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5 11: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朝代)文学家,“   ”之一。
(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   和宋代的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饮少辄醉( )  林霏开( )  岩穴暝( ) 伛偻提携( )蔚然( ) 野蔌( ) 颓然( ) 觥筹(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解释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野芳发而幽香( )
(5)佳木秀而繁阴( )
(6)泉香而酒洌( )
(7)觥筹交错( )( )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乐
(2)秀
(3)归
(4)谓
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香
(2)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 
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4)非丝非竹
古义:  今义:像线一样的东西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词用作状语,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用作状语,   )
(3)山水之乐(名词用作动词,   )
(4)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   )
(5)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   )
(6)太守之乐其乐也(名词的意动用法,   )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酒”文化中,“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B.“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籍贯式、表字式。
9.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根据课文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倭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佳木秀而繁阴 ( )
(3)负者歌于途 ( )
(4)树林阴翳 ( )
12.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此图依文意勾画,非实际地图)
13.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14.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各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荷花荡在葑门①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刀②小艇,顾觅一空。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③岸上者。舟中丽人,皆时装淡服,摩肩簇舄④,汗透重纱如雨。(节选自袁宏道《荷花荡》)
【注释】①葑(fēng)门:在苏州市郊。②渔刀:一种小船,形如刀。③蚁旋:像蚂蚁一样来回走动,表着急之状。④舄(xì):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 伛偻:鞠躬,恭敬的样子。
B.觥筹交错 觥筹:酒杯和酒筹。
C.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这里形容醉态。
D.树林阴翳 阴翳:枝叶茂密成荫。
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语段甲是怎样写“四时”之景的?
18、语段甲的第二段和语段乙都描写出游的场面,这两个场面各自突出特点是什么?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四年四月,兀术①入寇,回至镇江。韩世忠②已提兵驻扬子江焦山以邀③之。时敌众数万,世忠战士才八千。敌遣使与世忠约日会战。
世忠募海船百余艘,进泊金山下。仍植一旗,书姓名表其上。预命工锻铁相联为长绠④,贯一大钩,遍授诸军之强健者。平旦⑤,敌拥千舟噪而前。比合战,世忠分海船为两道出其背。每缒⑥一绠则曳一舟而入。敌不得渡,复遣使愿还所掠及献马五千。
江之南北两岸皆敌众,而世忠据中流与之相持。敌以轻舸绝⑦江而遁。世忠曰:“穷寇勿追。”先是,世忠视镇江形势无如龙王庙者,敌来必登此望我虚实,因遣将苏德⑧以二百卒伏庙中,又遣三百卒伏江岸,遣人于中望之,戒曰:“闻江中鼓声,岸下人先入,庙中人继出。”数日敌至,果有五骑趋龙王庙。庙中之伏闻鼓声而出,五骑者振策以驰,仅得其二。有人红袍白马既坠而跳驰得脱。诘二人者,云:“即兀术也。”是举也,俘获杀伤甚众,敌所遗辎重⑨山积,又获龙虎大王舟千余艘。
(节选自《嘉定镇江志》,[宋]庐宪撰,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有删减)
[注释]①兀术:金兀术,金军将领。②韩世忠:南宋著名将领。③邀:拦击。④绠:绳子。⑤平旦:清晨。⑥缒:系上绳子放下去。⑦绝:横渡。⑧苏德:人名。⑨辎重:部队携带的物资。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仍植一旗:______
(2)比合战:______
(3)五骑者振策以驰:______
(4)敌所遗辎重山积:______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敌遣使与世忠约日会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红袍白马既坠而跳驰得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表现韩世忠将军的“智”与“勇”,其中①______、______等事件展现他军事上的智慧,而文中②“______”一句表明敌众我寡,但世忠依然“邀之”,则体现了他的勇气。此外,还通过描述③______,从侧面烘托其英雄形象。
答案
1、(1)欧阳修 北宋 唐宋八大家 (2)韩愈、柳宗元 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zhé fēi mínɡ yǔ lǚ wèi sù tuí ɡōnɡ 3.C 4.(1)曲折、回环 (2)居高面下 (3)意趣,情趣 (4)花 (5)茂盛 (6)清 (7)酒杯 酒筹 5.(1)乐趣 以……为快乐 (2)秀丽 茂盛 (3)聚龙 回来 (4)为 是 命名 6.(1)花 (2)文中指投壶 (3)意趣,情趣 (4)弦乐器 7.(1)顺着山路 (2)像鸟张开翅膀 (3)欣赏山水 (4)命名 (5)取别号 (6)以……为快乐 8.B 9.(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10.(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1)意趣,情趣 (2)茂盛 (3)道路或路途 (4)遮盖或遮蔽
12.(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
(2)蔚然深秀
13.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
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
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
14.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15、A
16、人们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乐啊。
17、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四时的典型景物,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精练的语言来写四时之景。
18、语段甲:乐。语段乙:盛。“乐”体现在:滁人游的悠闲、太守宴上众宾客的欢乐、太守的醉态(意思对即可)。“盛”体现在:游船之多、租不到船的人的焦急、舟中丽人的拥挤(意思对即可)。
19.(1)竖立(2)等到(3)马鞭(4)像山一样
20(1)敌军派遣使者与韩世忠约定会战的日期。
(2)有一个穿着红袍骑着白马的人,坠落后又跳上马飞奔,得以逃脱。
21.①江上阻敌(或“分兵包抄”,或“铁钩拖地”)龙王庙设伏
②时敌众数万,世忠战士才八千③敌军主动赔偿(或“粮担逃跑”,或“敌人留下大量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