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基础卷)
高一物理
(
条形码
粘贴
区
域
) 学校:
试卷类型:A B
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
班级: (
)
姓名:
考号:
(
注
意
事
项
1
、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
的
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
2
、
第一部分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
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各题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卷上作答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
)
(
选择题
1
[A] [B] [C] [D]
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2题,共16分)
11.
12.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3 (12分)
14.(12分)
15.(17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基础卷)高一物理
考试范围:《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考试时间: 75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成绩:
单项选择题(共计7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1.某同学某次使用打车软件后手机显示如图2所示,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距您0.8公里”中的0.8公里指的是位移
B.图中“预计3分钟到达”中的3分钟指的是时刻
C.在“预计3分钟到达”时间里,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
D.可以求得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6 km/h
2.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下落(忽略空气阻力),那么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自由落体运动
B.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C.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s=-5t 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80 m
B.质点的初速度是20 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D.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5.冰壶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冰壶经过6 s停止运动,那么冰壶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为( )
A.1∶2∶3 B.5∶3∶1
C.1∶4∶9 D.3∶2∶1
6.表中列出了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m·s-2)
炮弹在炮筒中 5×104 赛车起步4.5
跳伞者着陆时-24.5 汽车起步约2
喷气式飞机着陆后滑行-5~-8 无轨电车起步约1.8
汽车急刹车 -4~-6 旅客列车起步约0.35
A.炮弹的速度变化最大
B.跳伞者着陆时的速度变化比汽车急刹车时的速度变化慢
C.赛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D.喷气式飞机着陆后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7.甲、乙两物体由同一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4 s内( )
A.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2 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C.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4 s末两物体相遇
多项选择题(共计3题,每小题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计15分)
8.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9.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C.CD=4 m
D.CD=5 m
10.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 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
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
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三、填空题(共计2题,共计16分)
11.(8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时,仍按50 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8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如图甲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5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像。
请在图乙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像(作答在图上),
其 (选填“x”或“y”)轴相当于v轴。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 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 (选填“a、b、c、d、e”中的一个)段纸带的长度。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四、解答题(共计3题,共计41分)
13.(12分)同一高度有A、B两个球,A球自由下落5 m后,B球以12 m/s的速度竖直下抛.(g取10 m/s2)问:
(1)B球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球?
(2)从B球下抛时算起到B球追上A球时,A、B两球下落的高度各为多少?
14.(12分)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为3 m,求:
(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质点在前3 s内的位移为多大?
(3)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为多大?
(4)质点经过12 m位移时的速度为多少?
15.(17分)冬季大雾天气影响车辆出行,高速公路出入口将临时封闭。假设某客车行驶到高速路口又沿原路返回,如图所示为其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根据图像,求:
(1)客车第2 s内的位移,第4 s内的位移,前5 s的路程和总位移;
(2)客车在各时间段的速度,并画出对应的v-t图像。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基础卷)高一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7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A A B D A
1.C
2.B 由于该物体的初速度v0≠0,不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故该物体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但该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
3.A 由s=-5t 2+40t变形得s=40t+×(-10)t 2,故v0=40 m/s,a=-10 m/s2,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由题图可知smax=80 m,A正确,B、C错误;t=4 s时,v=40 m/s-10 m/s2×4 s=0,D错误.
4.A v 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甲、乙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来表示,根据题图可知,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小于,B错误;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5.B 冰壶的运动过程可以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该逆过程在三个连续2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冰壶在连续相等的三个2 s内的位移之比为5∶3∶1.
6.D 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炮弹的加速度最大,不清楚变化时间,所以速度变化不确定,故A错误;跳伞者着陆时的加速度大于汽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所以跳伞者着陆时的速度变化比汽车急刹车时的速度变化快,故B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数据中只提供了加速度关系,故C错误;喷气式飞机着陆后滑行过程中做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正确.
7.A 0~4 s内,甲、乙两物体的v t图像均在横轴的上方,速度均为正,故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A正确;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开始运动,在0~4 s内,甲在前,乙在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在4 s时速度相同,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D错误;0~4 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即x甲>x乙,根据=,可知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甲>乙,故C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计3题,每小题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计15分)
题号 8 9 10
答案 BC BC ABD
8.BC 由题图看出,甲、乙、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甲、乙、丙都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B正确;乙的斜率比甲的斜率大,所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C正确;乙的斜率比丙的斜率的绝对值小,所以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丙的加速度大小,D错误.
9.BC 由BC-AB=aT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25 m/s2,A错误,B正确;由CD-BC=BC-AB可得CD=4 m,C正确,D错误.
10.ABD 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比B更大,故A正确;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C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而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所以t=3 s时物体C还没有追上物体D,故C错误;由乙图看出:前3 s内,D的速度较大,DC间距离增大,3 s后C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正确.所以A、B、D正确,C错误.
填空题(共计2题,共计16分)
题号 11
答案 11.0.34 0.4 偏大 解析T=0.1 s,vD== m/s=0.34 m/s,vB==0.26 m/s, a==0.4 m/s2.交流电实际频率变小时,T较真实值偏小,则测量的加速度较真实值偏大.
题号 12
答案 12.(1) y (2)b (3)2.0 解析 (1)分别取a、b、c、d、e 5段的上方中点并连线,得到的即为v-t图像,如图所示,y轴相当于v轴。 (2)t=0.15 s是BC时间段的中间时刻,要求t=0.15 s时的瞬时速度,只需要测出b段纸带的长度sb,然后由=即可得到t=0.15 s时的瞬时速度。 (3)a、e段各自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ve=,又Δt=0.4 s,根据a=得a=2.0 m/s2。
四、解答题(共计3题,共计41分)
题号 13
答案 13.(1)设B球经时间t追上A球,A球先运动的时间为t′, 由h=gt′2 得t′==1 s (4分) 所以A球运动时间为(t+1)s (2分) 当B球追上A球时有 g(t+1)2=vBt+ (2分) 解得t=2.5 s. (2分) (2)从B球下抛起到追上A球时, B球下落的高度为sB=vBt+gt2=61.25 m (2分) 则A球下落的高度为 sA=sB-5 m=56.25 m. (2分) [答案] (1)2.5 s (2)56.25 m 61.25 m
题号 14
答案 14.(1)根据s1=at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a== m/s2=6 m/s2.(3分) (2)质点在前3 s内的位移s3=at=×6×9 m=27 m.(3分) (3)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 s=s3-at=27 m-×6×4 m=15 m.(3分) (4)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质点的速度 v== m/s=12 m/s.(3分) [答案] (1)6 m/s2 (2)27 m (3)15 m (4)12 m/s
题号 15
答案 15.(1)由图像知,客车在第2 s内的位移为x1=6 m-4 m=2 m (2分) 第4 s内的位移为x2=3 m-6 m=-3 m (2分) 前5 s内的路程为s=4 m+6 m=10 m (2分) 总位移为x总=0-2 m=-2 m。 (2分) (2)客车在0~2 s内的速度v1==2 m/s (2分) 2~3 s内的速度v2=0 (2分) 3~5 s内的速度v3=- =-3 m/s。 (2分) v-t图像如图所示。 (3分) 答案:(1)2 m -3 m 10 m -2 m (2)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