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17: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战争
这些诗句都出自同一个诗人之手,猜猜是谁?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20岁立志
48岁
58岁
68岁
72岁
陆游从20岁开始立志,一生都在写——
报国诗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宋,公元960年至1276年,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960年,赵匡胤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1127年,金军攻破汴州,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皇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抗金名将,政治上腐败无能。1276年,南宋灭亡。
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可惜直到他85岁去世,中原仍未收复。85岁的老人僵卧病榻,老泪纵横,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写下了一首绝笔诗。他写的内容会是什么呢?
[宋] 陆 游
示 儿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学习任务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找一找诗中哪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圈出来。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nǎi

读好古诗

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nǎi
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的,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哪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什么心愿没完成,没实现,才使得陆游如此悲伤,痛心?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本来
只是
借助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读出诗人的悲痛
为什么“不见九州同”会如此刺痛陆游的心?
死了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九州,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他多想看到——
九州的统一
这种执着,可以说是执念,生前,他不甘心,他的悲是——
不见九州同
即便是变成魂魄—缕,他心心念念的仍然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了都还惦记着祖国未统—,是悲伤,是悲痛,他有多悲,对祖国就有多——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8岁时他在诗中写到——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大量的征伐,大量的征用民夫,再加上南逃的宋人,以至于原来的北宋居民区十室九空。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不平等对待,过着苦难的生活。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如果你是陆游,看到宋城被金兵侵略,黄河、青山任铁蹄践踏,人民过得苦不堪言,你会怎样想
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只是读他的诗都觉得悲痛,身处乱世的陆游又怎能不悲痛 一起读——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嘱中交代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事。陆游心中记挂、嘱咐儿辈的是什么重要的事 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习任务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九州
中原
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全国(北宋时全部的疆土)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希望儿子告知他什么?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能把“定”改为“收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个“定”更加体现出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陆游心中记挂的是南宋军队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爱国
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在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在67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今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刻在骨子里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
爱国的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lì),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就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
中原定、九州同,陆游盼了一生!他一生立志 报国,但临终也未能如愿!请你读一读最后两行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向800年前这位一生忧国、一心报国的爱国诗人致敬!——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盼着王师北定中原,但是临终也未能如愿。关于这个“王师”,大家想提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