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专题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1页PPT)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专题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1页PPT)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5 04: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专题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期中复习
思维导图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人们对物质构成的探索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知识讲解
2
分子的大小
如果把分子设想为球形,则其直径只有约10- m,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平时一个看似很小的物体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就含有约10 个水分子,这么多的水分子,如果让十亿个人来数,每人每秒数10个水分子,也要昼夜不停数上3000年.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1
1.实验探究:物质的扩散
知识讲解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 固体扩散实验
实验
操作和现象 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逐渐上升到上面的瓶子中,最终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在装有清水的玻璃筒底部注入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后,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置几周后整个玻璃筒内颜色变得均匀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现象分析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金和铅彼此进入对方
探究结论 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彼此进入分子的间隙中,即固体、液体、气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2
扩散现象
定义: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讲解
现象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用相同的滴管同时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快,冷水变红慢
分析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分子运动较剧烈,在冷水中扩散得慢是因为冷水中分子运动较缓慢
归纳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2
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1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情境 说明 分析 归纳
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重物不能把它们拉开 因为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两个铅柱或涂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 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将胶水涂抹在两个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粘在一起 用很大的力去压铁块,虽然铁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体积却没有发生变化 虽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但是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在注射器内吸入一些水,堵住注射口并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不会明显变小 2
类比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分子间距离关系 类比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 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 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零
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 相当于压缩弹簧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 相当于拉伸弹簧 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 相当于弹簧被拉直,甚至被拉断 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3
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物体被压缩时,对外表现为斥力;当物体被拉伸时,对外表现为引力.
(2)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不一样的.例如,相同粗细的铁绳和塑料绳,塑料绳更容易被拉断,是因为塑料绳中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小于铁绳中分子之间的引力.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平衡距离的10倍,如气体分子间)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例如,用折叠锻打技术制作刀剑时,把堆叠的钢块加热后,再用大锤将其锻打成一整块钢块,就是用压力促使钢块接近到分子引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内,使钢块紧紧结合在一起.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4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5
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物态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情况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有无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 有 无
液态 较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动,也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无 有 有
气态 很大 极小 除碰撞时,均可看作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 无 有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6
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分子动理论认为,由于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受温度影响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影响了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导致了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讲解
综合训练
考点1 分子的热运动
1.(2024秋 莆田期中)下列对一年四季情景的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意盎然,花香四溢
B.初夏时节,柳絮纷飞
C.秋风四起,尘土飞扬
D.寒冬腊月,雪花飘落
A、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进入鼻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柳絮纷飞是柳絮在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B错误;
C、尘土飞扬,是尘土在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C错误;
D、雪花飘落是雪花在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扩散现象
2.(2024秋 隆回县期中)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桂花花香四溢
B.雪花漫天飘舞
C.灰尘空中飞扬
D.江面雾气弥漫
A.桂花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
BCD.雪花漫天飞舞、灰尘空中飞扬、江面雾气弥漫,都是肉眼可见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并非分子的运动,故BCD错误。
故选:A。
A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3.(2024秋 大理市校级期中)小明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明发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菜才能入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青菜变咸菜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炒青菜时青菜的温度要比腌青菜时青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青菜变咸得越快。
故选:D。
D
考点3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4 分子间有间隙
4.(2024秋 焦作期中)如图所示的现象能表明的是(  )
A.酒精密度比水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C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5 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比较
5.(2024秋 临高县期中)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的是(  )
A.大雪漫天飞舞
B.扫地尘土飞扬
C.玫瑰花香四溢
D.病毒飞沫传染
ABD、大雪漫天飞舞、尘土飞扬、病毒飞沫传染都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BD错误;C、玫瑰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C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6 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
6.(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饮茶时,水平拿起茶杯盖,杯盖内表面上会粘有很多小水珠不落下,这是因为(  )
A.小水珠不受重力的作用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拿起杯盖,杯盖内表面会粘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说明杯盖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它们不分开。
故选:C。
C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7 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规律
7.(2024秋 海南区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盘能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压缩物体,物体间斥力、引力同时存在
A、吸盘能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吸盘内是真空,外部由于受大气压强而吸附在玻璃上,故A错误;
B、尘土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小颗粒,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弹簧是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压缩物体,物体间斥力、引力同时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D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8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8.(2024秋 滦南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C.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煮茶叶蛋时,蛋很快就会咸,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分子运动是微观的物体运动,扫地时尘土飞扬,属于物体宏观的运动,故A错误;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
C、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煮茶叶蛋时,蛋很快就会咸,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D
典例剖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