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20: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设计
【说明】此作业设计中的“基础性作业”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提供;“发展性作业”选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选择相宜练习即可。
一、课前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1.从课后“读读写写”任选3—5个词语,自选主题,写一段语意连贯的片段。
建议:(1)A级:3个词语,字数不少于100字;(2)B级,4个词语,字数不少于150字;(3)C级:5个词语,字数不少于200字。
2.收集一则鲁迅勤学的故事,简述大意,分享给同学。
(二)发展性作业
3.收集你喜欢的《朝花夕拾》封面,对封面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字数150字左右。
二、课中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
4.看到本课题目,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5.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默读要求:①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②全文共计2473个字,请同学们在默读时计时,在7分钟之内读完。
复述要求:①复述内容中包括:谁、在哪儿、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②字数要求:50字以内,
6.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及效果。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有乐园。
(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止,向他一笑,隐去了。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阅读第2段,填写下面表格。
类别 笔下的事、物
好看的
好听的
好吃的
好玩的
8.阅读第3-6自然段,将长妈妈所讲故事的记叙要素填入下表。
记叙 要素 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事件 经过
事件 结果
(二)发展性作业
9.赏读第2段,任选两个角度(语言、内容、结构、描写顺序、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分条写下自己赏析结果。
10.有人说,长妈妈讲的故事,在文中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认同这种意见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课后作业
11.运用你从第2段中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要求:注意从不同感官来描写景物,注意安排好景物的顺序,运用一到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选用词语:“确凿”“轻捷”“鉴赏”“和蔼”“倜傥”
春天的公园总是挤满了踏青的人,而西北角的写生区更是热闹非凡。我确凿记得,每周六上午,那位身着浅灰色风衣的画家老陈都会来这儿,他身姿倜傥,一手拎着画箱,一手夹着画板,步履轻捷地穿梭在花丛间,选好角度便支起画架。周围的孩子常围过来,老陈从不恼,用和蔼的语气教大家鉴赏光影的变化:“你们看,这朵郁金香的花瓣边缘,阳光照到的地方要亮一点,阴影处得加些淡紫,这样才有立体感。” 有人不小心碰倒了颜料盒,他轻捷地弯腰拾起,对道歉的人说:“没关系。” 看着他笔下栩栩如生的春日美景,围观的人赞叹不已。
2.鲁迅少年时求知欲强,一次因故迟到被老师批评。他默默承受,回到座位后,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这不仅是时间的提醒,更是自我鞭策的誓言。从此他再未迟到,无论寒冬酷暑,总是早早到校读书。这个“早”字,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也融入了他日后“时时早,事事早”的人生信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学需自律,惜时当如金,小小的决心也能成就伟大的品格。
3.这版《朝花夕拾》封面呈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秋日里,枫叶泛红,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和一个小孩子依偎在一起,女子手持圆扇,为小孩子张扇。小孩与女子共看一本书,传递出脉脉温情,呼应书中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右侧上方印有书名“朝花夕拾”、“鲁迅著”等文字,下方橙色区域印有“一代文学巨匠的”“温馨回忆与理性批判”、“一部家喻户晓的回忆文集”等文字,点明书籍特色与价值。
4.①“从……到……”揭示内容按时空进行变换;②文中所写内容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密切关系;③“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作者生活、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等。
5.童年的鲁迅一年四季在百草园里玩耍很快乐,后来到三味书屋读书,虽然有约束,但也有读书乐趣。
6.(1)“似乎”表示不确定,因为时隔多年记忆模糊;“确凿”则强调事实的肯定。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准确传达了“记忆虽模糊,但事实明确”的复杂感受,突出百草园在作者心中作为乐园的真实与珍贵。
(2)“伏”字写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生动传神;“窜”字极言叫天子动作迅猛、轻快,富有力度与动感,一静一动,勾勒出百草园生机勃勃的景象。
(3)“露”“笑”“隐”三个动词简洁连贯,描绘出美女蛇出现与消失的神秘过程。“笑”字更添诡异色彩,营造出神秘、紧张的氛围,激发孩童的好奇与想象。
(4)“微笑”“仰起”“摇着”“拗过去”等动作细节,生动刻画出先生读书入神、陶醉忘我的神态。“拗过去,拗过去”的反复,强化了动作的节奏感与力度,凸显其投入之深,充满童趣与画面感。
7.
类别 笔下的事、物
好看的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云雀
好听的 云雀、鸣蝉、油蛉、蟋蟀
好吃的 覆盆子、桑椹
好玩的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8.
记叙 要素 内容
时间 古时候
地点 古庙里
人物 读书人、美女蛇(美女)、老和尚
事件 起因 读书人住在古庙用功,墙头一位美女叫其名字,书生很高兴。
事件 经过 老和尚识破其为吃人的美女蛇,书生吓得要死,老和尚赠给读书人一个小盒子,嘱咐他放在枕边。夜里,美女蛇果然出现,一道金光飞出将其杀死。
事件 结果 美女蛇被治死,读书人得以活命。
0/0
00:00/01:28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9.不认同这种看法。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绝非多余,而是文章中极为精妙的一笔。理由如下:
①它生动展现了长妈妈作为普通劳动妇女,既有迷信愚昧的一面,又富有生活经验和民间智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②这个神秘惊险的故事,极大地满足了童年鲁迅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印证了它不仅是“乐园”,更是“我的乐园”——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儿童世界。③故事也隐含了长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与保护,她用这种方式告诫孩子要警惕未知的危险。因此,这个故事在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丰富意蕴方面都不可或缺。④美女蛇故事中,“书生”“美女蛇”“和尚”“古庙”“飞蜈蚣”这些元素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奇的要素。如《李寄斩蛇》《白蛇传》《聂小倩》等。
10.教室后墙的小花园,是我们的宝地。矮墙上爬满了紫豆角藤,巴掌大的绿叶间,垂着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风一吹就轻轻舞动。墙根处,蒲公英举着白绒球,你只要蹲下来吹一口气,小伞兵们便打着旋儿冉冉飞去。几只麻雀总是在石榴树上不停地蹦跳,红玛瑙似的石榴籽藏在裂开的果壳里,惹得我们课间常去打望。有时能撞见蜗牛,它背着半透明的壳,在青砖上慢慢地爬,留下银亮的痕迹。阳光洒下来,草叶上的露珠闪着光,藏着奇幻的奥秘,牵引着我们好奇的目光,引领我们去观察,去探索。
11.示例一:文章先写作者小时候在百草园欢乐玩耍,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运用了众多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单调普通的荒园写得唯美动人。我们能从优美文字所描写的情境中看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怀念及无法回到过去的遗憾。后面在三味书屋无味枯燥的生活与前面的欢快形成了对比,以至于连短暂休息都足以令孩子们感到高兴。我从孩子们抓到时间就玩耍的场景中可以看到儿童的玩性,感受到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肖开妍)
示例二:第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经典,鲁迅先生将小时候在乐园里的趣味生活一一道来。其后还插叙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见笑靥如花之处,鬼影幢幢,妖气森森,让“我”懂得了“做人之险”。为什么家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呢?在孩童的理解看来,肯定是我犯了错误,才有一系列的猜测,也许是我毁了泥墙,把砖头抛到别家去了,站在栏杆上跳了下来?这些都无从知道。在三味书屋度过的时光,也让“我”对老师产生了敬畏之心。那个“早”字促使鲁迅先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让他成为刻苦努力的读书郎。(陶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