部闭合,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60.(2024秋 琼海校级期中)验电器A、B原本均不带电,如图所示,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的金属箔张开;再用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B的金属球,发现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到B
B.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A到B
C.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D.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A
【解答】解:C.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
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验电器A也带上正电。再用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B的金属球,B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转移,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产生的电流方向为A到B,故A错误,B正确;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故D正确。
故选:A。专题07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生活中的“电”现象
情境
说明 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将玻璃镜片用丝绸摩擦后靠近泡沫小球 用衣服摩擦气球后靠近头发
分析 塑料梳子、玻璃镜片、气球在摩擦前不能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但在和相应物品摩擦后具有了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的能力,这是因为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
归纳 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或者说摩擦使物体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1.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不同,不同种类的电荷之间互相吸引 同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探究归纳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2)相同电荷间及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的种类是不同的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大量实验证明,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从没发现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均相排斥或相吸引的带电体.由此可推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另一种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号表示.
(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号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
(1)定义: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通常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5.验电器
构造及作用
使用方法 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原理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如图甲、乙所示
使用说明 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常用方法
现象 带电情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
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不带电
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物体相互吸引 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可能是一物体带电,另一物体(轻小物体)不带电
两物体相互排斥 两物体带有同种电荷
方法三:利用验电器(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带电
金属箔没有张开 不带电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结构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元电荷
(1)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它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符号e表示.
e=1.6×10- C
(2)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不存在非元电荷整数倍的电荷量.
3.图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式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接触带电: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则此物体也会带上电,如验电器.
知识点四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情境说明
分析 衣物摩擦后聚集了大量的电荷,电荷间发生剧烈放电 因人体积累的静电通过金属导体瞬间释放,人体会有针刺般触电感
2.静电的危害
(1)引发火灾和爆炸.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放电(即产生电火花),易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损坏电子设备.静电放电能够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其性
能甚至导致设备完全失效.
(3)影响产品质量.在精密制造过程中,静电会导致原料吸附灰尘等问题,从而降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静电拖把 静电拖把的纤维材料在摩擦后带电,吸附地面上的轻小物体,进而实现更佳的清洁效果
静电喷涂 带负电的涂料液滴相互排斥,从而分散得更加均匀;带正电的工件和涂料液滴相互吸引,使喷涂更牢固、全面
放电按钮 自助加油前,触摸该装置可将人体的静电安全导入地下,从而避免产生电火花,预防由静电引发意外事故
1.(2024秋 花溪区校级期中)下列贴在加油站的安全标识,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禁止烟火 B.熄火加油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穿化纤服装
2.(2024秋 白银期中)我国西晋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句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属于( )
A.做功改变内能 B.热传递改变内能
C.摩擦生热 D.摩擦起电
3.(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4.(2024春 西安期中)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有时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扰。加油站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如图所示的按钮,这个按钮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接。这是为了( )
A.清除手上的灰尘 B.给身体带上静电
C.开启油枪准备加油 D.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5.(2024秋 永登县期中)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6.(2024秋 莱芜区期中)静电虽然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静电应用的是( )
A.静电复印 B.车辆尾部挂铁链
C.导电橡胶轮胎 D.静电释放器
7.(2024秋 周村区期中)手工制造固体燃料在火箭与导弹领域十分重要,火药雕刻技术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国防实力。雕刻火药对精度要求极高,且雕刻车间需要采取严格的防静电技术。静电、不合理的摩擦,甚至刀具触碰到金属壳等都能导致其燃爆。结合以上材料,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静电的是( )
A.刀具触碰到金属壳
B.佩戴防静电腕带
C.触摸导静电棒释放静电
D.穿防静电工作服
8.(2024秋 泉州校级期中)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9.(2024秋 松山区期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干手揉搓的塑料袋“吸”在手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快速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10.(2024秋 吉安期中)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50cm3的绿豆和50cm3的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摩擦后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带电
C.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D.粉笔灰在空中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2024秋 云浮校级期中)关于电荷的认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电流都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12.(2024秋 吉首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电荷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的电荷有多种
B.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C.两种电荷一定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2024秋 乌鲁木齐期中)下列选项中,带正电的是( )
A.电子
B.原子
C.和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
D.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14.(2024秋 合肥校级期中)如图是静电喷漆枪的工作现象:被喷涂的工件接正极并与大地连接,喷漆枪的喷口接负极,涂料微粒通过喷口时带上负电荷,就向带正电荷的工件表面“扑”去。涂料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均匀散开,最终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膜。涂料微粒在运动的过程中均匀散开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微粒间相互摩擦起电
15.(2024秋 长子县期中)如图所示,舞台上有一个“静电球”,当女孩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会一根根地“飞”起来并散开,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与静电球带的是异种电荷
B.“飞”起来的头发上产生了电荷
C.“飞”起来的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
D.头发“飞”起来是由于静电球的吸引
16.(2024秋 柳江县期中)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相互排斥 B.分子间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7.(2024秋 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物理量与其国际单位的表示符号对应错误的是( )
A.热量—J B.电量—A C.电压—V D.电阻—Ω
18.(2024秋 奉贤区校级期中)50秒内通过甲灯的电荷量为100库,20秒内通过乙灯的电荷量是30库,则通过甲、乙两灯的电流之比为( )
A.3:2 B.2:1 C.3:4 D.4:3
19.(2024秋 孟津县期中)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其中C是用下面哪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
A.焦耳 B.瓦特 C.库仑 D.安培
20.(2024秋 政和县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伏特(V) B.安培(A) C.欧姆(Ω) D.库仑(C)
21.(2024秋 南海区期中)“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如图甲所示,把羽毛靠近金箔,金箔仍静止在工作台上;接着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乙所示;再次将羽毛靠近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起,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羽毛和纸垫摩擦带电,说明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后的羽毛和纸垫会相互吸引
C.若摩擦后的羽毛带正电,则说明羽毛得到了正电荷
D.羽毛能吸引金箔,是因为羽毛、金箔带异种电荷
22.(2024秋 武侯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红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发现碎纸屑能被玻璃棒“吸”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来创造电荷,使玻璃棒带电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D.碎纸屑被带电的玻璃棒吸引,说明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23.(2024秋 伊宁市期中)如图,加油站工作人员提取油枪加油前,手必须触摸静电释放器,以清除身体上的静电,确保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释放器可由玻璃制成
B.身体上的静电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创造的
C.清除静电后,人体上的正、负电荷全部消失
D.清除静电时,人体的静电经静电释放器释放到大地
24.(2024秋 寿阳县期中)如图,用轻薄的纸折成小星星,轻放于地面的小钢针上,用与布摩擦过的吸管靠近,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此过程中(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布和吸管都得到电子带上同种电荷
C.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D.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吸管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25.(2024秋 东港区校级期中)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若已知乙球所带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球一定带负电 B.乙球一定带正电
C.丙球一定带正电 D.丁球一定带正电
26.(2024秋 兴城市校级期中)A、B、C三个轻质小球,若A、B互相吸引,B、C互相排斥且B带正电荷,则( )
A.A一定带负电荷,C定带正电荷
B.A、B一定带异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C.A可能带负电,C定带正电
D.A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27.(2024秋 长清区期中)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如果A带正电,那么,D球可能(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28.(2024秋 泗水县期中)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带正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B.若 A 带负电,则 C 一定带正电
C.若 B 带正电,则 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
29.(2024秋 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是小华学习微观粒子的层次结构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①②③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30.(2024秋 宁津县期中)下列各组粒子中,能构成原子的是( )
A.质子、中子 B.中子、电子
C.原子核、中子 D.原子核、电子
31.(2024秋 江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粒子整体不显电
B.甲处粒子带正电
C.甲处粒子是核外电子
D.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显负电
32.(2024秋 钢城区期中)人类认识到原子也有内部结构,始于发现了(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分子
33.(2024秋 晋中期中)古代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34.(2024春 静安区期中)在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35.(2024秋 韩城市期中)在原子中,带负电的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
36.(2024秋 裕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B.如图乙: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如图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玻璃棒会得到电子
D.如图丁:验电器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37.(2024秋 武乡县期中)宋代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禁中以翠尾作帚,每幸诸阁,掷龙脑以辟秽,过则以翠羽扫之皆聚,无有遗者。”意思是用孔雀毛扎成的翠羽扫帚可以吸引龙脑香燃烧后的灰烬。下列关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翠羽扫帚扫地时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扫地时翠羽扫帚会带电是因为分子发生了转移
C.翠羽扫帚摩擦带电吸引轻小物体
D.该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38.(2024秋 丰南区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AB两个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玻璃棒得到电子
D.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9.(2024秋 垣曲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高铁车顶有一个与高压线接触的物体称为受电弓,受电弓与高压线合称“弓网系统”,用来为高铁动力提供电能。你认为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面上的材料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
A.橡胶 B.石墨 C.陶瓷 D.塑料
40.(2024秋 贺州期中)如图所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带有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B.与玻璃棒接触后,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用木质杆替代验电器的金属杆,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41.(2024秋 辽宁期中)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 )
A.塑料 B.铁 C.橡胶 D.软木
42.(2024秋 湘阴县期中)居民楼的楼道里的照明灯泡一般为白炽灯泡,图示的白炽灯泡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连接点 B.玻璃泡 C.金属架 D.灯丝
4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生活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普通硬币 B.塑料杯垫 C.不锈钢勺 D.铝制蒸锅
44.(2024秋 下陆区校级期中)文具盒里的下列物品接入图中的电路,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中性笔芯 C.橡皮 D.塑料尺
45.(2024秋 海南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 )
A.橡皮 B.布质笔袋
C.塑料三角板 D.不锈钢尺
46.(2024秋 铁山区期中)小华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在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下列物体时,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铅笔芯 C.塑料笔杆 D.橡皮擦
47.(2024秋 宝鸡期中)如图所示,在A、B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连入下列物体,闭合开关后,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玻璃棒 B.铁片 C.橡胶棒 D.塑料尺子
48.(2024秋 启东市期中)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的物理过程,说法不正确的( )
A.图甲中,试管中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图乙中,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中,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增加臀部的内能
D.图丁中,一开始灯泡不亮,当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发光,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变
49.(2024秋 博兴县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实验,甲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时,灯泡变暗。乙将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将发光,下面描述这两个实验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金属丝会使其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B.加热使玻璃芯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甲图中,灯泡和金属丝电阻不同,电流也不同
D.不加热时,这两个实验所示的电路在闭合开关后都没有电流
50.(2024秋 汕头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带电
B.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
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51.(2024秋 巨野县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52.(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B.自由电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C.原子核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D.自由质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53.(2024秋 东丽区期中)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B.自由电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C.原子核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D.自由质子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
54.(2024秋 城东区校级期中)导体能导电是因为( )
A.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有大量的带电质子
55.(2024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小明为了比较不同的物质导电性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把四种物质分别接在A、B之间,把观察到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发光情况记录如下表,分析以下物质导电性能最强的是( )
食盐水 酱油 醋 花生油
电流/A 0.18 0.15 0.1 0
发光情况 亮 较亮 暗 不亮
A.食盐水 B.酱油 C.醋 D.花生油
56.(2014秋 古浪县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带有电荷
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
C.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D.机器的底盘常做得比较重──因为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稳度
57.(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C.B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A,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58.(2024秋 百色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会飘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B.图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一定带负电
C.图中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而带负电
D.图中的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的电流从B流向A
59.(2024秋 随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60.(2024秋 琼海校级期中)验电器A、B原本均不带电,如图所示,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的金属箔张开;再用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B的金属球,发现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由A到B
B.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A到B
C.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D.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