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古人谈读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这一课和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有什么不同?
两则文言文组成
共同主题:读书
说说你了解的《论语》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一位老师,万世师表,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
孔夫子这么伟大,大家想成为他的孔子学堂弟子吗?
全体起立
正衣冠
面对先师
请行礼
此处指导学生双手作揖行礼,并说:先师,您好(自行删除)
行了拜师礼,就是孔子学堂的弟子了,要想当好论语的诵读者,需要怎么做?
读通
读懂
启发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信大方,声音响亮
学习任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zhì
zhī
zhī
zhī
zh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zhì
同“智”,智慧
通假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chǐ
hào
以……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hào
chǐ
hào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聪敏
勤勉
同词异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记住
zhì
博闻强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huì
教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qǐn
睡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读好节奏
/
/
/
/
/
/
/
/
/
/
/
/
/
借助注释
学习方法
联系上下文
查阅资料
熟字组词
结合插图
请教别人
……
用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挑选一句话,试着说一说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录。
学习任务
意思 想开来(可以联系生活说,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感受等等) 学习态度/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喜好
向什么样的人问才是“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聪敏
以……为耻
喜好
小明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请教老师,我们可以表扬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记住
教诲
满足
默默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孔子认为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他人从不倦怠,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我
曾经
一整天
吃饭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思考”和“学习”的关系。
只思考不学习徒劳无益
要在学习中思考
知之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实事求是
谦虚好问
持之以恒
勤勉地学
积极进取
学思结合
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驾车去晋国,路遇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哑口无言,觉得这孩子聪明懂礼,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
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
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哪句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的智慧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论语》当中的智慧呢?
当我遇到疑难问题,想糊弄过去时,我忽然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姐姐读书有所懈怠时,我想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舞蹈大师杨丽萍向傣族妇女请教跳孔雀舞时,我想夸夸她: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持之以恒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积极进取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勤勉好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思结合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把你喜欢的一句话做成书签,激励自己的学习吧!
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孔子读书六要
实事求是
勤学好问
持之以恒
积极进取
勤勉好学
学思结合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朱熹的读书方法。
关于朱熹,说说你的了解。
朱熹
xī
(1130—1200),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文公。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
朱熹
选自《童蒙须知》
(一作《训学斋规》)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信大方,声音响亮
学习任务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yǐ
q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好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生诵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男女诵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挑战诵读
用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试着理解翻译,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
学习任务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说说你遇到的难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不取道旁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①决定
②一定(用在否定词前面)
③决定最后胜败
④堤岸被水冲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①决定
②一定(用在否定词前面)
③决定最后胜败
④堤岸被水冲开
文言文中常用助词,相当于“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一定
要紧,重要
①哪里,怎么。
②难道。
文言文中常用助词,相当于“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一定
要紧,重要
①哪里,怎么。
②难道。
文言文中常用助词,相当于“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一定
要紧,重要
难道、哪里
文言文中常用助词,相当于“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曾经
说
随意
一定
要紧,重要
难道、哪里
文言助词,可译为“了、吗、啊”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小组合作说说意思
第八单元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试着梳理出朱熹读书的方法,用“——”画出来。
学习任务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不在此
根据文本,试着梳理思维导图,寻找原因。
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不在此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若在此
心若在此,又会是怎样的呢?试着梳理。
眼看仔细
心眼专一
非但能记
记亦长久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若在此
眼看仔细
心眼专一
非但能记
记亦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若在此
眼看仔细
心眼专一
非但能记
记亦长久
心不在此
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让我们和宋代哲学家朱熹来一次隔空对话吧!
元晦兄好,君尝谓,
读书有三到,何为三到?
元晦兄:对朱熹的称呼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如何?
同桌先尝试互相问答
现代的你
学生全体起立,师问生答
元晦兄好,君尝谓,
读书有三到,何为三到?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如何?
现代的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元晦兄好,君尝谓,
读书有三到,何为三到?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如何?
现代的你
朱熹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同桌再次尝试互相问答
元晦兄好,君尝谓,
读书有三到,何为三到?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如何?
现代的你
朱熹
同桌上台尝试问答
元晦兄好,君尝谓,
读书有三到,何为三到?
三到之中可有轻重?
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如何?
现代的你
朱熹
全体起立
师问生背
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读好文言文
2.理解文言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梳理出曾国藩读书的方法,用“——”画出来。
(汇报:选1人读,2人说意思,1人梳理方法)
学习任务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②,第三要有恒③。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④;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⑤之观海,如井蛙之窥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①[世人]读书
②[识]见识
③[恒]恒心
④[下流]下等,劣等
⑤[河伯]黄河之神
⑥[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①[世人]读书
②[识]见识
③[恒]恒心
④[下流]下等,劣等
⑤[河伯]黄河之神
⑥[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②,第三要有恒③。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④;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⑤之观海,如井蛙之窥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