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2张PPT)
《史记》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
我们古代记载历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按年份来写,比如《春秋》《左传》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比如《战国策》
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史记》就是其中一部有名的纪传体。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有很多人物和故事,如大禹治水、 商鞅变法、毛遂自荐、卧薪尝胆、神医扁鹊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编
将
jiànɡ
xiànɡ
相
和
这篇课文一共1600多字,对于这么长的课文,你有什么办法快速阅读?
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会什么新的阅读方法?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jǐn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什么是“连词成句地读”,说说你的理解。
大屏幕会快速出现一些词语或句子,比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屏幕上的所有内容。
注意:集中注意力,看到词语后,不要念出声。
游戏规则
秦王
赵国
将军
大臣
秦王
赵国
将军
大臣
你看到了几个词?
完好无缺
怒发冲冠
毫不示弱
完好无缺
怒发冲冠
毫不示弱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
我们的眼睛可以一眼看到两个字,四个字,八个字,甚至是更多的字。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一眼看过去,尽可能多的看到词语和句子,这就是——
连词成句地读
老师将出示一段文字,请同学们从第一个字看过去,尽可能地多地看。
小试牛刀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你看到了多少内容?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
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谁的阅读速度更快?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这样一眼看到整句话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比分别看到这些词快得多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你看到了多少内容?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如果你习惯性地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会比较慢,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如果你习惯性地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会比较慢,
连词成句地读
如果眼睛直接从第一个字扫到一整句话,才是—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完后,在课题旁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注意:读完之后轻轻合上
书本,坐端正,不要打扰没读完的同学。
学习任务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程标准》
速度 5分钟以上 慢
5分钟及以内 快
你用了多少时间?用的什么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自我检测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鼓瑟。( )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
4.秦王拿了十五座城和赵国换和氏璧。( )
5.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
6.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
7.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
8.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
( )
×
√
×
×
×
×
×
√
理解(判断) 1-6分 不准
7-8分 准
我的阅读等级 A.又慢又不准 新手
B.快但不准 奔跑者
C.慢但准 慢先生(小姐)
D.又快又准 达人
速度 5分钟以上 慢
5分钟及以内 快
你是如何做到又快又准的?其他同学又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呢?
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
边阅读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比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这一句时,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
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
连词成句
抓关键词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
试着给这几个故事分
别列个小标题。
学习任务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得罪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上卿 削弱 战袍
bì
diǎn
nuò
chén
qiǎnɡ
huà
dǐ yù
lián
qīnɡ
shàn
cí
rǔ
zuì
xuē
páo
读一读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得罪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上卿 削弱 战袍
多音字
qiǎnɡ
qiánɡ
jiànɡ
强大
倔强
huà
huá
划船
xuē
减少,减弱。
削铅笔
xiāo
写一写
zhào
号召
召集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刀”的撇要长,下半部分“口”要写得扁一些,撇要盖住口。
写一写
宫殿 故宫
两个“口”上小下大。
ɡōnɡ
写一写
罪人 犯罪
上半部分“罒”要写得扁一点,不要太大。
zuì
将
相
和
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将
相
和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将
相
和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因什么而不和?是如何和好的?课文围绕他们写了哪几件事?
完璧归赵
(1~9)
渑池会面(10~14)
负荆请罪
(15~17)
jīnɡ
荆条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这个“璧”指什么?
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你知道些什么?
和氏璧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和璞等,为天下奇宝,更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之说。相传,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文王,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秦王统一天下后,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随着朝代的更迭,该玉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模样,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40秒快速默读了解和氏璧
0:39
0:38
0:37
0:36
0:35
0:34
0:33
0:32
0:31
0:30
0:29
0:28
0:27
0:26
0:25
0:24
0:23
0:22
0:21
0:20
0:19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关于“和氏璧”你知道了什么?
和氏璧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和璞等,为天下奇宝,更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之说。相传,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文王,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秦王统一天下后,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随着朝代的更迭,该玉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模样,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这三个故事能调换顺序吗?
结果
起因
武将:廉颇
文臣:蔺相如
两位主人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快速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语句;
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
学习任务
分享交流
蔺相如
去秦国前: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
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
地送回来。”
勇敢
考虑问题周全
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相邻,和赵国离得比较远,当时,秦国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攻打楚国上,可是对赵国也不想放过,秦国的目标是一统天下。
和氏璧只是秦王的一个借口,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秦国就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
蔺相如
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的时候: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
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
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善于观察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这是怎样的神态?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从他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蔺相如坚定的目光,表面了自己义无反顾的立场。
蔺相如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读出蔺相如的坚定
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蔺相如为什么那么自信秦王不舍得损坏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善于观察
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勇敢
不畏强权
动作
语言
神态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蔺相如已经想到了办法要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样说是为了拖延时间。
机智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机智勇敢
沉着冷静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你知道“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渑池会面
维护君主
爱国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渑池会面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渑池会面
语言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渑池会面
动作
神态
语言
此时此刻在你眼前浮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渑池会面
机智勇敢
视死如归
得知廉颇不服气后:
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开廉颇?是因为害怕吗?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你读懂蔺相如的话了吗?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顾全大局
蔺相如
顾全大局
机智勇敢
视死如归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为什么会这样说?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又是什么职位呢?
资料: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
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
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而现如今——
文尊武卑,同一级的官员,文官至少要比武官大一级。
你知道吗?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体会廉颇当时的心情,读一读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究竟立下了多少战功?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封信平君,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
1.破齐扬名
公元前283年,廉颇带军伐齐,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2.转战四方
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公元前276年,廉颇攻魏,攻陷防陵,安阳城。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公元前269年,秦王出兵悍然攻赵,廉颇带兵,大破秦军。此后强秦长期不敢攻赵。
3.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57年,秦军直攻赵都邯郸,廉颇率军十万顽强抵抗。赵、魏、楚形成联军,合力攻秦,秦军大败,损失惨重。
4.鄗代之战
公元前251年,燕国举兵攻赵。廉颇统兵前往抗击,在鄗城大败燕军。随后,廉颇反攻燕国,燕王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
了解了历史,你想说些什么?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此时你对廉颇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
站在廉将军的角度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情有可原,而且他还不遮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耿直爽快
廉颇
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评价人物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
其实,蔺相如的立功也离不开廉颇,你发现了吗?
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渑池会面
正是因为有廉颇做强大后盾,蔺相如才有如此底气。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廉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古时候,很多同朝为官者,因妒忌而惨遭他人陷害甚至杀戮。
有分寸
为人忠厚
廉颇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刻意避开自己时,他觉得非常惭愧,他是怎么做的?
廉颇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你从廉颇身上看到了什么?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廉颇
作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他能做到脱下战袍,绑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是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呀!一起读——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
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
真正原因,也是他们
共有的可贵品质。
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