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爱登高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爱登高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5 12: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爱登高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8分。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丝绸刺绣 B. 手工剪纸 C. 玉柄雕琢 D. 烧制陶器
2.向烧杯中加入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小灯泡变亮,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  )
A. 稀硫酸
B. 酒精溶液
C. 蒸馏水
D. 蔗糖溶液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银元素:AG B. 硫酸钠:Na2S
C. 3个镁离子:3Mg2+ D. 2个氧原子:O2
4.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成分:
维生素C(C6H8O6)
碳酸氢钠(NaHCO3)
柠檬酸(C6H8O7)
胭脂红……
A. 碳酸氢钠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维生素C与柠檬酸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维生素C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
D. 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5.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B. 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减少,可推测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6.宋代《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青绿依旧。其中绿色颜料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也可表示为xCu(OH)2 yCu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OH)2是绿色固体 B. CuCO3属于碱
C. D. Cu(OH)2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7.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小木条、小煤块都是可燃物 B. ①②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C. ③④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吹灭蜡烛的原理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8.我国科学家在纳米镍粒子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已成功将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H2O B.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 两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 D. 反应前后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9.只用一种试剂(或物品),不能一次性将三种物质区分出来的是(  )
A. 用pH试纸区分肥皂水、石灰水、Na2CO3溶液三种无色溶液
B. 用稀硫酸区分CuO、Fe、C三种黑色固体
C. 用水区分NH4NO3、NaCl、CaO三种白色固体
D.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O2、H2、空气三种无色气体
10.科学家正在研究“液态阳光技术”,以甲醇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甲醇具有可燃性属于甲醇的化学性质
C. 水转化为氢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O2=CH3OH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1.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历史文化:
①汉画像石“庖厨图”描述了古人用炉火烤肉串的情景,肉串富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__。
②东汉“铜牛灯”主要由______材料制成,灯油燃烧产生的烟雾能被灯体内的水吸收,这对室内环境起到环保作用。
③博物馆用氮气作保护气保存珍贵文物,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
(2)前沿科技:日前我国自主建造的8200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在江苏顺利下水。天然气液化过程中甲烷分子间空隙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生产生活:“点铅勾锡”是古代获得锡的关键一步,即冶炼过程中加入铅,使锡较易熔化并与炉渣分离,说明合金一般具有______的性质。
12.氯化钠在自然界分布和用途广泛。
(1)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请写出NaCl在生活中的一条用途:______。
(2)写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现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水来选种,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g,最好选用______mL(填“50”或“100”)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4)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还含有KCl等,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海水中KCl的含量比NaCl的大
②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可除去NaCl中少量的KCl
③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④海水晒盐时,NaCl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KCl几乎不析出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3.《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是现代冶铁工艺的前身,主要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捣碎”的目的是______。
(2)“熔炼”时,加入煤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有______的作用。
(3)加入潮泥灰并且不断搅拌,主要目的是______。
(4)现代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4.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实验中还需要增加固定装置的仪器是 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______,进行氢气的性质实验前应先检验纯度的原因是 ______。实验测定反应中生成H2的体积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已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的温度逐渐升高。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______。
②在t1~t2和t2~t3时间段里,反应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3)家庭制氧机是使用渗透膜法制氧。利用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在一定压强下,让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可得到富氧空气,如图所示。
①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
②用集气瓶收集通过氧气分离膜的气体,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富氧空气的方法为 ______。
③渗透膜法制氧的过程发生 ______变化。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15.碳酸盐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合物,同学们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温故知新】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因盐酸具有______性,致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Cl气体,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提出问题1】能否用碳酸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呢?
【实验探究1】
在500mL塑料瓶中集满CO2,注入2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1。
(2)旋紧瓶盖,快速摇动塑料瓶约2分钟,瓶内溶液逐渐变浑浊,且塑料瓶明显______,说明CO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提出问题2】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2】从反应物的组成元素来看,塑料瓶内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碳酸氢钠溶于水吸收热量。
②碳酸钠受热难以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实验探究2】
(3)①将塑料瓶静置,瓶底析出较多白色固体,过滤,得到白色固体。
②甲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加热,如题15图-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V形玻璃管中的白色固体质量______。
③乙同学取10mL水,测出水温为20℃。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白色固体至完全溶解,再次测量溶液温度为t,则t______20℃(填“>”“<”或“=”)。
【得出结论】
(4)生成的白色固体是碳酸氢钠。写出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延伸】
(5)将制取CO2的装置分别盛有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有序连接起来,如图,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则______(填“甲”或“乙”)是浓硫酸。
(6)已知2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则2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为1.15g/mL)的质量为______g,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g。
(7)用100g8.4%的碳酸氢钠溶液至少可除去HCl的质量是多少?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①蛋白质;
②金属;
③不活泼;
变小;
熔点比组分金属低
12.【答案】调味品;
NaOH+HCl=NaCl+H2O;
15;100;

13.【答案】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
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答案不唯一);

14.【答案】;铁架台;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槽中;
BEFG或BEFH或BDH或BDG;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①t1~t2;②稀硫酸的浓度降低;
①小于;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烧更旺;③物理
15.【答案】挥发;
变瘪;
②减少;
③<;
Na2CO3+CO2+H2O=2NaHCO3;
乙;
23;4.1;
3.65g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