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景题】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一~四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考向情景题】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一~四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4 23:44:4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版 九上 历史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历史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九上历史第1-4单元测试卷
范围:第1-4单元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图片所示的遗址或文物均出自古代埃及。据此可知,
古代埃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字塔
象形文字
狮身人面像
A. 农业经济发达 B. 建筑技术高超
C. 文明成就辉煌 D. 雕刻艺术完美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
(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
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在尘世能成为婆罗门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刹帝利也有自己的本分
职业,那就是执掌政权,充当战士;吠舍组成稳定的中产阶级,是社
会的支柱;至于首陀罗,他们的义务是服从。”材料描述的是( )
A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中国的分封制度
C. 西欧的庄园制度 D.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
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雅典公民“参与政
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主要体现在( )
A
A.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 B. 政权机构的分权施政
C. 人人平等和终身任职 D. 全体居民的直接民主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
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
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
D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
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
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
C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
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
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
A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
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9.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
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 )
B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10.“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
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
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C
A. 保守性 B. 残酷性 C. 进步性 D. 滞后性
11.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
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
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
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
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C
A. 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人类的早期文明】(8分)
材料一:世界文明史凡六千年,先后出现了四波文明兴起浪潮。第一
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农
业文明诞生,主要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
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美洲的印第安诸文明。亚非这四大原生型文
明都是因农业扩展到河谷地带,为解决农作物灌溉以及退潮后土地和
水源再分配诸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进而上升到国家形态。
——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材料二:我们会注意到,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河这些有水的地
方。中东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
文明在尼罗河沿岸,中国文明在黄河与长江,印度文明在恒河。这是
因为这些地方的环境宜居,动植物丰富,气候湿润而温暖,适于没有
能力向大自然恶劣环境挑战的人类生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文明的特点。(2分)
[答案] ①原生型文明;②诞生时间早;③数量多,范围广;④多诞生
于大河地区;⑤多是因为农业发展而产生。(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
河这些有水的地方”的原因。(4分)
[答案] ①这些地方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每点2分,
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的影响。(2分)
[答案]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14.【封建时期的西欧】(9分)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世纪 基督教诞生
4世纪末 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5世纪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8世纪 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势力也越来越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洛维为取得教会的支持所采
取的措施。简述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的原因。(4分)
[答案] 措施:①信仰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将原
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答出一点即可,2分)
原因:统治者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颁
布“什一税”等。(2分)
材料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
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
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形成的封建制度的
特点。(2分)
[答案] ①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②权利、义务交织在
一起;③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答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三: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派别)在经济上占据
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
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归纳基督教在欧洲中世
纪时期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地位:①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②政治上,
教会权力与王权相抗衡;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处于垄断地位。
(答出两点即可,2分)
作用:维护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稳定。(1分)
15.【中世纪的城市】(9分)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
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
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当市民们获得权力
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从国王那里获取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组
成单独的小自治市,享有自治体的权利。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0、11世纪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自由的空气为大学的兴起提供
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城市是学术文化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
生地。雅克·勒戈夫指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
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
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们在实现劳动分工的城市
里安家落户。”
——摘编自姜守明主编《全球视野下的区域与国别史研究》
材料三:城市(city)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词都源自拉丁语
“civis”,说明城市与文明有同源关系和亲缘关系。……我们知道,城
市一方面是文明的结晶,是社会各种最先进要素、文明元素的聚集地,
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也主要体现在城市,至少是最先体现在城市。另一
方面,城市往往又是领导社会潮流、感受社会新鲜风气的前导站,更
是社会前进的引领者。特色鲜明的中世纪欧洲城市尤其是这样。
——摘编自刘景华《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 ①社会安定,人口增长;②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③王权与市民的联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3分)
[答案] 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或推动大学的
兴起);③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每点1分,共3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世纪城市和文明的理解。(2分)
[答案] ①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孕育了欧洲的文明;②文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集中体现于城市之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时代的印记】(10分)
我们通过历史遗迹和历史雕塑,往往能感知历史。下面四幅图分
别是不同地区的历史遗迹或雕塑,折射出一定的历史信息。
图一 印度佛塔
遗址
图二 亚历山大
雕像
图三 洛阳龙门
石窟
图四 西亚希腊
化建筑遗址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其中两张图片,提炼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观点: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论述: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
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敦煌莫高窟、龙
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艺术,深受佛教影响。
综上可知,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0分)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
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1-4单元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图片所示的遗址或文物均出自古代埃及。据此可知, 古代埃及( C )
金字塔 象形文字 狮身人面像
A. 农业经济发达 B. 建筑技术高超
C. 文明成就辉煌 D. 雕刻艺术完美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
(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 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 )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在尘世能成为婆罗门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刹帝利也有自己的本分职业,那就是执掌政权,充当战士;吠舍组成稳定的中产阶级,是社 会的支柱;至于首陀罗,他们的义务是服从。”材料描述的是( A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中国的分封制度
C. 西欧的庄园制度 D.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雅典公民“参与政 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主要体现在( A )
A.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 B. 政权机构的分权施政
C. 人人平等和终身任职 D. 全体居民的直接民主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 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 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D )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 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C )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 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 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A )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 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A )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9. 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B )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10.“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 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 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C )
A. 保守性 B. 残酷性 C. 进步性 D. 滞后性
11.646年, 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 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 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A )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 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 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C )
A. 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人类的早期文明】(8分)
材料一:世界文明史凡六千年,先后出现了四波文明兴起浪潮。第一 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农 业文明诞生,主要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 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美洲的印第安诸文明。亚非这四大原生型文 明都是因农业扩展到河谷地带,为解决农作物灌溉以及退潮后土地和 水源再分配诸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进而上升到国家形态。
——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材料二:我们会注意到,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河这些有水的地 方。中东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 文明在尼罗河沿岸,中国文明在黄河与长江,印度文明在恒河。这是 因为这些地方的环境宜居,动植物丰富,气候湿润而温暖,适于没有 能力向大自然恶劣环境挑战的人类生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文明的特点。(2分)
[答案] ①原生型文明;②诞生时间早;③数量多,范围广;④多诞生 于大河地区;⑤多是因为农业发展而产生。(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 河这些有水的地方”的原因。(4分)
[答案] ①这些地方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每点2分, 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的影响。(2分)
[答案]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14.【封建时期的西欧】(9分)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世纪 基督教诞生
4世纪末 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5世纪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8世纪 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势力也越来越大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洛维为取得教会的支持所采 取的措施。简述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的原因。(4分)
[答案] 措施:①信仰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将原 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答出一点即可,2分)
原因:统治者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颁 布“什一税”等。(2分)
材料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 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 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形成的封建制度的 特点。(2分)
[答案] ①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②权利、义务交织在 一起;③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答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三: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派别)在经济上占据 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 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归纳基督教在欧洲中世 纪时期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地位:①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②政治上, 教会权力与王权相抗衡;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处于垄断地位。
(答出两点即可,2分)
作用:维护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稳定。(1分)
15.【中世纪的城市】(9分)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 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 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当市民们获得权力 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从国王那里获取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组 成单独的小自治市,享有自治体的权利。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0 、11世纪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自由的空气为大学的兴起提供 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城市是学术文化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 生地。雅克·勒戈夫指出:“在西方国家,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 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 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们在实现劳动分工的城市 里安家落户。”
——摘编自姜守明主编《全球视野下的区域与国别史研究》
材料三:城市(city)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词都源 自拉丁语 “civis” ,说明城市与文明有同源关系和亲缘关系。 ……我们知道,城 市一方面是文明的结晶,是社会各种最先进要素、文明元素的聚集地, 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也主要体现在城市,至少是最先体现在城市。另一 方面,城市往往又是领导社会潮流、感受社会新鲜风气的前导站,更 是社会前进的引领者。特色鲜明的中世纪欧洲城市尤其是这样。
——摘编自刘景华《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 ①社会安定,人口增长;②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③王权与市民的联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3分)
[答案] 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或推动大学的 兴起);③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每点1分,共3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世纪城市和文明的理解。(2分)
[答案] ①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孕育了欧洲的文明;②文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集中体现于城市之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时代的印记】(10分)
我们通过历史遗迹和历史雕塑,往往能感知历史。下面四幅图分 别是不同地区的历史遗迹或雕塑,折射出一定的历史信息。
图一 印度佛塔遗址图二亚历山大雕像
图三 洛阳龙门石窟 图四 西亚希腊化建筑遗址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其中两张图片,提炼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观点: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论述: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 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敦煌莫高窟、龙 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艺术,深受佛教影响。
综上可知,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景题】
九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第1-4单元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图片所示的遗址或文物均出自古代埃及。据此可知, 古代埃及( C )
金字塔 象形文字 狮身人面像
A. 农业经济发达 B. 建筑技术高超
C. 文明成就辉煌 D. 雕刻艺术完美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
(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
(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这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 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 )
A. 古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有关
C.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古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在尘世能成为婆罗门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刹帝利也有自己的本分职业,那就是执掌政权,充当战士;吠舍组成稳定的中产阶级,是社 会的支柱;至于首陀罗,他们的义务是服从。”材料描述的是( A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中国的分封制度
C. 西欧的庄园制度 D.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雅典公民“参与政 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主要体现在( A )
A.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 B. 政权机构的分权施政
C. 人人平等和终身任职 D. 全体居民的直接民主
5.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 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 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D )
A. 施行专制政治 B. 关注建筑技艺
C. 发展小农经济 D. 重视人的发展
6.克洛维曾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 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把这块地方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辖之下。”这表明( C )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阿里乌斯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7.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 益相联系,而且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 系。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的关系( A )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严格等级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8.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 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A )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
B.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任意奴役佃户
C.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D. 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9. 中世纪一些著名的大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学生前来学习,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这既扩大了当地城市的影响,又为当地的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主要说明中世纪大学( B )
A. 培养了大量人才 B.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C. 受基督教会影响 D. 获得了自治地位
10.“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 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 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C )
A. 保守性 B. 残酷性 C. 进步性 D. 滞后性
11.646年, 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 主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 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A )
A.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2.“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 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 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 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C )
A. 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B.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D.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人类的早期文明】(8分)
材料一:世界文明史凡六千年,先后出现了四波文明兴起浪潮。第一 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农 业文明诞生,主要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 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美洲的印第安诸文明。亚非这四大原生型文 明都是因农业扩展到河谷地带,为解决农作物灌溉以及退潮后土地和 水源再分配诸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进而上升到国家形态。
——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材料二:我们会注意到,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河这些有水的地 方。中东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 文明在尼罗河沿岸,中国文明在黄河与长江,印度文明在恒河。这是 因为这些地方的环境宜居,动植物丰富,气候湿润而温暖,适于没有 能力向大自然恶劣环境挑战的人类生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文明的特点。(2分)
[答案] ①原生型文明;②诞生时间早;③数量多,范围广;④多诞生 于大河地区;⑤多是因为农业发展而产生。(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的早期文明都在大江大 河这些有水的地方”的原因。(4分)
[答案] ①这些地方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每点2分, 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的影响。(2分)
[答案]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
14.【封建时期的西欧】(9分)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世纪 基督教诞生
4世纪末 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5世纪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8世纪 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势力也越来越大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洛维为取得教会的支持所采 取的措施。简述查理统治时期,教会变得富有的原因。(4分)
[答案] 措施:①信仰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将原 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答出一点即可,2分)
原因:统治者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颁 布“什一税”等。(2分)
材料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 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 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形成的封建制度的 特点。(2分)
[答案] ①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②权利、义务交织在 一起;③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答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三: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派别)在经济上占据 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 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归纳基督教在欧洲中世 纪时期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地位:①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②政治上, 教会权力与王权相抗衡;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处于垄断地位。
(答出两点即可,2分)
作用:维护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稳定。(1分)
15.【中世纪的城市】(9分)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 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 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当市民们获得权力 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从国王那里获取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组 成单独的小自治市,享有自治体的权利。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0 、11世纪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自由的空气为大学的兴起提供 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城市是学术文化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 生地。雅克·勒戈夫指出:“在西方国家,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 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 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们在实现劳动分工的城市 里安家落户。”
——摘编自姜守明主编《全球视野下的区域与国别史研究》
材料三:城市(city)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词都源 自拉丁语 “civis” ,说明城市与文明有同源关系和亲缘关系。 ……我们知道,城 市一方面是文明的结晶,是社会各种最先进要素、文明元素的聚集地, 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也主要体现在城市,至少是最先体现在城市。另一 方面,城市往往又是领导社会潮流、感受社会新鲜风气的前导站,更 是社会前进的引领者。特色鲜明的中世纪欧洲城市尤其是这样。
——摘编自刘景华《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 ①社会安定,人口增长;②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③王权与市民的联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3分)
[答案] 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或推动大学的 兴起);③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每点1分,共3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世纪城市和文明的理解。(2分)
[答案] ①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孕育了欧洲的文明;②文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集中体现于城市之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时代的印记】(10分)
我们通过历史遗迹和历史雕塑,往往能感知历史。下面四幅图分 别是不同地区的历史遗迹或雕塑,折射出一定的历史信息。
图一 印度佛塔遗址图二亚历山大雕像
图三 洛阳龙门石窟 图四 西亚希腊化建筑遗址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其中两张图片,提炼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观点: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论述: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 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敦煌莫高窟、龙 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艺术,深受佛教影响。
综上可知,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