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无不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这体现了( )
A. 人民利益得到实现 B. 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政治建设的民主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
A.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C.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七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上述材料旨在( )
A. 论证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B. 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
C. 体现抗美援朝的重要性 D. 强调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4.如图所示的行动中有一位16岁的志愿军小战士周全弟,卧雪三日冻掉四肢却仍盼冲锋杀敌的英雄事迹。这一举动诠释了志愿军战士的( )
A.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 执政为民勤政精神
D. 艰苦创业奉献精神
5.如图所示数据的出现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胜利 D.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6.陈云提出了编制五年计划要正确规划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使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国力相适应 既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思想。这说明“一五”计划的编制( )
A. 关注改善民生 B. 结合中国实际 C. 适应全球经济 D. 奠定工业基础
7.如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油画。这一年,人民的选举( )
A. 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 为合理制定一五计划提供了保障
C. 为召开中共八大创造了条件
D. 成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基础
8.“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存在着要求过急、追求速度等问题;同样在手工业合作化高潮以后出现了形式过于单一的现象;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存在步子太快、商业网点太多、零售点太少的毛病。”从上述内容中得到的具体反思应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要发扬主人翁精神 B. 社会主义改造以提高生产力为主
C. 借鉴别国经验有助于合作化运动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应从实际出发
9.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0.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继续保持联盟。这种历史背景加上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行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表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A. 考虑了历史情况和现实需要 B. 照搬了苏联的相关政策
C. 遵循了自愿互利的改造原则 D.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1.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此后的几年,国民经济调整稳步推进。材料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 改天换地的土地改革
C. 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D.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
12.面对兰考“三害”,他秉持“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迎难而上,为党员干部树立起廉洁标杆。“他”指的是( )
A. 黄继光 B. 焦裕禄 C. 雷锋 D. 王进喜
13.“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党的领导层意识到必须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以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上材料表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 发生背景 B. 召开过程 C. 主要议程 D. 社会影响
14.如图知识结构图中“?”处应填入( )
A. 经济建设 B. 巩固政权 C. 国家统一 D. 强化国防
15.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 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 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写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_____为标志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_____”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以下示意图的合适名称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果显著 B. 改革开放40多载的辉煌成就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特点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发展
18.新中国成立时,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材料说明( )
A.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 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得到保护 D. 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1997年,香港人均GDP为19.20万港元,2021年香港人均GDP为38.71万港元,商品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30710亿港元增长至2021年的102684亿港元,增长234.4%。这些变化说明( )
A.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 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C. 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D.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20.阅读如图可知( )
A. 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 B. 海峡两岸交流趋于频繁
C. 两岸经济有很强互补性 D.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21.如图是某同学在“感受伟大新中国75华诞”活动时收集的图片,这一内容可以列入到( )
A. 经济建设领域 B. 外交成就领域 C. 国防建设领域 D. “双百”方针领域
2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 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 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23.22年博弈印证:正义终将冲破阻挠,当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昂首入席,联合国才真正完整。这不仅是政权的胜利,更是文明向前的铁证。材料评述的是( )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曾经在南非乘坐公交车有一种歧视有色人种的规定:白人坐在前排,有色人种坐在后排。而在某年的10月23日,一位上车的中国人被白人司机喊住了,让他坐在前排,并且说:“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某年”应是( )
A. 1964年 B. 1966年 C. 1967年 D. 1970年
25.沈怀德是一位普通农民。从1981年开始他坚持每天记账。41年的时间里,他记录了41本家庭小账本。从最初记账时家庭负债25元,到现在拥有两栋平房,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B.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 城市改革持续性推进 D. 互联网和通讯手段的先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一五”期间,国家共计在石家庄投资4.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亿元,除了兴建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淀粉厂和石家庄热电厂三项“156项工程”,以及大型纺织联合企业(国棉一、二、三、四厂和印染厂)外,又陆续兴建了农药厂、农机具机械厂、汽车修理厂等7个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纺织、机械、化工四大工业门类。
——摘编自《河北石家庄:“156项工程”与石家庄的飞跃》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初期,石家庄率先迈出了城市改革的步伐。先后涌现出了被称为“马承包”的马胜利、“张联合”的张兴让等一大批全国、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极大地挖潜和激活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活力。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工业企业改革领域加速向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摘编自石家庄市委研究室《解说石家庄》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一五”期间石家庄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的有利条件。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家庄市的城市改革的意义。
(3) 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策制定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这种制度,不同于农业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经济,它没有否定合作化以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是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这种制度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见效之快,是人们没有预想到的。许多地方一年就见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材料一、二所示史实分别与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农村政策调整有关?
(2)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农村政策调整的相似之处。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邓小平说:“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寥寥数语,揭示了邓小平科技创新思想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即发展高科技,实现科技创新,是为了国计民生,为人民谋利益。“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将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民的幸福高兴联系起来,这是最本质的联系。
——摘编自宇文利《邓小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 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我国进行科技创新的目的。
(2) 据材料二,概括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邓小平和习近平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的相同作用。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职工没有被吓倒,通过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坚定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大庆石油职工胸怀全局,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庆石油职工提出:“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并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主义气概,苦战3年就拿下了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贫油帽子。大庆石油会战,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锻炼了一支铁人式的石油职工队伍,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的大庆精神。
——摘自《精神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材料二: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摘自《致敬航天梦 |载人航天精神:筑梦太空的力量之源》
(1)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大庆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相关的成就属于哪一领域。
(2) 据材料一、二,概括相关成就展现出的共同时代主题。
(3) 请从材料一、二所述民族精神相关成就领域中各选择一个人物,并结合其言论和事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有利条件: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对石家庄进行大规模工业投资,为工业体系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156项工程”在石家庄的落地,带来了先进的工业项目和技术,推动了相关工业门类的发展;石家庄自身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有利于各类企业的兴建与工业体系的形成。
【小题2】意义:极大地挖掘和激活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速了工业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全国城市改革提供了先进典型和经验借鉴,推动了全国城市改革的进程。
【小题3】认识:国家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政策制定要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政策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7.【答案】【小题1】材料一:农业合作化运动;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题2】①目的上: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效果上: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③本质上: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小题3】①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③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④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等
28.【答案】【小题1】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小题2】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
【小题3】引领方向
29.【答案】【小题1】工业领域;科技领域。
【小题2】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
【小题3】观点:英雄人物勇担时代责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论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等石油工人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以他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杨利伟凭借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誉。综上所述,这些英雄人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并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