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5 16:07:01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提升卷)高一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7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A A D C C D
1. A 时间间隔指一段时间,对应一个过程,孙杨游泳400米,是一个过程,故3分42秒44为时间间隔,A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得==0(位移为0),B错误;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孙杨的形状不能忽略,即孙杨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孙杨在游泳过程中,以水为参考系,他是运动的,D错误。
2.A 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C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故A正确.
3.A 初速度 v0=36 km/h=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0,则由vt=v0+at=0得t0== s=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停止运动,刹车后8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内的位移,为s=(v0+vt)t0=(10+0)×5 m=25 m.故A正确.
4.D
5.C 根据s=at2可知题图线的斜率等于a,则a= m/s2,即a=2 m/s2,故A错误;在0~2 s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s=at2=×2×4 m=4 m,故B错误;2 s末的速度大小v=at=2×2 m/s=4 m/s,故C正确;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Δs=at-at2=×2×(9-4)m=5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故D错误.
6.C 汽车的加速度a= m/s2=2 m/s2,A正确;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Δv=at=2×1 m/s=2 m/s,B正确;汽车的位移s= m=32 m,D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 m/s=8 m/s,C错误,C符合题意.
7.D v=2asAB,v=2asAC,故vB∶vC=∶=1∶,A、B错误;tAB∶tAC=∶=1∶,而tBC=tAC-tAB,故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tAB∶tBC=1∶(-1)=(+1)∶1,C错误,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共计3题,每小题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计15分)
题号 8 9 10
答案 CD AB AC
8.CD 昆虫只能沿木块表面从A点到G点,其运动轨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但是,其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即位移相同(为立方体对角线的长度10 cm);其最短路程分析可知:应该从相邻的两个面到达G才可能最短,我们可以把面AEFD和CDFG展开(如图),然后连接A与G,AIG的长度就是最短路程,为10 cm.
9 AB 根据平均速度v=知,x=vt=5t+4t2(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对比x=v0t+at2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5 m/s,加速度a=
8 m/s2,选项A正确,C错误;前4 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1=v0t1+at=5×4 m+×8×16 m=84 m,选项B正确;第3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2=v0+at2=5 m/s+8×3 m/s=29 m/s,选项D错误。
10.AC 
根据甲图深度显示,可以直接看出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是h3,A正确;根据乙图像可以求出0~1 min内蛟龙号的加速度a1==- m/s2,3~4 min内加速度a2== m/s2,6~8 min内加速度a3== m/s2,8~10 min内加速度a4==- m/s2,所以蛟龙号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B错误;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正确;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在向上运动,位移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D错误.
填空题(共计2题,共计16分)
题号 11
答案 11. 0.35 0.43 0.35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离为26 mm=0.026 m.由公式=得AC= m/s=0.35 m/s,AD= m/s≈0.43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由A到D,纸带运动速度在变大)
题号 12
答案 12:(1)4.40 (2)0.88 1.47 (3)3.93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d=8.40 cm-4.00 cm=4.40 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分别为v1==0.88 m/s,v2=≈1.47 m/s。 (3)滑块的加速度a== m/s2≈3.93 m/s2。
四、解答题(共计3题,共计41分)
题号 13
答案 13.(1)设小物体离开气球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h,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h=v0t-gt2, (2分) 代入得h=gt2-v0t=10 m.(2分) (2)小物体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t=|v0-gt|=15 m/s.(3分) (3)小物体着地时,气球的高度 H=h+=24 m.(3分) [答案] (1)10 m (2)15 m/s (3)24 m
题号 14
答案 14. 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 由运动学规律得x1=at (2分) x1+x2=a(2t0)2 (2分) t0=1 s (1分) 联立解得a=5 m/s2 (2分)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 t=t1+t2 (1分) v=at1 (1分) x=at+vt2 (1分)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 则x′=at (1分) 求得x′=10 m. (2分) [答案] 5 m/s2 10 m
题号 15
答案 15.(1)设滑块在B点时速度大小为vB, 则由运动学规律知v=2a1xAB且vB=a1t1 (4分) 代入数值解得t1=0.5 s,vB=1 m/s (2分) 设滑块在E点进入可控区域,从B到E,由运动学规律知 v-v=2a2(xBC-L),vE-vB=a2t2 (4分) 从E到C,由运动学规律知v=2a3L,vE=a3t3 (2分) 联立并代入数值解得 t2=t3=0.5 s,L=0.375 m。 (2分) (2)滑块从C到D,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 hCD=gt (2分) 代入数值解得t4=0.2 s (2分) 所以滑块从A到洞D所经历的时间 t=t1+t2+t3+t4=1.7 s。 (2分) 答案 (1)0.375 m (2)1.7 s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提升卷)高一物理
考试范围:《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考试时间: 75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成绩:
单项选择题(共计7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1.2019年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3分42秒44的成绩夺得冠军,实现世锦赛该项目四连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分42秒44”指的是时间间隔
B.孙杨400米自由泳的平均速度为1.80 m/s
C.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
D.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是静止的
2.如图所示为A、B、C三列火车经过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的运动正确的是(  )
A.A车向西运动
B.B车向东运动
C.C车一定是静止的
D.C车一定向西运动
3.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司机突然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25 m B.16 m
C.50 m D.144 m
4.两个物体从t=0时刻起先后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则描述它们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下图中的(  )
解析 首先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v-t图象的斜率应该相同,选项A、C错误;一先一后运动,所以有一个物体有一段时间应该速度为零,选项B错误,D正确。
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6.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经过4 s速度达到12 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
B.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
D.汽车的位移为32 m
7.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4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1
多项选择题(共计3题,每小题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计15分)
8.如图所示是一边长为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一只昆虫从A点爬到G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10)cm
B.该昆虫的位移为10 cm
C.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 cm
D.该昆虫的位移为10 cm
9.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5+4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前4 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84 m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第3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2 m/s
10.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以7 062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深度曲线如图甲所示、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中h3是本次实验下潜的最大深度
B.本次实验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
C.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D.在6~10 min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平均速度为0
三、填空题(共计2题,共计14分)
11.(6分)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
12.(8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滑块的挡光时间。现有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5×10-2 s、t2=3×10-2 s,滑块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时间t=0.15 s,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滑块的长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
(1)读出滑块的长度d为     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v1、v2分别为     m/s、     m/s。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四、解答题(共计3题,共计43分)
13.(10分)气球以5 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上升,上升过程中从气球上掉落一个小物体,该物体离开气球后经2 s着地.小物体离开气球后,气球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空气对小物块的阻力不计,g取10 m/s2.求:
(1)小物体离开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2)小物体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3)小物体着地时,气球的高度.
14.(13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15.(20分)如图所示为一种叫“控子”的游戏:让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游戏者通过控制BC段上的可控区域的长度,让滑块到达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滑块自由落入洞D中即为成功。已知轨道AB、BC可视为斜面,AB长25 cm,BC长
1 m,CD高20 cm,滑块在AB段加速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在BC段非可控区域加速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2=1 m/s2,在可控区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3=3 m/s2,滑块在B点、可控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g取10 m/s2,求游戏成功时:
(1)可控区域的长度L;
(2)滑块从A到洞D所经历的时间t。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期中阶段检测卷(期中提升卷)
高一物理
(
条形码
粘贴


) 学校:
试卷类型:A B
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
班级: (
)
姓名:
考号:
(




1
、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

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
2

第一部分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
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各题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卷上作答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
(
选择题
1
[A] [B] [C] [D]
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2题,共14分)
11.
12.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3 (10分)
14.(13分)
15.(20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