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06 08: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材料,自己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不同。
3.科学态度目标: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液体、气体、固体等介质,且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
1.打开蓝牙音箱播放音乐,小泡沫球们在实验装置的气球皮上“跳舞”。
2.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首歌的声音是如何传到你耳朵里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传播的秘密吧!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
1.师:同学们现在听到潘老师的声音是从电脑的扬声器传出来的,那你们的耳朵和扬声器之间有什么连接呢?
生:空气
师:没错,就是空气。隔着空气,能听到声音,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而不是阻隔声音。
(板书:音箱--(空气√)--耳朵气体能传播声音)
2.思考:如果没有空气,你们还能听见老师的声音吗?
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带来了一个简易真空仪。先来说说它的制作方法吧。将小音箱放在塑料瓶内,透明袋子将塑料瓶装起来,仅留下一个小孔插入软管,并与注射器相连。现在来看看使用效果吧!
3.打开蓝牙音乐,大家能否听到声音?
4.用注射器中将绝大部分空气吸出。
5.师: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怎样的推测?
(有声音,但声音明显变小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如果空气被完全抽走,达到真正的真空状态,将听不到任何声音。)
师:下面,我们再做一次实验,先将空气慢慢抽出,再缓缓送回,注意仔细听声音的变化。
生实验、交流:
(我们发现,将空气抽走的过程中,声音逐渐变小,将空气送回的过程中,声音逐渐变大。证明声音传播需要空气这样的介质。)
6.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尝试自己制作并完善简易真空仪,让它能够达到更加接近真空的状态。
(二)活动二:固体传播声音
1.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固体能否传播声音呢?
学生思考。
2.对音箱做一个简单的处理:用黏土将小音箱完整地包裹起来(没有缝隙)
3.思考:现在音乐如果要到达我们的耳朵,需要经过什么呢?
(板书:音箱--黏土(?)--空气(√)--耳朵)
4.师:这个实验怎么证明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从装置的设计可以明显看出,蓝牙音箱已被黏土全方位包裹。因此,音箱的声音若要传入人耳,需先穿过黏土,再经过空气。我们的设计确保了声音传播路径的唯一性,使黏土成为声音传播的必经之路。探究此实验前已证实空气能传播声音,所以,现在只需根据人耳最终是否能听到音箱的声音,即可判断黏土是否具备传播声音的能力。)
5.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结:声音能够在黏土中传播。
(板书:音箱--黏土(√)--空气(√)--耳朵固体能传播声音)
(三)活动三:液体传播声音
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
学生预测。我们怎么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呢?
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完善方案:将上一个实验用到的已用黏土包裹好的蓝牙音箱,再在外面用密封袋包裹,可防止音箱进水。然后在装音箱的密封袋内放置一个小磁铁,并在装水的桶底部使用另一个磁铁进行吸附。一旦移除底部的磁铁,装有音箱和超轻黏土的装置将缓慢上浮。从拿走磁铁到浮出水面的这段时间,整个装置是被水全方位包裹的。
3.思考:现在音乐如果要到达我们的耳朵,需要经过什么呢?
(板书:音箱--黏土、密封袋(√)--水(?)--空气(√)--耳朵)
4.这个实验怎么证明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此实验设计同样确保了声音传播路径的唯一性,使水成为声音传播的必经之路。前面的实验已证实空气和固体能传播声音,所以,现在只需根据人耳最终是否能一直听到音箱的声音,即可判断水是否具备传播声音的能力。)
5.学生实验。
6.小结: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板书:音箱--黏土、密封袋(√)--水(√)--空气(√)--耳朵)
7.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吗?
8.如何知道声音能否在其他液体中传播呢?
通过往水里加入酒精、牛奶等液体或食盐、白糖等可溶性固体使之变成相应的溶液,可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
(板书:液体能传播声音)
(四)活动四:声音的传播形式
1.播放视频:昆特管
师:在刚刚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驻波现象,这真的太神奇了,大家想看看自己的声波吗?那就和老师一起来做个简易昆特管吧。
2.视频出示制作方法:首先准备一个试管,在里面加入细小的泡沫球,然后用一层保鲜膜封住。这样,简单的昆特管就做好了。大家快去试试效果吧!
3.学生制作并使用昆特管。
4.师:大家在操作昆特管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交流。
(1.发声要有技巧才能产生“波”的效果。2.声音越响,波越大。)
三、研讨
1.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
(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古代打仗的士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情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这是为什么呢?
(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快)
(板书: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四、拓展:“土电话”
1.出示土电话图片及注意事项。
2.学生组内玩土电话。
3.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教师出示超长土电话,一个学生拿一头站在讲台,另一个学生正好在教室最后面拿另一头,看看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我们的土电话是否还有效呢?
4.课后作业:制作土电话,比一比谁的电话传声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气体能传播声音 音箱--(空气√)--耳朵
固体能传播声音 音箱--黏土(√)--空气(√)--耳朵
液体能传播声音 音箱--黏土、密封袋(√)--水(√)--空气(√)--耳朵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