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B1U Reading for Writing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英语 年级 高一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建议信的结构组成: 日期、问候语、正文、结尾、签名;掌握文中有用的写作表达,如 “You wrote that...”“I recommend that...” 等;理解文本中各句子的功能和内容。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类似的建议信文本结构,并且能够模仿文中的结构和表达写一封建议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朋友的生活状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给朋友提供建议,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建议信的结构组成; (2)掌握文中关键的写作表达并能进行运用; (3)分析文本中各部分内容及句子功能。 2.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并运用 “empathy(共情)” 等概念分析文本句子功能; (2)能够独立、流畅地写出结构完整、表达恰当的建议信。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基础写作能力,但对于英语文体(如建议信)的结构和特定功能表达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文本内容,但在分析句子功能、提炼文本结构以及运用所学进行创作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同时,学生对朋友间的交往话题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文本中关于朋友沉迷网络需要建议的情境,也能为他们的写作提供素材。
教学准备 教材与资料:准备好包含该建议信文本及相关分析的课件;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以便清晰呈现文本、问题和分析内容,辅助教学讲解; 预习任务: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件中的文本,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课堂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
导入 教师展示生活中朋友间因一些问题需要建议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进而引出 “建议信” 这一文体。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主题。
文本结构分析 展示课件中建议信的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组成,即日期(Date)、问候语(Greeting)、正文(Body)、结尾(Close)、签名(Signature),并回答相关问题。 帮助学生明确建议信的基本结构,为后续分析文本和写作打下基础。
句子功能与内容分析 逐句分析课件中文本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句子能获取的信息、功能等,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深入剖析文本,让学生理解文本中句子的作用和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Group Discussion” 环节要求学生从逐句的层面分析文本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向讲解文本结构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性,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入理解文本的逻辑与架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学习尝试。
有用写作表达识别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识别有用的写作表达,如 “You wrote that...”“I recommend that...” 等,并总结这些表达的用法。 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语言支持。
作业设计 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to 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to one of the teenagers below (on page 19). 设计意图: 巩固课堂所学的建议信写作知识,包括文本结构、句子功能与有用表达等,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 确保学生掌握建议信的规范格式与核心写作技巧,使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全面了解学生对建议信写作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和学生改进提供依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 (1)内容架构清晰:从信件类型判断、结构拆解,到逐句文本分析、文本结构梳理,再到实用表达提炼和作业布置,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让学生系统学习建议信的相关知识。 (2)互动性有体现: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句子层面分析文本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 (3)注重知识迁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建议信,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写作结合,利于巩固知识并提升写作技能。 2. 不足与改进方向 (1)学生主体地位待加强:在文本分析等环节,虽有提问,但更多是教师引导下的 “填空式” 分析,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不足。后续可设计更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学情适配需优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文本分析中的部分问题可能有难度,课堂上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指导不够。今后可提前预设分层问题,或在小组讨论时合理分组,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发展。 (3)课堂趣味性可提升:教学过程偏严肃、学术化,缺乏生动的教学形式。可引入多媒体资源,如相关主题的短视频,或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写信与收信场景,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