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7.盼
课前回顾
课文《盼》写了妈妈为“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便盼望能够早日穿上它。一天放学时下起了雨,“我”回到家后找借口要穿雨衣出门却未能如愿。第二天一早又下起了雨,“我”终于如愿穿上了新雨衣的事情。
主要内容
兴奋
嘟囔
哀求
生怕
兴奋
心情过山车
课文结构
起因:妈妈送了“我”一件新雨衣,“我”特别高兴,开始盼着下雨,好穿上新雨衣
经过:“我”日夜盼望下雨,好不容易等来了雨,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果然下起雨来,“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第一部分
1-3自然段
第二部分
4-17自然段
第三部分
18-20自然段
品读课文
默读课文,找到文章中哪一部分将“我”盼下雨写得最生动最具体。
经过:“我”日夜盼望下雨,好不容易等来了雨,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
第二部分
4-17自然段
阅读第二部分内容,把你觉得精彩的内容做上批注。
4.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用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5.“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6.“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7.“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8.“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9.“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10.“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11.“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膘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12.“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13.“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14.“真的吗?”妈妈问。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15.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16.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7.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下雨时的兴奋
不能出门的不满
想要出门的急切心情
撒谎被看穿后的难为情
生怕雨停了的担忧
神态描写
不能出门的无奈
盼
默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生动的描写,借助批注阅读课文,并和同学们分享这样写的好处。
5.“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6.“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7.“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8.“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9.“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10.“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11.“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膘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12.“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13.“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作者将人物对话以及人物在对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准确地描写了出来,让读者有种置身其中之感,也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认为5-13自然段,作者将人物对话以及人物在对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准确地描写了出来,让读者有种置身其中之感,也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默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生动的描写,借助批注阅读课文,并和同学们分享这样写的好处。
15.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16.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7.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我”为了能穿着新雨衣出去而撒谎,被妈妈看穿后的难为情。
“只好”体现了“我”很无奈。
希望下雨又希望雨停的矛盾心理。
比喻、环境描写。详细写出雨后的美丽景象,为后一句作者的心理描写做铺垫。
15-17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心理活动的波折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立体。
难为情
无奈
矛盾
期待
默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生动的描写,借助批注阅读课文,并和同学们分享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技法
除了人物描写方法以外,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3.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运用其他人物的语言,侧面表现“我”很喜欢新雨衣。
连续两个“安安静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多么渴望变天啊!
连续两个疑问句,同样表达了“我”想穿新雨衣的迫切和对天气的无奈。
4.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用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拟人、情景交融。因为快要下雨了,所以“我”内心既激动又兴奋。
对比。通过对比“我”和行人一快一慢的速度,突出了“我”终于盼到了下雨的兴奋心情。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盼
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情景交融
盼
真实
生动
具体
学习本课后,你觉得蕾蕾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经历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写妈妈为“我”买了新雨衣,“我”盼望赶紧穿上它。有一天下雨了,“我”却因为没有机会出门而失去了穿新雨衣的机会。可是,第二天一早,又下起了雨,“我”终于如愿以偿。表现了“我”“盼”的心理活动,充满了童真童趣。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