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人多地少
1.中国陆地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_________”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960万
3
人多地少
二、类型齐全
2.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土地类型。______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小,______和______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面积相对较大。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例如分布在______、
________的干旱荒漠,以及____________上的高寒荒漠等。
耕地
林地
草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新疆
内蒙古
青藏高原
三、区域差异明显
4.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
表3-2-1
土地资源 主要分布区域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以及低缓______地区
林地 ______、______的边远山区,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和次生林
草地 北部、西部______地区
平原
盆地
丘陵
东北
西南
东南
内陆
5.中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表3-2-2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地区 东部季风区 西部内陆地区
土地资源 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 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水田
旱地
草地
荒漠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自主探究
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保护耕地尤为重要。读中国近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图3-2-1),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
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趋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主要原因: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后备耕地不足,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破坏耕地的现象严重。
(2)《2023年中国自然公报》显示,全国耕地总量连续净增加。这得益于我国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分析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保护耕地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邵阳)图3-2-2为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图中直接反映出我国( )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
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全国主要地类数据(如表3-2-3所示)。据此,完成2~4题。
表3-2-3
2.本次公布的全国主要地类数据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园地 C.林地 D.草地
土地 利用 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田 旱地 水浇地 面积/ 万亩 47 087 96 532 48 172 30 257 426 188 396 795 35 203 52 959 14 329 54 431
C
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线以北 B.秦岭—淮河线以南
C.西北内陆地区 D.青藏高原
4.下列关于本次全国主要地类数据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农业用地类型多样
C.耕地面积较少
D.难以利用土地已被开发为可利用土地
A
D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3-2-3),完成5~6题。
5.图中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草地,④林地
D.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6.与图中①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1月0 ℃等温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了2022年的24.02%,并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据此读中国林地分布示意图(图3-2-4),完成7~8题。
7.(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中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 ②西南 ③西北 ④东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下列
做法切实可行的是( )
A.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B.平原地区一律栽树
C.大量进口木材 D.严禁采伐森林
D
A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此读中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表(表3-2-4),完成9~10题。
表3-2-4
9.表中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有( )
①洪涝等自然灾害对耕地的损毁 ②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政策的实施 ③中国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均衡 ④城市、交通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年份 2016年 2019年 2022年
耕地面积/亿亩 20.24 19.18 19.14
粮食产量/万吨 61 624 66 384 68 653
B
10.(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为持续稳定提高中国粮食的总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积极培育并推广粮食高产品种 ②不断增加中国粮食进口的数量 ③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质量 ④不断完善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不仅解决了全省9 0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外调原粮及加工制品约3 000万吨。但近些年,省内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均种粮收入较低,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在耕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材料二 河南省地形示意图(图3-2-5)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图3-2-6)。
(1)说出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的特征。(6分)
①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西部地区耕地少;②水田主要分布在淮河和黄河流域;③旱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
(2)列举河南省耕地面临的问题。(4分)
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
(3)分析河南省土地资源分布的成因。(4分)
西部是太行山脉,导致林地集中在西部;淮河流经河南省,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耕地上兼具水田和旱地。
(4)为河南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①进一步完善土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管理;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③高效用地,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
素养强化
2021年 8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公布。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园地3亿亩,林地42.6亿亩,草地39.68亿亩,湿地3.5亿亩,建设用地6.13亿亩。数据还显示,10 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增加了2.6亿亩。与前两次全国国土调查不同的是,“三调”将“湿地”调整为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级地类,将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分类中分别归属于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等7个二级地类归入“湿地”一级地类。
查阅资料,思考为何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
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林地、草地、水域等有很大不同,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湿地资源和提高公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