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专题07 两种电荷
期中复习
思维导图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摩擦起电
生活中的“电”现象
知识讲解
情境
说明 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将玻璃镜片用丝绸摩擦后靠近泡沫小球 用衣服摩擦气球后靠近头发
分析 塑料梳子、玻璃镜片、气球在摩擦前不能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但在和相应物品摩擦后具有了吸引纸屑、泡沫小球和头发的能力,这是因为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 归纳 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或者说摩擦使物体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讲解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不同,不同种类的电荷之间互相吸引 同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相同的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探究归纳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2)相同电荷间及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的种类是不同的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知识讲解
大量实验证明,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一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从没发现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均相排斥或相吸引的带电体.由此可推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另一种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号表示.
(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号表示.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知识讲解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电荷量
知识讲解
(1)定义: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通常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5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验电器
知识讲解
构造 及作用
使用 方法 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原理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如图甲、乙所示
使用说明 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
6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常用方法
知识讲解
现象 带电情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
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不带电
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物体相互吸引 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可能是一物体带电,另一物体(轻小物体)不带电
两物体相互排斥 两物体带有同种电荷
方法三:利用验电器(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带电
金属箔没有张开 不带电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结构
知识讲解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摩擦起电的原因
元电荷
知识讲解
(1)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它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符号e表示.
e=1.6×10- C
(2)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不存在非元电荷整数倍的电荷量.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摩擦起电的原因
图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知识讲解
4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摩擦起电的原因
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式
知识讲解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接触带电: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则此物体也会带上电,如验电器.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4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知识讲解
情境说明
分析 衣物摩擦后聚集了大量的电荷,电荷间发生剧烈放电 因人体积累的静电通过金属导体瞬间释放,人体会有针刺般触电感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4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静电的危害
知识讲解
(1)引发火灾和爆炸.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放电(即产生电火花),易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损坏电子设备.静电放电能够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其性
能甚至导致设备完全失效.
(3)影响产品质量.在精密制造过程中,静电会导致原料吸附灰尘等问题,从而降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4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知识讲解
静电拖把 静电拖把的纤维材料在摩擦后带电,吸附地面上的轻小物体,进而实现更佳的清洁效果
静电喷涂 带负电的涂料液滴相互排斥,从而分散得更加均匀;带正电的工件和涂料液滴相互吸引,使喷涂更牢固、全面
放电按钮 自助加油前,触摸该装置可将人体的静电安全导入地下,从而避免产生电火花,预防由静电引发意外事故
综合训练
考点1 摩擦起电的现象
1.(2024秋 白银期中)我国西晋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句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属于( )
A.做功改变内能
B.热传递改变内能
C.摩擦生热
D.摩擦起电
人们梳头、穿衣时,梳子与头发,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响声,是摩擦起电,属于静电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2 静电现象
2.(2024秋 永登县期中)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3 物体带电现象
3.(2024秋 泉州校级期中)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的物体(芥)。这一记述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摩擦后的琥珀与芥菜籽、干草等带上了同种电荷
D.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A.琥珀或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
B.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不能说明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故B错误;
C.摩擦后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等轻小物体,不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
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经过摩擦带电的甲壳能吸引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故D正确。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4 正电荷和负电荷
4.(2024秋 云浮校级期中)关于电荷的认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电流都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故AB正确;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还是正负电荷同时发生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故C错误;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5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2024秋 柳江县期中)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相互排斥 B.分子间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6 电荷量及其计算
6.(2024秋 孟津县期中)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其中C是用下面哪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
A.焦耳
B.瓦特
C.库仑
D.安培
A、焦耳是功和能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瓦特是功率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C、库仑是电荷量的单位,符合题意;
D、安培是电流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7 摩擦起电的实质
7.(2024秋 寿阳县期中)如图,用轻薄的纸折成小星星,轻放于地面的小钢针上,用与布摩擦过的吸管靠近,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此过程中(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布和吸管都得到电子带上同种电荷
C.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D.小星星被吸引着转动是因为吸管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A、用布摩擦过的吸管带上了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带有同种电荷,则相互排斥,不会吸引,故B错误;
C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吸管吸引小星星,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更具题意,小星星不带电,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8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8.(2024秋 兴城市校级期中)A、B、C三个轻质小球,若A、B互相吸引,B、C互相排斥且B带正电荷,则( )
A.A一定带负电荷,C定带正电荷
B.A、B一定带异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C.A可能带负电,C定带正电
D.A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已知B带正电,由于B和C互相排斥,所以C一定是带正电;B带正电,A和B互相吸引,则A可能带负或不带电,故C正确。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9 原子结构
9.(2024秋 江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处粒子整体不显电
B.甲处粒子带正电
C.甲处粒子是核外电子
D.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显负电
A、乙处粒子是原子核,显正电,故A错误;
B、甲处粒子是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甲处粒子是核外电子,故C正确;
D、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0 原子结构带电情况
10.(2024秋 晋中期中)古代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电子,原子核和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1 验电器的原理
11.(2024秋 武乡县期中)宋代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禁中以翠尾作帚,每幸诸阁,掷龙脑以辟秽,过则以翠羽扫之皆聚,无有遗者。”意思是用孔雀毛扎成的翠羽扫帚可以吸引龙脑香燃烧后的灰烬。下列关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翠羽扫帚扫地时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扫地时翠羽扫帚会带电是因为分子发生了转移
C.翠羽扫帚摩擦带电吸引轻小物体
D.该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AB.翠羽扫帚扫地时通过摩擦发生静电现象,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故AB错误;
C.翠羽扫帚摩擦后带有电荷变为带电体,可以吸引龙脑香燃烧后的灰烬,故C正确;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该现象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2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12.(2024秋 辽宁期中)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 )
A.塑料
B.铁
C.橡胶
D.软木
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拖在地上的链子的作用是将静电释放,故它的材料必须是导电能力强的物体,橡胶、塑料、软木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铁容易导电,是导体。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3 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
1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生活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普通硬币
B.塑料杯垫
C.不锈钢勺
D.铝制蒸锅
ACD、普通硬币、不锈钢勺、铝制蒸锅都是金属材质的,导电性好,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故ACD错误;
B、通常情况下塑料杯垫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正确。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4 实验判断导体与绝缘体
14.(2024秋 海南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 )
A.橡皮
B.布质笔袋
C.塑料三角板
D.不锈钢尺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不锈钢尺是导体,所以要使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不锈钢尺。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5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有无绝对界限
15.(2024秋 汕头期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能带电
B.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
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A、导体和绝缘体都能够带电,带电方法可通过摩擦起电或接触带电。故A错误。
B、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如玻璃在红炽状态下变为导体,故B正确。
C、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叫自由电子。故C错误。
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即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够自由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6 金属导电的实质
16.(2024秋 城东区校级期中)导体能导电是因为( )
A.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有大量的带电质子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7 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17.(2014秋 古浪县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带有电荷
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
C.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D.机器的底盘常做得比较重──因为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稳度
A、毛皮与塑料尺摩擦起电,塑料尺带有电荷,所以能吸引碎纸屑,因此A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B、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是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是良好的导体,因此B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C、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因此C实例与物理属性不相符;
D、机器的底盘常做得比较重,这样可以降低它的重心,稳定性高,因此D实例与物理属性相符。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8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18.(2024秋 随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AB、因为橡胶和玻璃都属于绝缘体,因此若用橡胶棒或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不发生转移,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故AB正确;
CD、因为金属是导体,因此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负电荷抵消,则金属箔片全部闭合,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C
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