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5.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8 2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7.振作
8.D
阅读下面
的诗,完成7-8题。(4分)
7.作者刘禹锡是
(朝代)文学家、哲学家。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
(人名)。(2分)21cnjy.com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21·cn·jy·com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www.21-cn-jy.com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⒎(2分,每空1分)唐代
白居易
⒏(2分)D
(D项中“整首诗基调沉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误,此首诗歌应是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1·世纪
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7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
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2分)
7、C
(
2
分)
8、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
1
分)表明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1
分)21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诗题中“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7。白居易(2
分)
8。C
(2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下面
的诗,完成7-8题。(4分)
7.作者是唐代

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

》。(2分)2·1·c·n·j·y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7.文学
陋室铭
8.D(“劝勉”——其实是与友人共勉)
阅读下面
的诗,完成7-8题。(4分)
7.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8.全诗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和
的态度。(2分)
7.
C
8.豁达积极(乐观)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6.照应了题意得一句诗是
(2分)
7.本诗体现出诗人的
(2分)
6.
今日听君歌一曲
7.
豁达胸襟和坚定意志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6、题目中“乐天”指的是
,“见赠”的意思是
。(2分)
7、诗人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要表达的是
。(2分)
A、对自己长时间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C、为自己在荒凉的地方虚度了年华儿感到惆怅和忧伤。
D、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6.
白居易(1分)送给(我)(1分)
7.
B
(2
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