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5 11: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下列四个成语,其原意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百炼成钢 B. 莺歌燕舞 C. 滴水成冰 D. 走马观花
2.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
A. 闵恩泽 B. 范旭东 C. 张青莲 D. 侯德榜
3.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该目标达成的是(  )
A. 加速技术迭代,发展绿色能源 B. 实行垃圾分类,减少资源浪费
C.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方便日常生活,推广一次性筷子
4.下列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
A. 铁 B. 镁 C. 红磷 D. 硫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Al、He B. Hg、C60 C. NaCl、CuSO4 D. O2、H2
6.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还原氧化铜
B. 电解水实验
C. 稀释浓硫酸
D. 通过刻画比较黄铜与纯铜的硬度
7.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燃烧的气体与图2中C试管中气体成分相同
B. 图2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为2:1
C. 图2中电源A端是负极
D. 图1图2两个实验均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 置换反应都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9.河南博物院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陈列了玉柄铁剑等非常珍贵的文物。为防止铁、铜一类材质的文物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 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 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D. 用食盐水除去剑身的锈斑
10.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对物质进行鉴别。下列鉴别各物质所选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 O2和CO——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滴加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D. NaCl和NaOH——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18 6 64 12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2 50 X 48
A. X的值为0 B. 该反应不可能为分解反应
C. 参与反应的甲、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参与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11
1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 A——水通电一段时间
B. B——向一定质量稀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C. C——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D——向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13.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  )
A. CaO、CaCO3、Ca(OH)2 B. Cu、CuO、CuSO4
C. H2、H2O、H2O2 D. C、CO、CO2
14.取铁粉、氧化铁粉末、四氧化三铁粉末的混合物40g,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可能是(  )
A. 10g B. 12g C. 14g D. 18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1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俗话讲“水火不容”,用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16.碳是人类接触到的最早、利用的最早的元素之一。如图是碳的原子模型,请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17.某科学小组进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需要配制2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0℃时,将20gNaCl加到50g水中,可得到该温度下NaCl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5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Cl______KCl(填“>”“=”或“<”);40℃时,将70g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______g。
19.乙醇俗称酒精属于清洁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则会生成CO2、CO和水,若一定量的乙醇燃烧后生成10.8g水,同时得到16.8gCO2和CO的混合气体,则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20.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用跨学科融合的思路来解决。
(1)语文:诗句“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描述了铜在空气中与氧气和两种氧化物常温下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的过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______。
(2)物理:利用气压变化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______,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生物: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和水常温下反应会生成碳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二者,但它们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会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由此对比你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反应的一条因素是:______。
2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王安石的著名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2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探究。
(1)原理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2)变废为宝:经检验,该溶液已发生部分变质,请写出一种可提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名称。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G装置收集CO2,请设计实验验证CO2已收集满。(写出实验操作、现象)
(3)实验室制取H2时,为得到平稳气流,并收集到较纯净的H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从A~F中选)。
24.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两种杂质,欲将其除去,现将样品溶解后依次进行下列操作:
a.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c.过滤;d.加入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1)操作c、e中均使用到一种玻璃仪器,其在操作e中的作用是______。
(2)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c和d顺序颠倒,则最终得到的晶体中混有的杂质为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5.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C919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客机,机身机翼等结构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
C.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
D.Li仅可表示锂元素
(2)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制造高铁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______。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
(3)《天工开物 五金》中提到“凡银矿,以铅炼之,银乃出”“铅能炼银”的依据是______;此著作中也涉及到了炼铁过程的还原反应,若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为了保护青铜器并使其显得更加美观,文物保护工作者需对青铜器进行防护处理。某次处理后得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所得滤液的成分为______;若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变轻了,请分析原因:______。
(5)实验小组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9.8g。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O 氮气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6.【答案】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7.【答案】1.8 烧杯 偏大
18.【答案】饱和 = 130
19.【答案】C2H5OH+3O22CO2+3H2O 15.4
20.【答案】2Cu+O2+CO2+H2O=Cu2(OH)2CO3;
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反应条件
21.【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的结构不同
22.【答案】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23.【答案】CD
24.【答案】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防液滴飞溅;
Ba(OH)2+MgSO4=Mg(OH)2↓+BaSO4↓;
BaCl2、CaCl2、MgCl2(或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镁 )
25.【答案】D;
大;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Zn(NO3)2;锌与硝酸银反应导致溶液质量减轻的程度大于锌与硝酸铜反应导致溶液质量增加的程度;
67.5%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