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的农业 知识梳理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八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中国的农业 知识梳理课件(共44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八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5 12: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课程标准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__________地发展农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2.目前,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土地
气候

因地制宜
谷物
肉类
籽棉
油菜籽
茶叶
水果
3.新型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诸如______农业、
______农业、______农业等。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____________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________逐步普及,使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创汇
观光
绿色
科学技术
机械化
自主探究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位于大别山腹地,森林茂密,距县城约9千米,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该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南风和东北风。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因地制宜,主要种植桑树、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很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业。
(1)简述该村粮食作物种植很少的自然原因。
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2)简述该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①生态环境良好,对城市居民有吸引力;②距离县城较近,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交通便利;③种植桑树、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可以开发采摘、品尝等体验活动。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据此读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产值构成变化图(图4-1-1),完成1~4题。
1.40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
A.各部门产值比重均增加
B.渔业产值比重增加最小
C.农业产值结构更加单一
D.农业产值结构更加协调
D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取得的成就有( )
①畜牧业产值比重增加,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②林业产值比重增加,生态功能逐渐增强 ③种植业产值比重增加,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④渔业产值比重增加,保障国民基本供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3.下列措施有利于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有( )
①走科技兴农道路 ②推广低碳、绿色、生态农业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④扩大土地开垦和农业种植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是在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把饲料生产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的模式。“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推广促进了____的发展。( )
A.渔业
B.林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
C
(2023·广东省)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转变发展理念,由单一林业向“林药、林蜂、林菌、林鸡”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据此,完成5~6题。
5.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理念转变
6.森林“粮库”的优势有( )
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 ③扩大林地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C
7.随着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农业技术快速普及与应用,中国农业已经初步实现了“耕、种、收”三个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十大新装备之一。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植保无人机( )
①生产效率高 ②资金投入少 ③受天气影响小 ④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2023·广东省)陕西省千阳县生态环境良好,其矮砧苹果的苗木培育技术国内领先,生产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优良、安全性高。2022年,矮砧苹果搭乘货运飞船进入“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美味食品。据此,完成8~10题。
8.千阳县矮砧苹果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美味食品的主要原因是( )
A.包装精致 B.储存容易
C.品质优良 D.外表美观
C
9.先进的苗木培有技术在千阳县矮砧苹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产品销量 B.扩大种植面积
C.促进品种改良 D.拓宽销售渠道
10.千阳县发展苹果产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 )
①带动经济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农民收入 ④扩大土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海水稻”又称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够在一定盐(碱)度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海水稻适应能力强,不仅抗盐碱,还抗风、抗涝、抗病虫害。
材料二 盘锦市有大面积的盐碱地。2019年,“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落户盘锦。2020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团队6‰耐盐碱水稻筛选种植获得成功,并进行了“稻—蟹”结合试验,为在我国北方广阔的盐碱土地上推广海水稻种植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盘锦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4-1-2)。
(1)说出盘锦市把盐碱地变良田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及“稻田养蟹”“稻蟹共生”属于的农业类型。(4分)
因素:科技(或人才)。
农业类型:生态农业。
(2)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盘锦市种植海水稻的有利条件。(6分)
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位于辽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源充足;③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资源,可种植海水稻的范围广。
(3)简述在我国北方盐碱地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意义。(4分)
①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②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耕地面积;③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4)说出为提高海水稻产量可采取的措施。(6分)
①扩大海水稻的种植面积;②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海水稻品种;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控病虫害;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素养强化
广东省因地制宜推进“渔稻模式”,藏粮于水。这种模式通过水下养殖、水上种稻(如图4-1-3所示),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在维持鱼塘养殖规模前提下,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目前,“渔稻模式”已在广州、东莞、肇庆
等地陆续进行试点试验,成效明显,但还
需要在降低建设成本、解决尾水排放、优
化养殖种植模式和品种、适应更多地区的
养殖环境等方面加强改进。
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相比,分析“渔稻模式”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城市试点试验的原因。
①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下游,河网密布,鱼塘众多,可供试点试验的水域多;②“渔稻模式”处于试验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和技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③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就地实施“渔稻模式”,有利于探索人口稠密区发展农业的模式;④有利于渔业转型升级,建设环保绿色产业。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一、主要农作物分布
1.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表4-1-1
农作物类型 集中产区
粮 食 作 物 水稻 ______
小麦 ______
玉米、豆类、薯类 相对分散
南方
北方
农作物类型 集中产区
经 济 作 物 油料作物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______产区,山东、河南两省则是______集中分布区
糖料作物 ______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______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纤维植物 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是重要产棉区
热带作物 ______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的______、______为主要产茶区
饮料作物 油菜
花生
甘蔗
甜菜
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新疆
华南
丘陵
山地
二、畜牧业分布
2.中国畜牧业的分布。
表4-1-2
分类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分布地区 西部、北部:内蒙古、______、______、青海 ____部、____部
主要畜种 马、羊、牛、骆驼等 鸡、鸭、鹅、猪等
新疆
西藏


自主探究
探究影响中国农业区和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1)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示意图(图4-1-4),中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大致以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该线以西、以北很多地方水草丰美,是以______业为主的地区;该线以东、以南受____季风影响显著,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______业。由此可知,影响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分布的因素是______。
400
畜牧

种植
降水
(2)读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4-1-5),影响中国东部农作物分布差异的因素是______。结合中国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完成表4-1-3。
表4-1-3
气候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粮食作物 ______ ______
糖料作物 ______ ______
油料作物 ______ ______
小麦
水稻
甜菜
甘蔗
花生
油菜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很大,有“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南米北面”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玉米、谷子 B.水稻、大豆
C.玉米、高粱 D.水稻、小麦
D
2.造成中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B
(2023·甘肃金昌)读中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图4-1-6),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均为水田,稻花飘香 ③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④皆为旱地,麦浪滚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4.西北棉花优势产区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水分热量充足
B.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C.耕地面积广阔,灌溉水源丰富
D.平原面积广阔,易于机械耕作
5.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发展条件是( )
A.城市密集,需求量大 B.土壤肥沃,产草量高
C.气候冷湿,牧草繁茂 D.海运便利,利于出口
B
A
读中国某牧区示意图(图4-1-7),完成6~7题。
6.图示牧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畜种多样 B.畜牧历史悠久
C.草场广阔 D.专业化程度高
7.(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从接近原
料方面考虑,该地宜发展( )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C
B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4-1-8),完成8~10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数字序号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甜菜;②—甘蔗;③—花生;
④—油菜
B.①—甜菜;②—花生;③—油菜;
④—甘蔗
C.①—花生;②—甜菜;③—甘蔗;
④—油菜
D.①—花生;②—油菜;③—甜菜;
④—甘蔗
B
9.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干旱、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10.根据分布特点,推测④农作物的习性是( )
A.好冷喜干 B.好暖喜干
C.好冷喜湿 D.好暖喜湿
A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某年中国不同地区春耕春播时间范围示意图(图4-1-9)和某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统计图(图4-1-10)。
材料二 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表4-1-4)。
表4-1-4
(1)简述中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月份 3月 4月 5月
气温/℃ 8.2 16.1 21.8
降水/毫米 15.3 27.4 46.6
时间变化规律:自南向北延迟。
主要影响因素:气候(或纬度位置)。
(2)简述甲地的春耕春播时间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早的原因。(4分)
①北部高峻的秦岭抵挡了寒冷气流南下;②盆地内部地势低,热量不易散失。
(3)济南春耕春播时易发生春旱,列举应对春旱的措施。(6分)
①种植耐旱的农作物;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③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4)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简要分析青海和西藏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①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冻土深厚;②植物稀疏,生长缓慢,土壤有机物质少,土壤贫瘠;③地处非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少。
素养强化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县的稻麦复种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剑川属于雨热同期、温凉同时的低纬度高海拔气候。这里的人们每年5—6月种水稻,10—11月收获后翻耕种大麦或小麦,次年5—6月收获后翻耕再种水稻,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能够减轻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养分循环,提高作物产量,是我国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1)剑川县水稻的种植季节是______________,小麦的种植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剑川县发展稻麦轮作的有利自然条件。
春季至秋季
秋季至次年夏季
①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海拔较高,冬季温凉少雨,适合小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