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4 21: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2.学完了《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后,某同学作了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笔记,正确的是(  )
A.长安——今新疆——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中亚、西亚
3.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5.2017年5月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峰会在北京举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6.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7.2017年的春晚分会场分别设在了西安、泉州、广州等地。“一带一路”再一次引起热议。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论结合的论证,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秦始皇开凿灵渠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文明的交融更密切
D 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A.A B.B C.C D.D
8.2017年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黄金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往纵深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合作将更加密切。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是(  )
A.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B.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宋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9. 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张謇
10.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2.“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13、在九年级的一节外语课上,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如下图)。据此你认为该图片的核心内容是(  )
A.丝绸之路 B.张骞通西域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郑和下西洋
14.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微信联系紧密。如果古代也用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朋友圈中,下列哪个人物最有可能出现(  )
A.商鞅 B.李冰
C.张骞 D.孙权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16.古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霍去病
17、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8.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19.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都护的设置
20.右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21、“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二、非选择题
22.丝绸之路的开辟及作用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后汉书》下列问题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请根据上面材料,阅读教材P62~P65,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后汉书》记载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三中所讲的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并举例加以说明。
(5).这条通道开通,西汉政府具体怎样对通道一带进行管理?有何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1)材料一中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 “佳种” 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几种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
(3)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1-5DCABC 6-10CCBAB 11-15DBACC 16-21CDADAD
(1) 张骞通西域。 (2) 丝绸之路。 (3)长安;欧洲大秦(罗马帝国)。
(4) 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西域的核桃、石榴、葡萄、良马、舞蹈等物产传入中原,又如,中原的铁器、漆器等物产传到西域。
(5)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理。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23.(1)材料一中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 “佳种” 指的是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葡萄、石榴、苜蓿、核桃等。
(3)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的物种、文化等传入中原,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也传播到西域。
 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西域都护的设立奠定了基础,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③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