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松原市三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中既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又涉及物质变化相关的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死灰复燃 B. 滴水成冰 C. 聚沙成塔 D. 刻舟求剑
2.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饮用水在深度净化处理时都要用到活性炭,下列关于活性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吸附性 B. 非常坚硬 C. 具有可燃性 D. 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体 B. 纯牛奶 C. 澄清石灰水 D. 清新的空气
4.化学很多实验都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吸取液体 B. 转移液体
C. 滴加液体 D. 搅拌均匀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C. 蒸馏水很纯净,长期饮用对健康有利
D.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6.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零碳甲醇(CH3OH),零碳甲醇是通过捕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9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7.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的化学式为Fe(OH)3 B. 物质E的化学式为FeSO4
C. 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 物质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质D
8.如图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其中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不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 B. b可能是氧化物
C. c可能是单质 D. d可能是单质
9.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以下从微观角度所做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校园内月季、丹桂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氧气压缩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氧气无毒,但臭氧有毒——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水通电与水汽化有本质区别——前者分子未发生改变,后者改变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Fe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H2O和H2O2两种液体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钾溶液 将6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11.2023年春晚中,《当“神兽”遇见神兽》节目利用了VR(虚拟现实)三维绘制技术,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
(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 ______ 位。
(2)图1、图2分别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硅是 ______ (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2中的n= ______ 。
12.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操作②、③中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② ______ ;③ ______ 。
(2)在操作③中看到 ______ 时,停止加热。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 ______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14.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大清会典》中记载:清朝时紫禁城内曾有大水缸308尊,均置于殿门之前,被称为“门海”。古人已经应用水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煮豆燃豆萁”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15.小明同学在探究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后,明确了A、B、C三种金属在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种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______。
(2)若B是铜,则下列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Cu+MgSO4=CuSO4+Mgb.Fe+CuSO4=FeSO4+Cu
(3)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通常情况下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这是因为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与滴加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1)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Y溶液是 ______ 。
(2)有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的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再将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7.“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NaClO+2HCl=NaCl+X↑+H2O,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标出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3)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8.实验室制备CO2。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2)制取并收集CO2可在A~E中选用装置______。
(3)装置F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
(4)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9.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制氧机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某化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简易家庭制氧机”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一:探秘制氧原理
【查阅资料】某款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所用制氧剂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是一种白色固体,使用时通常还会加入水和少量二氧化锰。
【提出问题】使用时加入水和二氧化锰对过碳酸钠的制氧速率有何影响?
【设计实验】20℃时,取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并加入不同体积的水,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过碳酸钠质量/g 二氧化锰质量/g 加水体积/mL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所用时间/s
实验① 240 2.5 350 500 15.0
实验② x 2.5 500 500 33.3
实验③ 240 0 800 500 待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x应为 ______ 。
(2)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适当增加水量,产氧速率变 ______ (填“快”或“慢”)。
(3)若实验③测得所用时间大于35s, 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氧化锰是过碳酸钠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评价】
(4)加湿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填字母)。
A.使氧气具有一定湿度
B.观察氧气产生速率
C.加快氧气的生成
活动二:选择制氧试剂
【查阅资料】已知过氧化氢也能做供氧剂,用9.1mL5%的过氧化氢溶液、1.41g过碳酸钠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常温常压下均生成150mL氧气,测得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讨论分析】
(5)结合图像,选择过碳酸钠作制氧剂更合适的依据是 ______ 。
【表达交流】
(6)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活动三:自制制氧机
(7)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模仿市售制氧机,自制如图甲~丁4套简易制氧机,瓶中所装液体为水,向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药品。其中不合理的装置有 ______ (填“甲”、“乙”、“丙”或“丁”)。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我国发射了第49颗北斗卫星,标志着该轨道的组网顺利完成。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反应的化学式为:。某次发射火箭共载助燃剂N2O49.2t,若所载的N2H4恰好完全燃尽,则火箭载有N2H4的质量是多少?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二 非金属 4
12.【答案】引流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出现较多固体
13.【答案】C<B<A C 降温
14.【答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化学
15.【答案】A;
b;
4Al+3O2=2Al2O3
16.【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石灰水变浑浊 NaOH+HCl=NaCl+H2O
17.【答案】Cl2;
;
Na+、Cl-。
18.【答案】试管;
B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19.【答案】240 慢 不能 AB 过碳酸钠产生氧气的速率更快 乙、丁
20.【答案】6.4t。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